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题培训方案(精选5篇)

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含幼儿园)全体在职教师。

(一)培训阶段

培训实施:2012年7月—2013年4月。其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集中培训环节在暑假期间进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集中培训环节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

(二)培训学时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12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72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0学时,校本研修28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72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4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0学时,校本研修28学时。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集中培训环节72学时,并进行1个月的校本研修(行动研究)。

四、培训目标

(一)师德教育

帮助新任教师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形成践行师德能力。帮助教师理解和领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二)业务培训

1.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理解、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

帮助全体教师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主动将《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2.帮助新任教师掌握教学工作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帮助在职教师树立现代知识观,转变教育观念,掌握修订版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五、培训内容

(一)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学科课程标准,中小学教育教学技能,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中小学学生管理规范。

(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在职教师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三)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

(四)高中部分学科教师培训

聘请省内外知名教师来集中培训提高。

六、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高中教师和城市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县镇和农村的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送培送教+校本”模式,有条件的农村初中、小学教师培训探索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

(一)集中培训

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互动研讨活动,着力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

(三)送培送教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市组织省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县组织市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

(四)校本研修

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以“探究式”培训和“讨论式”培训为主,进行学科教学研修活动;成立学校(中心校)校本研修学科指导团队,指导有效实践,着力实践改善和经验提升。

七、培训考核

考核方式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以理念更新、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为考核重点。实行“教师培训档案袋”评价方法,建立健全参训教师培训档案(具体办法另文通知)。

“教师培训档案袋”规定的各项考核全部合格,由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于2013年6月向参训教师所在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报送合格学员名册及档案袋有关材料,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由县、区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高、初中教师由市教师进修学校认定培训合格,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市直学校教师培训名册及档案报市教师进修学校认定培训合格。

市直及各县区培训名册均报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备案。

八、培训管理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分级分层开展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加强培训团队建设和培训资源建设。市组建市级名师专家库和名师讲学团,并进行交流巡讲送教。

近几年来,湖北省潜江市为提高师训工作的实效性,创建了“三三模式”,在探索教师培训形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三个统筹”接地气。一是统筹教师培训经费,按公用经费的3%实现全市统筹,专款专用。培训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年初直接划拨到继教中心。中小学教师参加市继教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教材、吃住、文具全部由继教中心免费提供。二是统筹教师培训计划。从2010年开始,由市继教中心对全市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实现归口管理。全市教育系统所有教师培训项目,均由组织实施单位拟定培训方案,在继教中心登记备案后,在培训环节给予师资、场地和后勤等多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并发放相应的学时学分登记卡。三是统筹指导中小学校本培训。全市每年组织两次中小学校长和校本培训管理者培训,根据全市教师队伍现状及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编印了系列的通识性读本,以解决广大中小学校本培训迫切需要的学习资料问题。

“三级并重”添活力。一是市级培训强化引领,体现指导性。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方案设计、组织实施以及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研讨。市级培训按照教师继续教育五年一个周期的培训规划进行。二是片区培训注重均衡,体现互动性。把地域相对集中的几个学区划为一个片区,区内成立若干大学科教研组,积极整合片区资源,尝试以学区间、学校间交流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在实际课堂上通过“同课异构”和实践反思等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三是校级培训突出自主,体现灵活性。各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将研训有机结合起来,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使中小学教师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阻碍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走专业发展道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一、学校应努力为教师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1.促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朱永新认为:“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也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需要学校采取措施来激发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如组织新课标内容的学习交流;组织新课程理念的报告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座谈会;开辟专栏定期刊发教师学习心得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二、加强专业引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体系

名师的引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为农村专业化成长提供观念与技术层面的支持。

1.名师引领机制。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校级名师制,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校级名师,择优推荐县级名师的评选。

2.骨干教师成长机制。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促进一批教学骨干的成长。提供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机会的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学校要求教师每次培训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回,以此逼他们努力,促进他们成长。

3.“青蓝工程”成长机制。构建新教师培养体系,把对新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制度来抓。每年给每位新教师指定指导老师,并开展拜师结对活动,签订培养协议。学校每学期对培养情况进行考核、表彰,激励新教师的成长,同时也推动了指导老师的成长。转贴于

4.专家引领机制。学校通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讲座;邀请名师到校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等。

三、大力开展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采取“课题牵动”的实施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1.问题课题化。要求各教研组教师将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把课题研究融于日常教学之中。每学期期初各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做到每次活动都要围绕该课题进行,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模式,处处有实践。

2.与大师对话。实践之树需要理论滋养才能茁壮成长。为此,学校应鼓励教师主动“攀高亲,结远缘”,组织教师上网与专家交流,邀请专家、名师来校示范指导,走出去与名家、大师交流,落实学习上的“走出去,请进来”。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探索周期,可以领悟到教学研究的本质,从而有利于教育科研的开展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写自我反思、教育随笔、教学小结等。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规范校本培训管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

一、国培课标的种类

国培课标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项目设计,共有66个课程标准(还有1个课程资源建设规范)。具体分布如下:

表1.国培课标分类统计表

二、国培课标的结构

每个国培课标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总体框架如下图:

课程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建议课程内容——维度(三个)模块、专题、学时、内容要点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课程结构要求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实施建议附: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

图国培课标框架图

三、关于“课程目标”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一部分是“课程目标”,一般提供“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供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研制培训方案做参考。

总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层次、岗位对象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例如: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地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通过主题式培训,研究问题,分析案例,总结提升经验,提高师德修养,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区域学科教学与教师培训带头人。

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围绕新课标的贯彻落实,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典型案例,提高师德修养,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将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县域农村学校骨干教师。

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院校集中研修与“影子教师”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针对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一线骨干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通过专题学习、案例研讨,提升培训者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学、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加强培训专家团队建设。

具体目标的确定,根据培训的具体任务要求、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内容维度和模块制订。

四、关于“建议课程内容”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二部分是“建议课程内容”,其设计原则遵循: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既加强师德和专业理念教育,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学习规律,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又注重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改进技能和方法;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结合,既适应现实需求,又突出课程内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建议课程内容供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研制培训方案作参考。一般安排三个维度,如中、小、幼、特教师的培训内容根据国家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提供学时建议和内容要点。内容要点是对专题内容的简要说明,可结合学员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例1.中小特教师培训的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2)。

例2.培训团队研修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3)。

例3.培训管理者团队研修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4)。

五、关于“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三部分是“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或建议:一是课程结构要求,二是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三是实施建议。

1.课程结构要求

每个国培课标为培训机构设置培训课程提出了原则性的课程结构要求。如,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的课程结构要求一般是(见表5):

原则上,每个维度浮动比例不超过5%。

又如,学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课程结构要求一般是(见表6):

2.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

国培课标在这一部分为培训机构提供了若干个供选择使用的主题,当然,培训机构也可根据上述要求自定主题。

3.实施建议

一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1)教学方式建议。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课程实施要将理论与观摩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理论学习要强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要注重能力提升,交流研讨要注重学习共同体打造,反思体验要针对教育教学行为改进。

二是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创设学员参与的教学情境,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

三是要注重培训方式的创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跟踪指导。

(2)培训团队建设建议。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备课、进行过程指导等工作。

二是要组建高水平培训团队。高校专家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合理搭配,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原则上不少于40%。

(3)课程资源利用建议。一般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根据培训主题和课程目标的需要,为参训教师选配适切的阅读学习的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化资源,加深学员队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培训课程的功能。

二是培训团队主讲专家应向参训教师提供教学课件、讲课提纲、任务设计等培训课程资源,为持续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4)培训效果评价建议。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员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即时与后续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评价。

二是要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的培训预期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三是要注重对学员培训前后改进程度的测评。

六、关于“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

每个国培课标都附上了“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为培训机构开展主题式培训提供方案设计的范式。一般格式为:

THE END
1.之江汇教育广场“互联网+”的教育新形势下,智慧课堂的应用已成为科学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案例以课堂科学实践为基础,提出基于打造“玩+科学空间站”的特色之间策略浅探,旨在促进幼儿园科学课堂教学与互联智慧平台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我结合园所的“玩+空间站”课程特色,创建了“玩+科学https://yun.zjer.cn/space/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610346&id=39543761
2.答案1V1校园:如何运用科技创新促进个性化在线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在线协作工具能够让学生和教师跨越时空限制进行实时交流和协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教育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科技创新在个性化在线教育中的实践 1、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特征,我们可以设计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http://cygfzcl.com/post/14674.html
3.科学教育中国科普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主办,科普时报社运营。http://www.kepu.gov.cn/education/
4.互动教学平台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化系统教学辅助平台互动教学平台 系统简介 互动教学平台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旨在构建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统面授与在线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化、https://it.shanghaitech.edu.cn/8572/list.htm
5.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网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获得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平台》获吉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为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创新,给我国2亿多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提供了必要保障。 (3)他所创办的软件公司,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为全国300多个市地、县市区教育部门设计了信息化https://cc.edusoa.com/dsideal_yy/html/seed/case_expert_details.html?type=2¬iceId=245
6.合作学习理论最新10篇因此,展示是推动小组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应该多提供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 五、让学生学会互动 随着小组合作趋于成熟,我发现不少学生不能敞开心扉主动交流。于是我手把手地教他们。先学习如何把话说明白,与台下同学如何互动;谈体会时让学生报出哪一页、哪一段,再读相关的句子,最后谈体会,让他们说得清楚http://www.paomian.net/fanwen/all/564432.html
7.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10篇(全文)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参与教学过程,大胆质疑提问,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上要由只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要明白“教”是为了“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ed84c44.html
8.101种最热门的EdTech工具界面·财经号值得注意的是,Canvas确实是一个面向学校和学校系统的企业级平台,但我们很高兴地发现他们为我们最大的痛点之一,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Daniel Christian 10.Wonder Workshop,让学习代码变得有趣的机器人 WonderWorkshop成立于2012年,是儿童小学时期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机器人技术的平台。它的第一代机器人Dash和Dot在教育https://m.jiemian.com/article/4838337.html
9.高中生物网课推荐:优质平台助力学子科学腾飞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通过网课平台进行学习。然而,市场上高中网课平台众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网课平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高中辅导平台,并提供选择网课平台的方法,希望能为高中生和家长们提供帮助。 https://www.thea.cn/xgz_wx_568311-1.htm
10.学科网学科网是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试题、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内容涵盖K12领域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全部学科学段,服务教师教学教研,服务家校协同育人。https://www.zxxk.com/
11.“网络环境下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本课题将把大力提高普通高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目标依据,把网络媒体作为支撑平台,把培养和加强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作为指导思想,把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实践阵地,把行之有效的普通高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作为研究成果。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aabb4fea0102xm7r.html
12.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校长负责制吕建校长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基于电子交互平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2015年已结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度)重点课题《“问题诊断式教学法”教学研究》已顺利结题。省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师生互为主体理念的高中语文互导式课堂教学研究》《高中英语问题探究协同http://www.hazx.org.cn/wmxy/ldbzjs/xzfzz/content_124059
13.教育·科技2014 年,市电大在市委、 市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上级电大的指导 下,市电大党支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围绕“廉洁民主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的总体工作思路,带领全体教职 员工依法治校,科学治教,凝聚社会力量,努力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地走上新台 阶,师德师风和https://gdxk.southcn.com/mm/gzsk/zsnj/content/post_365498.html
14.北京教育学院(三)深化教育督导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四)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育法治水平 (三)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管理使用效益 https://login.bjie.ac.cn/zcdt/2018-09-10/13902.html
15.众议生风丨学科教室,未来已来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给学生以情境化的体验,让他们沉浸在该学科的空间氛围里,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学科学习中小组合作、主题探究等多种研究性教与学方式的需求,并提供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空间。 3师生的互动性 学科教室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师生间的交流间与互动变得更加开放、直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90795
16.2022年度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名单2022年度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编号 课 题 名 称 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重点课题77项 TZ22001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例题教学的研究 元立飞 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 TZ22002 基于核心素养的《电子控制技术》项目化学习课例研究 任伟 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TZ22003 精准学教:学生化学https://linhai.tzedu.net.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sid=5521&id=6175206&cid=52114
17.关于参加培训学习总结范文(通用31篇)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https://mip.ruiwen.com/zongjie/3945397.html
18.教育科学规划范例6篇2、经审查合格的课题,由干科部提交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 3、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根据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对课题进行评审和立项。 五、课题的管理 1、课题立项后,教科研中心干科部应及时将规划领导小组的审批决定通知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 https://www.baywatch.cn/haowen/312300.html
19.浅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论文(通用11篇)成功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构建良性的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经常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谢义华.关于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5).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shuxue/730056.html
20.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同时学校层面提供充足的用于微课制作和学生学习微课的相关软、硬件条件,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引导微课利用更加规范和专业。开发微课的主体是教师,要调动教师开发微课的积极性。省市县校各级部门要定期组织微课大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微课并积极地参与微课制作。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职称的评定所需http://www.hnjkgx.com/wx/a_s_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