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6.04.13
钩体病
leptospirosis
感染内科>螺旋体病
A27
钩体病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严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现本病。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2.好发季节为7~9月,8、9月达高峰,因而有“打谷黄”、“稻瘟病”之称。由于钩体在外界存活需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因而钩体的感染常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此种特定的感染方式使我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主要集中于夏秋之交水稻栽种收割或雨季洪水季节,以8~9月份为高峰。在种植双季稻地区可有两个高峰。洪水型发病高峰往往与洪水高峰相一致。
不同型的钩端螺旋体病病变差异悬殊,而同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不同病例各器官组织损伤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对比钩端螺旋体病肺弥漫出血型与黄疸出血型的病理形态,这两型的主要损伤器官及其基本病理形态变化不一致,但也有其共同的基本病理变化。
多在起病后3天内,本期突出的表现是:
此期的临床表现是划分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和脑膜炎型等的主要依据。
在钩体血症基础上,出现咳嗽、血痰或咯血,根据胸部X片病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心肺功能表现,临床上可分肺普通出血型与肺弥漫性出血型。
⑴普通肺出血型:临床与钩体血症类似,伴有不同程度咯血或血痰,胸部体征不显,X片显示轻度肺部病变(肺部纹理增加),如不及时治疗,也可转为肺弥漫性出血型。
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较突出,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尿闭,出现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一般在病期第3天开始,7~9日达高峰,3周后恢复正常。本型无黄疸,故易与黄疸出血型的肾功能衰竭鉴别。严重病例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钩体病的并发症有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肾衰竭。
(3)动物接种:常用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内注射接种,一般不作常规应用。
发病1周后,血液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可应用血清学试验测定。
(3)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此法是从钩体菌体中提取一种抗原成分,将其吸附于人“O”型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致敏,如遇同属抗体,则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故称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本试验具属特异性而无群成型的特异性,较显凝试验阳性出现早,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条件,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各型早期有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寒战、发热、酸痛、全身软、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等中毒症状,同时发生血痰或咯血,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就比较明确。其他各型、各后发症的诊断,也应在比较典型的钩体血症症状、体征的基础上,结合各型的特异症状群,作出相应的临床诊断。
对钩端螺旋体病各型均应特别强调“三早、一就地”,也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不宜搬动患者而就地治疗。
参阅肾衰竭型的治疗。
一般多采取对症治疗,可取得缓解,重症患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加速恢复。
国内外初步经验,在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对易感人群口服多西环素0.2g/周,效果较好,且简便易行。特别在未接种菌苗地预防区作为暴发流行时的应急预防措施。
(3)接种剂量:第1次皮下注射1ml,第2次,间隔7~10天皮下注射2ml。儿童按成人量减半,但必须注射2次。以后仍每年注射2次,剂量同上。
(4)接种反应:普通菌苗局部及全身反应均较轻。浓缩菌苗全身反应亦较轻(2.7%),局部反应仅为13.7%,48~72h内消退。浓缩菌苗接种后的血清抗体阳转率较普通菌苗高。但根据目前材料,两者的发病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尚须作进一步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