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设计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教学的目标、方法、形式、载体也随之不断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网络课程、数字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快速获取有效知识不可或缺的新型学习手段。

一、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网络课程设计即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者、学习目标内容、环境条件等对课程呈现形式、结构模块、界面、导航进行具体计划的活动,该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线学习,满足其多元学习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的很多网络学院开发的网络课程不计其数,但真正体现人本主义学习理念,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的优质学习资源却并不见多。笔者通过对国内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网络课程进行采样、分析后发现目前网络课程设计在内容、结构、功能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网络课程设计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重技术、轻教育”的现象较为凸出。其次,未能提供有效的自主学习资源,信息更新率低。缺乏网络课程交互设计。学习评价方式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如不科学地看待和解决,势必影响到现代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优质网络课程设计的建议

针对目前网络课程设计现状与问题,本文对如何设计优质网络课程展开了深入地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培养复合型的网络课程开发团队

2.提供丰富、有效的自主学习资源

3.开发功能完善的交互平台,进行网络课程交互活动设计

4.多种评价方式的设计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学习过程的体验、分析和判断,借此可了解教学活动各方面的情况,判断在线学习的成效与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反思。网络课程所包含的评价应根据课程自身性质和学习者个人特点,以动态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对学习者评价为主,学习者评价与学习资源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学习书面知识掌握、技能熟练程度、情感体验、实验实践、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的多元评价。

5.重视网络设计课程导航设计

参考文献:

[2]余胜泉,杨现民.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60-65.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设计

2008年,笔者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参与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以下就来谈谈我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1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设计

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需求,笔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系统作了如下设计。

1.1网络课程的功能

1)网络教学系统。

2)合作学习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网络课程可以问卷,提供问卷统计数据,以便教师划分学习小组。网络课程设有在线答疑、常见问题库和讨论区,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和支持,开展合作学习。此外,根据合作学习的需求,笔者在课程中设计了“分组讨论区”,每组讨论区必须是本小组组员才能进入,为组内合作与交流互动提供便利。

3)电子学档功能。

4)自主学习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搭建了一个在线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在任何时机进入课程学习。课程信息模块提供了课程性质说明、课程目标和任务说明、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课程内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学习视频、扩展链接、学习方法建议及学习评价方法等,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定位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线学习模块提供各章节的课程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每一章的课后练习及在线自测题目,提交结果后由系统进行自动评判和反馈,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检测自己的学习水平,以对学习作出相应的调整。学生还可以使用电子日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1.2网络课程的框架

该课程的框架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面向学生的学习界面,另一部分是面向教师的管理界面。图1为学生学习界面框架。

1)学生界面模块。

(1)课程信息。

(2)在线学习。

(3)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模块有4个栏目,分别是分组讨论、答疑中心、拓展交流、收件箱。分组讨论便于学生进行组内交流,非同组的成员没有权限浏览讨论内容;答疑中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栏目,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在这里得到回应,其中常见问题库是常见问题的集合,罗列了部分学生的经常性问题及答案;拓展交流栏目能够实现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对某一个主题的讨论,学生也能够发表话题,展开讨论;收件箱栏目提供了“发送内部邮件”功能,教师或学生可以方便地发送内部邮件,并可通过“查看收件箱”及“查看发件箱”查看本人的已收及已发邮件。

(4)考评中心。

自测考试是任课教师自主进行的阶段或综合测查。每套考试题可以有3种题型,即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学生提交考试结果后,系统能实时给予反馈,除了显示所得分数,还提供正确答案和学生答案,方便学生对照分析。

图2为教师管理界面框架。

2)教师界面模块。

教师界面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实现对网络课程所有内容的管理,包括课程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管理、考核测评管理、师生交流管理等模块,与学生界面各模块互相对应,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模块,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网上活动的全程监控,特别是对学生网上合作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教师可以查阅每个学生的作业和在线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系统还提供学生个人网上活动的数据资料,如提问次数及内容、讨论次数及内容、对别人的评价内容及次数等,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整个评价。此外,教师还能够以小组为对象,查阅小组内部的交流内容,浏览并评价小组作品。师生交流管理模块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使用得最频繁的一个模块,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支撑环境。

第二部分是学生用户管理,用于单个添加、批量导入、审核注册学生,可以实现对学生个人信息的查阅、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在网上学习的统计数据。

2结语

在传统学校教学中,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使课堂教学从教室延伸到“任何”地方,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网络教学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使教学资源从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的共享教学[3]。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是师生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载体,而设计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保障,相信更多的大学教师会逐步采用网络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但网络课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网络课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3.

[2]秦安兰.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与传统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6):27-30.

[3]郭桂枫,杨洁.浅谈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其教学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91-192.

On-lineCourseDesignBasedonNetworkTeachingPlatform

LINPing

(Computer&NetworkCenter,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65,China)

关键词:网络课程;设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当前我国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网络课程的建设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编制、开发,其中教学设计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设计要基于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既要注重学科本身的特性,又要考虑学生的特征和学习方式。

一、网络课程的建设要素

(一)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是指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支撑平台下主持的异步授课活动。它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在网络课程中的重要体现,主要是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包括:教学内容的动态适应机制;教学内容的导航机制;协作式问题解决机制;自适应学习策略选择机制。提供电子教案、视频教材等教学资源,教师课堂授课的支持机制;流媒体讲授教材,学习者调用讲授教材进行学习的支持机制。

(二)协作交流系统

该系统是学习者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实现协作学习模式的重要途径。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答疑、解困等,一般功能设计为:发起讨论主题;参与主题讨论;讨论内容管理。

(三)诊断评价系统

该系统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形成性练习、总结性练习;制定组卷策略、随机组卷与人工组卷、教师在线组卷;考试、自测;学习者在线完成作业、提交作业功能;教师在线作业、批阅、点评功能。

(四)虚拟实验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课程中有特色的部分,建议实践性强的课程使用。包括:基于Web的三维立体环境;可视化的实验对象;可视化操作机制;实验用户之间的交流机制;实验用户之间的协作机制。

(五)导航系统

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受训对象认知心理。建议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采用下列几种方式、目录索引、目录导航、直接导航、历史轨迹导航、检索导航、帮助导航、书签导航、演示控制等。

(六)工具系统

该系统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方便。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功能。

(七)教学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课程中保证教学有序、有效进行的必要手段。包括、题库管理;教师和学习者注册与认证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包括资源的分类,增、删、改和检索等;成绩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

(八)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方法的现代性,在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入门学习者能够充分理解,又要保证有较好基础的专业人士能够学习到更深入的知识,课程要充分体现其生动性、灵活性。具体而言,除了要把握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一)科学性

网络课程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先进性

(三)整体性

网络课程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在实际制作中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媒体形式的教材应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门完整的课程。

(四)统一性

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多种媒体形式教材在内容、知识体系上的连贯、统一,所有栏目和讲解以及教材的编写应由同一位教师完成或至少编写者在知识体系上保持统一。不同的媒体教材在形式上尽量采用近似的设计风格,以体现同一门课程的特点。不同课程的课件和教材的栏目设置及在课件中的排放位置应有统一的标准。

三、网络课程制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第一,网络课程成为文字教材的电子版本,达不到制作网络课程的目的,降低了网络教育的功能。当接受了制作网络课程的任务时,一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其他媒介上的共享资源,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第二,前期准备不充分,课程配置混乱,甚至有的资源配置错误,误导了自主学习者,与制作网络课程的初衷相背离。制作网络课程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前期准备,对所有要使用的教材要分门别类、要统一编号,该是哪一章、哪一讲、哪一个知识点的教材和资源,都要划分清楚,一目了然,避免由于内容配置错误而重新返工或多走弯路。

第三,课程设计依然沿袭传统教材的设计思路,制作的课程不利于网上传输和自学。如有一些网络课程结构上不太合理,教学设计不规范、模块设计不完备、跳转关系过于复杂,不利于网上自学和共享资源的使用。

第四,看重设计制作,忽视使用、更新和管理。有的网络课程只迎合现代网络教育的眼前需要,更有甚者就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或检查。课程设计完了,制作好了,但使用的情况、使用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缺少学生的反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于那些技术进步快、与时事紧密相连的课程,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和调整。

四、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在于开发制作,规范的课程开发制作流程是保证网络课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有关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中外文献以及在这些文献中提及的模型、模式和构想,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认为网络课程设计开发首先应该组织相应的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成员包括:学科专家、课程教师、教学设计人员、媒体设计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等人员。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过程分为5个步骤: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与试用阶段、推广与评价阶段。

分析阶段是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资源分析。设计阶段是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关键阶段,是依据分析阶段的结果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内容设计、策略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媒体设计和评价设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导航设计、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开发阶段就是根据教学设计的结果,编写脚本、准备素材和进行程序开发。测试与试用阶段是将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整合,并在试运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或修改,经过反复修改并通过审定的网络课程才可以载入互联网络。最后一个环节是网络课程的评价,并注意对网络课程进行维护和及时更新。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维护及评价对于保证网络课程质量至关重要。

五、结语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专门、特定的课程,其教学设计尚属于实践发展阶段。由于网络课程涉及面广,受众群体层次不一,有关网络课程的理论、课程结构、设计开发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有关网络课程的理论、结构和模式等也必然随之发生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对网络课程的研究和探索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忠真.网络课程设计设计的研究[J].教育技术研究,2012,(6).

[2]谢遵国.网络课程研发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2006,(4).

[3]刘菊霞,杜蜻等.网络学习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关键词]需求分析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网络交际英语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基础显著提高,尤其是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希望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社会英语热、双语教学、学分制改革、高校扩招和网络技术等综合性外部因素对当前的外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夏基刚,2002)。正如夏基刚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大推动了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就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提供了条件(高玉兰,2004;王琦,2006)。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资源,我们将探索在大学英语后续教学阶段开设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后续课程《网络交际英语》。其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充分合理的需求分析,对后续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课堂组织模式和课程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需求分析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设计

需求即期望得到的东西与现存状况之间的差距(Kempt)(夏纪梅,2003)。Robinson认为,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SituationAnalysis)和“目标情景分析”(TargetSituationAnalysis)(管春林,2005)。为了在目标场合有效地使用语言,学习者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称为“目标需求”(TargetNeeds)。学习者为了学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做的一切称为“学习需求”(LearningNeeds)。Brundage&Mackeracher认为成年学习者对通过学习取得近期目标很感兴趣,以学习者为中心是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Nunan,198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社会目标情景和需求

表1招聘单位对毕业生英语各项技能的要求

表2毕业生感知的英语技能要求

该项调查表明招聘单位希望毕业生具备较扎实的综合运用能力(如表1)。其中阅读技能排在第一位,口语和听力要求对文科和理工科毕业生略有差异,翻译和写作稍显靠后。这一趋势与表2的结果基本一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听力和阅读的重要性,且因为传统模式下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弱于阅读能力,听力能力的需求得到凸显。

2.专业学习目标情景和需求

课程学习者来自不同专业,职业需求和专业学习差异会导致英语学习需求的差异。在对经贸、生化、新闻和管理等专业知名教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理工科类对阅读的需求最大,在进行实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等环节时需要大量阅读英文原版资料或论文,收集信息并进行概括加工,但学生在这方面明显存在能力欠缺,信心不足现象。文科类专业对综合技能的需求更明显,英语能力是经贸人才不可缺少的技能,学生和专业教师都希望在高年级开设后续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利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如对外交流、合作、协商和商务谈判的能力等。

3.目前情景和学习需求

对教学对象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和期望、技能需要、学习观念、行为和导致现状的原因等五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表3关于学习动机和期望

注:①数值为百分比,精确到整数,以下表格同。

②问题编号为问卷原始编号;因篇幅所限,问题内容在此经过整理和提炼,以下表格同。

表4关于技能需求

注:①数字(1-5)表示:(1)完全不适合我;(2)不适合我;(3)没有明确答案;(4)适合我;(5)完全适合我。

对学生的技能需求调查显示42%的学生希望提高阅读英文报纸杂志、浏览英文网站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口语能力得到了更多学生的认可,占67%。

对学习观念的调查显示,就提高口语而言,53%的学生同意“阅读是重要途径”,这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大量的语言输入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但写作这一重要的语言输出方式只得到28%学生的认可,甚至41%的学生表示不同意,4%表示完全不同意。在具体学习方式上,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只有与外国人交流才能提高口语”,“课堂教学和英语角练习”得到绝大多数学生(64%)的认同,这意味着学生仍然支持课堂教学并对此充满信心。与我们的预想一致,“真实的交际任务”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83%)的认可,66%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网络资源的优势,这表明学生认同网站和论坛等网络资源存在具备促进交流的诸多积极因素。

为使本课程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又分析了学生目前的学习行为,结果发现尽管学生希望提高语言实际交流能力,但他们的实际学习行为却不容乐观。对“阅读英文报纸、杂志或小说”,“浏览英文网站或论坛”,和“用英语记笔记、留言、写信或日记”等问题的回答集中趋向于“偶尔”,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相应的英语阅读和表达习惯,需要在这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当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阅读技巧,如86%的学生经常或总是“通过上下问猜测词义”,但还存在制约其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不良习惯,如寻找信息需要逐字逐句阅读,选“有时”、“经常”和“总是”的学生总计占68%。对于“合作学习,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的回答也是趋向于“偶尔”,其次是“有时”。

为使课程能最大程度改善现状,实现课程设计最优化,我们还调查了造成现状的原因,各种因素依次排列如下:交流机会少,不自信,方法不当,自我约束能力差,基础不扎实,学习资源不足,焦虑恐惧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

四、启示与小结

1.明确教学目标

社会目标情景和需求分析表明,学习者应具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输入性技能,是说、写和译等输出性技能的前提基础。考虑到学习者已有的基础、网络教学的硬件设备以及教学规模等因素,我们初步确定将提高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作为《网络交际英语》课程的前期目标。

专业教授访谈进一步证实了以提高读写技能为中心的课程目标是合理的。目前学习需求显示学生最需要提高的技能依次为说、听和读,而听和读是基础,因此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读,这与初步设定的课程目标一致。

2.确定从技能型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过渡

调查问卷反映了学习者普遍存在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问题,这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有重要意义。在课程初期我们将开设阶段性技能培训,介绍阅读技巧并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网上获取信息能力,如向学生介绍快速阅读的技巧,并辅以实践训练,将一定量的快读训练公布在课程辅助学习网站上,作为课外自学内容,以计入平时分的方式加以监督考核。然后逐步过渡到任务型教学模式阶段。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通过阅读、理解、分析、相互讨论和再现自己的结论等方式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增强理解、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同理,写作也将从实用写作介绍过渡到写作任务,并在课程辅助网站上提供写作改错练习题库,作为课外自学内容。

3.深入了解学习者现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对学习者目前情景的分析表明,“交流机会少”,“不自信”,“方法不当”,“自我约束力差”等因素反映最为普遍,因此我们认为学习者与目标情景存在较大的差距和提高空间,这证实了《网络交际英语》课程的现实必要性。网络所提供的资源环境能有效解决交流机会问题和学习资源问题。相信设计出感兴趣的话题,为学习者创造与他人互动交流的平台,提供及时便利的帮助,学习者将会积极参与其中,真正提高语言交流的综合技能,这也为该课程辅助学习网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现实依据。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

[2]高玉兰:基于网络的自主-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3]王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网络课程、开放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实现全民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使用web2.0技术制作的网络课程因其灵活性不够、缺乏丰富的用户界面及高效的多媒体处理性能,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本文以田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为例,探索了基于flex平台的网络课程开发。

1flex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网络课程都是基于html4技术的,但是html4的ui功能较差,“请求-响应-刷新”模型要求多次提取网页来完成一项事务处理,导致交互速度慢,用户体验较差。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用户越来越希望web能够更智能、更人性化、更具个性化。

本系统支持按客户要求加工菜品的功能并支持手写操作。操作员手写菜品要求,然后通过功能按钮点击自定义要求,输入该菜品加收价格就可实现临时做法的加收功能。图3为此功能的实现界面。

图3顾客自定义菜品加工功能界面

4结语

餐饮管理软件是餐饮管理的一次革命性飞跃。随着社会的进步,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先进的管理软件将为企业的经营及服务带来巨大效益。基于无线终端的餐饮管理软件系统,将会在餐饮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振坤,蓝芳华.基于pda的无线餐饮点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2):189190.

[2]马斌,赵辽英.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点餐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1):119122.

[3]陈浩,李本富.基于android云计算的移动点餐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8):148151.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杜能钢)flex技术是一种基于标准编程模型的高效ria开发产品集,最初由macromedia公司在2004年,是目前最完善的ria(richinternet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程序)技术。基于flex与ria技术能将传统的桌面应用程序搬到浏览器里运行,具有更好的网络交互能力、更绚丽的表现效果,使用相对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完成绚丽高效的flex程序[1]。

flex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系列独特的功能,包括:表现力、高执行效率、丰富媒体支持、脱机支持等。flex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远程学习者与教学系统的交互方式,改进教学资源界面质量,带来良好的学习者体验[2]。

2田径网络课程设计

本文以田径课程为例,以flex技术为基础,进行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践。本网络课程遵循以下教学策略:

(1)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坚持以探究性学习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本网络课程中,学习者学习活动包括自选学习内容、自定学习进度、观看视频、观摩演示、自我评价、反馈等。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现有网络媒体更适合异步学习。同时,异步学习更能体现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

(3)建立多元化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结合书本、光盘等实体学习资源,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并将表象转化成为标准的动作技能。将离线资源与网络课程相结合完成学习目标。

(4)以协作学习为导向。学习者利用网络课程中的交流平台,相互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弥补个别化学习的缺陷,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对课程对象、课程内容、课程需求分析,田径网络课程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田径网络课程结构设计

(1)理论学习。涵盖田径各方面知识,相当于理论教学的教材。但田径网络课程不仅仅是文字教材的“复印”,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整合。

(2)视频教学。课程制作过程中,首先收集国际优秀运动员动作示范录像,然后用视频编辑软件根据田径各项技术动作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化动为静、化快为慢,使学生学习既能感知动作技术全过程,又能了解动作技术各环节的细节。

(4)田径知

(5)赛事欣赏。通过视频欣赏田径运动各项目的身体美、技术美、动作美,以及运动员超越自我的顽强拼搏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格美。

(6)综合测试。学生能够自动提交试卷,由系统自动批阅、统计成绩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以供学生自我评价。

(7)在线讨论。其功能相当于网络聊天室,主要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实时在线的讨论工具,学习者利用这一工具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在线交流并得到实时的反馈。

图2课程首页截图

3基于flex的田径网络课程技术实现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flex如何在网络课程中应用,笔者以《田径网络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和流程为例,详细阐述其开发过程。

3.1网络课程中组件的应用

图3体育图片浮动窗口

网络课程中使用mxml来创建titlewindow自定义组件。文件名为lilluncontent.mxml,组件以titlewindow为基类,所有组件文件都存放在程序根目录下/newcomp文件夹中。主要代码如下:

publicfunctionchangestatetolilun(event:mouseevent):void{

lilun_title=liluncontent(popupmanager.createpopup(this,liluncontent,true));

popupmanager.centerpopup(lilun_title);

lilun_title.addeventlistener(closeevent.close,dolilunclose);

gomove();//打开理论学习窗口

}

在“理论学习”按钮中注册了按钮单击事件,当点击按钮时,即触发changestatetolilun(event:mouseevent)事件,从而弹出理论学习窗口。

publicfunctioninit_lilun():void{

zhongchangpao.send();

为了正常显示中文字符,这里encoding属性值最好设定为“uft-8”。其中book.xml与主程序在同一目录。在程序中创建标签读取xml文件;然后在代码块中使用send()方法调用数据;最后把的dataprovider

属性设置为标签。

图4田径运动理论知识

\[1\]邓小霞.基于ria的flex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戴侃,杨小虎.基于j2ee和flex技术构建ria系统的探索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5).

关键词:网络编程;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络程序设计和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网络程序课程设计”对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的网络程序设计技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通过上网接触到大量的网络应用程序,对其中的原理充满了好奇;另一方面则是有主观愿望去动手编写网络程序。

2课程概述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包括TCP通信等网络编程基础、ASP/PHP/JSP等动态网页编程语言、Brower/Server模式、J2EE等等,所需的预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初步等系列课程。整个课程包括32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课内上机16学时。

3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网络编程基础

了解和掌握Client/Server模型和Brower/Server模型;网络应用和数据库系统;网络应用基本架构;HTML/XML和网页设计基础;网络编程技术基础。

要求:掌握网络通信的两种典型模型,掌握网络应用基本架构,掌握HTML和XML以及相互间的主要差异,了解各种主要的网络编程技术和优缺点。

2)ASP编程基础

了解和掌握ASP编程基础、重要组件、错误处理与调试;ASP数据库编程;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ASP工具;

要求:掌握ASP的编程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基于ASP的数据库应用编程技术,熟悉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熟悉主要的ASP工具的使用。

3)PHP编程

了解PHP编程基础、语法概述、PHP函数、类和对象;基于PHP的数据库操作技术;基于PHP的动态网页实现技术;基于PHP的网络应用实现技术;

要求:掌握PHP编程语言的基本成分,熟悉PHP在网络应用中的使用。

4)COM+组件编程

了解COM+组件、接口原理、DLL和类、COM+组件的包容与聚合;ATL;ActiveX控件;COM+组件服务器;对象缓冲池;消息队列;

要求:掌握COM+组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COM+组件实现自动化的技术,组件的管理和消息队列。

5)J2EE技术

要求掌握Java服务器模型,JSP简介;JavaServelet,JavaBeans,JDBC;Java分布计算技术、JSP标签和EJB技术

要求:掌握JSP的主要技术,掌握基于J2EE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4课程综合实验设计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在讲授有关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验使学员熟练掌握有关网络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网络应用基本框架、网络程序设计主要过程等知识内容,并具备设计和编写大型网络程序的能力。因此设计一个合适的课程综合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4.1课程综合实验

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于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个课程综合实验,要求同学们自由分组协同完成。课程实践要求学生在Windows平台上,选择JSP、ASP或者PHP等动态网页语言,设计并实现一个呼叫中心(CallCenter)管理系统。

我们设计的这个课程综合实验考察同学们对网站规划、数据库、网络通讯、网页设计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考察同学们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2综合实验实现平台的选择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的课程综合实验,要求同学们用动态网页语言、数据库和Web服务器一起构建和设计实现一个中型的网站。动态网页语言是课程学习和实践的重点,它也往往决定了综合实验的实现平台。现在常用的动态网页语言有ASP、JSP、PHP等几种。这几种动态网页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且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因此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动态网页语言,成为确定讲授内容和课程实践手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为学生们大多没有接触过这几种动态网页语言,而8周的课程实践也无法要求学生们全部掌握和精通这几门语言,因此在课程讲授时必须重点分析这几门语言的优缺点、适用环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最合适的动态网页语言,并最终确定与之配套的Web服务器和数据库。

4.2.1PHP

PHP是一种跨平台的服务器端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它大量地借用C、Java和Perl语言的语法,并耦合PHP特有的特性,使Web开发者能够快速地写出动态页面。

PHP中有一套常用的可以提供一般数据库事务需要的基库PHPLIB,程序员也可以利用PHP编写函数去间接存取数据库,具备较好的灵活性。但是PHP提供的数据库接口支持彼此不统一,比如对Oracle、MySQL和Sybase的接口都不一样,处理起来就不方便了。

PHP作为一个开源程序,具有简单的语法和丰富的函数,但是PHP缺乏规模支持和多层结构支持,导致PHP只适宜于编写小型网站。

4.2.2ASP

AS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Web服务器IIS系统自带的脚本语言,利用它可以执行动态的Web服务应用程序。

ASP使用VBScript和Java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ASP可以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的记事本)进行编辑设计,而无须编译,即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ASP程序具有与浏览器无关的特性:ASP所使用的脚本语言均在Web服务器端执行,客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网页内容。ASP还可以通过服务器端的脚本来产生客户端的脚本。

ASP能与任何ActiveXScripting语言兼容。除了可使用VBScript或Java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它脚本语言,如Perl和Tcl等。利用COM/DCOM技术,ASP可以拥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和可扩充性。

ASP简单易学、易于维护,在国内非常受欢迎。ASP与IIS和SQLServer/ACCESS构成了构建网站的一种很好搭配,是小型网站应用的最佳选择。但是ASP局限于Windows平台,不能很好的跨平台重用。

4.2.3JSP

JSP是Sun公司推出的动态网页开发语言。JSP可以在Serverlet和JavaBean的支持下,完成功能强大的站点程序。

JSP本身虽然也是脚本语言,但是却和PHP、ASP有着本质的区别。PHP和ASP都是由语言引擎解释执行程序代码,而JSP代码却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执行,这种编译操作仅在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发生。因此普遍认为JSP的执行效率比PHP和ASP都高。

JSP在技术结构上有着其他脚本语言所没有的优势:JSP可以通过JavaBean等技术实现内容的产生和显示相分离,有助于保护源代码,并保证任何基于HTML的Web浏览器的完全可用性;JSP强调可重用和跨平台的组件,可以使用JavaBeans或者EJB来执行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更为复杂的处理,进而完成企业级的分布式大型应用,而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也能大大加速总体开发过程。

因此,不少国外的大型企业系统和商务系统都使用JSP技术。作为采用Java技术家族的一部分,JSP技术能够支持高度复杂的基于Web的应用。

4.2.4比较和实践

ASP、PHP、JSP三者都是面向Web服务器的技术,客户端浏览器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软件支持。ASP、JSP和PHP三者都提供了在HTML代码中混合某种程序代码、由语言引擎解释执行程序代码的能力,其中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JSP代码会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

在应用范围和跨平台方面,ASP只能运行于Windows平台下的Web服务器IIS或PWS上,在Unix下运行需组件支持,实现起来很困难,功能也受限。PHP可在Windows、Unix、Linux的Web服务器上正常执行,还支持IIS和Apache等常用的Web服务器。用户更换平台时,无需修改PHP代码,即可直接运行使用。JSP同PHP类似,几乎可以运行于Windows、Linux和Unix等所有平台,并获得了Web服务器Apache的支持。因为Java字节码与平台无关的,因此在平台移植时,JSP和JavaBean甚至不用重新编译。

因此JSP和PHP都有很好的跨平台部署能力。ASP和JSP都具有支持数据库的统一接口,而在数据库操作性能方面,JSP要远远领先于ASP和PHP。

目前在国内PHP与ASP应用最为广泛,而JSP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ASP是刚接触Web编程的初学者的很好选择,而JSP在性能、分布式部署、跨平台移植和可扩展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是开发电子商务等大型网络应用程序时的很好选择。

4.3考核

合理评定课程设计的成绩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完成整个综合实验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我们在该实验课程中采取全面考核和综合评定的办法。通过上机考核和设计文档等多方面的考核,并根据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总结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使课程设计的成绩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同学们按3人一组自由分组,要求每组提交如下文档及软件:1.需求分析文档;2.设计文档;3.数据库设计文档;4.测试文档;5.用户使用手册;6.系统源程序。我们对每个组都进行面对面的上机检查,要求同学们演示并推介他们自己的作品,并回答老师提出的关于系统架构、程序代码和实践感想的各类问题。

综合同学们提交的文档和上机考核的情况,我们根据文档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系统结构和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源代码的规范性和界面美观程序等各方面情况评定分数。我们特别强调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同学们在系统结构、编程技术、界面设计等各个方面大胆创新和实践。

5教学效果

在2007年度春节学期的课程实践中,2004年级129名学员参加了“网络程序课程设计”课程学习和综合实验考核。129名学员中有46名网络工程专业学员作为必修课参加,83名计算机专业学员作为选修课参加,占全部86名计算机专业学员的96.5%,说明这门课程受到学员们的广泛欢迎。

因为有部分同学选择了2个人构成一组,所以129名同学最终分成了45组。我们对所有同学都进行了面对面的检查和提问。结合最终提交的各项文档,我们发现所有同学们都掌握了必需的网站设计、网络编程、数据库操作的知识内容和动手能力。

从动态网页语言的选择来看,45组中有18组选择了ASP,20组选择了JSP,7组选择了PHP(如图2所示)。选择ASP和JSP的同学合计占84%,符合我们的预期。选择ASP的同学们看中了ASP语言简单易学、容易上手,选择JSP的同学们则是喜欢JSP的跨平台性能和可扩展性,并认定JSP和Java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7组同学们选择了PHP让我们有些意外,询问后才知道因为PHP语言与C语言在语法、结构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点,许多对C语言兴趣浓厚的同学们就选择了PHP。

6结论

[1]林宏基.WEB开发技术教程:ASP//JSP程序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蔡翠平.网络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黄斐.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网络课程;梅耶;多媒体认知理论

自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以网络课程作为资源核心和重要依托的网络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课程在整个远程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少网络课程流于形式,媒体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内容设计没有做到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这造成了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现在与教育教学的目标存在差距。远程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网络课程的精心规划设计,因此,如何开发适用于网络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高质量课程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直接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计算机,眼前不是黑板,而是显示器,使用的不是课本,而是网络课程。因此,网络课程在设计思想和制作方法方面与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有较大的区别,网络课程的某些特殊性质决定了网络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应该有所转换。但如何设计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网络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007~2010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网络课程重视对内容的组织安排而轻视对信息内容的设计,人脑信息加工机制对信息呈现形式的要求基本没有得到重视。

第一,把网络课程设计成纸质课本的电子版。一些网络课程把纸质的教材、教案、习题、测验、案例等放置到静态网页上,整个网络课程除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少量的图片外,视频、音频、交互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匮乏。这样的网络课程,既没有利用书本教材阅读的舒适感,也没有发挥出呈现多媒体信息内容的优势,因此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冗余信息成为学生学习的干扰信息。动态文本、图像、动画等常被用于网络课程中修饰画面,提高网络课程的艺术表现力。正确使用这些元素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信息组织更加有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当使用就会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引起网络学习的冗余效应,阻碍正常的学习行为。

二、梅耶及其多媒体认知理论

理查德·梅耶(R.E.Mayer)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的心理学教授。最近十五年以来,他的研究焦点落在多媒体学习上,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将认知、教学和多媒体整合在一起,构建出“多媒体信息加工模型”(如图1所示)并提出了十项多媒体设计原则。

梅耶的“多媒体信息加工模型”认为,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比没有按照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因此,该理论的提出对于课件、网络课程、电子教材等多媒体教学材料的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三、基于多媒体认知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思路

梅耶的“多媒体信息加工模型”表明,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通道获取多媒体信息,并与学习者的先验知识和已有知识模型整合,进而形成长时记忆,可以有效完成有意义的学习进程。

1.确保文本内容和图像(或动画)内容同步出现。设计网络课程时,相同的内容尽量以文本和图像的方式同时出现,即既以文本形式呈现,也以图像形式呈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曾提出,对于相同的内容,以两种形式编码后供学生学习,其学习效果普遍优于以一种形式编码的效果。因此,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可以同时以文本呈现,让学习者进行言语编码;同时,也可呈现图像(可以是静态图像,也可以是动态的动画),让学习者就进行言语和图像进行双重编码,学习效果因而得到提高。

2.确保学习者能同时注意到文本和对应图像(或动画)。设计网络课程时,视听材料同时呈现是一种基本要求,这种设计可以让学习者同时注意到文本和图像。梅耶的“多媒体信息加工模型”明确指出,“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及新旧知识间联系是在工作记忆完成的”,在设计网络课程时,新知识以文本和图像的形式呈现的,必须首先让新知识同时处在工作记忆中,否则不可能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

4.适当插入符号标志来凸显文本结构。插入符号标志是文本编写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来突显文本的内容或结构。在文本编写时,常常添加一些文字修饰(如高亮、粗体、项目符号、有色字体、下划线、删除线、波浪线等),这属于符号标志。更为常见的是在文本中添加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如“因此”、“所以”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如“不但……而且”、“既……又”等),表示转折的词语(如“却”、“可是”等)。符号标志的使用显然不会增加文本的内容,但设计良好的符号标志可以让学习内容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参考文献:

[1]郑绍婷.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教学[J].甘肃教育,2011,(7).

[2]王小明.多媒体学习与多媒体设计:认知观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8,(2).

[3]王英豪.梅耶多媒体学习研究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孙燕.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课程网站建构策略——以BrainPOP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5]陈欣.论网络教学中的网络课程[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关键词:

网络营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0引言

1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优势

2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2.1准备教学资源

2.2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

课前学习任务单以每节课为单位,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要讲解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讨论、师生在线互动等形式在课下学习,完成任务。以《网络营销》课程的“核心——创新创意”这节课为例。

2.3学习过程设计

课上,教师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实务体验、分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也可以布置新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课程首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课程中学生在展示成果,或者上台讲授,小组竞赛等,极大地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5]。2.4课后总结反思课后的总结反思也很关键,学生在课后把作品上传到网络上,通过教师评价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反思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内化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也要进行总结,反思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思考完善翻转课堂的方法。

2.5考核评价

采用“平时成绩+最终方案策划”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中出勤、课堂提问和课前学习情况占20%,实训项目课堂展示占40%,最终方案策划成绩占总成绩40%。课程实训项目共有7个:分别为传统企业经营现状及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调研、成功网络卖家网络营销创新创意分析、网络目标用户、竞争对手及消费模式调研分析、网络推广产品目标市场选择及独特卖点提炼、不同类型网站比较及网站域名设计、网站风格及功能设计和营销型企业网站诊断。每个项目专业能力占60%,社会能力占20%,方法能力占20%,最后算总评成绩。

3实施“翻转课堂”的效果分析

4结论

作者:李睿仙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48-152.

[2]于冰.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3):42-46.

[3]李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对外经贸,2015(11):143-145.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学习;启发教学;网络课程

所谓启发式教学,其实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做出对应的判断。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不论是进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还是复习课、习题课的指导,以至在例题的理解和对学生作业的核对时,都应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写出答案,而后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答案进行研讨、评定,最后再由教师总结并明确结论,而不应仅是单纯地由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写、学生记。

将启发思维用于技能教学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掌握好各种技能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将启发式教学思维运用到网络课程的设计之中,是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对“教育新思维”中学生主体化的一种新的认识。

网络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大范围普及,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铺天盖地的网络课程在结合职业教育专业多样性的同时,不该仅仅是课堂内容电子化的新版本,更加应该是注重学生内在知识构建的辅助学习工具。因此,将启发式教育的新理念合理、科学地集成到职业教育的网络课程学习中时,应更加强调早年苏格拉底“接生婆”的教育思路。在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教师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反思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以获得对新技能的建构及真正掌握。

用于技能学习的启发式网络教学模型

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的理论依据,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教学体会,总结和构建了一个针对技能型教育的启发式网络课程设计的模型。

这个网络课程模型的学习过程,不仅从教师的教学模块安排上,也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来体现。下面将详细介绍本模型的运作流程(参见图1)。

在职高教育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网络教学启发过程中,教师参与时机的把握这一点,也是与启发教学的本质相辅相成,只有注意了教学的时机,启发式教学才能体现其优越性。

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到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教育背景和层次,还有他们对新事物的接纳程度。

[1]可素芬.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26):59-60.

[2]关宏超.启发式教学应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方法[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8(1):97-98.

[3]张琳.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车工工艺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30):137.

关键词:电力行业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课程设计,培训

前言

一.网络培训与远程教育目的的不同使得培训课程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开放式学习

三.网络培训课程要实现经济效益

课程设计制作费用是培训成本的一部分,课程的完成周期尽可能短,人力,财力消耗尽可能少。由培训机构自己设计制作优秀理想的课程,可以节约成本、减少障碍,实现高效的培训效果。

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基本如下:

1.需求分析

电力行业涉及的专业和工种数量很大,选择性的根据需求确定项目能抛砖引玉,循序渐进,实现资源填充。需求分析要做以下调查,见表1。

近几年,我们所开发的一些网络课程,就是在长期的培训教学实践中,根据学员学习过程、效果、考核等多种反馈信息总结的经验,而开发过程本身,是对经验的整理、深化,形成封装好的模块产品,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方便。培训中心作为网公司的农村电工培训基地,长期组织对农网职工进行技能操作、安全教育、理论知识.技术考核等培训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当发现一些课程的使用率、学习人数等都很高,而且培训过程的实操性非常强的时候,从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机会,将老师上课的实操过程和结构动画,声

音,文字等多种媒体的素材整合在一起做成流媒体格式文件,上传到培训的网站上供学员自主学习。

2、目标确定

3.课程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后,就要通过设计实现目标,并准备通过具体内容加以表现,填充,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根据设计结构内容的不同,确定实现本部分内容的实施方案。网络课程分为五大区域:查询系统、学习资源管理、课程学习区,考试管理、互动交流区。每一个区功能分明,组成了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学习资源库的内容应当丰富详实,例如,资源库由培训体系管理、文档管理、题库管理、视频管理、图书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构成。

4.确定制作平台.着手制作课件

在设计制作课程的时候,本着以上的原则,发挥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教师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例如,在《农网配电营业工培训项目》开发中,分成不同课程的专业小组,每一个小组中,有一个负责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他们之间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使开发工作顺利高效的完成。

5.网络课程的投入使用和评价分析

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即学前评价,是指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经验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价,它可以通过问答、前测以及摸底用的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来实现。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所以网络课程应安排一系列的问题对学员学习的不同阶段检测或考核,使学员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网络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主要有总结性测验。近几年来,培训中心一直负责完成网公司各专业的调考工作,在考试结束后,都要为本次考试作详尽的试卷分析。利用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将这一功能放入学习自评过程。在自测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二维图表,分析参加专业测试的人员信息汇总,包括正确率、平均分值和曲线图。

THE END
1.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校园网络设计20240827074935.doc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校园网络设计.doc,标题校园网络综合实训学生姓名XXXXXX所在系XX专业名称XX班级XX同步教师XX概述此设计是校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一个高效稳定且易于扩展的多路网络此方案包含了多个关键设备,包括网络的核心部分路由器交换机和控制器以及用于连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27/6011221114010214.shtm
2.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易建勋第3版)方老师【接2】提高网络工程设计效率方法:1.技术简单性原则 2.奥卡姆剃刀原则 3.弱路由原则 4.标准化原则 5.基本结构不变原则 6.影响最小原则 【接3】安全设计矛盾:1.主流技术与新技术的矛盾 2.安全性与易用性的矛盾 3.可靠性与经济性的矛盾网络系统可靠性设计以增加系统成本为代价统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5738837
3.毕设分享基于ensp住宅小区的拓扑规划与网络设计包括文档、设计,本项目系统适用于多数毕设和课设! 中国经济的猛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密切。在我们身边,网络到处都是,有移动4G数据网络,电信、移动、联通等;有传统的有线网络,有发展猛速的无线网络,以及保护人们安全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646869157
4.精品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15篇全面信息化管理措施在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当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计算机信息的管理软件作为平台的管理措施,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传输的中介,收集、整理、转化并存储、以及传输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中的各个信息资源,可以大大地提高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沟通水平,对各项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传输。全面信息化管理在计算机网络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230720090541_3073110.html
5.网络工程校园网设计方案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的一般任务,明确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建设的基本原则,系统运用网络工程思想,按照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配置的基本过程,经历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过程,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规划校园网,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22471349/85532805
6.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以下是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收集的8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销售、建设及维护;中小型网络的管理(2)具有中小型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知识,熟悉流行网络操作系统、http://m.yueduku.com/jiaoan/sheji/83/83296.html
7.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docx滨江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 姓名: 刘权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指导教师: 谈玲日期: 4月8日目录前言项目概述二、可行性分析报告三、需求分析、系统需求https://www.taodocs.com/p-81296841.html
8.计算机网络技术课设(通用8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用具体的实践成果,体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其基本目的是: 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6fkj.html
9.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10.2022年社旗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次就业岗位:办公助理员、平面设计制作员、多媒体制作员、计算机装调工、网络管理员等。 发展岗位:平面设计师、网站设计制作员、计算机维护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 拓展岗位:技术总监、数据库系统工程师、IT业务经理等。 (三)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领域 http://www.sqzz.cn/teaching_research/detail/content/10362
1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9篇(全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基本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学生限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一学期授完。本课程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其内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r0tlqx3.html
12.通信工程就业方向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交换与通信网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培养从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究、制造、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 二、专业与就业 通信领域发展迅猛 https://www.yuwenmi.com/lizhi/zhichang/449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