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市教育系统2022年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级市(区)教育局(教体文旅委),各直属(代管)学校、单位:

现将《全市教育系统2022年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落实。

苏州市教育局

2022年3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全市教育系统2022年

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关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目标,深化“互联网+教育”应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信息化赋能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1.完善线上教育中心保障

做好线上教育中心常态化运维保障工作,完善各区域分中心运维保障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人员,确保平台运行安全平稳。积极探索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名师空中课堂苏州分中心)功能拓展应用。

2.优化线上教育中心服务能力

3.丰富在线教育资源供给

科学设置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课程安排,增设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网络素养、心理健康等专题课程资源。鼓励优秀青年教师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开设线上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教研和互动学习活动,深化课堂所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健全同城帮扶工作机制

常态化开展帮扶直播、帮扶教研,进一步增强同城帮扶精准性,加强同城帮扶过程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对同城帮扶年度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推动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中小学生同城待遇。

(二)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推进教育城域网升级

利用SDN技术,重构苏州教育城域网网络基座,保障关键业务网络环境,实现教育云网资源灵活调度,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业务上线服务。加快学校网络环境标准化改造,为教育系统每一位用户提供专属的网络策略和服务。基于苏州教育城域网SDN网络升级改造,开展新型网络架构标准研究,并完成《区域教育城域网网络新型架构标准(2022版团标)》。积极研究5G专网与苏州教育城域网的全面融合、无缝对接,探索两网数据融通、策略共享、安全互信。积极应用IPv6/IPv4双栈、IPv6单栈和IPv6+等技术,加快教育重点领域门户网站等应用系统IPv6升级改造。

6.实现两网对接

启动教育城域网与市政务外网两网对接,打通两网应用访问渠道,实现教育信息系统两网灵活部署、数据互通、性能提升,有效支撑教育系统“一网通办”,不断增强弹性服务能力。

(三)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

7.启动智慧教育大平台建设

在整合教育内部现有各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部署面向全市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和社会公民提供线上服务的苏州智慧教育大平台。完善教育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苏州教育数据中台,打造适合各类不同用户的平行空间,支撑泛在学习和服务,汇聚各类终端、应用和服务所产生的数据,更好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8.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创建

全面推进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评选,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推进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环境资源和课程建设,提升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及学生信息素养,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化信息化育人环境。到2022年底,不低于20%的学校成为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

9.深入开展智能教育评价课题研究

围绕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四类主体,开展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智能评价模型研究,为智慧教育大平台的持续建设提供理论保障;探究数据驱动的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模式,为师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10.制定智慧教育数据标准

遵守教育部推荐标准、兼顾各学校已建设的部分合格标准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建设和完善市级智慧教育数据标准,制定《苏州智慧教育基础数据标准》《苏州智慧教育数据对接标准》。

(四)启动“未来教师”队伍建设

11.启动“首席数据官”培养工程

12.启动“数字教研员”培养工程

采用名师工作坊、学习共同体等模式,以网络研修、专题研讨、分科研习、定点跟岗等方式开展数字教研团队的专项培养,推动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提升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引领力,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机制。完成“数字教研员”培养不少于60名。

13.启动“数字教师”培养工程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依托互联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全面提升教师智慧教学理念、方法和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深层次改革创新,为提升教师智慧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数字教师”培养比例不低于30%。

14.启动“数据分析师”培养工程

15.启动“数据安全师”培养工程

(五)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

16.推进数据治理与共享

建设基础平台,主要包含数据中台、身份中台、业务中台等内容,建立统一数据仓库,开展数据规整,实现“一数一源”,统一标准、统一采集、统一管理,使全市教育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数据应用形成闭环。通过基础平台和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对接。

17.建设“入学一件事”线上平台

18.出台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出台《苏州市教育系统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19.完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级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出台《苏州市教育局机关、直属学校(单位)市级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局机关、各直属学校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保障项目实施符合全市数字政府、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总体架构要求。

(六)增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20.强化信息资产管理

推行信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信息资产“底数不清”问题;提高自主开发软件的安全水平,有效降低或清除系统设计漏洞;缩小应用系统暴露面,降低信息系统受攻击风险;规范个人信息管理,杜绝个人信息违规收集使用。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分级分类保护,在两年内完成教育系统网站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备案全覆盖。

21.提升技术防护能力

22.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构建信息资产安全基线,避免管理盲区,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开展攻防应急演练,提前发现各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漏洞和应急响应策略问题;做好重点时期,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的网络安全保障。

23.组织网络安全宣传培训

加强对各县级市(区)、学校的网络安全针对性培训,提高整体防范意识及技能,增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能力。组织“网络安全校园日”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师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能力,提高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强化数字道德伦理规范。

THE END
1.互联网+平台由教育部与中央有关部委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全球规模最大、全国规格最高的创新创业赛事,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陕西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全生命周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心策划、全力组织大赛,厚植创新创业https://jszy.sneducloud.com/hlw/Hlw/HlwIndex.jhtml?eqid=8329ce33000026f30000000564760e5b
2.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优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全维度数据化的综合服务型平台,主张“轻平台重应用”,定位于全面标准建设、全环运行互通、全领域功能应用、全套环境搭建。 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公司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建设满足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家长需求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充分践行国家http://www.mainbo.com/education_Platform.html
3.“互联网教育”大平台.pdf“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pdf 19页内容提供方:139***5414 大小:3.02 MB 字数:约1.73万字 发布时间:2022-12-08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3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204/7164014111005021.shtm
4.互联网加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7篇)互联网加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5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与继续教育学习是分不开的,有机会能投身到中小学教师国培学习之中,我感到非常荣幸,本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https://mip.ruiwen.com/xindetihui/3826865.html
5.“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比如各个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搭建自己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比较乐观得是,在软硬件设施双管齐下的强力加持之下,“互联网+教育”都将在高校中萌芽,在新时代的肥沃土壤中茁壮成长、大力发展。 (四)依托教学团队,助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 高校教育工作者们要主动汲取团队合作的力量,加快教研攻关,助力信息化https://www.dlqsyzz.com/4648.html
6.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通用6篇)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平台,拓展了教育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教育工作进入新的领域带来了大好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日常教育工作,将传统的教育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6ta1rxv.html
7.计算机毕业设计项目推荐,在线网络教育平台66984(开题答辩+程序定制+在线网络教育平台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发展环境的产业。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互联网带来的实时协作网络和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知识和及时的评估反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认知也促进了教育的进步,以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形式发生转变的。通过https://blog.csdn.net/2401_86929326/article/details/143211483
8.全国互联网+教育工作与宣传案例选编(四)江苏省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早已“化身”为一项项具体的举措深入校园日常。出生于数字时代的 00 后,正沐浴着 “互联网 + 教育”的春风,更个性、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着。 深耕“云平台”,小课堂也有大智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革。现代快报走访江苏多地后了解到,如今的https://nxyc9z.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125111
9.《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报告》:6大应用嘲,覆盖K12语言素质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方向,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 大平台。相比信息化1.0,教育信息化2.0提出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314072.html
10.“我学习”互联网教育平台我学习平台是一个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与各大院校合作,致力学历提升。 5xuexi在线学习平台是集“课时资源服务、在线学习、网校管理、网校招生、在线学习社区”为一体,提供便利的网上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网络学习平台,聚合以高等院校为主导的包含培训机构和教学资源供应商的广大教育机构,打造招生、学习、就业、再培训的终身http://www.5xuexi.com/
11.教育信息化40年(1978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制定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自此,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式迈进2.0时代。 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1905029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