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疾病百科

即钩体血症期,一般是起病后3天内,有下列主要症状,体征。

(1)发热: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伴畏寒及寒战,少数患者于发热前一两天可能有软弱,乏力,发热多为稽留型,部分患者为弛张热,体温39℃上下,热程7天左右,亦可达10天,脉搏常增速。

(2)头痛,身痛:

头痛有时很突出,直至恢复期仍诉头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明显,有些患者颈部,膝,大腿,以至胸,腹,腰背肌都痛。

(3)全身乏力:

特别是腿软明显,有时行动困难或不能站立和下床活动。

(4)眼结膜充血:

在发病早期出现,以后迅速加重,重者全结膜除角膜周边外,均明显充血,整个结膜呈红色或粉红色,小血管交织成细网状,有时有结膜下出血;但无分泌物,疼痛或畏光感,充血在热退后仍持续存在。

(5)腓肠肌痛,压痛:

在发病第1天即可出现,轻者仅感小腿胀,压之轻度痛,重者小腿痛剧烈,犹如刀割,不能走路,轻压即痛,甚至拒按。

(6)淋巴结肿大:

一般自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以腹股沟淋巴结多见,其次是腋窝淋巴群,一般为黄豆或蚕豆大,个别如鸽蛋大,表面多隆起,质软,有压痛,但无红肿,亦不化脓。

此外,本病早期还可能出现其他的症状和体征,如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咽腭黏膜有小出血点,消化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个别病人也可出现溶血性贫血,中毒性精神症状或中毒性心肌炎症状。

以上所述早期钩体血症的症状和体征,是下述各主要临床类型所共有的早期表现。

2.中期

症状明显,主要为各器官损伤的表现,一般是起病后3~10天,按常见临床类型分别叙述如下。

(1)钩体血症型:

原称“感冒伤寒型”,本型的临床表现,是早期钩体血症的症状和体征的继续,并无明显器官损伤症状出现,为钩体病的轻型,自然过程一般是5~10天,平均约7天,钩体轻型病例体温常在38.5℃以下,体征亦不明显,基本上无出血倾向(个别可有鼻出血),如一般“感冒”的症状群,部分较重病人,有较明显出血倾向,可有皮肤瘀点,瘀斑,结膜出血,偶有腔道出血,亦有部分严重患者,原称胃肠休克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腹泻每日一般10次以内,以稀便或水样便为主,少数黏液增多,但无脓血,不恶臭,量不多,少数解柏油样或黑便,此时可伴有低血压或严重休克表现,而钩体病的典型体征反而不甚明显。

(2)肺出血型:

本型除初期的钩体血症症状群外,可出现多少不等的血痰或咯血,胸部X线片常显示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出血点,小片或大片融合阴影,根据胸部X线片出血病变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有无急性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的表现,临床上可分为肺普通出血型与肺弥漫性出血型,少数肺出血型有血痰,咯血与较明显肺部X线片出血病变,但无明显急性呼吸,循环功能紊乱者,实际上是一种中间过渡型,但临床上一般宜作为肺弥漫性出血型前期对待。

临床表现与本病钩体血症型类似,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痰或咯血,胸部体征不显,胸部X线片仅有轻度(点状或纹影增加)病变,不再发展,但如治疗不当特别在发生雅-赫反应后,可迅速转变为肺弥漫性出血型。

原称“肺大出血型”,肺出血缺氧,窒息是本型的特点,病人因肺弥漫性出血而伴发进行性呼吸,心循环衰竭等缺氧,窒息的表现,虽咯血很少或不咯血,预后却十分严重,由于钩体病肺部损害可以是一种进行性,广泛的肺脏内部的溢血,不一定都表现为大量咯血,故“肺弥漫性出血型”的名称较“肺大出血型”应更为恰当。

肺弥漫性出血是近年无黄疸型钩体病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临床上来势猛,发展快,但仍是在渐进性变化的基础上突然恶化的,本型多出现在近年未注射过钩体菌苗的青少年,孕妇或其他易感人群,在病后2~5天,患者未很好休息或仍继续参加强体力劳动,就诊前未用过有效的抗菌药物,病后情绪过度紧张等,本型可分为三期:

A.先兆期:

病人面色苍白,个别可短期潮红,心慌,烦躁逐渐加重,呼吸,心率进行性增快,肺部逐渐出现呼吸音增粗,继以干音或局限性湿音,有时吐血痰或咯血,X线胸片呈肺纹增多,散在性点片状阴影或小片融合。

B.极期:

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先兆期患者在数小时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或青灰,唇发绀,心慌,烦躁迅速加重,呼吸,心率显著增快,第一心音减弱或呈奔马律,双肺满布湿音,咯血显著增多或连续不断,少数患者亦可不咯血,X线胸片双肺呈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

C.垂危期:

(3)黄疸出血型:

此型原称外耳病,近年国内渐少见,早期主要为钩体血症症状群,但在病程4~8天,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一些重病例可因尿毒症,大出血或因肝性脑病而死亡;一些轻病例,当黄疸出现后,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减轻,于短期内进入恢复期。

多数病例于发病后4~8天出现黄疸,亦有少数病例于发病后2天出现,黄疸逐渐加深,于病程10天左右达高峰,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触痛伴肝区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脏轻度肿大,黄疸深浅不一,持续7~10天后逐渐减轻,但胆红素也可达400~600μmol/L或更高,可伴发皮肤瘙痒,相对缓脉,顽固性呃逆,一般说来,深度黄疸多数伴有明显出血和肾衰竭,预后较差,肝衰竭国内20世纪50年代报告约占本型死亡病例的10%~20%,深度黄疸患者,如无肝功能严重改变,同时也无明显出血或肾脏损害者,预后较好。

常见有鼻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紫癜,咯血,尿血,阴道流血;呕血,特别是消化道大出血常引起休克而死亡,少数患者可同时发生肺弥漫性出血或严重的肾上腺出血休克而致死。

黄疸出血型患者几乎均并发肾功损害,且为本型死亡的重要原因,约占死亡病例的60%~70%,但肾损害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少量尿蛋白,显微镜下血尿,少量白细胞,管型等,在钩体血症症状群后期即可出现,病程10天左右即趋于正常,重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多在黄疸高峰时出现,表现为尿少,尿色深黄,尿中蛋白质量多,有管型,显微镜或肉眼血尿,或发生无尿,常持续4~8天,有时可长达10天以上,血中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酸酐增高,也多在病期10天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有时肾功能不全可早在黄疸出血前即发生,随黄疸加深而日趋严重,可发生酸中毒,尿毒症,甚至昏迷。

(4)肾衰竭型:

单纯的肾衰竭型钩体病极为少见,在钩体病急性期出现少量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是较普遍的现象,如蛋白尿,血尿与管型都极明显,且有氮质血症,但无黄疸者,则称为钩体病的肾衰竭型,可出现少尿,无尿,尿毒症,酸中毒,昏迷等临床表现。

(5)脑膜脑炎型:

一般在钩体病发病数日后,即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如严重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神志不清,谵妄,瘫痪等脑炎症状,重症可有昏迷,抽搐,急性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等,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蛋白质增加,白细胞数一般在0.5109/L以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正常或略有减少,氯化物多正常,脑脊液分离出钩体的阳性率较高,以脑膜炎症状群为主者称脑膜炎型,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以脑炎或脑膜脑炎症状群为主者,称脑炎型或脑膜脑炎型,一般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在钩体病发展过程中,有时不能截然划分上述各型,各型主要症状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如肺弥漫性出血或脑膜炎症状也可在其他型出现。

3.后期

(1)后发热:

急性期发热经治疗或自然下降后,发热再次出现,一般多于体温下降正常1~5天后出现,大多在38℃左右,但不论是否用过青霉素治疗,均可在1~3天内退热,约半数患者外周血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时可伴有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胫前热等,也可在青霉素持续治疗中发生,与青霉素剂量,疗程关系不大。

极个别患者,在起病18天左右,继后发热之后,出现第三次发热,3~5天自然退去,后发热主要与人体迟发超敏反应有关,但也可能是短期复发。

(2)眼后发症

:眼后发症在我国北方本病流行时常见,南方较少,这多与流行菌群有关,北方主要是波摩那群流行,但黄疸出血群亦可引起,眼后发症多于急性期退热后1周至1个月左右出现,可表现为巩膜外层炎,球后视神经炎,玻璃体浑浊,葡萄膜炎等,但以葡萄膜炎为常见。

表现为视力障碍,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检查可见睫状体充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房水浑浊,虹膜后粘连,睫状部压痛,玻璃体浑浊等。

以视力障碍为主,有时可感到眼前有黑点浮动,或视觉中心暗点,检查可发现视网膜静脉充盈,视网膜水肿和有渗出物,视盘充血及边界模糊,玻璃体浑浊等。

兼有虹膜睫状体炎和脉络膜炎的表现,大多病情较重,迁延时久,视力常有严重障碍,可降到0.1以下,瞳孔不易扩大,玻璃体浑浊亦较重,因而检查眼底相当困难。

一、钩端螺旋体病病因

外伤因素(45%)

钩体经人体正常或损伤的皮肤,亦可经黏膜进入人体,迅速从淋巴系统和血液到达全身,出现菌血症,再进入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还可侵入蛛网膜下腔,眼前房等组织,这种穿透力可能与其特别的,灵活的螺旋状运动有关,与菌体内含有透明质酸酶成分亦有一定关系。

病毒感染(35%)

钩体侵入人体引起感染后,由于人体与钩体型别及其毒物性质不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表现为不同临床类型的钩体病,在一般情况下,毒力较强的黄疸出血型,秋季型,澳洲型,犬型等菌型的感染,较易引起黄疸或出血等较重的临床表现;而感冒伤寒型,七日热型,特别是波摩那型等毒力较弱的感染,则常引起钩体病的轻型,但黄疸出血型等毒力较强菌型的感染,也可出现轻型无黄疸型,反之,如流感伤寒型的感染,也可引起一定程度的黄疸或出血,这可能与人体原有免疫状态高低有关。

二、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

不同型的钩体病病变差异悬殊,而同型钩体病的不同病例各器官组织损伤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对比钩体病肺弥漫出血型与黄疸出血型的病理形态,这两型的主要损伤器官及其基本病理形态变化不一致,但也有其共同的基本病理变化。

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措施

(一)消灭和管理传染源

开展灭鼠保粮灭鼠防病群众运动。疫区内应灭鼠,管理好猪、犬、羊、牛等家畜,加强动物宿主的检疫工作。发现病人及时隔离进行检查治疗,并对排泄物如尿、痰和病人的血、脑脊液等进行消毒。

(二)切断传染途径

保护水源和食物,防止鼠和病畜尿污染。应对流行区的水稻田、池溏、沟溪、积水坑及准备开荒的地区进行调查,因地制宜地结合水利建设对疫源地进行改造;加强疫水管理、粪便管理、修建厕所和改良猪圈、不让畜粪、畜尿进行附近池溏、稻田和积水中;对污染的水源、积水可用漂白粉及其他有效药物进行喷洒消毒;收割水稻前放干田水,或放农药处理;管理好饮食,防止带菌鼠的排泄物污染食品。

(三)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避免在疫水中游泳、嬉水、涉水。加强个人防护、皮肤涂布防护药。尽量穿长统靴和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

(四)药物预防

疫区居民、部队及参加收割、防洪、排涝可能与疫水接触的人员,尽可能提前1个月接种与本地区流行菌型相同的钩体多价菌苗。每年2次,间隔7天。剂量成人第1次1ml,第二次2ml。全程注射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力可持续1年左右。以后每年仍需同样注射。有心、肾疾患、结核病及发热患者不予注射。

钩端螺旋体病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因而早期诊断较困难,容易漏诊、误诊。临床确诊需要有阳性的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而这些特异性检查往往又需时日。所以为了作好诊断,必须结合流行病学特点、早期的临床特点及化验等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发热

应与其他急性发热性疾病鉴别的有:伤寒、流感、上感、疟疾、急性血吸虫病、恙虫病、肺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除依靠临床特点外、流行病学病史、白细胞数减低,疼痛以及氮质血症的出现,往往对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黄疸

应与黄疸型肝炎鉴别。肝炎是以食欲减退,厌油等消化道症状为显著,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或稍低。肝功能改变明显。尿胆红素,尿肝元阳性。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试验可资鉴别。

(三)肌痛

应与急性风湿热相鉴别。急性风湿热的疼痛多分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而钩体病的肌痛以腓肠肌为基。

(四)肾炎

有肾脏损害而无黄疸的钩体病患者需与肾炎相鉴别。钩体病具有急性传染性热性发病过程,有结合膜充血、肌痛明显,血压多正常,无浮肿。

(五)肺炎

应与大叶性肺炎相鉴别。大叶性肺炎急起发热、胸痛、咳嗽、咳铁锈痰带脓性。肺部有实变体征。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X线显示大片阴影。

(六)出血或咯血

出血可与上消化道出血、血尿、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及再生不良性贫血等疾病鉴别,可通过周围血象及骨髓检查、GI检查等手段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咯血应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肿瘤等疾病鉴别,通过肺部X线摄片或CT等检查加以区分。

(七)脑膜脑炎

脑膜脑炎型钩体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都在夏秋季流行,都无疫水接触史,亦无全身酸痛、腓肠肌压痛、结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等。乙型脑炎病情凶险、抽搐、昏迷等脑部症状比钩体病明显,尿常规、肝功能多正常。

THE END
1.钩体病传播途径钩体病一般是指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病原体传播。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猪,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带钩端螺旋体的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当健康人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源接触后,则可能发生钩体感染。因此,该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El03dke6DavnQyVW.html
2.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是什么?戚敬虎医生讲座讲解传染科疾病钩端螺旋体病,又简称为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可以说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有钩体病的散发和流行。 鼠类和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携带有钩体的动物,通过排尿等污染周围的环境,人在与环境当https://m.120ask.com/voice/mip_228116.html
3.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是钩端螺旋体经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钩端螺旋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老鼠和猪是钩端螺旋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猪、鼠的尿污染水源、小溪、稻田、塘水等成为疫水,人在参加田间劳动、防洪、捕鱼时接触疫水。 由于钩体具有较强的侵袭力,能穿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进食被病鼠排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voice.html?contentId=1375935
4.钩端螺旋体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权威文章钩端螺旋体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直接接触传播,当感染之后,需要尽快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传染疾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携带钩体的老鼠、猪等储存宿传染源,人们因接触含钩体的水、动物排泄物,或摄入被污染的水、食物等,会导致自身受到感染,使身体出现肌肉疼痛,视力下降,黄疸等病症,因此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2039897.html
5.钩端螺旋体病主要通过什么传播语音科普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皮肤传播和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传播。 经皮肤传播是指钩体在野生动物体内长期存在,它可以传染给家畜,通过家畜再传染给人。鼠和猪带菌尿液污染了水源和土壤,人经常接触疫水和土壤。钩体经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可以造成人体感染。 https://www.xinglinpukang.com/audio/14713290.html
6.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皮肤接触疫水B.虫媒叮咬C.进食污染的食物D.接触患病动物E.呼吸道传播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https://www.shuashuati.com/ti/85cd5c1810e94fdbb2f5ddedaa61c68d.html?fm=bd0bfafdb4cb99c84f0dd494e60bb1d613
7.钩端螺旋体病是什么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MAIGOO知识摘要: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其流行几乎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那么钩端螺旋体病具体是什么病呢?传播途径和症状特点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https://www.maigoo.com/goomai/283997.html
8.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呼吸道传播B消题目题型:单选题 难度:★★★18.2万热度 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 C 血液 D 直接接触 E 蚊虫叮咬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TAGS 螺旋体主要传播传布途径呼吸道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 本题目来自[12题库]本页地址: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880/39653915https://m.12tiku.com/tiku/919880/39653915.html
9.内科护理(医学高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知识学习(题库版)90、单项选择题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皮肤接触疫水 B.虫媒叮咬 C.进食污染的食物 D.接触患病动物 E.呼吸道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91、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28岁,农民,于12月20日因畏寒、发热3天入院。入院医疗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查体:体温35.9℃,血压8/5.5kPa,脉搏128次/分,呼吸http://www.91exam.org/exam/87-1068/1068343.html
10.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A、呼吸道,皮肤,粘膜B、消化道,皮肤,粘膜C、尖埃D、生殖系统粘膜https://www.netkao.com/shiti/799922/88ac0712x4gk.html
11.钩端螺旋体病都有哪些传播途径3.其他 从羊水、胎盘、脐血、乳汁及流产儿的肝肾组织中都能分离出钩体,说明可通过哺乳及先天性感染而发病。但经病人菌尿而受染者机会极少。吸血节肢动物如蜱、螨等通过吸血传播也有可能。https://www.med66.com/new/201210/ly201210142099.shtml
12.国家医学考试网:2015年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5)39.引起我国雨水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钩体群是 E A.七日群 B.秋季群 C.犬群 D.黄疸出血群 E.波摩那群 40.对于腰部手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错误的处理是 E A.应用抗菌药物 B.切口内放置引流条 C.局部理疗 D.拆除缝线,敞开切口 E.切开引流冲洗后立即缝合 http://ylws.huatu.com/yszg_shiti/20171128/1608728_5.html
13.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人对钩体病普遍易感。人因直接或间接与带菌动物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和中毒血症。本病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平均10日。早期(起病后1~3日)通常表现为“重感冒样”症状。病人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https://www.ynqjnews.net/article/show-350744.html
14.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华: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执业医师—易考吧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华: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由执业医师考试网提供,更多的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华: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欢迎访问执业医师考试/,易考吧https://www.etest8.com/yishi/zhinan/180831.html
15.2018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题库及答案1.潜伏期最长的传染病是: A.狂犬病 B.伪狂犬病 C.猪瘟 D.钩端螺旋体病 E.猪肺疫 2.口蹄疫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生殖道 C.消化道 D.外伤 E.内源性感染 3.在回盲瓣处形成钮扣状溃疡的病是: A.非洲猪瘟 B.猪肺疫 C.猪丹毒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244200.html
16.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间不会引起传播。人好比流行的“死胡同”,即使人被感染,被感染者也不能传给另一个易感者。例如,旋毛虫病、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等。 (2)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靠人延续世代。例如,阿米巴病,人http://jygcdc.com/html/col194/content194_815.html
17.预防流行疾病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7篇)4、怎样预防经动物传播的传染病 动物中一些传染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传染给人类,如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等。鼠能传染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病,狗、猫、狼能传播狂犬病,家畜、禽类除能传播上述疾病外,还可以传播快乙型脑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https://www.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330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