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网络美术教育,其课程开发者应担重任,不仅应当进一步细分目标受众,设计个性化、分级化课程,还应重视实时互动,引入科学的教育方法,强化启发式思维训练等,锻炼受众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其艺术个性与活力。此外,引导受众欣赏自然与生活之美,尽可能鼓励其走向自然、走进生活,开展写生活动,也应成为网络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在大千世界中反复观察、思考、练习,将美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化真为美,化善为美。
众多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场所,是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力量,推动海量馆藏作品资源的线上共享,加强网上展览、公共教育服务实施力度,可以使更多人轻松得到美的享受。最近,面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国家文物局部署下,各地博物馆利用已有数字资源,推出2000余项精彩网上展览,通过网络传递博物馆文化与人文关怀,陪伴人们度过一个特殊而难忘的节日,利用网络推进美育、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优势愈发凸显。
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已成为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面向未来的发展方案。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智识”计划,通过展览、线上艺术纪录片、学术讲座等,为会员提供全方位、多层面、宽范围的开放式美术馆运营和学习系统,拓宽了艺术学习的边界。这也意味着,充分调动专业机构、平台,将线下资源与线上服务相结合,有助于创新网络美术教育,为美育开拓一片新领域。
迈入5G时代,移动传播为美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美术教育必须直面变革,与时俱进。因此,应充分发挥开放、灵活、便捷的网络优势和特质,促进网络美术教育蓬勃生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