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出国,我想到美国转型搞学术。第一个目标当然是考托福,申美国的博士或者硕士,100分是个比较理想的分数,90分左右保底。
虽然年龄三十好远了,对考到这个分数还是很有自信的。我曾经边工作边带娃边复习,三个月突击,通过全国统考上了清华的硕士。一个英语,再怎么着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中式英语学习方法害死人
网上搜了很多备考攻略,中国学生搞定托福的方法很普遍也很简单,刷题。刷托福历次考试的真题。我下载了小站托福TPO的五十多套真题。按攻略,把这几十套题刷熟了,托福一百没问题。
自己买的狗粮,再难吃也得吃。再说了,那么多学生不都是这么刷过来的吗?每天鼓励自己咬牙坚持。
我不爱喝心灵鸡汤,但那么煎熬,这些帖子真是救命稻草,给我打了很多鸡血。经常看帖都上瘾,有的还小心翼翼的收藏了。每天给自己打气,你能做到的。
机械记忆没那么好了,就想办法记。在手机了下载了专门背单词的APP,每天几十个,早晚背。把难词、例句写在贴纸上,贴满了一面墙。每天还开车去公园,对着空旷的树林,跟小学生一样,朗读背诵作文范本。
那么努力,四个多月后,终于收获了第一次考托福的分数:
49分(120的总分)。
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分数。
特别困惑和绝望,不就是刷题考试吗,为什么那么难?知乎上那么多人做到了,你为什么做不到?
更受挫是日常生活上,有一次,带五岁的滴答去汉堡王买午饭,店员滴哩咕噜,完全听不懂,只好糊弄点。结果端来一盘沙拉,里面除了青菜,什么都没有。父子俩坐在一起吃,我尴尬又羞愧。
后来又考了两次托福,分数就定格在70分左右。新闻看不懂,广播听不懂,买个菜都听不懂店员说啥。
我慢慢察觉到,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我从中国带过来的,沿用了半辈子的英语学习方法是有问题的!
刷题、背单词、背模版,这些都是学习的捷径、小聪明。对付国内的考试可以,对付托福就难了,日常应用就更难了。
那些知乎大神,很多在忽悠。当事人到底考了多少分,无人知晓。那些攻略,是不是编造的,有用没有,天知道。一个裸考就能考八九十分的英语专业学生,用这些套路,可能管用。像我这种一穷二白的,想走这样的捷径,是在作死。
果断做了两个转变,一,停止刷题;二,出门到社区找语言课。
美国到处都有免费的英语课。我去社区图书馆学过,去专门的难民移民学校学过,最后在附近的社区大学,找到一个很好的英语课,每天三四个小时,学了一年多。
这些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科学系统的训练。
进去第一件事,测试,老师打开电脑,用专门的测试软件,面对面的测试,看你的水平到底在哪个层次。然后把学生分到不同的班,老师、学生、授课内容都是完全不一样,而且每隔一两个月,老师要测评一次,听说读写,哪些有进步,哪里有问题。
第二,是专业的ESL老师上课。ESL教师是一个细分的教师职业,教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我在这里经历将近10个英语老师,都是专业的ESL教师。
第三,老师用语言学习的方法系统训练。不刷题、不背诵。老师也不鼓励背单词,而是用大量的阅读,让我们熟悉单词,去猜词,去理解单词。用各种方法训练听力,譬如新闻听写,听歌词;用各种游戏让我们张嘴,譬如一个游戏是让学生接龙,说出教室里所有的物品,或者所有关于天气的形容词等等。
第四,人少素材多。上课不强制,所以有时候有七八个学生,有时候只有一两个,我是每天都会去的那一两个。人少,就变成私教了。每天都会有新的素材,融合了很多英美的文化、历史、语言、社会背景。
我也看到其他学生奇迹般的进步,有个伊朗的男生,刚来时,连最基本的单词都蹦不出来。一年多后,我在本地最好的一家超市意外遇到他,他已经应聘到这里工作了。
经验一:靠自学并不能突破一门语言
这句话很多人不爱听,但是句大实话。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靠自学并不能突破一门语言。
自学英语,是很多成年人犯下的最大的错误。你可能在网上看到过那些励志的视频、新闻,但那都是特例。对绝大部分人,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学会一门语言,是需要专业的训练。
突破一门语言,需要系统的学习,需要专业的ESL教师授课,需要科学的方法。老师有很多窍门让你学习,避免很多弯路。尤其是写作,是最需要专业训练的。美国的社区都有免费的英语课,提供给外来移民,有的在图书馆,有的在社区大学。到美国的同学,要多去寻找这样的资源。甚至留学生也可以用这些资源,来帮你度过最初的语言关。(PS,你所在大学自己的语言课都是要收钱的)
在国内的,也能通过网络在YouTube等平台,搜到全世界很多非常优秀的ESL英语教师课程。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的都有,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
国内的培训课程,我上过几个,总体感觉不好。有些所谓培训名师,完全没有经过第二外语教育专业的培训,只因为考试厉害,托福能考110、115,就被培训机构挖掘出来,培养成讲师。他们是考试高手,培训高手,但不是语言训练的高手。他们教给学生的是应试技巧,不是真实的英语能力。
初学者,选ESL老师建议首选女老师,而不是男老师。男女在语言表达是有巨大的差异的,女老师音高,清晰;很多男老师,尤其是中老年,说话含糊,增加了学习难度。等后面听力好了,就无所谓了。
再强调一遍,不要用蒙头做题的方式学英语,这是在嗑药,让你对自己的英语产生幻觉。
经验二:英语的突破口是听力
经常听到国内家长说,我小孩英语不行,都不张嘴,帮我找个陪练吧。职场人士学英语第一步,也是去找外教练口语。
错!
听力怎么练?
第一,听广播。我有个英语老师是黑人老头,说他当年学西班牙语的经历,跟我一样,啥都听不懂,特别绝望。后来他老师一句话点醒:听西班牙语广播,两年,保证你能听懂。
他照做了,每天早上两小时,两年,后来真的听懂了。
我也是用这种方式,每天听NPR至少两小时。只要上车,就打开广播,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基本上都能听懂了。
推荐大家一个NPR的节目,FreshAir,一个人物专访节目。主持人是TerryGross,69岁的老太太。她主持这档节目超过40年了,专访了数千位美国的名人、政客、知识分子,可以说是见证美国当代社会的活化石。她的发音清晰,语速适中。访谈主题紧跟热点,又有深度,听她的节目是一种享受。
第二,看电视。说到看电视,很多人会想到美剧,我不大推荐,绝大部分美剧是超过初学者的英语水平的。语速不均匀,有大量文化历史元素,除了老友记这种,其他并不适合当学习素材。
看电视也要分层,日常新闻是最简单的。其次是文化体育艺术,涉及很多文化风俗和俚语。最难的是娱乐和脱口秀,语速快,有很多俚语、黑话,并不适合初学者。
推荐一个电视新闻节目,PBSNewsHour,主播是JudyWoodruff,也是几十年的经验。节目有点像美国的新闻联播,立场中立,语速慢、信息量大,有大量的背景和专家对话辩论。美国的六大电视网,CBS、ABC、NBC等都是商业电视台,主持人要时髦很多,但节凑和语速快很多,信息量大,适合中级以上英语学习者。
这两个机构的节目,在国内都是可以顺畅看到听到的,不需要爬梯子。
第三,网上看视频。这是练习听力另一个重要的途径,看大量的视频。但并不是所有视频都适合学英语,要看你爱看的,真正适合英语学习的。包括备考托福、雅思的,推荐看YouTube上大量的新闻、科学、文化、历史等视频。
譬如一个频道是Scishow,百万级的大号。讲各种科学主题的,譬如今天父亲节,他们介绍的是鱼爸爸如何保护鱼卵宝宝的,很好玩有趣,把科学讲的很好玩,一期节目几分钟到十多分钟,看起来很轻松好玩。家长也可以找来。
TED很不错,内容包罗万象,很多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课题。
DWDocumentary和BBC的纪录片频道也很不错,有非常多的热点话题探索。记得DW有一期是去中南美洲探访水果种植园,菠萝、香蕉等等,看美国欧洲的水果是怎么来的,跨国资本这样运作这些产业的,非常有趣有价值。
还有一些非常著名的机构,譬如TheRoyalInstitution频道,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频道,也是百万级的频道,每期都是世界上最著名和前沿的科学家,讲述自己的研究。视频比较长,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和成年人。
再高阶一些的学生,可以搜各种大学的公开课,像哈佛、耶鲁、斯坦福,都有特别好的课程,搬到了YouTube上。数学、物理、化学、文学、历史、经济等等,全部都有。这些免费的资源都是非常非常好的,说实话,比很多大学的老师讲的都要好。
关键提示:看视频一定要开字幕,英文字幕。
经验三:不要高估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个普遍的误传是,中国学生阅读好,非也。相比其他国际学生,中国学生考试做阅读题好,真正的学习阅读和日常阅读,没看到优势。
先从简单的读起,能把美国小学阶段的童书读懂,能看国家地理、今日美国,能看谷歌新闻或者苹果新闻,再加上自己的专业阅读,其实已经足够用了。有了阅读速度和自信心,后面提高就是顺理成章了。
还有就是,看视频一定要打开英文字幕,千万不要开中文。这也是提高阅读的一种方式,有人也建议不开字幕,那是已经到很高程度了。我现在依然习惯打开字幕,遇到不熟悉的词,专业术语,能迅速记下来,不是糊弄过去。
经验四:不要奢望专门找老外练口语
口语排在最后,并不是最不重要,而是要顺着语言学习的规律。
很多人学英语,上来就要练口语,找老外,顺序完全颠倒了。你会发现,你跟老外聊天,翻来覆去就那么些词,因为老外为了适应你的水平,会降低用词难度和表达方式,导致你的语言学习提早进入瓶颈。
我有个美国老朋友,每年去中国讲课,很了解中国。我发现他跟我说话时,习惯降低语速,用标准英语。只有当我们只有聊嗨了,才发现他正常表达不是这样的。
找一个老外练听力口语是很奢侈的,即使在美国也是如此。谁愿意没事每天跟你唠嗑呢,说的你还听不懂,接不上话?这也是为啥我在前面强调,英语学习要找专业的ESL老师,只有ESL老师,才能不厌其烦的听你讲。
抓住一切机会多交朋友,多张嘴。从广播电视和日常对话中,学习当地人的表达。另外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多交朋友。我们家幸亏有徐老师,在当地交了好几个很不错的朋友。另外,对家长来说,孩子是很好的交友渠道。在学校、球队、乐团,都是家长交友最好的机会,很多家长都是因为孩子成为终身朋友,这样的机会不要错过。
至于口音,是最难改的,需要训练口腔肌肉。对年轻留学生和国内的小朋友,需要努力去矫正口音。对绝大部分成年人,没必要太在意口音,能表达清楚就可以。我在大学里还专门上过一个学期的美式口音的课,感觉就是浪费钱。很多印度人,包括我们大学的校长也是印度人,极其浓重的口音,不妨碍人家在美国混的风生水起。在电视广播上,也经常能听到不同口音的,只要意思表达准确清晰,口音不是问题。
问题一.中国孩子学英语最大的问题在哪?
回国看现在的小学生学英语,很多依然在沿用我三十年前的方法,做题,解题、背诵。这个路径最大的问题是输入太少。一天下来,学生看到听到的都没超过10句话,从早到晚就围绕这几句话反复的读,孩子学的很慢,信息量太少。
语言学习,信息量一定要大,家长请记住这三句话:
输入一定要大于输出。
输入一定要早于输出。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孩子不爱张口,很多家长认为是不敢说,怯场等等,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她/他没得说,脑子里就没有几个词,你让他/她能说啥?
所以孩子入门学英语,首先要做的不是张嘴,不是发音,更不是什么语法拼写。而是要大量读和听。读大量的绘本、书籍,看大量的动画片、视频。
很多英语课外培训班也做题,效果差强人意。还有在国内家长中非常流行的自然拼读之类的,也是误人子弟。英语母语环境下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孩子都没有基本的语言输入量,谈啥自然拼读?还不如让孩子多看几个英文视频。其实对英语入门的学生,一样有很多学习视频,滴答在学前班,老师也会放一些视频给他们看,譬如BrainpopJunior,是很好的英语入门学习材料。
至于高中生大学生,要不要刷托福真题?考前当然要刷,那大半年肯定帮我提高了英语。但平时学习也刷就是本末倒置,刷题考试导向最大的问题,是跟应用脱节。语言嵌入在社会每一个细节中的,是要用的,脱离社会环境来学英语是荒谬的,也不可能学好。
徐老师在北京做留学顾问那些年,见过一些英语不好的学生,为了出国,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刷托福雅思分数,一连刷五六次,持续几年,英语成绩始终就是五六十分,最多六七十分,很难到八九十分这个门槛。当时觉得不可理解,觉得这些富家孩子太懒了。当自己也在这条路上栽跟头了,才明白,这些孩子没有问题,这条路有问题。
当然,身边也有很多留学生朋友,这样刷题出国。这些朋友其实都是天赋很好,基础很好的学生,第一次裸考就能考九十分,再报个班刷半年题,考到一百左右并不难。但对像我这样的普通天赋的人,靠刷题、背诵是学不好英语的。
我算了下,这辈子从初一开始学英语,在学校就学了整整12年,毕业后断断续续还学过至少两年,加起来总计14年。收获到的,只有几张文凭,英语只能跟别人Sayhello。听不懂广播,看不懂电视报纸,连药品说明书都看不懂,这也是大部分中国人一辈子英语学习的成效。
人生没有几次能突破自己,对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次。打开了永远不可能打开的一个世界。很感激家人无条件的支持我。
对生活在海外的父母来说,学好语言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出国后,父母和孩子互相听不懂,无法指导孩子学习,教育和家庭都会出很多问题,尤其孩子到青春期后。这种交流不仅是日常生活,而是深层次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塑造,在中文环境中,这都不是问题,但出国后,这成为两代人最大的挑战。
最后感慨一点,成年人学语言,代价是很大的。所以,如果孩子能在学校突破语言,是给他/她人生打下非常牢固的基础,跟同龄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年轻时能搞定的事情,不要拖,不要等。
总结:
1.不要去做题刷题。
不要幻想走捷径,那是最远的路。哪怕你是为了考托福、雅思、GRE,也先按语言学规律开始学习。找专业的ESL教师培训,或者网上找我上面说到的ESL海外课程,系统学习,把基础打牢。最后冲刺阶段再刷题。更不要去刷国内教师、机构编的英文题。
确保有足够的、新鲜的语言素材输入。听英文广播,看英语电视视频。读英文原版的杂志,报纸、绘本书籍。不要去读那些国内老师编写的,烂大街的训练题、考试题;不要抱着陈旧的、有限的材料反复听,哪怕是英文原声视频。这是在浪费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