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美育的崛起:“民国艺专”的发展历程及历史作用设计在线.中国

摘要:近代中国美育的崛起是和民国时期创办的54所美术院校——“民国艺专”分不开的,追溯民国艺专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历史作用是为了展望未来,弘扬本土的艺术教育,增强民族的美育信念;运用文献调研、对比研究等方法,揭示了民国艺专的发展历程具备以下三个特点:阶梯型的发展过程、多元型的办学机制和革新型的教育模式等;民国艺专在蔡元培美育救国思想的引领下培养了专业美术人才、规范了美术教育体系、传播了美术教育思想;民国虽然只存在了短短38年,但这一时期所开办的美术院校是中国美术院校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民国美术院校催化了美术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也更为系统规范,使得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高等院校发展的基石。关键词:美育思想;民国艺专;发展历程;历史作用

民国时期建立的各种美术类院校不但包括专门教授绘画、图案的美术院校,而且还包括含有美术性质各专业的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民国艺专并不是像我们今天想象的那样是纯粹的美术绘画类院校,只传授纯美术的教学内容,所授专业中既含括了美术类“绘画科”也包含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艺术设计专业——“图案科”(或“实用美术科”)。当时的教育部(中华民国成立后,即将清朝的“学部”改名为“教育部”,[[3]]管理国内教育的所有工作)在1912年10月22日颁布的《专门学校令》中规定: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设法政、医、药、农、工、商、美术、音乐等科。[4]在此之后,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开办有42所美术院校,加上1907年到1911年间就开始办学的12所美术院校,共计有54所(表1)。这一类院校有着阶梯型的发展过程、多元型的办学机制和革新型的教育模式,尤其在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形成合力。

1.阶梯型的发展过程

民国艺专在整个中国美术院校发展史中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封建传统美术教育机构和新中国成立后美术院校之间的过渡,其自身的发展呈阶梯型,是一个逐步上升、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美术院校从晚清时期的动荡混乱局面逐渐趋于稳定有序,可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初创期(1912—1917年)、探索期(1918-1927年)、繁荣期(1928—1937年)和维持期(1938—1949年),它们之间既有内在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性,又有外在客观因素上的差异性,虽然不同阶段的美术院校在美术教育传播和人才培养上不谋而合,都在致力于传播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符合当时社会经济需求的专门人才,但是因为时代的需求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同阶段的美术院校发展也独具特色、各有千秋。

首先是初创期,上海图画美术院(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作为这一时期代表,成立于1912年11月,由刘海粟先生同其画友乌始光先生等人联合创办,作为民国时期成立的首所美术院校,它的成立象征着中国正式出现了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5]掀开了美术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为现代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形成、思想的传播打下基础。从此之后,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大量涌现并形成体系,使得中国当时的美术教育初具规模,影响深远。

到了1918年,美术院校的发展进入探索期,在曾经是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积极倡议下,这一年4月北京美术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教育部下令筹办的国立美术教育学府,[6]它的成立体现了当局对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视,使得全国掀起了积极探索美术教育发展之路的热潮,并且它在继续发展晚清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艺教育的基础上,开始了新式的图案教育,其成立的图案科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轫(图1b),在这之后的上海等地的美术院校也陆续开设相同的科系(图1c),沿用相似的课程,加之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需要大量的商业设计人才,中国的美术院校在1918—1927年这短短十年间成立了22所,占整个民国时期美术院校数量近一半,其发展也在探索中走向繁荣。

1928—1937年是繁荣期,中国的美术院校大多已经普及工艺图案课程,图案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些院校所开设的图案课程也成为了后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雏形。1928年3月1日,蔡元培与林风眠等人在杭州创立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图2),[7]不仅设有绘画、图案、建筑等科系,还设有研究部,开中国美术教育中研究生培养的先河,自此之后,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学科逐渐完备,规模趋于齐整,并逐步走向成熟。

1938—1949年是维持期,受抗日战争影响,1937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往重庆,一批实用美术界的专家如雷圭元、庞熏琴、沈福文等也因此云集四川,1938年成立的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师资优渥、生源不断,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美术专科学校,它作为我国近代最早将实用美术设计从美术教育中独立出来并设立成专门院校的代表,是我国美术院校发展史上的关键一步,也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这一时期的院校发展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但是国民政府并没有忽视美术教育,继续维持之前成立的美术院校使得美术教育得以发展,并陆续成立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今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美术院校的发展。

1912到1949年间,美术院校处在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成就都离不开以往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承续,在这38年间,我国美术院校的发展虽然受政局影响出现一些波折,但总体发展脉络是连贯且不断前进的,从草创并走向逐渐规范。

2.多元型的办学机制

在晚清新式学堂和西方教会教育的影响下,民国时期的美术院校在办学经验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之下,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办学模式上形成立体交叉、互相补充的多元型体系,既包括政府教育部直接管辖主办的国立性质的美术院校,经费与建设直接通过国家财政拨款,院校校长要由教育总长陈请简任或聘任,如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杭州国立艺术院,还包括各级政府机构部门开设的公立性质的省立、市(县)立的美术院校,如天津直隶省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等,也并存着个人开办的私立性质美术院校,如中华美术专门学校、南京美术专门学校。这种官民结合的多元型办学模式,使得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美术院校的成长也呈现出较之以往更为繁荣的局面,并且给美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1912到1949年间,美术院校处在一种公私结合、多元办学的模式之下,它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营造出民国时期一派繁荣的美术院校办学氛围。虽然私立院校最终退出美术院校办学的历史舞台,但是不论是公立办学还是私立办学都为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之后的美术院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办学经验。

3.革新型的教育模式

中国美术教育领域的革新从实业学堂的培养技能型美术教育为开端[8](P.2),民国艺专倡导新式教育,在院校教育方面开拓了许多新的途径,较之以往的学堂教育和教会教育更加全面综合且新意倍出。课程内容融贯中西,既开放性地引入了西方国家和日本的学校教育体制,又继承性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传习所和学堂内的美术教育的生命力。它们通过对学制结构的革新,更加明确地划分了院校教育的层次,使得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它们提倡教学要打破常规,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打开视野,开拓思维。并且由于社会需求和实业发展,美术教育对实用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越发重视,当今美术院校中艺术设计课程的原型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首先是提倡学习西方的美术史论。像北平国立美术学校的课程中就既有中国绘画史亦有西洋绘画史,图案画系的工艺图案部学生不但要学习东方建筑史还要学习西方建筑史,还有杭州国立艺术院也是要求学生均须学习中国美术史和西洋美术史。[12]

其次是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晚清时期的美术教育主要以封建教育制度束缚下的“师徒制”集中在传统画院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和西方新式教育的侵染下,专门培养实用美术设计人才的新的教育形式开始慢慢替代中国流传千百年的师徒相传的手工艺形式,它们以手工教育的形式存在于各种女工、教会传习所以及封建教育制度下的洋务学堂和师范院校内。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性的实用美术设计人才,民国政府借鉴西方教育的专门化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专业的划分,美术院校相比平行发展的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中的美术系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更能够适应社会不同领域,如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教育的最高学府国立北平美术学校在其学科专业设置上更具有针对性,该校分为中等部和高等部,中等部重“技”,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美术及美术工艺者,并陶冶其品行和提高其专技能力;而高等部重“道”,所培养的学生多为师范、中等学校中图画手工课教师或美术教育研究者,这样就将美术专门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师资培养层次明确地拉开。

再次是增设实践实训课程,主张男女同校。民国时期的美术院校教育不再囿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和书本临摹,而是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上海美术学校在1920年9月18日就曾带二、三年级学生70余人赴杭州写生,1924年3月22日带200余人去江宁(今南京)鸡鸣寺、清凉山和秀山公园等名胜古迹写生。这些院校在教育理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已经开始摆脱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逐渐呈现出现代院校教育的性质。上海美术学校还率先实行男女同校上课,秉承男生与女生同时教育的观念,它们具备一定的组织结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这意味着中国的美术教育越发地具有专业性并逐渐规范化,开始进入专业高等美术教育层次。

最后是民国时期出现了现如今美术院校中艺术设计课程的雏形。这一时期的院校中除了继续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工艺教育与手工教育外,还开始了新的工艺图案课程,图案教育成为各类美术院校教育中的主流,像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武昌美术学校和杭州国立艺术院等的院校均开设了图案科,即现如今美术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雏形。1938年成立的成都艺术专科学校作为将包含在美术教育中的实用美术教育独立出来设立的专门院校,开设有服用、漆工、家具等实用美术专业,[13]所开课程也在有意识地区分实用美术设计和传统绘画,更加接近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期间所开设的课程与今天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课程内容十分接近(表2)。

1912到1949年间,美术院校在教育理念上不断推成出新,不论是机构组织还是专业体系上都在探寻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最大化的提升院校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水准。总结以往的办学经验,对西方院校教育经验取其长处以用之,打造适于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式教育,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美术院校在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民国时期美术院校的发展脉络、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梳理,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美术院校中的美术教育,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办学模式,就已经明确区分了纯绘画与实用美术的教育,随着院校发展趋于成熟,院校教学安排中的实用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比重从少到多,逐渐在美术教育中占据一席之位,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教授实用美术专业的院校。相比于清末,民国艺专的教育在阶梯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更为规范化的专业设置理念,更具专业性,多元型办学模式下的院校均十分注重在教学宗旨、专业科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善于吸取西方新式教育的经验,在教学规模和师资力量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许多院校师资雄厚、课程丰富,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术教育模式,促进中国美术教育与西方的接轨,打造一个专业性与规范化兼具的健全美术教育体系,使得民国艺专的发展稳步上升,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保持了相对的连贯性。

民国时期美术院校的发展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时局的影响,但是在动荡中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是一条不断成长上升的发展之路,并出现了公立与私立院校相结合的专门从事美术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融贯中西,突破常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美术教育学校体系,学科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层次性,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专业美术人才,并辅助传播了美育思想,普及全民美术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当时的美术教育发展。民国时期的美术院校用艺术的、科学的并带有实践性的理论去创造世界、改造世界,在整个美术院校演进过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且特殊的作用。

1.培养专业美术人才

2.规范美术教育体系

3.传播美术教育思想

民国时期所开办的美术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它们团结起来共同培养了许多专业能力强的美术人才,使得学生毕业后各司其职,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其长处。这些院校通过对院校教育体系的改革和课程的更始,使得美术教育体系趋于规范化,为当今美术院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可参考的范本。它们在办学中通过各种途径为美术教育思想传播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不断扩大美术教育思想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开启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新篇章。虽然这期间也经历了发展较为自由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发展比较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和发展趋于规范的解放战争时期,但是民国整体的社会环境相较于晚清时期来说是更为开放包容的,政府一直在积极支持美术教育的发展,大力兴办美术院校,并颁布一系列政策,鼓励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美术人才,综合办学、多元共生,提倡绘画与实用美术并重,不断规范美术教育体系,促进学院特色的行成,在办学中向民众传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使得美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最终促使民国美术教育逐渐步入正轨。

清末明初,新旧交替,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工商业生产并驱争先,西方新式教育思想侵染,民族独立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大了对美术类特别是实用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导致中国的美术教育越发兴旺,民国艺专也随之繁荣。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严格意义上传播的是“美”的教育。民国时期的部分城市人民在物质需求相对满足,生活水平相对提高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想要生活充满品味,衣、食、住、行方面都离不开美的设计,在这样大的环境背景之下,中国美术院校中的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培养出一批批符合时代需求的实用型美术人才,既具有美术修养又能满足商业需求。建立美术院校催化了美术教育思想广泛传播,人们不再一味地坚持封建社会的师徒制传授技艺,而是开始逐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模式,从而提升了技艺传授的效率,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也更为系统规范,使得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美术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民国虽然只存在了短短38年,但这一时期所开办的美术院校是中国高等美术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们将晚清时期各种美术教育机构和新中国时期的美术高等院校串联起来,是必不可少的过渡期,弥补了晚清时期学堂教育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有十分鲜明的自我特色。从宏观的层面结合民国的社会局势分析其在整个中国美术院校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对我国现当代美术院校学科建设中美术与艺术设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今,中国的美术及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仍在继续,我们要学习前人之经验,多探他人未探之路,多攀他人未攀之峰,让中国的美术院校更加发挥出它夺目的光辉,取得更多辉煌的成绩。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省部级)项目编号:2019JGYB098:“双一流”背景下湖南省高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1.张佳慧(1992~),女,山西太原人,现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美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修高校艺术教育理论、公共艺术研究。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10006。TEL:15110336160,E-mail:863723265@qq.com。2.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现为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委员、湖南省设协设计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1911—2011)”(项目编号:21BG120)阶段性研究成果

THE END
1.教育数字化智慧校园人工智能互联网+网络安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智慧教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智慧教育 数字化头条 吴岩出席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并致辞 当地时间12月12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出席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并致辞。[详情] https://www.eol.cn/info/
2.时代新篇章——聚焦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五年发展历程第六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 2023年6月28日,由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遂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十九届西博会2023川渝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遂宁市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大会签约重大项目24个,投资总额274.4亿元,涉及锂电、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310/58999058.html
3.2024年在线教育专题报告:全球在线教育龙头多邻国启示录,商业模式2.1 国内在线教育发展历程:初步成熟,进入提质发展阶段 中国在线教育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便开始发展,期间经历 了萌芽期、模式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初步成熟期四大阶段。 诞生初期(20 世纪 90 年代-2000 年):随着 90 年代末互联网进入中国,在 线教育产品也应运而生。由于当时互联网宽带速率低、民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0315800216163c49760e0a37ff5.html
4.智慧家庭医生专题报告:调研工作站落地进展,解决家医服务五大痛点图1 家庭医生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制图 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8年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向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制度和内容逐渐完善,更好地助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切实改善居民基层就医服务体验。 家庭医生服务市场需求 1、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超过50% https://news.hexun.com/2019-05-14/197176861.html
5.案例拆解流利说英语运营体系拆解运营汪成长日记在线教育行业是教育技术变革的产物,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下,在线教育使得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使教育得到技术、内容、形式及主体等全方位的改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在线教育行业2013年在资本推动下开始蓬勃发展,并于2017年借助直播形式实现规模化,并逐步走向成熟。近年来,在线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165519.html
6.projectwebarchitecture天行健Lindows知名网站的技术发展历程 http://www.cnblogs.com/end/archive/2012/05/25/2518400.html 《构建高性能web站点》/gouijiangaoxingnengwebzhandian http://baike.baidu.com/view/2721734.htm http://item.zhigou.com/bookschina/q23862332.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427790.html?from=isnom https://www.iteye.com/blog/474331
7.图情动态信息(2018.2)信息服务黄淮学院本届论坛以“跨界·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主题,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要求,瞄准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突出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化高校内涵建设与深度转型,破解教育改革特别是产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499.html
8.孩子成长的历程教育心得(精选17篇)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孩子成长的历程教育心得 篇6 一年一度的财务继续教育培训又结束了,虽然培训时间仅短短三天,但内容丰富多彩。此次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jiaoyuxindetihui/7074518.html
9.关于AIGCAIGC发展历程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OpenAI大语言模型发展进程 1.2技术推进路线 生成模型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随着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和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发展。这些模型生成了语音和时间序列等顺序数据。然而,直到深度学习的出现,生成模型的性能才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深度生成模型的早期,不同https://www.aigc.cn/about
10.建党百年,风华正茂,上海36家档案馆带你行走党的初心之地浦江头条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将校史变迁、爱国故事娓娓道来。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展示了百十年校史上涌现出来的,以刘湛恩校长为代表的革命英烈,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校史红色引擎”。 上海体育学院档案馆 展现近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日期:2021年5月10日至7月15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26160
11.新闻传播学论文(精选12篇)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包括报刊、报纸、广播、电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xinwenchuanbo/656808.html
12.关于电子商务的论文常用15篇当前我国的EDI 已经在税收、教育、运输、贸易等各个方面现实作用,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但是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推广。 3、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管理 国际经济贸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是未来经济贸易发展的重大趋势,在实际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电子商务与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230720135024_3074310.html
13.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发展历程 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3)●2003年4月,韩红参加在美国夏威夷举办的世界妇女领导峰会,作为中国代表发言并讲述了西藏儿童教育状况及藏族文化发展概况,在海外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中国歌手第一次在非艺术类别的活动中作为代表并发言; ●2004年5月,韩红随希望工程赴山西、陕西、湖南等地的偏远山区参加系列救助失学儿https://baike.sogou.com/v75694791.htm
14.蚂蚁集团品牌设计:追寻南京金融之路的璀璨明珠总的来说,百度公司的LOGO设计历经了多次变革,从最初的简单文字LOGO到现在的图形LOGO,每一次变化都体现着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愿景。百度的LOGO设计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更是一个代表着品牌文化、价值观和未来方向的符号。百度公司的LOGO设计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百度在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同时,始终保持着https://www.rhtimes.com/brand/vi-Design-news8039.html
15.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6.科学网—[转载]科普内容开源,科学教育加法中研学旅行的关键一、研学旅行的发展历程 研学旅行或研学活动,又称修学旅游、教育旅游,前身是在16-17世纪的欧洲地区兴起的“大游学”运动。后来,不少国家开始崇尚“漫游式修学旅行”,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兴起的营地教育,日本于1946年兴起的修学旅行,到1960年修学旅行已成为日本中小学校的常规教育活动。迄今,已有许多国家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2814&do=blog&id=1398518
17.2023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 年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鹰潭应用工程学校结合学校 2022 -2023学年实际建设情况,深入研究和分析办学数据及第三方评价数据,形成《鹰潭应用工程学校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3) 》。 本报告从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保障、面http://www.ytyg.jx.cn/details_2023njyzlndbg.html
18.教育创新: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教育领域也不能逃脱数字化的洪流。在线教育平台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将在本文中进行全面探讨。 1.1 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历程 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3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