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把好思想政治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思政课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中学思政课的历史轨迹,总结经验,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新时代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中国70年中学思政课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学思政课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下面分三个阶段具体分析。

改革开放前:

初高中合并的政治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取消了旧学校中具有反动性质的政治课。1950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高中各学年均设政治课。195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改定中学政治课名称和教学时数及教材的通知》,要求从1951年秋季起取消原教学计划中的政治课名称,开设分科的政治课。1951—1956年,分科的政治课名称和课时不断变化。1956年,只保留高三的“宪法”课,其他各年级政治课全部停开。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要编写新的思想政治课本”。随后,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师范学校设置政治课的通知》,明确课程总称为“政治课”,规定初一、初二讲青少年修养,初三讲政治常识,高中一、二年级讲社会科学常识,高三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格局后来虽有微调,但没有大的变化,一直维持到“文革”前。

改革开放后:

从政治课到思想政治课

粉碎“四人帮”后,政治课教学得以恢复。1977年,教育部重新确定政治课:初一为“社会发展简史”,初二、初三为“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高一为“政治经济学常识”,高二为“辩证唯物主义常识”。1980年,教育部印发《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对中学政治课的开设进行了微调:初一设“青少年修养”,初二设“政治常识”(后改为法律常识),初三设“社会发展简史”,高一设“政治经济学常识”,高二设“辩证唯物主义常识”。1982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思政课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随后,国家教委也发出《关于落实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的通知》,把中学政治课改为思想政治课,并规定了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初一设“社会主义公民”,初二设“社会发展简史”,初三设“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高一设“革命人生观”,高二设“经济常识”,高三设“政治常识”。1986年,国家教委公布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初稿)》,并对课程名称进行了微调:“社会主义公民”改为“公民”,“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改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革命人生观”改为“共产主义人生观”。之后,经过六年改革实验,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稿)》。《大纲》首次按照初中与高中分别规定教学目标,也不再分设各年级的课名,统称为“思想政治”。

新世纪以来:

初高中分设的思想政治课

我国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从中学教育体系中分离,纳入到义务教育之中。1992年的《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稿)》已经区别了初高中各自的教学目标。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把小学思想品德与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并且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初中:从“思想政治”到“思想品德”,再到“道德与法治”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整体设计九年一贯课程体系”,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从此,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2003年颁布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始在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实验。在实验基础上,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的公民”。它以初中生逐步扩大的生活为基础,设计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模块的内容。

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德育课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初中为七至九年级。七至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把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国情教育等融合起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等教育。其中法治教育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为重点,采用分散融入、与专册相结合的方式编排。“道德与法治”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教材,国家教材委员会审定,全国统一使用,自2017年在七年级开始使用,2019年实现全覆盖。

高中: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到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

在十多年实验基础上,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次课标基本的设计理念没有大的变化,最大变化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模块进行了调整。必修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设置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选修设置了“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三个模块。高中思想政治也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教材,2019年9月起率先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6个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

新中国70年中学思政课的经验启示

70年来,中学思政课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国之魂。思政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这是我国思政课的本质所在、命脉所在、优势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新时代,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国家意志。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70年来,中学思政课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强化国家意志,使思政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后盾。

3.与时俱进,守正创新。70年来,中学思政课有变与不变。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这是思政课的初心,需要守正。但思政课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以适应时代对培养新人的需要。

THE END
1.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基本现状与实践反思[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必须基于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现状,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刻反思,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12/t20211208_669492.html
2.冯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创新发展的历程与经验[22]这不仅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也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最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又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撑,指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https://marxism.byau.edu.cn/2023/1013/c2304a110327/page.htm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瞻十三年来,研讨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规格比较高、参与度比较广、影响力比较大的重要学术平台和学术品牌,发挥出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用学术交流的方式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记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二是创新办会模式,形成了地方宣传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高校四方协同的办会http://marxism.cass.cn/gzdt/202411/t20241129_5806030.shtml
4.“课程思政”发展脉络简析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从回顾建党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中,梳理分析课程思政从孕育到探索再到发展形成的发展脉络,总结课程思政历史成就和成功经验,揭示过去为什么进行思政课程建设,未来怎样进行思政课程建设,助力高校教师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BJBD20222022052000004949
5.试论高校课程思政发展的三个阶段[摘 要] 课程思政是覆盖高校全课程的重要内容,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可以分为课程思政堆砌式发展阶段、课程思政嵌入式发展阶段、课程思政融合式发展阶段。课程思政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实现高校思政建设的准确定位,针对高校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分析总结课程思政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基本路径和工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318/10152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