隔代教育省了谁的心广西新闻

两代父母教育观的分歧,是隔代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张园绘

【亲情之惑】

两代父母育儿观分歧多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弥补了他们育儿经验的不足。但隔代教育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话性格

老人护犊心切孩子成“小皇帝”

妞妞虽然是个3岁的小姑娘,可脾气却倔得不行,是家里的“小皇帝”。穿衣服时,外婆夸妞妞“长高了”,可天真懵懂的妞妞却嚷着“我不要长高,要长矮”。妞妞外婆便乐呵呵地应承说“好,长矮,长矮”。妞妞妈不乐意了,她认为不能一味地由着孩子,应该让女儿明白为何要长高的道理。

有时,妞妞脾气还很大,不高兴就摔东西,甚至还动手打老人。一次,女儿把玩具摔一地,妞妞妈生气了,呵斥她把玩具捡起来,这把一向任性的女儿吓哭了。这时,妞妞外公像平时一样跑来“圆场”,“妞妞不哭,爷爷捡哦”。

还有一次,妞妞穿着鞋子在沙发上踩,外婆数次把她从沙发上抱下来,小家伙不干了,哭闹着小手就朝外婆身上捶打。妞妞妈呵斥制止,严厉教育小孩要尊重老人,一旁的外婆却笑呵呵地说“不要紧,小孩子懂什么”,还抱起妞妞逗乐她。老人处处为孩子“护短”,让妞妞妈甚是苦恼,这怎会不把小孩惯坏呢?

话学习

严厉妈妈遇上“宽容“老人

8岁的小刚特别好动,无论走到哪手脚都不停,尤其在学习方面,做作业从来不会一次性完成,总要“磨洋工”,分好几次才能完成。

父母因为工作忙,就把小刚的爷爷奶奶接过来,三代人一起住,以便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可小刚妈和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总有矛盾。小刚妈推崇严格管教,但奶奶却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给他那么大压力。无论小刚怎么犯错,奶奶都站在孙子这边。

“老人总是怕我们太严厉。”小刚妈发现,每次她说小刚时,奶奶总以“七八九,嫌死狗”为由,认为调皮捣蛋是这个阶段孩子的通病,还振振有词反问:“你们小时候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话习惯

老人嚼饭喂孙女致病从口入

把饭嚼碎喂给孩子,是一些中国家长尤其是老一辈习惯的喂养方式,可是,这一喂养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嚼肌的权利,影响孩子的卫生健康,有时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乃至危及生命。

前不久,青岛郊区一名一岁多的女婴,由于奶奶生口疮时仍像往常一样,把饭嚼烂了再喂给孩子吃,结果把口中的单疱病毒传给了孩子,导致孩子免疫系统“全面瘫痪”,全身就如同严重烫伤一般,皮肤大面积脱落,浑身渗着血水。经过医院7天7夜的生死大营救后,孩子最终才被推出重症监护室。在查出病因后,老人对自己的喂养方式后悔不已。

【现实处境】

隔代教育很普遍却也无奈

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南宁多家幼儿园和小学,发现负责接送孩子的家长里,有六七成都是家中老人。

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占到总数的一半。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我们老了退休了,帮孩子一把天经地义。”来自湖南的梁女士说,为了带孙子,她提前办理了退休,专程从老家来到南宁。他们“过来人”的育儿经验,正好派得上用场。

在某企业工作的张女士说,她和丈夫都是单位的中层干部,每天回到家能陪孩子一会儿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幸运的是,她婆婆是退休老师,思想比较开通,很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孩子各方面都表现不错,让他们比同龄人省了不少心。

尚未过完元宵节,吴先生就和妻子从贵港来南宁打工了,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则交由老人照看。“做父母的,哪个不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吴先生说,以前他在广东打工,一两年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每次回去孩子几乎都不认识他了,更不愿和他们亲近。后来,为了能和孩子多见上几面,夫妇俩最终留在南宁打工。

[page]

【各方看法】

老人保守观念不利孩子创新

“现在的80后年轻人,自己都还是孩子,哪懂照顾小孩啊?”现年60多岁的吴女士,对于儿媳妇的母亲角色颇有微词,“晚上10时还上网、看电视,就让小孩进屋写作业,孩子把门一关知道啥啊,她还动不动就对孩子发火。”吴女士说,老人带小孩,一般比年轻父母更有耐心。

南宁市某幼儿园的阳老师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跑在前边,老人拎着小书包尾随其后,不时招呼“慢点儿,别摔着了”。待小孩在教室坐定后,老人一边帮忙收拾小书包,一边叮嘱孩子要听话,多喝水,热了就脱衣服,吃饭要吃饱,上厕所就找老师……

“从自理能力和性格来看,很容易判断出一个孩子是父母带大还是老人带大的。”阳老师分析,通常老人带大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一点,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薄弱一些;个性也比较极端,要么胆小,要么霸道。在班集体活动上,父母带的孩子通常在父母的鼓励下,更积极参加到集体活动中,一般表现更自信。

美吉姆国际儿童教育中心的教务主管农玉蓉老师认为,他们在教学中发现,部分老人的养育和教育观念相对传统保守,不善于运用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表现出的“破坏”、“冒险”等行为,总是急着制止,缺乏积极引导。例如,在上早教课程时,老人会不时提醒孩子各项“规矩”,如要坐端正,不能随便跑,希望孩子依葫芦画瓢似的跟着老师画画、唱歌等,无形之中阻碍了孩子个性的自由发挥,容易造成孩子接受新知识慢,反应也不灵敏,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说明孩子在三岁前接受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一般老人对儿童三岁前的早期教育基本无意识,没有足够重视,无论是孩子的起居习惯、语言发展、性格引导等方面,都在这个最关键的时期被忽略了。

【模范外公】

隔代教育不要“越权”和“争宠”

隔代教育,利弊几许?虽然在不少年轻父母和老师眼中,隔代教育的孩子问题多,可是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隔代教育的成功案例。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的陈柏均小朋友,是同龄人眼中的小明星,他不仅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和十佳少先队员,也是电视台的小主持人,还曾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宣传绿城南宁……这些殊荣的获得,和外公李成昌的培养不无关系。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隔代教育最成功十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评选活动中,李成昌成为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老人。

“没有不爱孩子的老人,但老人的爱得有个度。”李成昌告诉记者,外孙一直很喜欢吃冰淇淋,放学时经常闹着要买,一般的老人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会顺从,有的老人甚至为“讨好”孙子,还主动投其所好。因为怕伤脾胃,他一直坚持不给孩子买冰淇淋。可是,偶尔有那么几次,外孙犯错并认真反省后,他奖励了冰淇淋。

两代父母教育观的分歧,是隔代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李成昌说,外孙5岁时,女儿曾把他送到外教那学英语,纯英语的环境让没有英语基础的外孙很抗拒,试听课后就不愿再学了。他觉得女儿的做法会抹杀孩子学英语的兴趣,便私下和她商量,建议每天早上播放英语朗诵碟,培养语感,让孩子“不经意间”学英语。这招果然管用,外孙不久后就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李成昌认为,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老人不能“越权”,即使有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应该通过孩子父母来执行,更不能和孩子父母“争宠”,当着孩子面指责孩子父母的教育方法。

“隔代教育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人的教育观。”在南宁一事业单位上班的陈女士说,她小孩今年3岁多,识字、朗诵、唱歌等等都是爷爷教的,这让她和老公特别省心。

【专家建议】

两代父母需统一教育观

同时,老人在教育小孩时,可能会出现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问题,这就特别需要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应该让教育手法和理念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能盲目迷信所谓的“经验”。

“和孩子父母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维护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这也是老一辈父母应该注意的。”李成昌说,老人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和年轻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分歧,也不能当着孩子面说一些“你小时候还不如孙子”等挑衅父母权威的话,更不能倚老卖老,剥夺孩子父母的教育权。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两代父母要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统一认识,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分歧,防止孩子钻空子,引发更多问题。”南宁市家庭教育专家杨春成认为,两代父母共同努力,各自补足自己不足部分,相信隔代教育也可以做到一举多得。

THE END
1.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15篇第四,学习问题。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403132629_6797943.html
2.班主任很反感这4类家长的行为,当然容易影响到孩子,有你吗?这种沟通不仅是与老师,而且也要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与老师沟通时,可以积极主动地了解学习的情况、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你对孩子学习很重视,老师会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斗,而是一起搞好教育。与孩子多进行情感的沟通,会减少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2. 积极配合老师发布的任务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摆脱生活困境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560227804618770&wfr=spider&for=pc
3.世界工作总结(精选59篇)开展“小手拉大手,禁烟一起走”活动,要求一至五年级学生积极向亲友宣传吸烟的危害,劝说、监督身边的大人不吸烟、少吸烟,形成以学生带动家长的浓厚控烟氛围,为每一位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无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办一期以“禁止吸烟”为主题的手抄报,让全体同学积极收集烟草对人们有害的材料,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积https://www.wenxue.cc/article/33311.html
4.农村教育调查报告隔代抚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老人力不从心。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再加上与长辈的沟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0703085924_1873475.html
5.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精选25篇)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身,一个坏的习惯,会徒增许多弯路和挫折,作为学校要加大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作为我们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关爱孩子,先从关注开始,多支持,多鼓励,培养孩子的信心。 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5392327.html
6.老人带孩子的七大弊端,严重影响孩子一生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就把孩子送去乡下给老人们带,自己是省事了,但是有想过那些弊端会影响孩子一生吗?隔代教育孩子是存在很多冲突的,想让孩子未来更好成长,家长们一定要负起责任,这些问题更要了解清楚。 第一、护理卫生方面 老人们最希望孩子吃的越多越好,就算吃饱了,还要追着不停的喂饭,有时候还要哄着孩子吃很多https://www.meipian.cn/1vt6x7ds
7.有没有必要给孩子买家教机有什么弊端网上是有部分资源可以找,好的资源还是要钱的,而且未必就能找到适合孩子学习的资源,学习机基本上都是帮你整合好的,还有名校的试卷,孩子在学校也接触不到这些,可以买一台。 1有必要给孩子买学习机吗 学习机还是有必要买的,其实最应该就是让孩子接触高科技,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上网(毕竟老一辈人小的时候没http://www.gaosan.com/gaokao/398484.html
8.老人该不该帮子女带孩子老人带孩子的弊端和好处→MAIGOO知识摘要:现在很多家庭情况是,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孩子生下来后,家有老人通常都会帮忙带孩子,但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也存在隔代教育的问题,很多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和年轻子女不一样,不少人也纠结宝宝自己带还是老人带好。下面,就来分析下老人带孩子的弊端和好处,一起来看看吧!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03856.html
9.对当下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主要问题的梳理注重知识学习,忽视品德能力培养; 重视物质营养,轻视体育锻炼等现象。 四、家庭教育“被学业化”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其中,不少家长更是将辅导孩子做作业,视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 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内容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普遍缺乏对孩子身心健康、生活习惯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b_id=259771&u_id=545
10.优秀护士长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8篇)她把儿童护理,当着一门精美的艺术,用心拓垦着、学习着、付出着!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小李独特的对美的理解传播着善良与爱心的关怀,折射她人性中的真善美。 杜宝宝——“车祸后:右下肢粉碎性骨折,皮肤脱套伤术后”。入院当天,孩子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小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行,这样下去,非得压疮不可https://www.oh100.com/a/202204/4576882.html
11.老人帮忙带娃,最好在孩子这个年龄及时退出,否则会影响孩子成长确实,老年人帮年轻人带娃,孩子的饮食起居不仅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年轻人家务、生活压力还能得到适当的减轻。 然而,仔细观察多数由老年人过度参与带大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育儿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弊端一:影响孩子成长 作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定居在城市的宝妈,我仔细观察过我们小区里替年轻人带娃的老人。 https://zhuanlan.zhihu.com/p/716148291
12.不爱学习脾气大摔手机,妈妈崩溃:最好别让老人带孩子在这里,也想对那些让老人带孩子的爸爸妈妈们说一句:老人带孩子,多少有弊端。不能因为孩子有人帮忙带,就忽略了作为父母应尽的陪伴。爸爸妈妈对孩子多一分陪伴,少一些苛责,或许你会更懂孩子,或许孩子也会更听话。https://www.jianshu.com/p/fc668fc93b22
13.小学师德标兵先进的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14篇)业余时间她还参加了《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这个集聚全国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圈子,分享网上学习的愉悦和智慧,并把在圈子里分享和交流的宝贵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和实践中,和同事一起收益,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及时传递给同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尝试和大胆改革,用学过的知识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孩子们喜欢上她的课,她https://www.yjbys.com/shijicailiao/319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