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注定会有下一个新平台吗?

垄断与创新,是创投世界的经典命题。

不久前,互联网平台再次引发广泛讨论。2020年,我们峰瑞内部也做了一些研究,主要议题是流量平台的垄断和分化,以及流量平台每一次的更迭会如何影响各行各业。

站在2021年的年头,这份内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回答两个问题:2021年和未来5-10年,是创业的好时机吗?与过去5年比,当下及今后5年的互联网创业会变容易还是更艰难了?

以下是具体分析,希望能带来点启发。祝新的一年诸事顺利,还是那句我们常说的话:初衷不改,理想还在,一直在努力,就总有希望。

互联网流量平台研究:互联网永远有新平台

一、App进入成熟期的标志:年轻人占比被稀释,用户“成年化”

我们先回看下中美两国社交平台的发展过程。

1.美国:从数据看,Facebook的份额是如何被Snapchat、Instagram吃掉的?

美国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于2004年推出,至今走过16年。如果以增长数据来划分其发展阶段,会发现2013年很特殊。这一年,Facebook北美市场的月活增速从2011年的21.6%下降到2013年的5.9%,2013年Q1环比增速几乎为0,这标志着Facebook在北美市场进入成熟阶段。

进入2016年,Facebook在年轻群体(25岁以下用户)中的渗透率先后被两个新的社交平台超过,它们分别是Snapchat(成立于2010年)和Instagram(成立于2011年)。

变化背后的逻辑在于两点:

与此同时,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新的媒介内容,也开始催生变化。

3.超级app成长的代价:年轻人逃离

超级App的成长早期,供需双方往往同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之后随着用户群体从年轻(25岁及以下)向年长拓展,增长会逐渐趋平,当增长不再具有充分空间,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垄断局面,同时平台会开始考虑变现问题。

超级app出圈、垄断之时,往往会面临年轻用户的流失。这背后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两方面:

这是变化萌生的关键阶段。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是推动新旧平台交替最关键的力量。谁赢得年轻人,谁是社交新王。反之亦然,谁失去年轻人,谁从王座跌下。

我们以抖音为例。抖音最初是“小哥哥”、“小姐姐”们秀出自我的平台,后来,随着用户规模扩张,抖音推出了宣传语““纪录美好生活”,鼓励所有年龄层的用户进行内容产出。在扩张策略的驱动下,用户覆盖的年龄圈层迅速扩大,用户逐渐“成年化”。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二、50%:垄断状态带来的数据分水岭

上面我们讲了流量平台变迁背后的逻辑,那么这种变化会不会存在一个关键的数据转折,可用于未来预判参考?

如上图,我们采用了一个特殊的统计口径:将“用户总量x人均使用时长”作为一张流量总饼,然后看各个App的“用户总量x人均使用时长”占总流量饼的比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以来,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分布是如何演变的。

为什么这么计算?

简单解释下。2013年之前,我们的通用衡量方式是某款App的“使用人数/网民总规模”,因为PC时代是增量市场,主要看新增用户。而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始进入所谓的存量市场,获客成本不断增加,用户增长触达天花板,新增用户对商业增幅带来的价值,不及增加原有用户使用时长,所以用户使用时长成为存量市场的一个关键衡量指标。

仅仅一年后,拐点出现。随着腾讯系流量平台用户的成年化,年轻用户对抖音的使用出现爆炸性增长。2017年Q4,抖音的流量占比仅有1%,在2018年迅速冲升,从5%、9%到一度达到2018年Q4的13%,再到2019年Q4一直保持在15%左右。

所以,这个过程中关键数据是什么?50%。

其实早在2012年,我们开始投资第一批包括三只松鼠在内的互联网品牌时,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电商平台会不会垄断?上图的GMV份额显示,电商平台也难以一直垄断。

如果你观察最近这10年的电商行业,你大抵会记得,从2012年三季度开始,是电商投资最冷的一年半,导致的结果是2013年以后大部分B2C电商离场了。同样在2013年,在可统计的标的中,阿里系几乎非常垄断。

上图也表现出了非常矛盾的一面。左边的GMV曲线图显示,阿里系平台的增长非常迅速,从增速来看几乎算是最快的,但中间的GMV份额图还是在宣告它的垄断地位正在被动摇:2012年,阿里系的市场占比接近90%,2019年,其市场占比降到了66%。其中,淘宝份额腰斩,从66.1%降低至31.9%,天猫份额翻倍,从19.3%上升到34.1%。

除了内部的“腾挪”,夺得阿里系电商份额的,主要是京东、拼多多。2012-2019,京东的市场份额翻了倍,拼多多2017年起崛起,2019年开辟出9%的份额。

电商行业也终于开始从一家独大慢慢变成了多平台共存。这对创业者来说是有好处的。

所以我们说,谁都想垄断,但互联网永远有新平台。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关键问题在于,谁是下一个?如何找到?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过去找答案,看看过去这些流量平台演变背后的行业机会。

三、从PC到移动再到视频,不同浪潮里,行业机会如何顺序发生?

当一个流量平台开始处于垄断地位时,新的流量平台往往会出现。我们把最近20年划分为三个时代——PC时代、移动时代、视频时代,分别拆解,看看每个时代的新流量平台出现后,会有哪些创业与投资机会依次发展,以及这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

依据公开数据,我们做了如下这张图。从1999年到2020年,我国网民规模和人均使用时长一直呈爬升态势。

1.PC时代

先看PC时代,总体来看,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新浪、网易这样的新闻门户,大都是在2000年前后上市,之后是盛大、九城等游戏公司,接着2007年到2010年间,一些相对轻一点的游戏、音乐、视频等娱乐需求服务开始崛起。

上图中浅蓝色和绿色的线,分别代表新闻和搜索,这是PC时代最先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市场渗透率最高。2007年到2009年间,可以看到蓝色、玫红色、黄色这三条线突然拉升,分别代表音乐、通信和游戏,大家开始在网上满足精神娱乐需求。

这背后的一个大背景,除了网民总量的不断增加,还在于当时宽带上网对拨号上网的取代。

依据中国信息产业部发布2007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是手机用户增长最多的一年,同样在2007年,基础电信企业的拨号上网用户减少695.7万户,达到1949.0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561.1万户,达到6646.4万户,两者差距不断拉大。

更好的网络稳定性也为这些娱乐需求的搬迁提供了基础。再往后发展,可以看到深蓝色的线代表着购物,从2009年开始,线上购物需求开始迅速增长,互联网进入商品零售的步伐加快。

2012年初,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表示,中国宽带接入用户1.56亿户,其中在2兆以上超过84.4%,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5.13亿,3G用户也已达到1.28亿户。

2.移动时代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变迁和PC时代类似。如上左图所示,最先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是新闻和游戏。在两三年的时长里,两个行业在用户使用时长上实现了两到三倍的跨越。

到了2016年至2018年,如上中图,我们去掉了新闻和游戏,除了这两个依然在用户使用时长上遥遥领先的行业,第二拨获得迅猛增长的三个行业是购物、音乐和阅读,在两三年间,实现了两到四倍的增长。尤其是购物领域,其增长一直持续到2020年,四年内增长了4.5倍。

最近一拨增长发生在2017年至2019年,主要集中在办公和教育两个行业,也就是上右图中的橙色和紫色曲线,在三年间用户规模增加了近两倍,疫情期间增长更是迅猛,暴涨了两亿用户。当然在完成市场普及后,两三年内,这两个行业是否会遇到增长天花板,是有待观察的。

总结一下,移动时代和PC时代类似,都是从游戏、新闻,或者资讯、游戏到购物、音乐、阅读到办公教育,也就是从较轻的、可以通过信息完成的需求,到较重的、时长比较高的需求,到非常重、和线下生活结合度较高的行业。

3.视频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进入视频时代后,视频和即时通讯分别在移动互联网使用总时长中的占比也在发生变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5G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谁能更好地把握住基础设施变迁带来的发展机遇,谁就更可能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长。

四、当前流量市场的新特点,及背后的新机会

1.当前所处阶段的特殊性:流量结构、流量介质、平台结构在同时发生改变

之前我们提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视频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时长占比超过了即时通讯。除了平台结构的变化,这背后其实还有流量结构的变化以及流量介质的变化。

流量介质发生变化,则是指过去20多年以图文为主的信息介质开始向视频转向。

然而,当视频的流量开始超越即时通讯的流量时,对于什么人能创作出好的视频内容,我们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这一领域没有经过长期的存续性竞争。

平台结构、流量结构、流量介质的三重转变,会带来巨大的机会。

当然,这背后就蕴藏着诞生新的商业模式的可能。以我们峰瑞2020年疫情期间投资的视频项目“回形针”为例。

“回形针”在做的尝试,其实就符合这个趋势,它们2020年12月中旬发布了首个付费交互视频课程,把学习与交互的过程植入到视频中,这就有可能孵化出新的教育行业或者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在所有平台都需要优质的内容供给的窗口期,它们也会更容易获取平台的流量和资源扶持。

2.人找货变成货找人后,流量越来越精准细分

过去人找货,用户是带着确定的需求和一定的品牌印象而来。所以,商家的打法在于,只要我砸钱在天猫这样的平台上挤占品类第一,不管用户搜这个品类的什么东西,我都会排在前面,还有很多平台配置的流量。

现在变成了货找人,流量全都打碎了。第一,用户不需要记那么多东西了,第二,用户买这个东西不一定是因为认可这个品牌,很可能只是因为某个主播推荐了,或者某个抖音网红甩了个链接。

这带来的结果是,你的产品定位越窄,可能从平台获得的流量启动效果会越好,但另一方面,流量变得越精准所带来的问题是,原来的那些免费流量可能都没有了,几乎每一个流量都是买来的,最后却不一定能赚钱。

而对产品来讲,另一个挑战则在于当流量结构和平台逻辑变成更偏向于产品,尤其是精准、小众、确定性高的产品,这有利于小众产品从0到1,但未来破圈会非常困难,流量结构、平台逻辑、销售方法都变成不利于破圈破人群。

那么,有多少企业在从0到1中能够赚钱,有多少企业可以在从1到10中赚钱,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过,未来总是美好的,就像我们一直相信的,中国总会诞生所有品类当中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国际化品牌,只是过程会比以前痛苦很多,好在最终结果可能比今天我们能够想到的都要好。

与过去5年相比,当下的互联网创业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

THE END
1.互联网+平台由教育部与中央有关部委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全球规模最大、全国规格最高的创新创业赛事,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陕西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全生命周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心策划、全力组织大赛,厚植创新创业https://jszy.sneducloud.com/hlw/Hlw/HlwIndex.jhtml?eqid=8329ce33000026f30000000564760e5b
2.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优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全维度数据化的综合服务型平台,主张“轻平台重应用”,定位于全面标准建设、全环运行互通、全领域功能应用、全套环境搭建。 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公司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建设满足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家长需求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充分践行国家http://www.mainbo.com/education_Platform.html
3.“互联网教育”大平台.pdf“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pdf 19页内容提供方:139***5414 大小:3.02 MB 字数:约1.73万字 发布时间:2022-12-08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3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204/7164014111005021.shtm
4.互联网加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7篇)互联网加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5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与继续教育学习是分不开的,有机会能投身到中小学教师国培学习之中,我感到非常荣幸,本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https://mip.ruiwen.com/xindetihui/3826865.html
5.“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比如各个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搭建自己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比较乐观得是,在软硬件设施双管齐下的强力加持之下,“互联网+教育”都将在高校中萌芽,在新时代的肥沃土壤中茁壮成长、大力发展。 (四)依托教学团队,助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 高校教育工作者们要主动汲取团队合作的力量,加快教研攻关,助力信息化https://www.dlqsyzz.com/4648.html
6.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通用6篇)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平台,拓展了教育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教育工作进入新的领域带来了大好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日常教育工作,将传统的教育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6ta1rxv.html
7.计算机毕业设计项目推荐,在线网络教育平台66984(开题答辩+程序定制+在线网络教育平台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发展环境的产业。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互联网带来的实时协作网络和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知识和及时的评估反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认知也促进了教育的进步,以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形式发生转变的。通过https://blog.csdn.net/2401_86929326/article/details/143211483
8.全国互联网+教育工作与宣传案例选编(四)江苏省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早已“化身”为一项项具体的举措深入校园日常。出生于数字时代的 00 后,正沐浴着 “互联网 + 教育”的春风,更个性、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着。 深耕“云平台”,小课堂也有大智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革。现代快报走访江苏多地后了解到,如今的https://nxyc9z.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125111
9.《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报告》:6大应用嘲,覆盖K12语言素质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方向,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 大平台。相比信息化1.0,教育信息化2.0提出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314072.html
10.“我学习”互联网教育平台我学习平台是一个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与各大院校合作,致力学历提升。 5xuexi在线学习平台是集“课时资源服务、在线学习、网校管理、网校招生、在线学习社区”为一体,提供便利的网上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网络学习平台,聚合以高等院校为主导的包含培训机构和教学资源供应商的广大教育机构,打造招生、学习、就业、再培训的终身http://www.5xuexi.com/
11.教育信息化40年(1978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制定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自此,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式迈进2.0时代。 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1905029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