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冲刺港股IPO的沪江教育,忽然被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虽然这个消息立刻被沪江方面否认,但在更早一点的12月份,沪江教育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这家中国内地在线教育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的确不佳。
根据招股说明书,作为国内在线教育的领头羊之一的沪江教育,其营收规模正在持续扩大,相对应的则是其依旧未能盈利,而招股说明书同样表示,预期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年度仍将录得亏损,并于2018年12月31日将处于净负债状况。
教育是个常青的行业,特别是在深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华人世界,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提升,这个市场的空间更是在不断扩张,其中在线教育行业更是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而逐渐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赛道。
但很明显,从沪江教育的情况看来,这个行业的现状远不像看起来那么美。
当前的在线教育市场,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首先这个行业真的相当大。根据易观数据库统计的数据,近几年来在线教育市场一直在高速增长,增速基本保持在30%左右,其中2016年的增速直接攀升至43.3%,2017年在线教育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2180亿元,同比增长了36.2%。
在资本市场,在线教育同样是“香饽饽”:仅2018年,就有12家中国在线教育公司赴香港和美国上市。而在一级市场上,不少投资人的重心也开始转向教育行业。
但与行业规模不断扩张相反的是,这个火爆行业却面临着70%的企业存在亏损的窘境,除此之外只有10%的公司能够持平,而能够盈利的则仅仅占了极少数的5%,甚至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一茬倒下又起来一茬。
然而多年的深耕细作并没有换来公司在财务上的回报,反而亏损额逐年递增。
目前,沪江的主要业务是提供互联网教育类产品和服务,包括:语言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国留学的雅思托福考试等。
根据招股书数据,沪江教育营收连续三年以接近翻倍的态势增长。2015年到2017年,沪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5亿,3.40亿和5.55亿元(2018年前8个月,其营收已达到4.36亿元);销售毛利率为51.91%、57.69%、59.80%、61.3%,三年营收复合增速为73.26%。其中,语言课程(英语除外)毛利率最高,达到了79%,贡献毛利占到公司总毛利的44%。
相比之下,同行业的新东方在线和好未来在同期2017财年的毛利率,则分别是58.35%和49.93%,看得出来沪江教育在同行业的盈利能力确实不可小觑。
但不如人意的是,其亏损情况也在加剧。2015年-2018年8月31日,沪江教育近4年亏损分别为2.80亿元、4.22亿元、5.37亿元,8.6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亏损额),亏损率分别高达151.6%、124.2%、96.8%、97.2%。也就是说,沪江教育近四年来共亏损了21亿元。
而即使是像新东方这样的在线教育行业先驱,虽然如今已实现持续盈利,但这十几年的探索结果同样并不理想。根据2017年新东方集团财报,其总营收为4.46亿元,净利润为9221万元,占新东方集团总营收的不到5%。
另外,在线教育行业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无忧英语(旗下品牌为“51talk”),情况同样尴尬,其2017全年财报显示,2017全年净营收8.48亿元,同比增长102.7%。全年净亏损为5.80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148亿元。2018年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为8.47亿元,同比增长44.5%,已经与2017年全年持平,但仍旧亏损2.77亿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5年到2017年,沪江教育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44亿元、3.92亿元、5.89亿元,占营收比为132.1%、115.2%、106.1%。如此高的占比,也就不奇怪企业为什么会连年亏损了。
只是,这么巨额的开销,沪江教育的钱都花去哪儿了?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家教育机构想要成功,就必须有优质的课程内容,其次还得拥有海量、高粘性用户。
首先,优质的课程内容取决于优秀的师资力量。同样以沪江为例,其教师团队大概分为三类,一是课件研发团队,二是教师,三是教学助理。其中,课件研发团队和教师是沪江教师团队中最主要的部分。
招股书显示,沪江教育拥有72名全职教师及1,602名合约教师,合约教师中包含909名外籍教师。内部有200名员工,负责课程开发、创新及更新,完成了66300个课件,涵盖2000个学科。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销售成本中,雇员的福利开支就达到了0.57亿元、0.85亿元、1.05亿元,占总销售成本的比重为64.1%、59.4%、47.3%。
剩余部分则是课件成本,分别为0.25亿元、0.48亿元、1.03亿元,占销售成本比重为27.7%、33.4%、46.1%。
其次,想要获得海量和高粘性用户,则少不了营销推广。只要身处互联网行业,在营销方面烧钱就必不可少。
与传统线下教育的区域性自然引流方式不同,在线教育的获客主要是通过线上渠道、楼宇液晶和线下地推实现,需要付出较高的推广和渠道成本,加上线上教育市场竞争激烈,进一步抬高了获客成本。
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广课程,沪江从2017年开始还开始接受学生的分期付款,导致2017年产生大量应收款项。
根据无忧英语的财报显示,2015年到2018年三季度,其销售成本为0.60亿元、1.47亿元、3.14亿元、2.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为38.58%、35.18%、37.04%、35.3%。
无忧英语的销售成本同样主要为支付给老师的服务费,2015年到2017年,无忧英语拥有外教人数为4700人、7700人、15000人,多来自菲律宾和北美。截至2017年,其拥有350名中国教师,其中全职教师28名。
相对应地,2015年到2017年,老师成本分别为0.57亿元、1.41亿元、2.98亿元,占销售成本比重高达95.53%、95.61%、94.84%。
此外,其2015年-2018年三季度的营销费用为2.97亿元、4.65亿元、6.57亿元、5.19亿元,占营收比为192.23%、111.14%、77.48%、61.27%。
51Talk的主要卖点是以视频通话的方式让学生与外教一对一沟通,其实只是纯粹线上,缺少了线下的支撑,这是其被业界诟病的一点。
最后,研发投入也是互联网教育平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支。根据招股说明书,沪江网2017年的技术研发投入为2.3亿元,占总支出41.5%。相较之下,好未来和新东方技术研发在5%-15%之间。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目前在线教育行业正有15%左右的企业濒临倒闭。根据《2016在线教育趋势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在线教育行业的玩家正在不断减少:在线教育行业的玩家从2015年底的2000多家减少至2017年上半年的1143家,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收缩。
前瞻研究院数据则显示,一级市场在线教育公司融资案例数量,也从2016年的298笔,下降到2017年的209笔,而2018年截至11月,共计融资200笔,与2017年持平。
因此我们从该行业的交易规模增长图中可以看到,相比2016年,2017年在线教育市场的增速是在下滑的,有机构则预计2018年预计年增速为21.1%,2019年将回落至16%。
另一方面,上图显示2017年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6亿人,同比增长12.7%,相比2016年的25.0%有放缓趋势,这意味着在线教育行业的获客越来越难。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线教育用户平均消费的增速正在上涨。
这说明,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驱动正在从用户规模增长驱动转变为用户消费额增长驱动。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同比增速快于其他支出。
此外,我们从前文可以看到,不管是沪江教育还是无忧英语,其近几年的营业收入上涨的同时,净亏损同样在下降。其中,沪江教育2018年因上市,录得了高达4.6亿的上市股权激励(非现金性流出)以及0.2亿的上市费用,均属于一次性的非经常开支。如若撇除该两项伴随上市的高额开支,报告期内沪江的净亏损应为约3.8亿,占营业收入的87.2%,低于2017年度的96.8%。
这反映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效率在持续提升,这一点从他们营销成本的逐年降低也可以明显看出,这说明企业的获客成本开始降低。
总的来说,4年亏21亿的沪江教育只是在线教育行业的一个缩影,巨额的销售费用让大部分在线教育机构陷入了利润低甚至亏损的困境。但同时,这个行业的监管开始趋向严格,进入优胜劣汰的下半场。另一方面,无法忽略的是部分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这意味着,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行业的资源已经开始向头部企业汇集,谁能站稳脚跟也就越有望成为步入稳健盈利阶段的“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