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题

1.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论述道:“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於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体现()。

A.神话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教育起源论观点。本句的翻译为:一旦聪明智慧且无邪情私欲的人出于人民中间,则上天必命定立他为人民的君师(即领袖,或领导人)。这个观点说明人们的教育是由上天来决定的,因此选A。

2.孔子的教育方针()。

A.有教无类B.化性起伪C.学而优则仕D.明人伦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丘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养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

3.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是()的主张。

A.荀子B.孔子C.墨子D.老子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墨翟的教育思想。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4.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

A.致良知B.明人伦C.存天理D.知行合一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王守仁,也即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教育家。他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良知”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圣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圣人能致其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由于“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总要受到物欲的引诱,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教育是为了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因此它“不假外求”,而重在“内求”,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觉“胜私复理”,“去恶为善”。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功能。

A.社会B.个体C.发展D.享受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个体功能的理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题干中这句话的翻译是:“(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通过“玉石”来比喻人。因此体现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所以选B。

6.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投资的关键在于()

A.经济B.教育C.政治D.决策者意志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了解。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思想的核心是: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因此这是投资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7.属于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的是()

A.克伯屈B.狄尔泰C.利特D.鲍尔斯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克伯屈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狄尔泰和利特是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8.在现代教育史上,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及()的否定。

A.专制化B.单一化C.民族化D.宗教化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9.在智力发展“二因素论”中,“G”因素指的是()

A.言语因素B.操作因素C.一般因素D.特殊因素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二因素论认为,人类智力包括着两种因素: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个体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特殊能力因素有五类: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想象力。

10.生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为儿童()教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A.成熟期B.关键期C.晚期D.早期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不平衡性。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来的。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效果。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个体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我们进行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11.教育的目的反应了人才培养的()。

A.层次B.等级C.质量规格D.模式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12.以下是斯宾塞第一次明确的教育思想是()。

A.教育预备说B.教育谋生说C.教育促进说D.教育成长说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斯宾塞的教育预备生活说。斯宾塞是19世纪后期英国的教育家,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思想(也称“教育预备说”)。他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他指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育科目的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A.1990B.1992C.1994D.1996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基本文件的了解。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概念,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14.下列表述不属于广义教育的是()。

A.电视台的广而告之栏目B.少年宫举办的比赛活动

C.父母认为孩子需要到接受教育D.社会教育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

14.【答案】C。解析: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C项为狭义教育,故此题选择C。

15.朱熹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A.修身养性B.知行合一C.实践锻炼D.明人伦

15.【答案】D。解析:朱熹认为:(1)教育目的是明人伦;(2)教育阶段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事”,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3)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教育方法: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4)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故此题选择D。

16.现代教育强调培养个体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当中的()。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发展功能D.和谐功能

16.【答案】A。解析: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故此题选择A。

C发展功能泛指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等,因此没有A选项准确。

17.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经济政治发展水平C.社会意识形态D.政党的政策

17.【答案】A。解析: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要求。纵观历史,不难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一致性。(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故此题选择A。

18.决定教育目的直接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9.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它们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其他文化的发展而过时,更不能随时代的发展而被否定,这说明教育具有()。

A.不平衡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永恒性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0.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

A.主导性B.主观能动性C.客体性D.自主性

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但同时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依据主要有两个: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THE END
1.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精神指引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系统回答了教育强国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对于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http://m.jyb.cn/rmtzgjyb/202405/t20240530_2111202279_wap.html
2.2024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发展概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备考方向 理解教育的概念,特别注意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教育问题。 《教育学》核心考点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https://www.zhaojiao.net/index.php/beikao/show-11105.html
3.党员学习教育创新(精选25篇)党员学习教育创新 篇1 当今我国正面临应对金融危机的考验,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紧迫性,要认真加强学习,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当前的形式迫切要求我党加强和创新党员的学习机制建设,以发挥其执政党的职责。本文从强化创新党员学习机制的意义和手段着手。 在以往的实践革命中,党的各级组织始终坚持和改善学习,并在实践中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uexixindetihui/10717670.html
4.助推教育强国建设重大任务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论述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教育论述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指导纲领和行动指南。作为教育界及关心教育事业的政协委员,要认真系统学习领会,使讲话精神精髓入脑入心,以协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ad/con/202409/24/content_68036.html
5.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19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1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21025093602_5806737.html
6.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25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2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让我对保育教育质量评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https://www.ruiwen.com/word/guanyujiaoyugaozhiliangfazhanxdth.html
7.党纪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之三学《条例》守底线促发展:学校举办4月29日至5月10日,学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中层干部以及广大师生党员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采用专题辅导、观看警示教育片、集中研讨等多种形式,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理解,进一步树牢遵规守纪意识,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精气神。https://xcb.ougd.cn/info/1050/3981.htm
8.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为退役军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科学统筹各项活动,严格抓好贯彻落实,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百年党史中获得启迪、增长智慧、汲取力量,为退役军人事业发展http://www.gongwei.org.cn/n1/2022/0112/c441674-3232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