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认定标准,这座一线城市放宽了

新一年的秋招逐步开启,又有地方放宽应届生标准,这次是一线城市上海。

最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调整高校毕业生参加本市招考(聘)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上海市2025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图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

近期,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逐步放宽应届生标准,逐步淡化这一身份概念。一线城市上海的调整,是否具有风向标意义?

多省份已放宽

事实上,在上海之前,已有多个省份公布了应届生标准放松的政策。

比如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发布的《山东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显示,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布招聘计划时,可明确“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再审核其是否有缴纳社保情况。

在具体毕业年限上,部分省份的认定标准更为宽松,放宽到两年甚至三年。比如湖南发文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而此前,部分区域虽然早就表明应届生认定标准在两年之内,但在社保方面却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2021年7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上述文件,“毕业两年内毕业生”视为应届毕业生,可以有机会落户,但这类毕业生必须初次就业,不能有缴纳社保的记录。

有上海市属国有企业负责招聘工作人事科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所在公司的秋招公告将在11月发布,应届生判定标准会参照上海刚出台的政策。

数据显示,上海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较2024届有所上升,预计应届毕业生总量为24.6万人。其中,研究生8.7万人,与2024届基本持平;本科生11.1万人,上升0.4万人;专科高职生4.8万人,较上届下降0.3万人。从生源地看,上海生源毕业生为6.9万人,约占全体预计毕业生总数的28%,和2024年相比基本持平。

转变背后

每逢秋招和春招,“建议大家珍惜应届生身份”“应届生身份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的话题,都会冲上热搜。这背后,是对应届毕业生的种种“优待”和岗位倾斜。

比如,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都仅招录应届毕业生。2024年,国考计划招录3.96万人,设置了2.6万个岗位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而近日,2025年度公务员国考启动,本次国考招录39721人、20810个岗位,拟招录高校应届生高达2.67万人。

除了公务员考试,不少优质央企、国企针对应届生的招录也占据其招聘的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比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央(国)企,其通过校招招录的比例多年来占其员工的比例居高不下。

但当下招聘形势发生较大变化。

2024年5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应届生“慢就业”比重从去年的18.9%增长到今年的19.1%,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录用通知)获得率为33.2%,较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同时也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43.9%的offer获得率。

《报告》显示,从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看,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47.7%希望进入国企工作,占比排名居各类型企业之首,此比例连续5年上升,从2020年的36%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47.7%;而期望进入民企的毕业生连续5年下降,从2020年的25.1%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12.5%。

从求职考虑的因素来看,《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对工作稳定性的重视度在提高。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51%认为“稳定最重要”,比例仅次于“薪酬福利”(71.2%),位列第二。与去年相比,认为“稳定最重要”的比例提升10个百分点。

而在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随着就业形势和心态的变化,很多毕业生的就业,不能够在一年内及时完成,积累的未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不少地方也尽可能促进这部分毕业生就业。

应逐步取消应届生身份?

事实上,把毕业生分为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有一定历史因素。

最近几年,在学界,不少专家学者呼吁逐步淡化甚至废除应届生这一身份。

比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就撰文指出:“过去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化,稳定为主的体制内成为大量毕业生的理想去处。近年高考中,军警校热、师范热、委培生热等都是这一就业选择的重要体现。基于上述现实,体制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资格的限制,包括落户等附加政策的加持效应,逐渐被放大,产生了指挥棒一样的反作用。大量毕业生为保住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没有进体制之前,就想尽办法延期毕业,一些毕业生即便有了一份工作,也不敢上社保,以免丧失了进体制内的资格,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更多干扰。这一理论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

因此,他提出,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应届生”这一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保护价值越来越小,也越来越不适应公平就业环境的建设,需要考虑适时退出。

在储朝晖看来,过去由于就业问题并不突出,原有的策略还在发挥作用,现在随着就业形势变化,部分毕业生在一年内充分就业,存在一定问题。为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是下一步不少地方亟需考虑的。

THE END
1.新一线和一线城市有什么区别房价、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等;而新一线城市标准包括: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https://iask.sina.com.cn/jxwd/6fk0UbITCqy.html
2.能花一百万上中产了。另外香港房价大概内地一线城市三倍左右香港标准中产家庭一年收入有一百万就不错了,能花一百万上中产了。另外香港房价大概内地一线城市三倍左右。https://www.xueqiu.com/1484678720/136902802
3.国家法定抚养费每月标准是多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1、对于有固定收入的,以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作为判断标准,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具体数额原则上在每月800-2000元之间。对于承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对于高收入者,如收入高于按上述比例计算的上述范围,可以超出上述范围,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每月不超过3000元。 https://m.bjhwtx.com/h-nd-224397.html
4.震惊心酸!月薪5千就是低薪人士?前程无忧网友结合自身的工作城市以及收入,纷纷就“何为低薪”树立了自己的标准:坐标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普遍认为月收入在8千元以下的算低薪男,月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是低薪女;广州虽然也是一线城市,但网友的标准似乎降低了一些,认为月收入在6千元以下的算低薪男,月收入在3—4千元以下的算低薪女,这个标准和东莞http://arts.51job.com/arts/05/422679.html
5.一线城市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规定是怎样的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虽然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和物价都较高,但也不是所有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工资收入都能跟上当地的生活水平,所以确定抚养费标准的时候,不是看父母生活在哪里,要看父母的工资收入。https://www.64365.com/zs/1241149.aspx
6.90后青年婚恋新常态:一线城市单身占比持续领先新闻频道调研结果显示,一线城市单身占比持续领先,流动人口的单身率更高;90后单身原因TOP3:圈子小、工作忙、对爱情幻想过于完美;超8成90后渴望改变单身状态,且男性脱单迫切度高于女性;90后的主要幸福感来源:稳定收入、父母健康、职业前景良好;近7成单身青年表示经济水平不是唯一重要择偶标准,超半数90后可接受租房结婚;6成90后认https://news.cctv.com/2019/08/07/ARTIKiARVPeGqFsn8Hk8XCAB190807.shtml
7.胡润研究院标准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来自数据归集【胡润研究院标准】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为1900万元,包括120平米市区常住房一套、2辆车、家庭税后年收入60万元、800万元金融投资。二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为1200万元,三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为600万元。国际级财富自由门槛为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5000万美金。你达标财富自由门槛了不?我还差一点,所以今天周https://weibo.com/6761794931/OvUgMeM6e
8.三月一线城市土地收入不足八十五亿元住宅成交价格涨幅的收窄与信贷的收紧,将地产大佬预判的“不乐观”的情绪传递到了土地市场。3月份,土地市场骤然降温,截至3月25日,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仅为84.5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高达320亿元。 截至3月25日,一季度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合计1527.68亿元,考虑到本月还有部分地块将进行出让,截至3月https://m.tuliu.com/wnews/read-5077.html
9.一线和二线城市划分标准.doc一线和二线城市划分标准.doc,一线城市的划分标准如下: 1. 人口:一线城市要求人口规模较大,一般不少于500万人。 2. 地区生产总值:一线城市要求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一般经济实力居国内前列。 3. 城市交通发达程度:一线城市要求城市交通发达,一般有较高的道路网密度,路面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07/8142137052005130.shtm
10.一线城市取消普宅非普宅标准,释放了什么信号?此时,一线城市在税费、金融和限购政策等方面优化楼市调控手段恰逢其时。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宇嘉说,取消普宅和非普宅标准这个政策是一个信号,提示我国住房升级换代的转变已经到来。这个政策的利好会持续释放,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新房二手房交易、增强买房人买大房子的意愿。房企和地方政府应当顺应这个趋势,加快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57935
11.在一线中小城市,中产阶级家庭是什么标准?根据《2019年新中产白皮书》的权威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城市层级中产家庭的资产状况。在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资产中位数高达483万元,负债112万元后,净资产仍有371万元。平均资产更是达到了625万元,其中房产均价就占据了532万元。而在新一线及二线城市,资产中位数为345万元,房产均价为163万元。到了三四线城市,资产中https://www.yoojia.com/ask/17-14548394400495352186.html
12.新一线城市再分级:两城市新晋入围(名单)→买购网新一线城市再分级,如果参与到所有指标计算中,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 入围以及淘汰的标准是: 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来评判的。此次,《第一财经周刊》针对338https://www.maigoo.com/news/454757.html
13.慰问活动方案(通用19篇)(2)县域城市居民为561元/人每月; (3)市区农村居民为3852元/人每年; (4)县域农村居民为3828元/人每年。 3、xx市市区城乡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各县按当地标准执行): (1)市区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为1089元/人每月; (2)市区农村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为506元/人每月。 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105/3574738.html
14.2018中国城市财力50强出炉,你的城市究竟多有钱界面·财经号广州市财政局局长曾公开透露,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收入中,加上转移支付因素后,广州的可支配财力不到三成,剩下7成多需上缴省和中央。与京沪津深渝相比,广州财政留成比例明显处于劣势,导致广州经济很强,财力却很弱。 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介绍 作为创邑传媒下设研究机构,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霍尔果斯标准排名信息咨询有限https://m.jiemian.com/article/1965977.html
15.深圳房价收入比降了:买房时间缩短13年!“榜一”城市是它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居民购房压力越大?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的重点100城来看,2022上半年百城房价收入比为12.0,较2021年下滑5.08%;从城市层面来看,城市间房价收入比差距悬殊,且分布不均衡,上海、深圳以及北京3城处于全国房价收入比塔尖,一线城市购房压力仍存。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7/28/c6734096.html
16.月薪集中在8k当前近五成开发者的薪资在 8001-17000 元之间。其次,月收入 17001-30000 元的开发者比例达到 20.5%。 影响薪资的要素 薪资虽说与自身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但也与所处的城市、学历背景、行业密不可分。 地理位置 在地域分布上,全国超过 40% 的开发者工作在一线城市。其中,北京、广东的开发者人数占全国总数 28.1https://www.csdn.net/article/2022-08-15/126341259
17.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年轻人该何去何从?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这些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收入虽然相比北京、上海等老牌一线城市较低,但是当地较低的消费水平不高,生存压力并不大。 而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一线城市公司运营成本高,加上产业发展到达峰值,开始外溢,许多互联网公司在武汉、成都、杭州、长沙、南京、东莞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成立分公司。 https://www.jianshu.com/p/2563588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