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对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教育要素带来深刻影响,并由此带来教育理念的改变。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内容”将重在探索以课程设计为核心,集成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教育资源的网络超市,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互联网+教育体验”将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的体验为核心;“互联网+教育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打造“智慧校园”;“互联网+教育评价”环境下,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社会各方面介入教育评价更为方便也更为深入。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成为各方面追捧的热词。12月,习近平主席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向世界宣告:“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同社会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教育受到了互联网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教育理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教育如何面对和适应“互联网+”,通过探索“互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促进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对“互联网+”的认识
2.不同视角理解的“互联网+”。事实上,社会对“互联网+”的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很难形成共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站在各自视角,对“互联网+”都会产生不同的界定和诠释。综合各种视角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则有利于更为清晰、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互联网+”的特征。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互联网+”是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信息革命。互联网的产生发展基于通信技术的积累和创新,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以去中心化、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化为核心特征的Web2.0的出现,人际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新一代互联网使每个人都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个独立的信息源,传统的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的单向模式不复存在。因此,“‘互联网+’不是在传统互联网中做一点提升,而会是一次全新的信息革命,在这次信息革命中,主角要从一个传播的时代,转向智能感应的时代。”[4]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看,“互联网+”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经济形态。利用互联网技术,传统产业获得了进行自我变革和转型升级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将不同产业领域的信息连接起来,将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打通,培育出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目前,互联网与零售、金融、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深度融合,已经培育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家居等多种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
二、“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构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教育视角认识“互联网+”,应当看到这场风潮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及由此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2.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传统教育以学校为主要载体,借助于“互联网+”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社会教育机构、新型教育组织依靠灵活性、免费性等优势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强烈冲击,教育组织形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一个例证是美国的Udacity、Coursera、edX等慕课平台通过提供在线课程,挑战传统大学在教育和科研市场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有的慕课平台还通过与大学合作提供课程学习证书。像Coursera平台上专门设有Specailization(专业)栏目,在这个栏目下只要完成一定要求的课程学习就可以获得世界顶尖大学颁发的专业证书。这必将直接冲击现行的高等教育学历制度和招生制度,促使大学的组织边界悄然发生变化。作为创新和变革的策源地,大学非但不应忽视或拒绝这种变化,而且应当从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和积极适应这一变化。据了解,清华、上海交大等国内名校已经开始与国内外的慕课平台展开全面合作。
三、对“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畅想
随着“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BAT等国内互联网大鳄纷纷布局教育,“互联网+教育”呈现风生水起之势。然而冷静观察形形色色的新产品新业态,我们发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熟的“互联网+教育”模式迄今还没有产生,“互联网+”并未给教育带来太多的实质性变化。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设想和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模式。可以预见,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互联网将变得更加“无所不连”,“互联网+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在线教育”,而是会给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带来更多更深刻的改变,直至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
1.“互联网+教育内容”。这是“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基础与核心竞争力所在。慕课的出现为“互联网+教育内容”模式提供了创新样板。借鉴国外慕课平台的经验,未来中国慕课的探索应当更加聚焦在提高课程学习的社会认可度上。在课程内容上更充分地发挥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明确服务教育、面向公共需求的定位;在机制创新上,探索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校际隔阂,深度整合现有教学内容和在线课程资源,形成课程互选和学习成果互认的可行模式。从慕课的深度发展可以预想,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内容”将重在探索以课程设计为核心,集成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教育资源的网络超市。
2.“互联网+教育体验”。“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王。对教育来说,就是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的体验为核心。在精准把握学习者需求上,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学习者的倾向、兴趣、能力、目标等进行智能分析;在满足学习者体验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互联网+教育”产品的生产、设计和供应环节,使学习过程更为简单、便捷、有趣,帮助学习者深度参与其中。“互联网+教育体验”的一个极致做法是通过教育类网络游戏实现快乐的“体验式学习”。国内已有网游公司已经着手开发教育类网络游戏,尝试把游戏的娱乐性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为学习者创设生动的游戏化学习情境[6]。玩家在游戏情景中可以体验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世界,而且游戏的奖励和竞争机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持续增强自主学习的“粘性”。
3.“互联网+教育管理”。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等各领域各环节教育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耗,促进学校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快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作为教育信息化重要内容的“智慧校园”就是“互联网+教育管理”的产物。“所谓智慧校园,是以借助新一代的物理网、云计算、泛在感知等信息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兴校园。”[7]由于智能设备的普遍应用,各种监测信息可随时获取,这使智慧校园成为可能。未来,教学管理和教学状态监测、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校务管理和学校决策支持、校园虚拟社区和人际交往平台、校园信息化生活服务和后勤管理等,都将为智慧校园和“互联网+教育管理”提供广阔空间。
4.“互联网+教育评价”。互联网应用于教育评价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评价将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评价依据的丰富。“互联网+”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教育评价难以收集评价依据和评价信息单一化、片段化的问题,不但可以全过程、全方位采集教育数据,而且可以收集考试成绩之外的情感因素、心理倾向、实践能力等非结构化数据,从而支持综合性、系统化的评价,使教育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得到拓展。另一方面变化是评价应用的便捷。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依据学习表现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成效打分;学校和教育部门借助数据可以远程分析评价教学活动和学习绩效,家长也可以通过数据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互联网+教育评价”环境中,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社会各方面介入教育评价更为方便也更为深入。目前,云校等国内互联网教育企业已经在尝试通过挖掘管理、教学、学习的基础数据,构建科学的学生成长模型,为对学生进行系统评价创造条件[8]。这些探索代表了“互联网+教育评价”创造有效评价依据和支持保障评价应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乔杉.20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才刚开始[N].人民日报,2014-4-21.
[3]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R].2015:4-12.
[4]项立刚.“互联网+”是第七次信息革命[N].环球时报,2015-3-9.
[5]俞可平.治理理论与公共管理[J].南京社会科学,2001(9).
[6]过文俊,邓宗俭.教育网游——网络游戏发展新思路[J].西部论丛,2009(4).
[7]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
OntheConceptandModeof“InternetPlusEducation”
ZhangYan
Abstract:Internetplushasagreatimpactoneducationresources,educationinstitutions,learningandteachingmodes,andthusbringsthechangeofeducationconcept.“InternetPlusEducationContent”willconcernoncoursedesign,collecthighqualityeducationalandteachingresources,andestablishanetworksupermarketforeducationalresources.Thus“InternetPlusEducationContent”canprovidemultilevelandhighqualitypubliceducationserviceforsociety.“InternetPlusEducationExperience”willfocusonstudents'needandconcernonstudents'experience.“InternetPlusEducationManagement”canpromoteteachingaffairsmanagement,studentsmanagementandcampusmanagementeffectively,andcancreateintelligentcampus.Undertheenvironmentof“InternetPlusEducationEvaluation”,everyoneisboththesubjectofevaluationandtheobjectofevaluation.Allaspectsofsocietywillgetinvolvedineducationevaluationexpedientlyanddeeply.
Keywords:InternetPlus;educationalconcept;teaching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