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石桥中学小初贯通式培养方案教研信息政务公开

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整体体系,为了实现小学初中阶段有效衔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环境育人,沂源县石桥中学特制定小学初中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确保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平稳过渡。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系统推进、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小学、初中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质量。

二、衔接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阶段主要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内容较少,知识相对简单。但是到了初中,学生的知识进入了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势必要解决好小学、初中之间的衔接问题。

联合教研。小学毕业班级教师和中学教师适时开展中小学教学研讨活动,包括听课和研讨教材,让中小学教师在研讨中熟悉对方的教材。

校本教研。各教研组在校本教研时,认真钻研双方的教材体系,找出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本学期与对方有联系的内容重点研讨并落实在教案中,在各自的教学中进行联系和有机渗透。

培养阅读习惯、规范汉字书写,做好语文学习。小学知识比较简单,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重点,强化书写的规范性,加大汉语言知识的储备,为初中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落实小初数学学习的方法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初中数学学习的方法。

强化英语阅读,规范发音及读法,培养学习兴趣。英语是农村学生学习的软肋,为了防止学生带着心死之态走进初中英语课堂,因此应加大初中和小学的英语学习衔接,小学应加大阅读,会读、会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学习习惯的衔接

优化学习习惯,做好衔接第一步。进入中学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占主导地位,这要求我们要注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但是每个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的需要,而且是他们终身都将受益的一件大事。学校成立小初管理团队,抓实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初中、小学的同学从坐、立、行走等学习习惯进行类比培养,让小学生知晓初中。

(1)小学教师从低年级开始,从看书、写字、听课、思考、分析、表达以及自我管理等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低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在巩固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阅读积累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高年级在巩固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搜集信息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检查修改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

(2)初中教师应继续巩固和培养小学已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主要是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树立榜样、持之以恒的训练、及时检查评估、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等。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培养学习方法,明确小初学习差距。小学升入中学后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内容难度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是关键。开展初中、小学学习方法对对碰,成立初中、小学学生结对子,让小学生明确初中知识的学习方法。

(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要求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可布置一些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复杂的内容,逐步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要求教师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书写和规范答题上为学生做出榜样;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书写和规范答题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纠正。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平时可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做错的技巧性强的题目收集成册(错题本),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5、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直观、形象。到了初中,教师讲得更精炼,理论性、抽象性也更强。为了使学生在升入初中时能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在小学阶段就有意识的用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6、教学评价的衔接

小学的教学评价侧重于激励,初中的教学评价侧重于选拔和甄别,教学评价最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在于通过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学研讨活动,让中小学教师在研讨中熟悉对方的评价方式并加以学习运用。中学教师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注重鼓励性评价,坚持正面诱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认真梳理小初衔接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小初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拿出切实可行举措,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行政推动、教研指导、小初主动衔接、家长配合、整体提升的工作局面。

2.加强小初衔接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由于传统教育将小初阶段教学分开,教育活动的一致性方面由于阶段的划分导致相互沟通少,共同研究少,也就造成了各学段之间的信息中断,加强理论学习,集中整合小初教育的衔接思路。

3.搭建小初教师交流平台和工作对接。小初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互相听评课,让双方都能了解各学段教学情况,吸取一些教学上的长处,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方法的调整。

4.根据学科特点和年龄特点,做好知识的衔接与心理的过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放手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通过积极引导,努力扶持的方法,培养其自觉性和独立性,促使学生由教师包办向学生自律过渡和转化。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转变教学观念,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梯度。切实加强对各阶段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运用不同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拙学为巧学,为学生完成知识能力与心理的过渡打好基础。

5.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切实做好家校共育,做好家长的教育、培训和引导,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与学校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THE END
1.新初一学生暑假攻略:从小学毕业生到初中生的完美过渡新初一学生暑假应调整心态,预习新知,培养良好习惯,拓展兴趣,加强锻炼,并关注心理调适,以全面准备迎接初中生活,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过渡。 随着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新初一的孩子们即将踏上一段全新的学习旅程。这个暑假,不仅是放松与休息的时间,更是孩子们为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做好充分准备的关键时期https://www.xschu.com/zhengcezixun/71857.html
2.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小升初随着孩子从小学阶段迈向初中阶段,他们不仅面临着学习内容的深化与扩展,还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老师以及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小升初,作为孩子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家长而言,如何有效帮助孩子顺利过渡,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提前了解初中生活? https://www.youkee.com/wenda/2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