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重点整理整理人李草萌第一部分中国国防一.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1.国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国防的主体、目的、手段、对象。
2.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是指统治阶级或国家。
3.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4.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手段主要是军事手段。
国防手段具有全民性化整体性的特征。
5.对象:是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
三.国防的基本类型都有哪些?1.扩张型。
2.自卫型。
3.联盟型。
4.中立型。
5.我国属自卫型国防。
四.国家与国防是什么关系?国家与国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国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国防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3.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实力构成的。
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3.现代国防依赖于全民的强烈的国防观念。
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5.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
五.如何认识现代国防的地位与作用?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国防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各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3.国防是巩固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4.总之,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国防既是生存之本,又是发展之源。
六.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11.1840年,第一次鸦片没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1860年,英国“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北京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半殖民程度加深。
3.19世纪80年代初,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4.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马关条约》。
中国被进一步肢解,中国半殖民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5.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中国国防史的启示有哪些?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八.中国国防的基本政策和目标是什么?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九.国防建设的基本成就有哪些?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2.建立了一支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的人民解放军。
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4.中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第二部分军事思想一.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同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1.军事思想是军事实践的行动指南。
军事思想是军事实践的能动反映、理论概括,揭示了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所以能对军事实践其指导作用。
2.军事思想是研究各门具体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
3.军事思想对其他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先进的科学的军事思想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
三.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鲜明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为了各自阶级的利益,其必定反应他们各自阶级对战争与军队建设的认识与立场。
2.强烈的时代性。
这种不同的时代特征往往最能反映它所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3.明显的继承性。
是不断的继承与发展的。
四.军事思想体系与内容21.战争观。
起源、本质、性质、对战争的基本态度,以及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战争问题的方法论。
基本方法,基本原理。
3.战争指导思想。
4.建军指导思想。
5.此外,军事思想还包括: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战时与平时的国防建设理论国防军与后备军建设等方面的理论与原则。
五.古代军事思想1.区域:中国和地中海一带沿海国家。
2.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3.奴隶社会时期代表作:《军志》《军政》《易经》《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
4.封建社会时期代表作:《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
六.《武经七书》指的是哪几本书?《李卫公问对》《三略》《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七.《孙子兵法》涵盖了那些军事思想?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重”的治军思想。
八.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主要表现有哪些?1.形成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2.《战争论》克劳塞维茨普鲁士九.近代中国主要军事观点有哪些?1.《兵学新书》《军事常识》《兵镜类编》2.主要军事观点:师夷长技,重整军备;依靠民众,积极备战;避敌之长,求吾之短;以弃为守,诱敌入险。
十.《战争论》的主要军事思想。
1.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2.战争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规定。
3.攻防是相互的、相互促进的,且防御比进攻强。
4.善于运用民众战争。
5.强调集中兵力,速战速决。
战争论是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奠基作,对军事思想的发展起过巨大作用,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十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建党初至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2.产生阶段:1927年南昌起义至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
3.形成阶段:“古田会议”至1936年12月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发表。
4.成熟阶段:抗日战争。
5.丰富与发展阶段: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以及和平建设时期。
十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与方法论3(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它的产生与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人们只能认识它,不能取消它;只能运用它,不能违背它。
(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3)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4)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1)人民军队的性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
(2)人民军队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勇敢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传统和作风。
3.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1)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的基本特征: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群众性(2)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首先,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其次,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再次,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是人不是物;武器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3)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战略战术的内容是包括: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
5.国防建设理论(1)确定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的指导思想。
(2)确定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
(3)发展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十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1.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
2.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指南。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4.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十五.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与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2.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现代战争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现代战争和军队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真理,对指导我国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及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对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十六.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
2.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
3.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4.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理论。
十七.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有哪些?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建设的科学指南。
4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符合当代和未来战争的客观要求。
十八.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由军事战略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建设思想三部分组成。
十八.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有哪些?1.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军事篇。
2.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入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3.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打赢未来战争的理论指南。
十九.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和主要内容有哪些?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五个统筹”。
2.确立人民军队新的历史使命。
3.确定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强调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
5.深入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确。
6.明确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十.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军事理论。
2.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3.为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4.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5.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
第三部分国际战略环境一.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1.战略环境,是指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国家全和军事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2.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3.制定国际战略时通常包括哪些外部环境因素?时代主题、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
二.判断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1.战争危险虽然存在,但是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2.引发世界大战的因素减少,世界可以继续维持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
三.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的原因是什么?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2.世界一些地区还存在战争和动乱。
53.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更加严重,南北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4.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5.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四.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体系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互动过程。
1.国际体系具有整体性。
各种国际子系统和国际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国际体系的各种行为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国际体系具有有序性。
3.国际体系具有变动的不平等性。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国际的变动分为两种形式,“渐增的变化”(渐进的量化过程),“革命的变化”(矛盾的突变过程)。
五.如何认识当今时代主题?1.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2.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矛盾和总体发展状况的概括。
3.正确认识时代主题,有助于战略指导者从宏观上把握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和总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国际战略环境作出准确的判断,避免战略指导的重大失误。
4.时代主题分析切入点:经济关系;力量对比;矛盾关系。
5.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为:和平与发展。
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进。
6.时代主题是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
六.什么是国际格局?1.格局一般是指事物内在的力量配置、结构或者模式。
2.国际格局是指在主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对比结构或者态势。
七.国际格局的含义是什么?1.构成角色:国际战略力量。
2.几大战略力量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
3.这种相互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八.国际格局有哪些基本元素?1.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状态。
2.国家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九.国际格局的特征是什么?1.国际格局具有稳定性。
2.整体性。
3.过渡性。
十.什么是国际秩序?1.国际秩序主要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2.分类:基本内容,国际政治秩序、国际经济秩序;性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63.性质判断标准:主要看该秩序赖以生存的利益基础以及该秩序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十一.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政治秩序的关系1.国际经济秩序是国际政治秩序的基础,反过来,国际政治秩序也能加速或延迟国际经济秩序的确立。
2.具体的关系表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基本上是趋向一致的;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他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相辅相成。
十二.国际旧秩序与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1.旧秩序实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新秩序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
十三.为什么说建立国际国际新秩序的政治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最核心问题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最基本原则,最能反映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共同愿望,最能体现新兴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能够经受得住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验。
十四.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1.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各种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
2.分类: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国际军事格局,综合起来也称“国际格局”。
3.其形成、变化、发展的基础:物质基础: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间的相互对比。
大国实力地位的变化,是导致国际战略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
政治基础:各国在战略利益上的矛盾与需求。
4.国际战略格局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主要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力量对比、利益矛盾和需求,以及基本的战略关系,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一定时期国际关系特点的集中表现。
它是各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也是各国制定内外战略和策略和方针的主要依据之一。
3.在这种业已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下,已经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格局秩序。
十六.国际战略格局的力量结构?1.综合实力是由有形的硬实力和无形的软实力组成的。
2.硬实力包括:自然条件(仍具有重要作用)、经济能力、军事力量(举足轻重)、科技力量(一般更多地反映在经济、军事等因素上,以及国民素质等方面,它是影响国家战略力量对比的更深层次因素。
科学技术水平的优势会转化为综合国力优势。
)3.软实力包括:社会文化、民族性与凝聚力、政府体制与管理效率、领导者决策与管理能力等。
软实力因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当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十分强大时,它的国力也会随之增强。
4.国际战略格局在形成过程中遵循的规律:7(1)国家的强弱和实力大小,决定着这个国家在新的格局中的地位和合作。
并且按照力量大小进行利益分配;(2)在新的格局形成过程中,根据这个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大小决定回报;(3)在小的格局中,主要角色间经过讨价还价达到一种和国家利益相适应的利益均衡。
十七.国际战略格局的类型?1.单极格局2.两极格局3.多极格局十八.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征?(一超多强的国际战略格局。
)1.复杂性。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世界上局部地区的冲突不断相互交织。
另一方面,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力量结构。
2.斗争性。
在较长的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
3.曲折性。
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态势决定了国际战略格局的面貌。
美国实力超前,其他大国和美国的实力处于失衡状态,这导致了新格局形成的渐进性和曲折性。
十九.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总体情况及原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1.大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利益。
2.世界和平力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2.核武器的强大毁灭力遏制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十.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引发世界动荡的主要根源。
2.极端民族主义。
3.国际恐怖主义。
二十一.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是解决非传统安全的重要途径。
二十二.什么是国家周边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及内部因素的总和。
全面系统地分析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正确制定国家军事战略和科学筹划国防建设的重要依据。
二十三.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及精髓是什么?1.强调国家享有主权(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
2.强调国家的综合安全。
(经济安全为核心)3.强调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紧密相连。
4.新安全观的核心: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二十四.中国周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美国继续实行遏制政策。
为中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
(1)政治上,以人权问题进行牵制。
(2)经济上:一是挤压中国能源空间;二是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上制造矛盾;三是逼迫人民币升值,扰乱人民币汇率。
(3)军事上,在日韩驻军,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
2.周边热点地区仍有发生突变的可能。
8(1)朝鲜半岛问题(2)印巴冲突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中印边界争端。
4.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活动威胁中国安全。
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
5.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1)与日本有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2)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海。
6.“台独”分裂对祖国统一构成挑战。
(1)“台独”势力各种分裂活动不断,“法理台独”危险依然存在。
(2)台湾当局大力加强军队建设,企图“以武拒统”。
(3)国际敌对势力插手,增大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
二十五.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疆域辽阔,边界线漫长,相邻国家众多。
2.战略地位重要,是众多大国利益的交汇点。
二十六.中国周边环境的有利方面是什么?1.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2.美、俄、日等世界大国与中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3.中国与邻国友好关系发展顺利。
二十六.国家安全观主要由哪些基本观念构成?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安全观念。
主要有安全利益、威胁、空间、战略、效益观念等基本观念构成。
二十七.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1.保证国家的全面发展。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二十八.我国新战略安全观主要内容有哪些?以国家安全为主体,突出主权安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政治基础;以相互安全为理论前提;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现实安全的途径;以“共同安全”和“普遍安全”为目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新安全观的核心。
二十九.中国是怎样构建周边安全机制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1.强调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共同性。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积极推动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建设。
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临“为方针,营造睦邻友好环境。
三十.怎样维护我国国家安全?1.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2.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3.奉行积极防御的安全战略,积极调整国防建设模式。
94.积极参与地区和多边安全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5.大力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的国家安全观。
第四部分军事高技术一.什么是高技术?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在一定时期内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和关键作用的技术群。
二.什么是军事高技术?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和。
三.军事高技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高技术可分六大技术群:信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新材料、航天、生物、新能源和海洋技术。
2.从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关系层次上来看,军事高技术分为两类:一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二是,直接应用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
四.军事高技术的特点?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的共同特点:1.高智能。
2.高融合。
3.高投资。
5.高风险。
4.高竞争。
6.高效益。
7.高渗透.8.高速度。
军事高技术特点:1.作用范围广。
2.命中精度高。
3.毁伤威力大4.反应速度快。
5.夜战效果好。
6.保障手段新。
7.信息能力强。
五.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带来哪些影响?1.侦察立体化。
2打击精确化。
3.反应高速化。
4.防护综合化。
5.控制智能化。
六.军事高技术发展趋势?1.武器平台向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发展。
2.系统的高技术化由单一向“系统集成发展”。
3.单一的进攻或防御能力向建立攻防兼备的能力发展。
4.高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全面化。
5.军事高技术化将会由少数发达国家向更多国家发展。
七.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发展的影响?1.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