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应对策略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带领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新的时代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要。传统大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面临着新的调整和改变。聚焦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从学习内容、学习场景、学习网络和学习体验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并从学习环境、教学评价以及学习文化三个角度对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未来教育;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原因分析

1.时代背景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我国云网端一体化、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中国产业的现代化升级。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也进入到教育领域,推动了我国教育生态的转换和升级。新一代技术构建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对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目的教育模式,标准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标准,统一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性和选择性、海量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能够选择更加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工业化时代以来,学校教育传统的藩篱逐渐被打破,未来的学校形态逐渐浮现。

2.人才的要求

除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外,国际社会公认21世纪的学生还应当具备创造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协作能力等新的技能。其中,创造创新能力处于21世纪学习技能的金字塔顶端,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2016年,中国提出的学生核心发展素养也将实践创新纳入其中。由此可见,培养创新性人才对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30多个国家中,美国的创新能力排名第4,中国排名是第22[1]。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技术创新的排名相对落后,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教育的核心使命。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方式难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因素,而在直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输出人才的高等教育领域则尤为突出。

3.“数字一代”生活方式的变迁

未来大学的教学必须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做出调整。技术支持的学习形式将越来越普遍,在线课程、项目式课程、社会化学习将成为和当前课堂学习一样重要的学习形式。

学习以及学习方式的发展

1.学习方式的定义

2.学习理念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习以及学习方式的理解也不断地深化,经历了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造的认识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由知识习得学习到社会参与学习再到知识创造学习的转变[5]。以知识习得为目的的学习方式主要发生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识记和理解为主。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情境,因此社会参与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去参与探究学习,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在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协作中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以知识创造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建构自己的知识,强调学生是主动地去创造知识、输出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当前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为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可以预见这将成为未来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指导理念和实践方式。

未来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尽管当前中国大学教育模式还未出现系统性的变化,但是已经开始探索面向未来学习的新的方式,未来大学的学习方式趋势逐渐明朗。大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构建了新型的智慧学习环境,其海量的信息资源、随机的学习场合、突出的自我意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交互的便捷性,为大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6],打破了传统主要依靠教师和课堂获取知识的模式,大学生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技术实现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场景的无缝连接

对于大学生来说,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移动设备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媒介,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非正式学习,如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在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中,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中,在社会工作中都会产生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

当前,大学允许学生携带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进入课堂。许多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出现上课利用这些设备浏览无关信息的现象,巧妙地将这些设备和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改变大学生电子设备娱乐化的应用习惯。自带设备的学习拓展了学习的时空,保证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同时也为课堂提供了更多师生、生生对话的机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参与,促进了知识的主动建构[8]。

3.分布式社会化学习将成为重要学习形式

这些都会促使未来大学生们重新定义师生关系、重新定义学习同伴,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学生、校外专家等各种人员纳入自己的学习共同体中开展分布式、社会化的学习活动。

4.虚拟现实技术带来更有真实性和临场感的学习体验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体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成熟,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渐从真实的空间转移到虚拟的空间中。未来的大学生将更多地通过虚拟空间完成学习。为了适应未来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积极推动国内的高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学生可以突破物理实验室的使用限制,不再需要考虑实验室的数量和空间大小,不需要提前预约实验室,随时随地地进入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模式、各种虚拟实验仪器仪表、各种实验器件或构件、各种虚拟实验环境、各种实时仿真软件包等。实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构建实验环境、实验模块、实验仪器等,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10]。虚拟仿真实验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实验场景,给学生充分调试参数,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验证的机会,既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操作的真实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大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的挑战和应对

我国的教育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但传统教育的惯性影响,大学仍然存在着注重被动接受学习而忽视主动探究学习;注重片面书本学习而忽视全面体验学习;注重客观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个人知识的生成[11];注重表层学习而忽视深层学习;注重独立学习而忽视合作学习[12]等问题。传统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度较低,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以及传播正确的学习文化,让大学生能够主动改变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学习环境建设

2.教学评价变革

教和学是统一的整体,不能一味强调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忽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对其提高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外部管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6]。因此,需要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目前,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主要是围绕任课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而没有从学生学习活动、教学互动的角度进行评价,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17]。因此,学校必须变革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加强对师生互动、交往、协作以及非正式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检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是否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否能够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

3.学习文化的发展

对大学生的培养应该突破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成绩证书的获得,而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给学生提供良好积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学习中、追求更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树立正确的学习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积极调整心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究知识。对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追求浅层次的记忆,而应该进行理解加工、批判思考、创造等深层次的学习。为了达到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例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有意识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合理质疑,组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18]。鼓励学生批判性地看待教师、教材上讲解的内容,摒弃追求正确答案的学习观念,善于从不同观点中构建自己的主张,与教师、学习伙伴、甚至是校园外的专家、伙伴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创造知识。

在知识快速更新发展的时代,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大学生,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更新学习观念,使学习更加有效地发生。高校应该积极地营造更加智慧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摒弃仅以分数评价学生的错误做法,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创造,健全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教法,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更深层的思考;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迎接挑战,快速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浅层的无效学习方式,进行深层的、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作者单位:李葆萍,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丽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GlobalInnovationIndex2017:Switzerland,Sweden,Netherlands,USA,UKTopAnnualRanking[EB/OL].(2017-06-15)[2018-09-14].http://www.wipo.int/pressroom/en/articles/2017/article_0006.html.

[2][14]陈瑶,胡旺,王娟.“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61-65.

[3][16]陆根书,王若梅.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3-12,18.

[4]王志玲,刘江南,李纯青.大学生学习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0(1):13-16.

[5]刘大军.从知识习得到知识创造—论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嬗变[J].高教探索,2015(2):11-15,31.

[6]郭红霞.新媒介环境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27-32.

[7]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8]李葆萍,淮瑞英.自带设备环境中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研究—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7):26-32.

[9]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5-9.

[10]宋象军.虚拟实验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35-37,47.

[11]唐烈琼.论知识观转型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4):115-118.

[12]李翠泉,钱兵.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成因及优化策略[J].教育导刊,2016(8):58-60.

[13][18]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结果[J].教育研究,2013(2):111-119.

[15]李葆萍,江绍祥,江丰光,等.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近十年国际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5):111-119.

[17]王靖,陈怡君.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初探[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0,15(5):170-172.

THE END
1.移动学习:借助移动互联网,打造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导读: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通讯技术,让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通讯技术,让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https://www.0751zz.com/html/yidong/tx/2024-12-17/387508.html
2.初中生网络的议论文作文12篇(全文)教师不仅可以借助校园論坛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也可以利用校园QQ群对学生作文及某些问题进行评价,将作文的课内讲评延伸到了课外。随着我校网络技术条件的具备,学生拥有电脑、智能手机数量的提升,网络技术的应用必将给传统的作文教学带来革命性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合理利用网络条件,优化当前的作文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r4dwmvq.html
3.第16届PRICAI环太平洋国际人工智能会议将于2019年8月26日至30日在Deborah Richards主要擅长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如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数据、政府公开数据、互联网数据等众多领域。她在大会上作了题为"Towardsreal time adaption: uncovering user models from experimental data"的报告,她说:“通过挖掘学生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揭示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实时的适应性教育https://www.meipian.cn/27ukxm3y
4.“互联网+教育”读本一二三章练习题10、基于互联网技术,可以把学习内容呈现得更多样、更合乎需要,学习方式更加相似化。 ( )对( √ )错 11、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广泛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更能充分表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作用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 √ )对( )错 12、虚拟现实,英文缩写是A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674550
5.需求报告(模板9篇)第五,积极探索“以工代学”的继续学习模式 指农民工以学徒身份到培训机构培训,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技术,免去学习费用,根据合格产品数量领取学徒工资,以解决农民工继续学习费用困难,“以工代学”模式的探索将为解决农民工继续学习费用问题走出一条新路。 https://www.liuxue86.com/a/4952255.html
6.驾驶人记分后学习有新变化!广东两个教育学习网络平台正式上线为进一步落实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方便广大驾驶人办理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学习,广东于7月1日正式上线“两个教育”学习网络平台。 以后 互联网学习教育平台的 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大家只需下载“交管12123”手机App或登录“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http://gd.122.gov.cn)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7/07/c2397245.html
7.音乐传播问题及特点论文(精选11篇)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音乐传播的模式和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音乐传播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以移动端为重要平台,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在音乐传播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 关键词:新媒体;音乐传播;创新路径 https://www.fwsir.com/ys/html/ys_20190909161317_374297.html
8.小学数学课上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通用15篇)1.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相对于枯燥呆板的传统教育模式而言,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其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特点很容易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解题过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信息技术所https://m.ruiwen.com/lunwen/1102198.html
9.国际市场营销论文(通用11篇)电信产业面临着技术不断创新升级和市场需求多变的双重挑战,电信企业的定位策略也是不断变化改进的,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电信网络的不断升级决定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恰当的营销策略是推动电信企业开拓更广阔市场的助力。在国家“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略背景下,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号召、减税降费的时代背景下,电信企业要抓https://www.wenshubang.com/shichangyingxiaoguanlibiyelunwen/505903.html
10.数字转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3篇)20xx年10月,我有幸成了镇海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的一名学员,学习主要网上学习模式,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不但接受了这种崭新的学习模式,更是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模式。登入区社区教育网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打开功能列表中的学习主页,我应学习的各项内容和学习要求就映入眼帘。单击各项内容,进入我的课程主页,远程培训---课程https://www.yjbys.com/xuexi/xinde/3119974.html
11.阿里学习主题:数字化组织及领导力课程模块二:破局平台模式——淘宝战略复盘 模块三: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数字时代的商业变迁 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及互联网+与数字经济从链接走向赋能的发展趋势 解读智能技术的发展变迁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剖析数字经济时代商业边界的变迁,探索商业未来 http://www.hzbgkc.com/guanli/88.html
12.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而线上教学具备线下教学所欠缺的快速、及时、不受时空限制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例如,线上学习平台和直播软件基于互联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再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观念、信息之间的交换(祝智庭等,2019)。智能答疑、智能测评、学习数据自动化呈现等线上功能有助于教学与服务适应学生的动态变化。https://www.eduwest.com/html/2021/qianyanlingyu_0330/402.html
13.认真听网课的倡议书(通用20篇)线上学习,没有面对面的督促、没有纸质的教材、没有课堂的互动,学习的难度虽有所增加。但我们更应聚焦课堂,高效学习,发现互联网学习的优势与便捷之处,自觉树立起学习是实现自我提升唯一途径的理念,按时上线学习,按时提交作业,更自觉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不辜负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不辜负民族给予的寄托,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https://www.oh100.com/a/202212/577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