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学,提交一份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热点的理解分析。要求教师原创,不可抄袭。
一、含义
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锋和新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引擎
二、特点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具有以下五点特征:
1.跨界连接
互联网+中的+表达的就是一种踣界,是由此及彼的连接,在跨界的基础上产生一种
新形态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可以+课程、+德育、+教学等等。每一种+体现的都是一种跨界连接
2.创新驱动
3.优化关系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原有的各种关系结构使师生关系、教育机构与学习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升级到了更高的水平
4.扩大开放
互联网+教育使教育走出了学校,跨越地区、国家,全球连成一片,实现了真正的开放
5.更具生态性
教育的生态性表现为多元、多样、自然进化等,互联网+教育使上述特性更突出,更具有操作性
三、“互联网+教育”的意义
1.互联网+教育人员灵活,可以跨越老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
安排学习实践。
2.互联网+教育可以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让会教爱教之人成为线上教师
3.互联网+教育形式灵活,可以跨越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界限
4.互联网+教育可以节约实践和金钱的成本。只要有网络和信息载体就可以开展学习,满足了人们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互联网+教育的实证
1.慕课
慕课(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ourse)”,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课程,用户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重复观看。具有规模庞大、开放程度高、公开透明、易获得可重复等本质特点
2.微课
3.翻转课堂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超热点)
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教育。
这种变革是非常深刻的,颠覆了整个传统教育的观念。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这种变革,迎接新的挑战。
一、教育领域的变化
(一)变革之一:教育的概念变化了,学习的渠道拓宽了
以往的学习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在学校进行。现在可以在网上学习,在虚拟世界学习。学习已经不限于学校,处处可学,时时可学。
(二)变革之二: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教育要将人类生存的多方面融合起来,将受到歧视的那些人包容起来,包括妇女、土著人、残疾人、移民、老人等。
(三)变革之三:教育培养的目标转变了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今天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变化。因此培养目标要改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
(四)变革之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未来课程不仅要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把课程内容整合起来,使学习者认识事物的整体。
(五)变革之五: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
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六)变革之六:互联网改变了师生关系
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老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
教师主要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合适的环境,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教育有哪些是不变的(明确重点)
(一)不变之一:教育的本质不会变
互联网使教育发生重大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
(二)不变之二: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重要立论点)
有人认为,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可以不需要学校了,也用不着教师了。这种观念已经被多教学者所否定。
学校是人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是人生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进入学校不仅学知识,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会与人沟通与交往。
教师也不会消失。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方式,但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信息技术、互联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
儿童的成长需要有思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但是不能迷信信息技术,要认识到他的局限,并且运用恰当,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人是要靠人来培养的,是所有机器代替不了的。教育活动蕴含着人的情感、人文精神、师生情感交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教师在未来教育中发挥作用,就要不断学习,充分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科学技术进步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
经过三年试点,2017年上海和浙江高考综合改革顺利落地,新高考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同时,新高考改革还存在一些需要化解的难题,具体如下:一、新高考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入学公平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1.是区域间高考录取率差距缩小
新高考改革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显著缩小了区域间高考录取率差距。
2.是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上升
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的农村学生
3.是高考加分政策更加规范
教育部等部门出台新政策规定,2015年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补偿性加分项目
(二)科学选才取得重要进展
1.是招生录取制度更加科学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平行志愿投档方式,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2.是高校自主招生更加顺畅
针对自主招生试点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2014年教育部专门发文加以规范。
3.是综合素质评价更加成熟
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4.是学业水平考试更加完善
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三)学生和高校选择权大幅增加
1.是考试评价机会更多选择
考试科目组合选择和考试评价次数增加,统考科目外语试行2次考试,选考科目探索多次考试
2.是招生录取方式更加多元
除普通高校统一招生渠道外,还有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定向招生、高职分类考试、免试推荐等多种选择
3.是高职院校通道更加宽广。
(四)监督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1.是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建立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教育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公示制度。
2.是考试招生安全责任更加明确
各高校成立招生委员会,承担制定招生计划、确定招生规则、决定重大事项等职责。
3.是违法违规处罚措施更加严厉
建立考试招生申诉与复议制度,违纪举报机制更健全,违规处罚更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