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一,教育目的界说1.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各级种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因此,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不管学生有多大个别差异,如体质强弱不同,成绩高低不齐,兴趣爱好不一,学校都必须努力使他们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国家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如果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军人或武士,教育体系遂有军国主义的倾向;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国家公民,教育体系遂有强调基础教育和注重培养民族情感的倾向;教育目的强调培育英才,教育体系遂有强调高质量教学和鼓励竞争的倾向;教育目的强调个性自由发展,教育体系遂有灵活多样和自由活泼的倾向。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才的特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的层次可以图示如下: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理想中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目标(各学习领域或科目的)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的)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如教育工作领域、化学工业生产领域、医疗卫生工作领域等)和特定的社会层次(如普通劳动者、熟练技术工人、管理人员、高级行政人员、专家等)的需要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如初等、中等、高等学校)而变化。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方向。

内容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及实现的基本途径等。

3、教育目的的作用:一、教育目的的向导作用,二、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4、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

5、(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方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

6、(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1/8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在西方有(柏拉图),(康德)和现代许多社会学家。

7、确定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应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辨证统一(J)一、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二、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8、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J)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3、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4、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5、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教育目的考点1.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

考点2.教育目的的地位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的核心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考点3.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功能:激励教育行为,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

3.调控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据教育目的的指引及时调控和监督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4.选择功能:选择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5.评价功能: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

考点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学校)培养目标3.(学科)课程目标4.(教师)教学目标5.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6.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考点5.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考点6.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教育为个人发展服务,培养自然人罗杰斯,马斯洛,康德,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2.社会本位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社会公民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孔德,巴格莱3.宗教本位论教育为宗教发展服务,培养宗教人士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4.生活本位论教育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生活服务,培养会生活的受教育者斯宾塞,杜威5.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6.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我国的教育目的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3、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都各不相同,有的还有本质差别。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来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教育目的是来自客观世界,来自现实社会。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所面临的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一定社会的现实的人。

他们不能自由选择社会生活条件,只能把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当做他们活动的舞台。

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必然被社会历史客观进程所制约,所以说教育目的不是超社会,超历史的,而是有其现实的本源的。

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实际上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也就是所谓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5、试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者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教育学教育目的关键信息项:1、教育目的的定义和内涵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3、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4、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和途径5、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6、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7、评估教育目的达成的标准1、教育目的的定义和内涵1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2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预期。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21国家的教育目的:这是从宏观层面上对教育目的的规定,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期望。

2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23课程目标:是学校课程设置中每门课程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24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期望学生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

3、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31学前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2小学教育阶段:旨在为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3中学教育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初中阶段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高中阶段则更加注重为学生的升学和未来职业发展做准备,培养学生的学科专长和综合能力。

34高等教育阶段: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促进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

4、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和途径4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结构,确保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4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目的,引导学生成长。

教育学教育目的Documentserial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8、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A、教育功能B、娱乐功能C、健体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

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A、陈述式B、列举式C、概括式D、二维图标式15、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16、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17、“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35、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36、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A、陈鹤琴B、梁启超C、蔡元培D、陶行知37、()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B、温家宝C、胡锦涛D、邓小平38、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科技发展B、社会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3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40、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41、当前,流生问题与()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4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44、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6、教育目的本质是()。

A、培养社会精英B、提高人口素质C、促进社会发展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47、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4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A、活动性B、目的性C、实践性D、预期性4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卢梭C、夸美纽斯D、诺笃尔普50、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51、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5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5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A、道德素质教育B、思想素质教育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54、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A、自我实现的目标B、人际关系的目标C、公民责任的目标D、发展认识能力5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56、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5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5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5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60、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审美观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6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范畴。

A、智育B、德育C、美育D、体育63、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作用。

A、一般B、支撑C、辅助D、主导6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6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A、生产相结合B、劳动相结合C、生产劳动相结合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66、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A、体育B、体育、美育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67、美育即()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68、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在()年年年69、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是()提出的。

A、卢梭B、斯宾塞C、杜威D、赫尔巴特70、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

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D、个人社会本位论71、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D、个人社会本位论72、斯宾塞认为,学生应该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这是()的活动做准备。

A、为直接维持自己生存B、为获得生活生活上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C、为抚养子女D、为更好履行社会义务、维持正常社会关系73、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THE END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B百度试题 题目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 ) A.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B. 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C.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 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反馈 收藏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2f8e7e046c85ec3a87c2c5cc&fr=search
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 A.学生智力的发展 B.学生体质的增强 C.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D.学校的就业和升学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https://m.he.huatu.com/2023/0316/1383003.html
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 A. 智力的发展 B. 体质的增强 C. 创新能力的培养 D. 升学率 题目标签:统教传统教育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4d965ff22584b83b277392fb19c6ce4.html
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优质试题】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910/88839759.html
5.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B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B.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重置密码 查看订单 联系客服 安装上学吧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更多“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https://m.shangxueba.com/ask/3802048.html
6.教育学原理自测练习题1. 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D 7、A 8、D 9、C 10、D 11、D 12.B 13、B 14、B 15、A https://www.ruiwen.com/shiti/2279335.html
7.2020贵州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三十九)1、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维多利亚 答案:B 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http://m.gz.zgjsks.com/html/2020/kstk_0326/29940.html
8.2019年陕西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题试卷及答案(六)1.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案要点】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https://m.sa.offcn.com/html/2019/07/147635.html
9.教师资格证考试逻辑题6篇(全文)六、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zz72u2i.html
10.笔试0起点·第1天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新课改下的评价观是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重视(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答案:C 解析:BCD选项都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但其中重视创新能力的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10.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 ) https://dy.163.com/article/E5E0DDCG0516CJTL.html
11.传统教育探讨(文献)论文摘要: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基本的教育理论问题。过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心是师生主客体关系,现在则转向了师生主体问性。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是人类教育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其中也包含有很多主体问性思想,如困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教学相长,这些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https://www.haofabiao.com/fanwen/19543.html
12.《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通用21篇)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https://www.unjs.com/fanwenku/399742.html
13.教育社会学刘惠珍: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之社会过程及其与其他社会过程相互影响关系的学说体系。 董泽芳:教育社会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观,从中国实际出发来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尤其是矛盾关系,旨在探讨教育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边缘学科。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15266823%3F%26
14.2017年教育学题库及答案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 ) A. 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 20、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384504.html
15.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7.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成立于()B A.1960年 B.1966年 C.1970年 D.1976年 第7章现代远程教育 1.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C) A.个别化教育 B.及时反馈 C.非面对面教育 D.双向交流 2.远程教育兴起于(A) A.函授教育 B.广播电视教育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37316.html
16.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7篇)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jiaoyuxindetihui/13212735.html
17.五大基本教育理论家长学校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http://www.gslgxx.com/dyyd/info/news-1753.html
18.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类从事教育活动的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进而也对教育活动本身产生了诸多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突出“现代”二字是为了更多的探讨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吸取现代科技成果、系统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vqzx488.html
19.安徽教师考编教综考前背诵资料—教育学《教育学》 1. 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 主张 类似考题: 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1) 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 ①教师中心 ②教材中心 ③课堂中心 (2) 现代教育派(杜威): ①儿童中心 ②活动中心 ③经验中心 2. 简述几种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 并作评价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8576879676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