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跨学科课程;校外合作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王淑娟,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副教授(北京,100120)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2021年一般项目“中小学推进五育并举的服务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1JYB00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1]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发现真实问题,在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多种核心素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需要乐于提问、敢于质疑,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孝亲敬长,团结友爱,热心公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积极为社会作力所能及的贡献。其中的“课程原则”部分提到,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些要求与服务性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服务性学习与志愿服务相比,不仅强调通过学生的服务满足社区的需要,更注重学校课程、社区服务与学生反思的结合。美国中小学进行服务性学习的历史悠久,其政策变迁、实践策略和管理保障对优化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和各学科10%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等课程极具参考价值。
一、美国服务性学习的要素分析
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历经了20世纪上半叶的公民行动导向、20世纪60—80年代的问题解决导向、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整合导向以及21世纪的标准导向四个阶段,其演变特点表现为从“偏重服务”到“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变化、从“课外活动”到“多学科整合”的重点转移、从“单向慈善”到“双向合作”的实践变革[2]。以下主要对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明晰的典型特征、理论基础和基本类型作逐一分析。
(一)政策变迁
2008年,美国国家青年领导委员会与服务性学习领域的其他组织合作,正式发布了基于证据的“K-12服务性学习质量标准”,包括有意义的服务、与课程相联系、反思、多样化、青少年的声音、伙伴关系、进程监控、持续性和强度八个方面,标志着服务性学习开始走向制度化。
(二)概念辨析
图1服务型学习涉及的多个角色及其职能
(三)典型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服务性学习具有指向多重目标、多元共治、尊重学生主体、注重效果评价等典型特征。
1.指向多重目标
服务性学习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运用、真实志愿服务与学生自主反思的结合,缩短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从道德说教到真情实感的距离,能比较好地实现知识学习、劳动实践和道德育化的多重育人价值。经过精心设计的服务性学习,能够从周边社区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学校当下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获得“服务”性实践经验,真实参与周边生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种学习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调研、劳动、阅读、讨论和反思来帮助社区解决真实问题,而服务经验又影响着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对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这一学习方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和德育“两张皮”等学校常见教育问题。
2.实行多元共治
服务性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学校、社区、家长、非政府组织、学区等多个利益共同体,其良好运行取决于多元共治关系的建立。它是对学校周边资源的一种充分使用,在家长、学校和社区管理者形成良好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服务工作能够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家庭和社区成为学校之外的重要教育场所,较好地体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多元共治理念。
3.尊重学生主体
服务性学习基于社区现实问题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探究,以社区为课堂,运用跨学科方法和展开多种学科实践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学生参与服务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并在服务活动之前(全方位准备)、期间(困难排除)和之后(结果处理)进行全过程反思。学生也会通过报告、小论文、展览、日志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在服务中进行学习的有效性。
4.注重效果评价
在设计服务性学习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会结合服务主题和服务实践特点,有效融入项目化学习、在地化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使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访谈和问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保证服务性学习的效果。
(四)理论基础
一是杜威所强调的“经验教育”“做中学”“反思”等概念构成了服务性学习最基本的理论框架。杜威阐明了学生的经验是教育的核心,学生不仅直接从课程中学习,而且也从他们亲身参与的活动中学习。经验学习的意义及其教育价值正是在于利用学生的经验并将其整合到课程中,服务性学习既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直接经验的服务情境,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知识应用的现实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方面的成长。
二是在地化学习(PlaceBasedLearning,PBE)理念。它承袭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让学生置身于地方遗产、文化、景观以及机遇和经历之中,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学、数学、社会研究、科学等其他科目课程的基础。在地化学习正好位于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的中间位置,其形式多种多样,从校外个人和家庭经历到教师主导活动或校级活动,从一节课、项目、单元、课程,到最后整所学校完全围绕在地化教育进行课程设计。在地化学习设计原则、项目案例为服务性学习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借鉴。
三是情境认知理论。人们更多时候把情境作为整合的框架,因为它能包容个人和社会两个范围的学习,能够把认知和行为主义的观点都包容进来。行为主义原则倾向于从技能获得来看学习,认知原则倾向于从概念理解、思维和理解的一般策略增长来看学习。情境原则倾向于从更有效地参与探究和对话的实践来看学习,这些实践包括概念意义的建构和技能的使用。情境原则能在一个较大的情境脉络中,为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提供有用的框架[5]。这也解释了依托问题、项目、主题这样一些情境载体,能够更好地联结起丰富的学习方式、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兴趣与经验等方面的诉求。在情境认知理论看来,学习环境不仅指物理环境,更指问题、项目和主题所构成的话题环境,在这其中,不同的参与者、工具和环境形成互动以及建构了一定的意义,互动和意义是也是学习的构成要素。
(五)基本类型
二、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按照泰勒原理来分析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通常会划分为明确课程目标、选取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和进行课程效果评价四个步骤。以下主要按这四个步骤展开分析。
(一)明确育人目标
(二)整合学习内容
中小学在学习内容上是有差异的。小学更倾向于全校或各年级统一的服务性学习计划,初中和高中更倾向于班级独立的或有选择的服务性学习计划。把服务性学习融入学校课程中的六种流行的模式:志愿者信息中心模式、俱乐部或课程活动模式、社区服务学分模式、服务视为既有课程的实际应用模式、社区服务课程模式、社区服务成为全校性的承诺模式[8]。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为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环境和文物保护、社区建设和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等。还有研究表明,对于美国学生普遍惧怕和远离科学课程的情况,一种可能的补救方法是在通过STEM整合基于项目和社区参与的学习[9]。总之,服务性学习是将学校周边社区实际需求、现实问题解决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做深度的整合,真正实现做中学、创中学、用中学,拉近了教室学习与现实社会的距离。
按照服务时长来看,具体的服务计划可以是仅有几个小时或一天的短期经历(例如,每年春天打扫公园),也可以是每天都有、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的持续性经历(例如,教学辅导,照顾老人等),或者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具体项目(例如,为青少年在社区中争取活动场所)。其中持续性的经历最能满足社区和学习的双向需求[3]9。教师可以学习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不同时长的服务项目,最好能与日常教学单元主题能做深度结合,鼓励多学科整合设计。
按照服务内容,服务性学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0]。
一是直接服务性学习。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服务性学习,学生直接帮助弱势群体,其中也包括口述历史等。这一类的服务性学习使参与者的社会、情感、文娱和技能习得的各方面都得到积极影响。参与者学会了关心他人、可靠性、耐心、个人责任、如何与他人相处、解决问题等能力。例如,在“午餐书友会”项目中,参与者包括某幼儿中心一个班级的学生(4~5岁)和一名教师,涉及附近的一个老年人中心以及附近某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通常教师会带领幼儿到老年人中心与老人们共进午餐,与他们一起读书,并在读过的书本上签名,最后把书送给附近小学阅读有障碍的学生。这样的活动每周一次,持续了一个学期。
二是间接服务性学习。这一类的服务性学习与社区某一特定的方面有关,如环境、建筑、修复、城市历史、食品和衣物。这一类的服务性学习往往有许多组件和不同类型的任务。参与者需要发展团队合作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多重技能发展,培养创建问题的意识。这类服务性学习主要采用表演、演讲、写作、教学、展示、通知等形式,以此促进阅读、安全意识、关爱环境、当地历史、毒品预防、灾难预防和暴力等问题的改善。参与者的毅力、公民行为能力由此得到发展,并进一步了解成年人生活、社会规则、系统和流程。
三是研究服务性学习。这一类服务性学习包括调查、研究、评价、实验、数据收集、釆访、编译、报告等,如公共建筑、水测试、河流水质的研究。可以培养参与者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形成和验证假设。例如,北佛罗里达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来帮助附近社区复原早期居民的古典花园,选择种植传统植物,吸引鸟类和蝶类以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在佛罗里达东部环境研究项目中,有一百名学生致力于一个国家湿地的管理与研究,目的在于标记动植物种类与分布,建造公共使用的观测塔,长期跟踪研究水质变化及其矿物含量。
(三)明确实施流程
《高质量的服务性学习实践标准》一文将服务性学习划分为启动—服务前—服务—服务后反思四个大阶段,并明确了在每个阶段设计者应该思考的问题[11]。
1.阶段一:做好启动准备工作
服务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服务项目、合作对象、场所并进行实地考察等。服务项目要考虑当地社区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要对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进行可用性评估,要调查社区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合作各方要共同协商,确保服务目标对各方都具有共同利益,同时还要明确每一个伙伴组织的角色和责任。各方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对于社区需求是否做了真实调查而非简单设想学生是否检视了他们与社区合作者可能持有的前概念和假设学生是否将研究问题发展为一个行动计划
2.阶段二:完成服务前的计划制定
3.阶段三:展开服务性学习
4.阶段四:进行服务后的反思
有效的服务性学习方案要素包括:有意义的服务;问题解决;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工作;成人与学生间的互动;应用技能的机会;准备和反思。研究发现,参与服务性学习的学生在多项研究中的得分高于未参与的学生,特别是在社会研究、写作和英语、语言艺术方面。服务性学习对于提高另类学生和面临学业失败风险的学生成绩有着巨大的成效[12]。
(四)服务性学习效果的评价
当学生完成服务性学习时,学区或学校会采用多种方法评估这些经历对学生和社区的影响。具体评价方式包括:(1)反思和日志。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日志记录来详细记录他们的情感、认识和思考过程,包括他们如何解决挑战、与社区互动的方式以及个人变化的深度描述。如学生在日志中写到在社区园艺项目中的一次失败,但随后通过学习和与导师合作解决了问题,这对他们的领导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演示或展览。学生设计引人注目的演示或展览,详细说明他们的项目目标、实施计划、合作伙伴关系以及社区受益方的反馈。例如,为了展示他们在社区热水器维护项目中的工作,学生可能会进行一个包含维修步骤、节水效果图表和社区反馈的展示。(3)问卷或访谈。通过教师调查或访谈捕获定性数据,让学生表达感受、挑战以及服务性学习的体验,讨论他们面临的挑战、个人成长以及项目对他们的实际影响。面试可能涵盖学生如何处理团队内冲突、项目中的兴奋和困惑时刻,以及社区参与的意义。教师还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服务性学习帮助你认识到社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你觉得在解决社区问题上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
从评价主体来看,各主体评价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1)自我评价。学生被要求根据事先确立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评价标准一般包括项目的实施计划是否符合预期、与社区合作的质量以及在反思中深度思考的程度。(2)社区合作伙伴的反馈。社区合作伙伴会从外部角度强调服务性学习项目的价值,通过书面反馈指出学生的具体贡献、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社区中产生的正面影响。例如,一位非营利组织的代表可能会写一封信,感谢学生在食品分发项目中的努力,详细说明他们如何提高服务效率。(3)同伴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彼此的贡献,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伴评价可能采用匿名形式,要求学生提供对团队合作、沟通效果以及个体努力的具体反馈。例如,在问卷主观题部分,学生在其中描述彼此的合作方式,并提供关于团队动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体意见。(4)主管或导师评价。他们提供详细的反馈,包括学生在项目中展示的领导力、职业道德和与社区合作的能力。例如,导师的评价会强调学生在协助老年人的社区项目中表现出的耐心、责任心和卓越的沟通技能。
三、美国中小学与校外机构开展服务性学习的合作方式
图2呈现了学校和他们的社区伙伴四阶段合作的服务性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双方将服务需求与学生的学术目标和学习目标联系起来,以承诺约定的方式提供服务。这种承诺将推动形成一个学校-社区项目团队,合作开发一个个服务性学习计划。接下来,团队设计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他们开展的服务,并反思社区工作、学习过程和自身理解。最终,团队通过评估项目来庆祝参与者的新成长和新观点。
图2适用于初中和高中的协作式服务性学习模式[13]
通过与当地非营利组织、社区机构和政府部门建立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学区可以为服务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使学生和更广泛的社区受益。为了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组建高效率的伙伴团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与对方接触之前,明确自己的目的,为合作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能够清楚地阐述自己的目的,包括服务目标和学习期望。三是熟悉自己的志愿服务人员,包括他们的类型、爱好、弱点和才干。四是熟悉自己的资源状况,比如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交通状况如何是否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每一个简单的细节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五是熟悉合作机构和他们的工作项目,至少要了解他们的组织结构、任务和工作方式,以便能够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六是在与有关机构的接触中努力寻求合作者的深度参与,并让他们持续跟进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
四、启示与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1]13: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注重统一规范与因校制宜相结合,统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将理念、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育人实践活动。美国中小学的服务性学习对整合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是更新对实践性课程价值和形态的认知。中小学要重视实践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动手动脑、批判思维、社会责任、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价值。我国中小学日常开展的德育活动、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传统节日活动、专题教育、学科实践、外出研学等各类活动比较丰富,但也有一些是走马观花、昙花一现,应逐步将各类活动课程化、系统化,整合成为主题聚焦的、学科整合的、反思深刻的长周期系列的主题课程,才能保证这类课程实现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四是重视问题设计、学生反思和展示总结等环节。服务性学习与原有的志愿服务最大的不同就是与学科知识应用的整合,注重学生思考与反思。但在过往此类活动方案的设计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设计活动流程,而对于活动中学生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反思的方式以及最终总结展示的形式缺少有效设计,导致学生在活动中只是走流程,而缺少应有的问题提出、思考研讨、调研体验、方案选择、实践解决等深度学习。为此,教师应提供不同形式的反思工具,让学生对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保持全程反思。同时精心设计展示环节,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团队合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5,13.
[2]王阳,唐汉卫.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百年嬗变及其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23(03):40,44-45.
[3]赵立芹.从做中学:美国服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7-8,9,27-28.
[4]曹述蓉.服务学习在《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84.
[5]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0.
[6]杨惠芬.高等教育中的服务学习[D].厦门:厦门大学,2017:15-16.
[7]陈志辉.美国中小学服务学习的实施与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22-23.
[8]LINDACAMPBELL.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57-258.
[10]杨超.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研究:以佛罗里达州中小学服务性学习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20-21.
[13]PRITCHARDFF,WHITEHEADG.ServeandLearn:ImplementingandEvaluatingService-learninginMiddleandHighSchool[M].London:Routledge,2004:13.
ServiceLearninginAmerica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
Connotationanalysis,ImplementationStrategyandEnlightenment
WANGShujuan
(FacultyofEducationalLeader,BeijingInstituteofEducation,Beijing100120)
Absrtact:ThenewversionofChina’scompulsoryeducationcurriculumplanin2022advocatesforstudentstoparticipateinsocialpracticeandcultivatecorecompetenciesindiscoveringandsolvingrealproblems.Thisconceptcoincideswithservicelearning.Servicelearning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intheUnitedStateshasahistoryofoverahundredyears,involvingmultipleroles,functions,typicalcharacteristics,andbasictypes.In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strategiessuchasclarifyingeducationalgoals,integratinglearningcontent,clarifyingimplementationprocesses,andconductingdiversifiedeffectevaluationsareadopted.Thecooperationmethodsandprocessesbetweenschooldistrictsandoffcampusentitiesalsoensurethegoodoperationofservicelearning.ThearticleisbasedonareviewandanalysisofservicelearningintheUnitedStates,andprovidessuggestionsfor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interdisciplinarythematiclearningactivitiesandcomprehensivepracticalcoursesinChina.
Keywords:UnitedStates;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Servicelearning;Interdisciplinarycourses;Offcampus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