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垃圾分类总结(精选5篇)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5.089

StudyontheBehaviorofChildrenComplain

LIYushu

(CollegeofEducation,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Dazhou,Sichuan635000)

AbstractKindergartencomplainisacommonphenomenon,characteristicsandcausesofdifferentageclassesofchildrencomplainofdifferent.Inthispaper,eventsamplingmethodcomplaintoobservethebehaviorofsmallchildren,summarizethecharacteristicsofthebehaviorofsmallchildrencomplain,complaintoanalyzethereasonsforthebehaviorofsmallchildren.Accordingtoobservationshowedsmallchildrento"helptype"complainmainreasontocomplaininfluencedbymanyfactors.Finally,theguidancepolicyforsmallchildrencomplainbehaviorcharacteristicsandcauses.

Keywordssmallclass;children;complain;research

1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1.1以“求助型”告状为主

幼儿告状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求助型”告状。“求助型”告状是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告状行为中占得比例最大。②根据观察结果显示,以“求助型”告状为主的特点同样体现在小班幼儿身上。当小班幼儿受到同伴的攻击或打扰时,小班幼儿告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有权威的老师请求帮助,以揭发同伴的不妥行为和寻求自我保护。

几个幼儿在拿杯子准备喝水,突然A幼儿被身后的另一个幼儿挤了一下。另一个幼儿从后面伸手把A幼儿的杯子拿走了。A幼儿刚抬起头好碰到老师的目光,于是仰起头说:“XXX推我,老师。”A幼儿告完状之后拿起杯子走出了洗手间。

1.2告状的主要内容是告发同伴的打扰行为

B幼儿专心致志地在图书区翻看图书,他正拿起一本图书翻阅。另一个幼儿看了就把B幼儿的图书拿过来翻了翻又放回书架去了。B幼儿大声喊起来:“老师,XXX抢我的书!”告完状之后B幼儿看了看四周,又到建构区玩雪花片去了。

小班幼儿在建构区玩玩具,C幼儿正在拼凑篮筐里的雪花片,另一个幼儿因为雪花片不够,就伸手去拿C幼儿篮筐里的雪花片。C幼儿撅起嘴哭喊着说:“老师,XXX抢我的玩具!”C幼儿对抢玩具的幼儿说:“我已经告诉老师了!”然后继续回到原地专心地玩玩具。

2小班幼儿告状的原因

2.1请求老师帮助、寻求自我保护

幼儿告状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幼儿告状的原因是为了寻求老师的奖励、报复同伴、试探老师的态度等。这些告状原因在小班幼儿身上体现得较少。根据幼儿告状的动机和原因,将幼儿告状划分为“求助型”、“求赏型”、“求罚型”、“试探型”和“陈述型”几种类型。根据观察结果显示,小班幼儿以“求助型”告状为主,他们告状的原因之一是请求老师的帮助和寻求自我保护。当小班幼儿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同伴侵犯时,他们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告状。可见小班幼儿告状的原因是请求老师的帮助、寻求自我保护,以顺利完成自身的活动。

2.2规则意识开始萌芽

告状形成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它标志着幼儿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部分小班幼儿告状的原因并非是自己的行为受到了同伴的攻击或打扰,而是他们认为其他幼儿表现出了不合理的行为,因此采取告状的方式来维护规则。从小班下学期开始,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部分幼儿会依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判别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合理。小班幼儿采取告状的方式来维护规则,也标志着他们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

2.3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其他幼儿的行为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幼儿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状态。他们的观念和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很多时候不能理解其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去除自我中心。这种“自我中心”在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只专注于自身的活动,常常会把同伴的友好行为误认为是攻击。因此当同伴表现出一些友好的社交行为打扰到小班幼儿的活动时,小班幼儿也会向老师告发同伴的“打扰”行为。

三个幼儿在一起玩玩具,其中E幼儿拍了另一个幼儿的腿示意他看她做的玩具,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幼儿笑着抓着E幼儿的头示意她看他做的玩具。被抓完头的E幼儿突然起身从座位上站起来告诉老师:“老师,XXX抓我的头。”E幼儿说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玩玩具。

3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3.1引导幼儿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当小班幼儿受到同伴的攻击或打扰时,很少有幼儿能自己协调与同伴之间的冲突,所以转而用告状的方式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之一就是引导幼儿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家长和教师应让幼儿明白,当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时,告状并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同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幼儿之间的常事,这些矛盾与冲突也是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去自我中心的教育契机。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家长会告诉幼儿,如果被同伴打了就向老师告状,却很少有家长教给幼儿自己解决矛盾的方法。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幼儿在受到攻击和打扰时,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与协调来解决,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矛盾与冲突,而不是每次都通过告状的方式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3.2教师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在小班幼儿中,还有一类告状是“检举型”告状,即幼儿告状的目的是为了检举其他幼儿的不当行为,试图矫正其他幼儿的不当行为。当幼儿出现这一类告状行为时,正说明幼儿的规则意识萌芽,是幼儿道德责任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教师应正确对待幼儿的“检举型”告状,不应把幼儿的告状视为扰乱课堂纪律或干扰别人活动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幼儿能自觉维护规则的告状行为。

3.3改变幼儿的自我中心思想,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

“自我中心”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经阶段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地理解别人的思想与行为,逐渐“去自我中心”。部分小班幼儿告状的原因之一是不能理解同伴的友好行为,误把同伴的友好行为当成了打扰行为从而向老师告状。部分小班幼儿专注于自身活动时,只要一受到同伴的“打扰”,便会向老师告状,即使同伴并不是有意打扰该幼儿的活动。因此,减少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根源在于逐渐去除幼儿的自我中心,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可通过移情训练的方法引导幼儿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正确区分同伴是不是有意地打扰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向老师告状。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应首先明确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分析幼儿告状的具体原因。从而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水平和思维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从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注释

①刘昕.浅谈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J].科教文汇,2007(10).

②刘晶波,杨翠美.5~7岁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析[J].幼儿教育,2007(9).

参考文献

[1]孔京东.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0).

[2]穆颖.幼儿“告状”原因探讨[J].家教世界,2013(12).

关键词:乡土材料幼儿园区域活动

我园正处于农林牧业相结合的山区,周围有大片的菜园,有成片的树林、砂石场等,这些都是极好的乡土材料,既能反映家乡特色,又贴近幼儿生活。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将乡土材料巧投于区域中,丰富的乡土材料使区域活动蕴藏了丰富的知识和奥秘,为区域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从而让幼儿在愉快、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游戏、操作和享受成功。

一、活动区材料的选择

首先是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带来了自家种的黄瓜,几个插在一起造型很特别,引起大家的注意。我夸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并把黄瓜造型进行展示,还鼓励其他幼儿也可将自己的“想法”带到幼儿园,渐渐地成品区多了造型别致的萝卜、番茄、土豆、石头、豆类及各种造型,可以放在区域内引导幼儿观察、玩赏。

其次是幼儿主动收集的。有一次我们去沙石场时,满地都是石头,而且被雨水冲刷得干干静静,孩子们见了很兴奋,他们边捡边数,我马上找个袋子供他们存放,并问他们:“这么多石头,我们拿回去怎么玩?”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可以跳房子,可以练习数数,也可以摆图案,还可以在石头上画画”。回园后,孩子们对这些石头百玩不厌。

再次就是教师引发孩子注意的。有一次,配班老师从家里拿来一个畸形萝卜,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做了一个小兔子,孩子看了很喜欢也想做,于是孩子收集自家畸形蔬菜水果进行制作。

最后是教师发动幼儿与家长收集的。根据班级的需要发动幼儿与家长收集乡土材料,如蔬菜水果、废弃乡土材料瓜果的壳之类如花生、豌豆、植物种子等。家长们看到这些平常当作垃圾的材料,在幼儿园能发挥作用,都愿意配合收集。

二、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将所要投放的材料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投放。如小班开展的“果宝宝”区角喂小动物活动时,老师准备的材料是经过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初期,老师提供的是小动物纸盒,幼儿通过自己的手将果子喂给小动物吃。接着提供小勺,让幼儿通过小勺弄给小动物吃。最后提供筷子,让幼儿尝试用筷子夹物。

3、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老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如大班开展的“趣味编织角”中我们就提供了多种的编织材料有野草、柳枝、玉米皮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意愿添加和满足,体现了活动区活动自主性特征。

三、活动区的开展

在活动区开展中我们非常注重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把课程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促使课程的开展,促进幼儿个体对课程的适应。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

1、材料提供的乡土特色

③一种材料的递进延伸

材料一次使用后,我们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价值,为其它区角提供丰富的资源。如中班幼儿用玉米皮编成小辫,大班幼儿用铁丝做好篮子的径,让中班幼儿用玉米皮进行绕、编;大班幼儿再进行整理装饰编好的篮子,用于环境创设,用于盛放其他材料等等……

④各种材料的组合运用

孩子可以自由的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让各种材料在孩子的尝试、探索、操作中相互组合。小朋友按意愿选择野花、野草、树叶等自然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自由组合,做出各种漂亮的画;用豆类、卵石、泥沙制作出许多造型不一的动物、人物、房子及花草等……

2、活动内容的乡土特色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方法;有效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最繁重的基础工作,班主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不易,做人的工作更难,要使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班主任老师不花一番苦心,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很难成功的。

前年年初,我在中途接任了初55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个班原来是全年级表现最差的班级,学习成绩最差,年级前100名只有两人,而且都在80名之后,各科成绩都在全年级垫底,有个别科目只有不到十人及格;卫生最差,教室里面随处可见垃圾,教室后面的水池有一池脏水,更是臭气熏天;纪律最差,每个星期的文明班级竞赛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名,前任班主任根本没办法,每天都要年级组长和政教处老师帮忙管理。我接任班主任以后的第一个学期就被评为“优秀班级”,到初三时我班经常获得“文明班级”,每周都有寝室获得“文明寝室”,年级前100名也有六到七人,除个别科目以外,其他科目都在年级前七名。初三毕业时,我班上一中线有11人,上天门线有35人,政治获得年级第3名,其它科目均在年级前7名。回顾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引、勤、受、严、带、细”六个方面展开。

一、体现一个“引”字

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我都要组织召开“本学期我班将成为什么样的班集体”的主题班会,学生讨论后,一起制定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让班干部、课代表、寝室长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和规章制度,每个学生也都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上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包括纪律上、学习上、生活上等几个方面。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时常鞭策和激励他们,以便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迷失方向,减少在前进中的迷茫和困惑,我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方贴上“每天进步一点点,必然功到自然成”的横幅,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方贴上“态度决定一切”和“习惯改变人生”的横幅,学习委员每天都在黑板左侧写一句名言警句。

为了在班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树立学习的榜样,我经常在班上表扬那些表现突出、模范先进的学生,号召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像班长秦小倩,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可以称得上是小班主任,尤其是能团结全班所有同学,独自处理班上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和纠纷;纪律委员覃浩,每天早上起床早,晚上睡觉早,组织纪律性很强,工作大胆负责,学习很勤奋,成绩也越来越好,毕业会考时以总分965分考上了张家界一中;卫生委员王利媛,组织纪律性强,学习认真刻苦,尤其是工作十分负责,经常是自己带头主动搞卫生,非常关心班集体,在她的努力工作下,我班的卫生一下成为年级最好的。

由于正确的引导,正气树立起来了,邪气越来越少了,无论是班风还是学风,无论是纪律还是卫生,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我班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年级前100名的多了,违纪的少了,插班生都想进我班,我班连续两年在学校运动会上都取得初中部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二、做到一个“勤”字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了解学生,不熟悉学生,工作就会无的放矢,而要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就必须做到“勤”字。我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四勤:勤观察、勤教育、勤检查、勤总结评比。通过“四勤”,我从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对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勤教育: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类分别谈话,一类为双优生;二类为成绩好、表现差的学生;三类为表现好、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四类为双差生。我力争一个星期召开一次班干部会,一是从班干部那里及时了解班上的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纠正,二是做好班干部的思想工作,给他们打气加油,班上的中流砥柱不能倒;一个月要找各类学生谈一次话,一方面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立即改正,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燃起他们的希望。

勤检查:主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天都有学习方面的检查,这项工作主要由学习委员和科代表来做,我主要是检查每天的作业登记本,问一问学习委员,对于缺交作业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还亲自翻一翻学生的作业本。

勤总结评比:每天由班长作一次纪律、学习、生活、卫生等方面的总结,每周由班主任作一次大总结,每次总结时都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表现差的学生进行批评。

三、突出一个“爱”字

四、抓住一个“严”字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松是害,严是爱,不管不教要变坏”。教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思想上、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任何时候都把“严”和“爱”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老师的“严”中健康地成长。刚接任初55班班主任时,我就制定了严格的班规班纪,实行学生行为每周百分制竞赛,从起床、三操、唱歌、卫生、课堂、就寝、作业、午休、礼仪、交往等方面制定了40条“不准”,学生犯了错,违了纪,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一定的纪律处罚。比如说:对于乱扔垃圾者,除了捡起所扔垃圾外,还必须打扫整个教室,同时扣掉操行评定分2分;对于上课讲白话者,一要面壁思过,二要接受全班同学通过的惩戒,三要写书面检讨,要求2000字以上,当然,对于表现好的实行一定的奖励,给予操行评定加分的奖励。

五、坚持一个“带”字

要使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老师,就必须示之以高尚而纯洁的思想行为,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俗话说“身正为范”、“言传不如身教”、“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避免的,自己首先为戒。比如,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自己必须要把课备好、讲好;要求学生讲卫生,爱护卫生,我每次进教室时,只要发现地面有废纸之类的,我都要主动拾起来丢进垃圾桶;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我每天都提前到校,每节课都提前进教室,周日返校也是下午5点左右就来到了学校;要求男生不留长发,我每月都要理发一次,保持短发,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要求学生语言文明,不讲脏话,我就做到在学生面前从来不讲脏话,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六、实现一个“细”字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者;调研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着“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的思想,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不仅在思想上倡导“校本课程精品化”,更在行动上加以落实,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在校本课程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

一、问卷结果分析

(一)理念层面

理念类的问题主要涉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校本课程的功能以及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地位等。

1.“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共识

问卷结果显示,92%以上的人员把握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共识。100%的人员能认识到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2.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是教师

(二)实践层面

1.满意不满意先看参与面

“你对目前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满意吗?”34.6%的人员对此持“满意”态度,38.5%的人员“比较满意”,15.4%的人员“基本满意”,11.5%的人员“不很满意”。大家总体认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种类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现有88个项目课程,学校管理规范,按照“五有”推进实施,参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较高。其中,61.5%的教师都把学生的“参与面广”作为满意的一大标准。问卷结果同时也表明,大家对我校实施校本课程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精品课程,有层次地架构,既照顾全体性,又体现对学生差异的关照,培养了一批孩子,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2.理想不理想要看个性化

“你理想中的校本课程应该有多少学生参加?”其中76.9%的教师认为理想中的校本课程应该全员参与。这些教师不约而同地突出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期待。有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希望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校本课程的快乐”;有的认为“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首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的认为“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学生应有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课程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项目,学校应通过课程设置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提出理想的校本课程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发展,促进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3.有没有效还看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校本课程的有效性。“你认为我校教师要胜任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还应具备哪些条件?”从问卷情况来看,参与问卷人员共给出了37条意见,因出现相似的观点,合并为33条意见。其中“能力水平”占24.2%,“课程意识”占21.2%,“专业素养”占18.2%,“持续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占18.2%,“文化理念”占12.1%,还有6.1%涉及的是资金和场地问题。问卷结果显示,除了“能力水平”,大多数人员认为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待加强,包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与理解、设计与开发,而这个过程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拥有的专业素养,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热爱学生的精神。这中间,12.1%的人员提出的“文化理念”体现了他们对校本课程更加上位的思考。有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团队的力量,离不开大胆的创新。有的教师认为教师要保持不断反思的状态,有的教师提出要加强主动发展与深入研究的意识,还有教师强调创建品牌特色的意愿和努力。

(三)展望层面

1.特色鲜明不鲜明重在整体规划推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围绕“谈一谈你所负责的某项校本课程应该如何体现其优势与特色?”,83位教师无一不认真地谈了自己的思考和思路。问卷结果汇集了以下观点:一是创特色重在整体规划推进。有的课程需要统整,有的课程需要完善。推进的方式需要整合,建议科学采用主题推进、常态推进、活动推进,分层推进等方式。要形成有体系的课程内容,要形成相对固定的师资团队。二是创特色需要传统与现代结合、通识与精品结合、课程与文化结合。三是创特色还需要有我们自己的东西:思想和理念,校本教材以及成功的喜悦。

2.问题清楚不清楚离不开引领与评价

二、几点思考

(一)课程之前先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是孩子自己的

正如有的教师在问卷中写的那样:“希望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能享受到校本课程的快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其本质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人”的要义应放在首位,课程之前应先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是孩子自己的。

1.课程开发者的需要不等于学生的需要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技能训练

也有许多反例,就是学生爱上了这些课程。记得我校舞蹈队曾经有个叫冯衡的队员,参加舞蹈队几年下来,训练积极主动,连表演之前都会自己选择头饰来装扮。一个孩子如果不是出于对舞蹈的真心喜欢,舞台上呈现出的表情也一定不是符合孩子的天真烂漫,而是趋同于职业化的机械表情。笔者认为,能深入人心的校本课程决不仅仅是技能训练,一定还涵盖了对学生兴趣、习惯、素养、理想层面的呵护和关照,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所以校本课程需要立足于兴趣和爱,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技能来实施。

(二)去除课程神秘化——人人都是课程的开发者

对于许多教师而言,课程还是比较陌生的事物,充满了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极易让广大教师产生畏惧感。而去除神秘化是顺利实施各类课程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1.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2.经历和体验更可贵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对“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了精辟的回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深刻地揭示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培养目标,提倡道德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古语曰:养其习,于童蒙。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否定传统教育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幼教专家曾经通过调查问卷、设计情景、让幼儿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许多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他们的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统计表明:幼儿中对礼仪知识有良好的认识的仅占调查总数的9.9%;中等水平的占80.5%;差的为9.6%。孩子们的这些表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的现象对幼儿的礼仪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教育方法的不当。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社会的个体化再到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其实质是要把一个具有自然属性的个体的人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的人。而作为个体的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所以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课题实施过程

在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我级部积极探索了多种实施途径。充分发挥家庭、幼儿园的作用,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幼儿生活礼仪教育,促进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实施中运用行动反思法,研究方法的重点放在实践行动中注重“行动——反思——调节——行动”这一循环流程,不断总结、反思、调节,再形成新的行动,加强活动后的反馈并及时调节、不断完善教育方案。

(一)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班级群体心理气氛,教师、家长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各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如将学过的礼仪三字经布置在墙上,幼儿可以随时阅读;发动家长参与班级礼仪环境的创设中来,和孩子用一次性餐盘绘画上有关礼仪内容的画面,并请幼儿向大家介绍餐盘上的内容,然后将其吊挂在活动室内。

制定教师、家长礼仪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家长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每天早晨“礼仪小明星”迎接幼儿、家长、老师,他们微笑着和每位伙伴、家长相互问候,它作为一种隐性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全园师生、家长。

(二)注重生活性,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地进行随机教育。如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国旗,在场全体师生行注目礼;教师和家长充分利用每天点心、午餐等环节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去动物园文明对待小动物,遵守园规;文明乘车;带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能与营业员交流,不需要的物品放回原处等一些公共场合的礼仪。通过组织一系列社会礼仪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的行为实践、情感体验、礼仪行为不断的得以巩固。。

(三)礼仪教育列入幼儿教育课程之中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我级部将礼仪三字经这一特色课程安排在每天班级礼仪教育活动之中,确保了礼仪教育的实施。研究方法的重点放在实践行动中注重“行动——反思——调节——行动”这一循环流程,不断总结、反思、调节,再形成新的行动,加强活动后的反馈并及时调节、不断完善教育方案。

(四)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

通过礼仪大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参与、讨论,活动后加强延伸扩展,有重点地了解掌握某些礼仪知识。如师生自编自演情景剧《都是蜗牛惹的祸》,童话剧《孤独的小猪》,家长和孩子“你问我答”活动等等,让孩子感受童话剧中各人物的行为表现,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分辨,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礼仪认识。

三、课题研究的初期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从幼儿、教师、家长身上发现了可喜的变化。

(一)幼儿发展的变化

(二)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加以渗透,能注意观察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分析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家教指导工作,教师们经常利用教研组等形式组织学习、探讨,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驾驭会场的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家长的变化

礼仪教育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现,随着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的开展,很多家长也接纳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要孩子全面发展,首先教会孩子学做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很多家长谈到: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学习礼仪的首要条件。有的家长说:“你们的礼仪教育就像一条线,把各种教育都串起来,真正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还有的家长提出了“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新问题,这说明家长的主体意识,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礼仪教育也改变了家长的行为,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如家长总是穿戴整齐的接送孩子,能把垃圾扔进垃圾箱,这些都给孩子起了榜样作用。反之,孩子的行为也会督促影响家长,如有一位小朋友与妈妈散步,妈妈不经意朝地上扔东西,孩子见了就说:“妈妈,你怎么扔在地上应该扔到垃圾筒里。”这说明幼儿的礼仪行为已内化为习惯,去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四、反思及不足

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常抓不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礼仪习惯时要注意:

1.把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2.纠正不良行为,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成人要及时纠正并告诉原因。

3.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因为孩子的行为会出现反复,只有经过不断地教育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才能得到巩固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而变为自觉的行为机制。

5.幼儿礼仪教育还需不断地充实内容,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形成一些适龄幼儿现实目标指导方案,如何强化各年龄阶段幼儿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一系列问题,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6.由于刚开始实施,许多都是在摸索阶段,所以大多教学以现有的礼仪三字经为课程内容,没有太多自己创新的内容。

五、下阶段工作重点

(一)目标体系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本学期三个实验班的成果,坚定我们级部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的信心与决心。所以,下阶段每班都要精心选择研究内容,扎扎实实的实施研究。由于幼儿礼仪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制定礼仪目标时,先依据本课题的总目标,再制定每个年龄阶段分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通过层层细化,使每项目标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将每项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

(二)创新活动内容,及时收集、整理、反思

下阶段我们根据课题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自己编制课程,不断实施、总结、反思、调整,不断完善教育方案。

(三)加强家庭礼仪教育指导

家园教育的同步一致性是消除幼儿二面性行为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要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指导活动,来提高家长自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学习一些家庭礼仪教育的方法。

1.组织家庭育儿经验交流会,抓典型事例,树典型形象。每学期评选礼仪宝宝、礼仪家长,召开表彰大会,向全园家长宣传典型事例。

2.探索家长参与式活动方式,以家长为主体,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汲取新经验,形成新的教育观。

THE END
1.第七章第三节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科学、有效的评估,既要关注结果,也要重视过程。结果检测要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评估与目标要保持一致。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课程实施的价值追求,是课程的基本目标。评估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宗旨,与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保持统一,实现目标、教学、评估的一致性。评估内容要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识记、https://www.jianshu.com/p/cf0ae3603b3e
2.聚焦关键要素提升游戏质量幼儿园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有活动忽视发展、有理念缺失行动、有指导缺少策略”等问题。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畅玩?如何提升教师支持游戏的水平?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出“畅玩游戏”,通过“三个聚焦”,关注游戏环境、游戏行为、游戏过程,让幼儿在开放、多元、自然的氛围中自主畅玩,让教师在研究中与幼儿共同成长。http://www.jyb.cn/rmtzgjyb/202312/t20231210_2111128850.html
3.执行力培训结果导向与过程管控课程第一讲:定义执行结果 一、企业普遍现状 ——员工做事缺乏结果意识,只关注过程,不在乎结果。做事喜欢找理由和借口。管理者对结果定义不清晰,下达指令模糊不清,以致于员工每次执行的结果都事与愿违,员工很委屈,管理者很愤怒。 二、模块核心内容 1. 执行中的三个假象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039100
4.绩效考核应该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三茅打卡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应该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 我们公司是做建材贸易的,这两年公司发展的很快,老板聘请了一些高薪的职业经理人来,为了能够更快的体现这些管理层的价值,提高公司业绩,老板给所有管理人员都定下了考核指标,并且表示"我不管你怎么做,我只看最终结果",所有工作都有以结果为导向。一些https://www.hrloo.com/dk/71856
5.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总结(精选10篇)1、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指结果。只有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活动过程很少关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如何获得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uexizongjie/13482534.html
6.邬贺铨院士:中国大模型发展的优势挑战及创新路径解决办法不是停止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而是对 AIGC 的研究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设计和主导其推理过程,做到结果可预期和行为可控。未来对大模型的推广应用需要经有资质的机构做安全可信的评价,经检验该大模型的推理过程是可追溯的。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 AI 治理法规,防止对 AIGC 训练的误导,追究 AIGC 训练主体的责任,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131/3473.htm
7.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总结(通用15篇)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往往觉得教师不要只关注活动结果,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但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却要做到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也就是说,培训要有跟进。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很重要,我们往往会觉得只要教师积极参与的教研活动就是好的教研活动,会比较关注教研活动的本身,往往忽略了教研活动的延续性,也就是忽视了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2061928.html
8.践行卓越绩效管理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卓越绩效体系的基本理念要求组织“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过程管理”与“结果”是卓越绩效体系的两大关键评价标准。国有企业应当充分意识到卓越绩效管理“过程的实施与改进”的重要性,将卓越绩效管理视为可持续发展的、不断进步的实践过程,严格实施过程管理,注重过程中的经验累积。具体而言,企业应当关注人力资源管理、财https://kjcxpp.com/html/qkgl/202306xs_4842_8442.html
9.东莞团建:狼性销售团队打造拓展培训3. 故事:美女与小偷 (五)、言败,绝境求生 1、讨论:狼的成功机率有多高? 2、游戏:九点连线,寻找可能性 3、故事:爱迪生的成功 (六)、授狼以渔,专精 1. 视频:叠衣服 2. 故事:小孩要鱼杆 (七)、关注结果,重视过程 1. 情景模拟:买火车票 http://dgcstuozhan.51sole.com/companynewsdetail_146368959.htm
10.优秀教师的期中考试发言稿范文23篇一、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两个孩子,甲每天花一个小时复习英语,乙每天花30分钟复习,结果期末考试都考了100分。如果甲和乙都是初一新生刚接触英语,单从考试成绩上来看,甲和乙没有区别,但学习过程有很大的区别,乙的学习效率比甲高,看成绩还要看投入与回报的比率。甲每天复习一小时,集中复习,乙早、中、晚各花https://www.ruiwen.com/fayangao/6328706.html
11.HRBP工作方法与实践—成为企业业务战略合作伙伴1. 优化业务与服务流程 2. 明确分工 3. 有效激励/记录 1)动机是激励的前提 2)无论在哪办公:激励结果,关注过程 3)反对记录时间使用状况的原因 案例:我的实践:做记录和计划 二、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1. 关注效能,要事第一 实验解析:你心中的巨石为何是我的沙? http://www.boraid.cn/training/lessonShow.php?id=185774
12.教师职称评定基本素养模拟测试题20230515.pdf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 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 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 多维化。 11、新课程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4998883.html
13.幼儿园教师培训总结(精选20篇)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往往觉得教师不要只关注活动结果,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但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却要做到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也就是说,培训要有跟进。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很重要,我们往往会觉得只要教师积极参与的教研活动就是好的教研活动,会比较关注教研活动的本身,往往忽略了教研活动的延续性,也就是忽视了https://www.yjbys.com/peixunzongjie/4153344.html
14.提升教学质量三年计划方案范文(精选10篇)1、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逐步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2、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jihua/643224.html
15.《这是你的船》摘抄(这是你的船)书评后来的结果证明,被赋予的责任越多,他们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事实上,“本福尔德号”上的新环境为整艘军舰确立了一种互相帮助、放松而不失纪律性、鼓励创新性和幽默感的组织文化。第2章 树立典范:如何通过树立典范的方式来实现领导真正的领导是通过以身作则来实现的,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可笑的是,问题常出在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18726/
1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结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互评,让素质评价更公正合理,同时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互相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小组评价时积极发言,大胆评价,发表自己的独到意见。将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本人见面,对于有疑义的,进行复议。无疑义后,将结果交至班级评价领导小组。班级4人评价小组初https://www.sqedu.cn/zhwd/202409/97409.html
17.督导论文综合督导中对“学校发展”评价指标的几点思考——基于1.督导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以督促建 在“学校发展”49指标中,不仅有“规划目标得到实现”这句话,还有“学校发展规划各项措施得到落实”的要求,因此,建议督学要认真研读《学校发展规划》,对照规划的总目标逐一审阅学校自评报告材料,特别是通过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访谈等手段对规划目标实施的https://jw.beijing.gov.cn/jyzx/ztzl/bjjydd/ddyj/202206/t20220601_2726737.html
18.壹生资讯这一研究延续了澳新重症医学研究大规模病例数量的特点,但又一次的阴性结果以及过程(休克纠正时间、器官支持治疗时间)与结果(病死率)之间的矛盾再次提示我们——休克的逆转并不等同于病死率下降,血浆皮质醇的基础水平及应激变化、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与应激炎性反应状态、给予皮质激素的时机,都可能是今后研究必须关注的问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30c7d3e2-a8f5-4593-b709-48c405b35fb5
19.模块十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现代教育评价正由原来的强调对教育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对教育过程的评价。这一转变的最大特点就是极大地增强了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它促使人们从观念上对教育评价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以学生评价为例,现代教育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更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对过程的评价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http://cs.gzedu.com/jiaoshijixu/xxzhsjhd/part/n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