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科技处网站

第一条为规范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促进甘肃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用于资助符合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要求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向省自然科学基金捐资。

第三条省自然科学基金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负责项目受理、评审及结题验收工作。

第四条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指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各类项目,包括: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一般项目、联合资助项目。省科技厅可根据需要对项目类型进行调整。

第五条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和引领未来的方针。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省科技厅应当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政策和甘肃省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并发布年度项目指南和申请通知,提出省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指导科技人员申请。

第八条凡在甘肃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注册的依托单位的在职在岗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者(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二)具有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经历,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硕士以上学位;

(三)申请者曾主持(含在研)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已按计划实施且通过了验收或结题;

(四)申请者当年申请(含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总数不超过2项;

(五)项目组成员与申请者不是同一单位的,其所在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单位的数目不超过2个;

(六)所有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符合项目指南的资助范围。

第九条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一般项目、联合资助项目申请者须符合第八条规定并具备以下条件:

(二)青年基金项目申请者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已获得青年基金项目支持的,不得再次申请青年基金项目。

(三)一般项目申请者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已获得一般项目支持两次,且没有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级科技项目的,一般不得再次申请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四)联合资助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第十条申请人应当通过其所在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和其他有关企事业单位申请基金资助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需在甘肃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注册。

第十一条依托单位须具备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所必要的条件,并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依托单位在组织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应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按申请通知的要求将申请材料统一报送省科技厅。

申请人申请的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已经从其他渠道获得资助的,应当在申请材料中如实说明。申请人和项目组成员应当对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伪造申请材料。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基金资助项目:

(一)申请人不具备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的;

(二)申请人没有依托单位的;

(三)申请材料不符合年度基金项目指南要求的;

(四)申请人已获省科学基金资助未结题的项目组第一负责人;

(五)所申请课题已列入国家基金或其它科技发展计划。

第三章评审与审批

第十四条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按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采用初审、查新、专家评审、省科技厅审批的程序进行。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负责组织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初审、专家评审。凡初审不合格的申请项目不送专家评审。

第十五条省科技厅应自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60日内完成对申请项目初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初审不合格。

(一)申请者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

(二)申请材料不符合年度项目指南要求;

(三)手续不完备或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对于初审合格的项目,省科技厅应选择至少3名专家进行评审。

专家评审一般采取通讯或网络“双盲”评审方式。评审专家应本着科学、客观、公正、负责的精神,从项目的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合理性,以及申请人和项目组成员的研究经历、研究内容获得其他资助的情况、申请人以往和正在实施的基金资助项目的完成或者进展情况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公正评价,提出评审意见。内容过于空泛或明显有失公正的评审,视为无效评审。

第十七条评审专家由学术造诣深、知识面广、办事公正、热心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有一定名望的专家组成。必要时可以特邀其他专家参加专家组评审。

第十八条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评审的意见、学科申报数、优先资助学科、资助经费与项数的控制指标,选择优秀项目提请省科技厅厅务会审批同意后下达。

第十九条对确有重要科学意义、创新性很强的探索性项目(非共识项目),由省科技厅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后予以小额资助。

第二十一条参与评审工作的评审专家及其工作人员和应当为申请人保守技术秘密,不得擅自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工作有关的信息。

第四章资助与实施

第二十二条依托单位收到省科技厅对基金资助项目予以资助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项目负责人按照该项目的申请材料、专家评审意见等有关材料,填写基金资助项目计划书,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填写基金资助项目计划书时,除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和基金资助额度作适当调整外,不得改变申请材料的内容。

基金资助项目经费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或者挪用。

第二十六条基金资助项目的负责人应当按基金资助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如实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并按期向依托单位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第二十七条在基金资助项目实施中需要对项目计划书的内容作重大改变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同意后报省科技厅批准。

第二十八条在基金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单位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

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当及时提出变更项目负责人或者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省科技厅批准;省科技厅也可以直接作出终止项目实施的决定:

(一)因工作调动和辞职等原因不再是依托单位工作人员的;

(二)因患病、死亡等原因不能继续开展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工作的;

(三)在科学研究中有剽窃他人成果或者弄虚作假行为的。

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调动到本省其他依托单位工作的,经现工作单位与原依托单位协商一致并报省科技厅备案后,可以变更其依托单位;现工作单位与原依托单位协商不成的,省科技厅可以作出变更其依托单位或者终止其项目实施的决定。

第二十九条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原则上不超过10人,青年基金项目组人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一般项目、联合资助项目原则上不超过8人。

项目组成员不得擅自变更、增加或者退出。由于客观原因确实需要变更、增加或者退出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省科技厅批准。

第三十条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3年(含项目申报年度)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应当自基金资助项目计划书确定的研究期限届满之日起60日内,通过依托单位向省科技厅提交项目结题验收申请报告。项目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当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

第三十一条依托单位对项目结题验收申请报告进行审查时,应当查验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并登记存档。

第三十二条取得研究成果基金资助项目向社会公布或者应用时,应当注明“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字和项目编号。

第三十三条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行项目结题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下次申请项目立项评审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四条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可以原执行期结束前60日提出延期申请,申请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批准延期的项目在项目结题验收前应按时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对于未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或整个研究以失败告终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也可按期结题,但必须在结题报告中写明项目失败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开。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五条省科技厅应当对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对项目负责人及其依托单位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考核以及对项目负责人是否继续予以资助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省科技厅可以采取询问有关当事人,检查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始记录、有关财务账簿和现场查验等方式,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省科技厅应当向社会公布上一年度本省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和对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情况。省科技厅定期组织进行对自然科学基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审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依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都可以向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对查证属实的依法予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九条申请人、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科技厅暂缓拨付基金资助项目经费,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撤销原资助决定,追回已拨付的基金资助项目经费;情节严重的3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基金资助项目:

(一)伪造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材料的;

(二)侵占、挪用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的;

(三)不按基金资助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的;

(四)不如实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不按规定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项目验收申请报告或者研究成果报告的;

(五)在基金资助项目实施中擅自对项目计划书的内容作重大改变的。

第四十条依托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科技厅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依托单位资格:

(一)不按规定审查、确认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的;

(二)侵占、截留或者挪用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的;

(三)不按规定履行对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保障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在基金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违反规定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的。

第四十一条评审专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科技厅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省科技厅不得再聘请其担任评审专家:

(一)不按规定履行基金资助项目评审工作职责的;

(二)在评审工作中不按规定申请回避的;

(三)泄露申请人的技术秘密或者未公开的与评审工作有关的信息的;

(四)在评审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利用评审工作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施行。1992年颁布的《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同时作废。

第二章项目申报

1.研究内容应符合当年《项目指南》的规定和要求,具有前瞻性、思想性、创新性、科学性与适用性;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科学价值;

2.研究的项目应是全省区域、行业中带有战略性、综合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研究的问题;

3.研究目标明确、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内容清晰、方法科学合理,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和数据资源等条件。

4.项目的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1.项目负责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作为负责人的项目必须有一个依托单位;法人负责人是当然的项目依托单位,必须指定项目组长,并由项目负责人与部门和科技厅签订合同,明确项目组长的权利与义务。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通过子合同形式明确与协作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2.项目负责人必须在研究的全过程中担负实质性的研究与协调组织工作;

3.项目负责人一般应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有硕士研究生(含硕士)以上学历;

第三章项目立项

形式审查是指对项目申报书的完整性以及申请单位与个人的信用进行审查。

选题评审是根据《项目指南》对申报项目选题的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进行评审。

学术评价是指对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项目申报单位和申请人的研究能力、研究基础等进行评审。

第四章项目管理

第五章经费管理

1.国内有关调研与差旅补助费;

2.图书资料、数据采集费;

3.撰稿及改稿费;

4.研究资料报告文印、翻译费;

5.技术处理费(计算费、测试费、软件开发费、数据录入费等);

6.专家咨询及论证费;

7.必需的会议费及其它直接为研究工作服务的费用。

第二十四条多单位联合承担的研究项目,其项目经费原则上拨给项目主持单位。

第六章成果管理

第七章附则

《甘肃省专利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12年6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奖金和报酬可以现金、股份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形式给付。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三)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

(四)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奖励和报酬纠纷;

(一)勘验现场,查阅、复制与侵权行为有关的档案、图纸、资料、账册等原始凭证;

第四十三条因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其他原因离开单位的人员,在离开单位前,应当将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与职务发明创造有关的实验材料、试验记录、样品样机以及其他不宜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交还单位并履行保密义务。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结项管理办法》

的通知

甘教厅〔2013〕70号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按时做好项目结项工作,提高项目研究质量和效益,省教育厅制定了《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结项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教育厅

2013年7月2日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结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按时做好项目结项工作,提高项目研究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包括资助项目和自筹资金项目)。

第三条结项工作由甘肃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实施。为便于管理,委托各普通本科院校负责组织本校科研项目的结项验收工作,其他高校项目结项验收仍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

第四条结项工作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重点验收项目最终成果的质量和学术水平。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把成果质量和创新性放在首位,注重实际价值,严把项目验收的质量关。

第二章组织验收

第五条结项验收采取会议和通信两种形式,组织单位可根据成果特点选择采用合适的方式。

1.会议验收由同行专家5-7人组成评审委员会,采用评审会形式进行评议和审查,通过讨论、答辩、测试等环节对成果进行验收。验收结论须经评审委员会多数通过。

2.通信验收由同行专家5-7人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审查有关文件资料对成果进行验收。每位评审委员都须填写验收意见表。组织单位须安排专人对评审意见进行整理汇总。验收结论须经评审委员会多数通过。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对被评审成果所属专业领域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发展的状况;

3.能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该成果完成单位人员、参与该成果研究的人员以及该成果的顾问人员不得入选评审委员会。

来自同一个单位的评审委员不能超过2人。

第三章申请与受理

第十条申请结项验收的条件

1.已经完成立项审批时约定的研究任务,最终成果形式与原计划或批准变更形式相符;

2.最终成果由项目责任人主持完成,不存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

3.项目著作类成果已经完成(不限是否出版),论文类成果已正式发表,研究咨询报告类成果有实际应用部门的采纳证明(注明采纳内容及价值);

4.所有正式出版或发表的项目成果均在显著位置标注“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字样(含项目批准号),未标注者不予承认;

5.项目结项与立项时的成员名单及排序须基本一致;

6.项目成果须为立项文件下达后所取得的;

7.经费使用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申请结项验收需要提交的材料

1.《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结项验收申请书》(以下简称《结项申请书》)一式2份(复印件);

2.项目成果2套(至少有1套是原件);

3.如研究计划有变更,应在《结项申请书》中说明,并将经省教育厅批准的书面延期申请附于其后装订。

第十二条申请免予结项验收的条件

除符合本办法第十条申请结项验收的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最终成果是研究咨询报告,其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经市(州)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明确批示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采纳、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2.最终成果是专著类成果,已正式出版;

4.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或国家一级行业学会三等奖以上奖励,或省教育厅三等奖以上奖励(课题负责人必须为该奖励的第一完成人);

5.项目已经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第十三条申请免予结项验收的项目,仍需填写《结项申请书》,注明申请免予验收的理由,并附项目成果和有关证明材料。经审核,不符合免予结项验收条件者,退回申请人重新申请结项。

第十四条组织评审单位应当在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14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决定是否受理,并作出答复。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

第四章结项验收程序

第十五条组织结项验收单位应当在确定的评审日期前14日内,将有关文件资料送达承担评审任务的委员。

第十六条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在收到技术资料后,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并准备结项验收意见。

第十七条结项验收意见应包括下列内容:

1.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规定;

2.是否完成立项审批时约定的任务;

3.成果的水平、作用和效益(科技成果包括具有的创新点);

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5.结项验收结论,分为“通过结项验收”、“暂缓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三种。

第十八条组织验收单位和主持验收单位应当对结项验收意见进行审核,并签署具体意见。结项验收意见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应当及时指出,并责成评审委员会改正。

第十九条通过结项验收的项目,由省教育厅统一颁发《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结项证书》(以下简称《结项证书》)。

第二十条本科院校通过评审验收的项目,由各学校科技(社科)研究管理部门汇总所有结项材料,每季度末报省教育厅科技处,统一办理《结项证书》。

办理《结项证书》所需报送材料如下:

1.学校科技(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出具的公函1份;

2.项目汇总表一式1份及电子文档(Excel表格);

3.《结项申请书》1份及电子文档;

4.《结项证书》4份及电子文档(根据项目完成人的需要可增加份数)。

第二十一条项目结项情况将定期在甘肃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网页及各学校网页公布。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做撤项处理:

1.项目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可能;

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责任人或课题名称和基本内容;

3.研究周期内未能如期完成约定的任务,申请延期后仍未完成;

4.结项验收未获通过;

5.项目成果存在严重政治问题或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6.在项目结项过程中违反规定弄虚作假。

符合上述情形者,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学校可主动提出撤项申请。凡被撤销的项目,由省教育厅进行通报批评,责成依托学校追回已拨经费,并减少依托学校科研项目立项数;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国家及省上各类科研项目。

第五章评审管理

第二十三条参加结项验收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当自觉遵守《保密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保守被评审成果的技术秘密,抵制不正之风对评审工作的干扰,保证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二十四条可通过组织评审单位对评审委员发给适当咨询费,但不得以任何名目和理由向参加评审有关人员赠送礼金和礼物。

第二十五条完成科研成果的单位或个人在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一经查实,组织验收单位应当终止评审;已经完成验收的,应当予以撤销,并视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一、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

(二)明确高校主体责任,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三)强化部门管理职责,加强科研统筹管理

(四)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监管,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完成

(五)加强科研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科研服务体系

学校要根据科研工作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强化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和规模合理、专职与辅助相结合的专业化、高素质科研管理和服务队伍,组织和引导院(系)及科研团队设立专职的的科研项目服务岗位,配合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科研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科研服务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形成涵盖立项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结题验收、成果保护及推广应用的全方位科研咨询服务体系,为项目组织实施提供全过程指导服务。

(六)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七)规范科研项目资料档案管理

项目资料档案管理是科研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重视科研项目资料的积累,完备归档工作,按规定对各类档案资料(包括项目技术资料和管理资料等)进行整理、立卷、归档,确保科研项目资料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二、遵守科研自律准则,规范高校科研行为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科研人员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资源。要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并重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严格规范科研行为与保护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切实加强科研行为管理,防止学术失范行为和贪污、挪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发生,促进科研人员廉洁从业。

(一)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总体要求

(二)高校科研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三、优化考核监督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一)改革、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的新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奖惩的重要依据。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需求,潜心研究,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创新性贡献。

(二)建立科研诚信档案

(三)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健全包括审计、监察、财政、科技等部门,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建立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制度,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纳入重点审计范围,对全部科研项目实施抽查审计,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建立非涉密项目信息公开和回访制度,在学校内部公开项目组人员构成、协作单位及人员组成、预算批复、预算调整、经费支出、外拨经费、资产购置等情况,搜索建立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明细、报销票据分级公开制度,实行科研经费审计报告公开,整改情况公开,处理结果公开。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将专项审计、中期财务检查、财务验收和绩效评价等结果作为项目申请和科研经费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机制

要严肃查处科研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对于违反科研行为规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警示、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执行和项目拨款、责令整改、终止项目执行和项目拨款直至限制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财政违纪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等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高校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对科研人员的服务和科研活动的监管职责,加强服务保障、教育引导、监督管理,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因未能正确履行监管责任,发生科研人员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参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和有关领导、管理人员的责任。

各高校应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和细则,切实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九日

各市(州)人事局、职改办,省直各部门人事处、职改办,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人事处:

为了在职称评审中客观、准确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我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按照国家人事部和一些国家行业主管部委联合下发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中对论文的要求,并根据《甘肃省评定职称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试行办法》(甘职改办[1998]07号文件)在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近几年来一些学术期刊的变化情况,现就我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学术刊物级别的认定制定如下办法。

一、职称评定中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要求

(一)申报评审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副高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第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二)申报评审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中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第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或在正式出版的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三)申报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是否要求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由各部门、各单位自行确定。学术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和单位,一般应该要求有正式发表的论文。不要求正式发表论文的人员,必须提交1篇本人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技术报告或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总结。应鼓励申报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钻研专业理论,撰写学术论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式发表论文者优先晋升中级职务。

(四)独立完成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公开出版了本专业专著、教材,可视为已达到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五)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不得公开发表论文的部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用在本部门、单位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在有关学术技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代替公开发表的论文,并附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二、刊物级别的认定

(一)国家权威学术刊物的认定执行《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见附件)。

(二)省部级学术期刊的认定

认定省部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1.国家行业学会、专业学会和国家部委主办或主管的学术期刊(列入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名录除外)。

2.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学术期刊。

3.省部大报理论版。

4.一般本科院校学报。

5.在正式出版的全国性本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可视同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三)下列情况一般不作为学术论文对待:

2.会议简报、动态、讲座等资料性质的材料。

(四)我省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均按上述规定界定学术刊物级别,各系列不再另行制定学术刊物级别认定办法。

三、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前我省职称评聘中有关对论文要求的规定不再执行(包括各系列、专业制定下发的量化评审条件中有关论文的基本要求)。

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附件:

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一、名录

《人民音乐》、《音乐创作》、《中国电视》、《舞蹈》、《黄钟》、《音乐艺术》、《中国书法》、《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美术》、《美术研究》、《中国摄影》、《舞蹈艺术》、《中国油画》。

《教育研究》、《心理学报》、《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心理科学》、《课程教材教法》、《心理科学进展》、《电化教育研究》、《人民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与科学》、《教学与研究》。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声学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物理学报》、《化学物理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红外研究》、《光谱与光谱分析》、《计算物理》、《物理实验》、《应用数学和力学(中英文版)》、《计算机科学》、《强激光与粒子束》、《波谱学杂志》、《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物理学进展》、《低温与超导》、《材料研究学报》、《半导体技术》、《光子学报》、《量子电子学报》、《力学与实践》。

《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分子催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化学通报》、《结构化学》。

《地理学报》、《地质学报》、《地质科学》、《地质论评》、《天文学报》、《气象学报》、《海洋学报》、《海洋科学》、《空间科学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冰川冻土》、《经济地理》、《中国岩溶》、《地球化学》、《地层学杂志》、《岩石学报》、《沉积学报》、《古生物学报》、《岩矿测试》、《天体物理学报》、《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地质》、《人文地理》、《干旱区地理》、《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古生物学报》、《动物学报》、《植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昆虫学报》、《遗传学报》、《生理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自然科学史研究》、《生物物理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生态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生物化学杂志》、《真菌学报》、《病毒学报》、《生物数学学报》、《昆虫分类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植物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植物保护》、《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中国生物防治》、《蛛形学报》。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进展》、《环境保护》、《中国环境监测》、《农业环境保护》、《辐射防护通讯》、《上海环境科学》、《环境污染与防治》、《农村生态环境》。

《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地球学报》、《矿物岩石》、《第四纪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质科技情报》、《地层学》。

《建筑科学》、《工程抗震》、《工程勘察》、《建筑技术通讯》、《建筑结构》、《暖通空调》、《施工技术》、《给水排水》、《建筑机械》、《特种结构》、《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学报》、《中国给水排水》、《建筑管理现代化》、《室内设计》、《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管理》、《城市道桥与防洪》、《建筑学报》、《城市煤气》、《村镇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质量》、《建筑设计管理》、《建筑技术与设计》、《中国城镇供水》、《城乡建设》、《建设监理》。

《中国水利》、《水利水电技术》、《水利发电》、《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利规划与设计》、《水技术处理》、《物探与化探》、《中国电力》、《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水力发电》、《工程与冻土》、《水文》、《灌溉排水学报》、《水利管理技术》、《电网技术》《人民长江》、《人民黄河》、《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土壤学报》、《园艺学报》、《畜牧兽医学报》、《植物病理学报》、《菌物系统》、《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水产学报》、《农业工程学报》。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理疗杂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学报》、《营养学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法医学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卫生研究》、《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妇幼保健》、《现代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食品与营养》。

《解剖学报》、《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病毒学》、《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国医史杂志》、《医学教育》、《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地方病通报》、《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国卫生》、《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中国卫生检验》、《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学校卫生》、《卫生职业教育》、《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中国防疫杂志》、《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环境与健康杂志》、《辐射防护》、《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工业卫生与职业病》、《中国厂矿医学》、《劳动保护》、《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海洋药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房》、《中国药事》、《药学进展》、《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抗生素》、《新药与临床》、《现代应用药学》、《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医药学报》、《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国中医药科技》、《中成药》、《中医药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实用中西医结合》、《中药通报》、《针刺研究》、《新中医》、《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药材》、《中医研究》、《中医教育》、《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社会医学》、《医学和社会》、《医学与哲学》、《中国医药史》。

《生殖与避孕》、《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

二、说明

(一)本《名录》确定国家权威学术期刊的原则是:

1.国家行业主管部委或全国行业学会主办的主要刊物。

2.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

(二)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学报可视为国家权威学术期刊。

(三)在国外影响较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高评会同行专家确认能否按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对待。

(四)有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如对学术水平有更高要求,可在《名录》所列期刊的范围内,选出部分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期刊,作为本部门或单位认定的国家权威学术期刊。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

人文、社会

科学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2.心理学报3.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5.世界哲学6.心理科学进展7.中国哲学史8.道德与文明9.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11.孔子研究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2.宗教学研究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6.法音7.世界宗教文化8.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统计学

l.统计研究2.数理统计与管理3.中国统计4.统计与决策

C9l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2.社会3.妇女研究论丛4.青年研究

C92人口学

l.人口研究2.中国人口科学3.人口与经济4.人口学刊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管理学

1.管理科学学报2.中国管理科学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民族学

1.民族研究2.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7.西北民族研究8.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4.中国民族

D1,3,5

7,8国际政治

D0,2,4,6,A中国政治

1.中国行政管理2.政治学研究3.求是4.马克思主义与现实5.教学与研究(北京)6.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马克思主义研究8.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11.理论前沿1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1.新视野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理论探讨26.党的文献27.理论与改革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9.长白学刊30.求实31.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34.前线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36.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党建研究39.行政论坛40.理论学刊41.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法律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经济

F综合性经济科学

F1(除F12)世界经济

F0,12,2(除F23,27)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地域研究与开发4.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开发研究7.上海经济研究8.宏观经济研究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13.城市发展研究14.中国经济史研究15.资源科学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会计

1.会计研究2.审计研究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5.财会通讯综合6.会计之友7.财会月刊(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农业经

1.中国农村经济2.农业经济问题3.中国农村观察4.中国土地科学5.农业现代化研究6.农业技术经济7.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9.农村经济10.农业经济11.世界农业12.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2.国际贸易3.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5.国际经贸探索6.商业研究7.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10.中国商贸11.价格理论与实践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16.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财政

1.税务研究2.财政研究3.涉外税务4.税务与经济5.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当代财经8.财经研究9.财经问题研究10.中国财政11.财经科学12.中国税务13.财政监督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

保险

1.金融研究2.国际金融研究3.金融论坛4.金融理论与实践5.保险研究6.证券市场导报7.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9.上海金融10.金融与经济11.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13.投资研究14.新金融15.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浙江金融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19.南方金融

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

G20/G21信息

与传播,新闻

学、新闻事业

1.新闻与传播研究2.国际新闻界3.现代传播4.新闻记者5.新闻大学6.当代传播7.中国记者8.新闻界9.新闻战线10.传媒11.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13.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G25,35图书馆

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2.图书情报工作3.情报学报4.大学图书馆

学报5.图书馆杂志6.图书馆论坛7.图书馆8.情报科学9.图书馆建设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13.情报理论与实践14.情报杂志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2.档案学研究3.中国档案4.档案与建设5.浙江档案6.档案管理7.山西档案8.北京档案9.档案10.兰台世界

G3(除G35)科学,科学研究

1.科学学研究2.科研管理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研发与发展管理5.中国软科学6.中国科技论坛7.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9.科技管理研究10.科技导报

G4教育

G61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初等/

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2.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育月刊——中学版8.外国中小学教育9.中小学管理

(各学科)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1.中学化学教育参考2.化学教育

1.生物学教学

G64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教育发展研究3.中国高等教育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江苏高教6.中国高教研究7.现代大学教育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10.黑龙江高教研究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中国特殊教育2.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7.成人教育8.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体育

1.体育科学2.中国体育科技3.体育与科学4.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5.体育学刊6.成都体育学院学报7.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体育文化导刊9.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3.山东体育学

院学报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语言学/

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2.当代语言学3.中国翻译4.语言教学与研究5.语言研究6.世界汉语教学7.语言文字应用8.汉语学习9.方言10.语文研究11.古汉语研究12.民族语文13.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15.上海翻译16.辞书研究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2.外国语3.外语与外语教学4.现代外语5.外语界6.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1.山东外语教学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世界

文学

I0,20,210

文学理论

I21/29(除

I210)中国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2.当代3.收获4.十月5.上海文学6.中国作家7.钟山8.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9.花城10.长城11.大家12.山花13.天涯14.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芙蓉17.北京文学——原创版18.诗刊19.青年文学20.莽原21.飞天22.剧本23.小说界24.时代文学25.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J2,3,5绘画,

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装饰3.美术研究4.美术观察5.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7.世界美术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音乐研究4.中国音乐5.人民音乐6.音乐艺术7.黄钟8.音乐创作

J7舞蹈

1.舞蹈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戏剧艺术

1.戏剧2.戏剧艺术3.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5.戏曲艺术6.戏剧文学7.上海戏剧8.当代戏剧9.中国京剧10.四川戏剧

J9电影,电视

艺术

1.电影艺术2.当代电影3.世界电影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电影新作6.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8.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85/87,9历史

1.历史研究2.近代史研究3.中国史研究4.史学月刊5.史学理论研究6.世界历史7.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9.清史研究10.史林11.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13.史学史研究14.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16.文献17.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当代中国史研究19.历史档案20.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2.中国史研究动态23.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87文物考古

1.文物2.考古3.考古学报4.考古与文物5.中原文物6.华夏考古7.东南文化8.敦煌研究9.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11.江汉考古12.农业考古13.故宫博物院院刊14.北方文物

第四编自然科学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中国科学基金3.自然辩证法研究4.科学5.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系统工程学报7.科学技术与辩证法8.系统工程9.系统辩证学学报(改名为:系统科学学报)10.自然辩证法通讯11.实验技术与管理12.中国科技史杂志13.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改名为:系统管理学报)14.自然科学史研究15.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O1数学

1.数学学报2.数学年刊.A辑3.应用数学学报4.中国科学——A辑,数学5.计算数学6.数学物理学报7.模糊系统与数学8.系统科学与数学9.数学进展10.应用数学11.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2.工程数学学报13.应用概率统计14.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15.数学杂志16.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7.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O3力学

1.力学学报2.力学进展3.应用数学和力学4.固体力学学报5.爆炸与冲击6.计算力学学报7.力学与实践8.实验力学9.应用力学学报10.力学季刊11.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2.机械强度13.振动与冲击

O4物理学

O6化学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分析化学3.化学学报4.催化学报5.无机化学学报6.物理化学学报7.有机化学8.分析实验室9.色谱10.分析测试学报11.化学通报12.分子科学学报13.分析科学学报14.中国科学.B辑,化学15.化学进展16.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7.分子催化18.化学研究与应用19.化学试剂20.功能高分子学报21.光谱实验室22.合成化学23.人工晶体学报24.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改名为: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5.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6.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P1天文学

1.天文学报2.天文学进展

P2测绘学

1.测绘学报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3.测绘通报4.测绘科学5.地球信息科学6.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7.遥感学报8.测绘学院学报(改名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P3地球物理学

1.地球物理学报2.地震学报3.中国地震4.地震地质5.地震6.空间科学学报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8.地震研究9.地球物理学进展10.西北地震学报11.水文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1.大气科学2.气象学报3.高原气象4.应用气象学报5.气象6.气候与环境研究7.热带气象学报8.南京气象学院学报9.气象科学10.气象科技

P5地质学

1.岩石学报2.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5.地质学报6.地球化学7.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沉积学报10.地质科学11.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现代地质14.高校地质学报15.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第四纪研究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地质与勘探20.矿物学报21.地层学杂志22.地质科技情报2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P7海洋学

1.海洋学报2.海洋与湖沼3.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4.热带海洋学报5.海洋科学进展6.海洋通报7.海洋科学8.海洋工程9.海洋环境科学10.台湾海峡11.海洋技术12.海洋地质动态13.海洋湖沼通报

K9,P9地理学

1.地理学报2.地理研究3.地理科学4.人文地理5.干旱区地理6.中国沙漠7.经济地理8.地理科学进展9.干旱区研究10.地球科学进展11.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2.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3.冰川冻土14.极地研究15.山地学报16.热带地理17.湖泊科学18.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世界地理研究

Q(除Q94/98)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2.应用生态学报3.生物多样性4.生物工程学报5.遗传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7.微生物学报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9.水生生物学报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2.生态学杂志13.微生物学通报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5.生物物理学报16.古脊椎动物学报17.古生物学报18.微体古生物学报19.生物数学学报20.生物技术21.生命的化学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3.生物技术通报24.生命科学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2.植物生理学通讯3.西北植物学报4.植物分类学报5.云南植物研究6.植物学通报7.武汉植物学研究8.菌物学报9.植物研究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1.广西植物

Q95/98动物学/人类学

1.动物学报2.昆虫学报3.动物学研究4.动物分类学报5.兽类学报6.动物学杂志7.昆虫知识8.昆虫分类学报9.人类学学报10.四川动物

第五编医药、卫生

R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

R2中国医学

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炙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

R3基础医学

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

R4/R8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响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

R5内科学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外科学

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国男科学杂志

R71妇产

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儿科学

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肿瘤学

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理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中华皮肤科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

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

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

R78口腔科学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

R8特种医学

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

R9药学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

第六编农业科学

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3.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西南农业学报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7.安徽农业科学18.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业通报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1.西北农业学报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4.江苏农业科学25.江苏农业学报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浙江农业学报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广东农业科学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2.湖北农业科学33.新疆农业科学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36.贵州农业科学37.河南农业科学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2.水土保持学报3.土壤4.土壤通报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6.水土保持通报7.水土保持研究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9.生态环境10.中国水土保持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2.灌溉排水学报3.农业机械学报4.节水灌溉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7.农机化研究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2.中国水稻科学3.麦类作物学报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6.棉花学报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8.大豆科学9.种子10.核农学报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2.中国棉花13.作物杂志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5.中国烟草科学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2.中国生物防治3.植物保护学报4.植物保护5.农药6.农业学学报7.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8.植物检疫9.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2.果树学报3.中国蔬菜4.北方园艺5.食用菌学报6.中国果树7.中国食用菌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2.林业科学研究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4.福建林学院学报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浙江林学院学报8.西北林学院学报9.世界林业研究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11.竹子研究汇刊12.中国森林病虫13.林业资源管理14.浙江林业科技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2.中国兽医学报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5.中国兽医杂志6.草业学报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8.草地学报9.动物营养学报10.蚕业科学11.黑龙江畜牧兽医12.草业科学13.中国家禽14.动物医学进展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17.饲料工业18.中国畜牧杂志19.饲料研究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

1.水产学报2.中国水产科学3.上海水产大学学4.海洋水产研究报5.大连水产学院学报6.淡水渔业7.水利渔业8.水产科学9.中国水产10.科学养鱼11.水产科技情报12.海洋渔业13.渔业现代化

第七编工业技术

TB1,TB2工程基础科学

1.振动工程学报2.工程图学学报3.工程力学

TB3工程材料学

1.复合材料学报2.无机材料学报4.功能材料5.材料导报6.材料研究学报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7.材料工程

TB4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

1.中国粉体技术2.包装工程

TB5声学工程类

1.噪声与振动控制2.应用声学

TB6制冷工程类

1.低温工程2.制冷学报

TB7真空技术类

1.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真空

TB9计量学

1.计量学报

TD(除TD82)矿业工程

1.岩矿测试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煤破4.金属矿山5.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改名为: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6.中国矿业7.矿冶工程8.非金属矿9.矿业研究与开发10.矿业安全与环保11.工程爆破12.矿山机械13.化工矿物与加工14.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TD82煤矿开采

1.煤炭学报2.煤炭科学技术3.煤矿安全4.煤田地质与勘探5.选煤技术6.煤炭工程7.煤炭技术8.中国煤炭9.煤矿机械10.煤矿开采

TE石油,天然气

1.石油勘探与开发2.石油学报3.天然气工业4.石油与天然气地质5.石油化工6.石油实验地质7.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石油钻采工艺9.油田化学10.新疆石油地质11.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12.石油机械13.钻采工艺14.石油炼制与化工15.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6.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8.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9.油气储运20.石油天然气学报21.中国海上油气22.石油钻探技术23.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4.石油物探25.油气田地面工程6.天然气地球科学27.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8.测井技术29.断块油气田

TF冶金工业

1.冶金分析2.钢铁3.粉末冶金技术4.钢铁研究学报5.有色金属.冶炼部分6.轻金属7.炼钢8.中国稀土学报9.稀有金属10.有色金属11.特殊钢12.炼铁13.粉末冶金工业14.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5.稀土16.烧结球团17.硬质合金18.贵金属19.中国有色冶金20.湿法冶金21.冶金自动化22.钢铁钒钛23.黄金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1.金属学报2.中国有色金属学报3.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4.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5.金属热处理6.铸造7.焊接学报8.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9.材料保护10.腐蚀科学与防护技11.热加工工艺12.塑性工程学报13.材料热处理学报14.中国表面工程15.机械工程材料术16.铸造技术17.锻压技术18.材料科学与工艺19.表面技术20.轻合金加工技术21.焊接22.腐蚀与防护23.焊接技术24.电焊机25.轧钢26.金刚石与模料模具工程

TH机械、仪表工业

1.中国机械工程2.机械工程学报3.摩擦学学报4.机械科学与技术

5.机械设计6.光学精密工程7.机械设计与研究8.润滑与密封9.仪器仪表学报10.机床与液压11.机械传动12.液压与气动13.流体机械14.自动化与仪表15.现代制造工程16.工程设计学报17.振动、测试与诊断18.光学技术19.机械设计与制造20.制造业自动化21.水泵技术22.制造技术与机床23.轴承24.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5.自动化仪表26.压力容器27.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TJ武器工业

1.弹道学报2.兵工学报3.火炸药学报4.弹箭与制导学报5.探测与控制学报6.火工品7.含能材料8.现代防御技术9.火力与指挥控10.飞航导弹制11.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1.工程热物理学报2.内燃机学报3.动力工程4.热能动力工程5.太阳能学报6.燃烧科学与技术7.内燃机工程8.热力发电9.锅炉技术10.汽轮机技术11.车用发动机12.电站系统工程13.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4.可再生能源

TL原子能技术类

1.核动力工程2.强激光与粒子束3.原子能科学技术4.辐射防护5.核科学与工程6.核技术7.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TM电工技术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5.电池6.电源技术7.高电压技术8.电工电能新技术9.中国电力10.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电力自动化设备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3.电力电子技术14.高压电器15.微特电机16.电化学17.电机与控制学报1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变压器20.微电机21.电气传动22.磁性材料及器件23.电机与控制应用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26.低压电器27.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32.照明工程学报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1.电子学报2.半导体学报3.通信学报4.电波科学学报5.北京邮电大学学报6.光电子、激光7.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1.现代雷达12.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3.信号处理14.红外与激光工程15.半导体光电16.激光与红外17.红外技术18.光电工程19.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激光技术22.电子元件与材料23.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微波学报2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光通信技术29.激光杂志30.光通信研究31.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36.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40.应用光学4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1.软件学报2.计算机学报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型学学报展5.自动化学报6.中国图象图形学报7.计算机工程与应用8.系统仿真学报9.计算机工程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1.控制与决策12.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3.控制理论与应用14.计算机应用研究15.机器人16.中文信息学报17.计算机应用18.信息与控制19.计算机科学20.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2.计算机仿真23.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4.遥感技术与应用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26.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7.测控技术28.传感技术学报29.控制工程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TQ一般性问题

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化工学报3.高分子学报4.化工进展5.精细化工6.现代化工7.高校化学工程学报8.膜科学与技术9.化工新型材料10.应用化学11.化学工程12.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3.化学世界14.高分子通报15.过程工程学报16.精细石油化17.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8.离子交换与吸附

TQ11/17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

1.硅酸盐学报2.硅酸盐通报3.电镀与环保4.水泥5.电镀与精饰6.无机盐工业7.电镀与涂饰8.耐火材料9.中国陶瓷10.陶瓷学报

TQ2/TQ35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

1.中国塑料2.塑料工业3.工程塑料应用4.塑料5.塑料科技6.橡胶工业7.热固性树脂8.现代塑料加工应用9.林产化学与工业10.合成树脂及塑料

11.合成纤维工业12.聚氨酯工业13.弹性体

TQ41/TQ9其他化学工业

1.燃料化学学报2.新型炭材料3.煤炭转化4.涂料工业4.涂料工业5.日用化学工业6.中国胶粘剂

TS(除TS1,2)轻工业,手工业

1.中国造纸学报2.中国造纸3.木材工业4.林产工业5.烟草科技6.造纸科学与技术7.中国皮革8.皮革科学与工程9.纸和造纸10.中华纸业11.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改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学报)12.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TS1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1.纺织学报2.印染3.棉防织技术4.丝绸5.印染助剂6.毛纺科技7.天津工业大学学报8.上海纺织科技9.纺织导报10.产业用纺织品

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2.食品与发酵工业3.食品工业科技4.中国油脂5.中国粮油学报6.食品科技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8.中国乳品工业9.食品工业10.茶叶科学11.食品与机械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中国调味品14.粮食与油脂15.粮食与饲料工业16.中国食品添加剂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18.中国食品学报19.中国酿造20.食品研究与开发

TU建筑科学

1.岩土工程学报2.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4.岩土力学5.土木工程学报6.建筑结构7.工业建筑8.城市规划9.城市规划学刊10.中国给水排水11.混凝土12.空间结构13.建筑学报14.给水排水15.建筑材料学报16.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8.工程地质学报19.世界地震工程20.暖通空调21.建筑技术2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3.工程勘察24.建筑科学25.中国园林26.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2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施工技术29.规划师30.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1.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33.新型建筑材料

TV水利工程

1.水利学报2.水科学进展3.泥沙研究4.水力发电学报5.水利水电技术6.水电能源科学7.水力发电8.人民黄河9.长江科学院院报10.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1.中国水利12.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3.人民长江

U综合性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改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2铁路运输

1.铁道学报2.中国铁道科学3.铁道车辆4.铁道标准设计5.铁道工程学报6.铁道运输与经济7.铁道建筑8.铁道机车车辆9.机车电传动10.中国铁路1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U4公路运输

1.中国公路学报2.汽车工程3.公路交通科技4.公路5.桥梁建筑6.汽车技术7.中外公路8.现代隧道技术9.世界桥梁10.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U6水路运输

1.中国造船2.大连海事大学学报3.中国航海4.船舶力学5.船舶工程6.水运工程7.中国港湾建设8.上海海事大学学报9.航海技术

V航空,航天

1.推进技术2.航空学报3.宇航学报4.航空动力学报5.空气动力学学报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7.固体火箭术8.中国空间科学技术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0.飞行力学11.宇航材料工艺12.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3.航天控制14.实验流体力学15.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6.电光与控制17.航空材料学报18.中国航天

X(除X9)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2.中国环境科学3.环境科学学报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5.环境科学研究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7.环境化学8.自然灾害学报9.环境工程10.环境保护11.环境污染与防治12.工业水处理13.环境科学与技术14.自然资源学报15.农村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6.水处理技术17.化工环保18.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中国环境监测

X9安全科学

1.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安全与环境学报3.消防与技术4.工业安全与环保5.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THE END
1.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是核心刊物吗?被哪些数据库收录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为省级期刊, 现被 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收录。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属于政法类刊物, 创刊于1988年, 由山西省司法厅主管,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主办, 现为季刊, 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https://www.youfabiao.com/sxszfglgbxyxb/wenti/02.html
2.「期刊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1202期干部学习核心期刊目录范畴是概念群,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可以分为本体论范畴、主体论范畴、客体论范畴、观念论范畴、实践论范畴和价值论范畴。这些范畴或者概念群与逻辑起点、核心概念共同构成中国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框架。 10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08243
3.核心期刊2025年重点选题汇总(第一期)工作动态目前已有多本期刊推出了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本期推送12种学术期刊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汇编,涉及CSSCI、北大核心期刊、本科学报等各类期刊,期望能为各位学界同仁提供信息指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月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CSSCI源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https://www.zgcsswdx.cn/info/12337.html
4.国内部分法律图书馆概况13.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 贵州警官职业图书馆的前身是贵州省政法干校图书室,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在此之后使用过的名称有:贵州省人民警察学校图书馆、贵州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2000年11月与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合并,更名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 贵州警官职业图书馆坐落在学院北校区,现有馆舍http://iolaw.cssn.cn/tsgzwfltsg/200606/t20060612_4598280.shtml
5.C刊2025年选题范围,赶紧投!《河北法学》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共河北省委政法委主管,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省法学会主办的法学专业期刊。四十余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学界同仁大力支持下,本刊的办刊水平持续提升,现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本刊设置专论、名家论坛、青年法学家、热点问题透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U5NjMyNg==&mid=2247736172&idx=1&sn=bfc690438be85fedeab68cb6d0e78808&chksm=ceb928347453c7699b2ea9b36c41f53e5b1b3c94b0b034c7f0797ef47609ab481c4df23f2bbd&scene=27
6.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https://baike.sogou.com/v168026924.htm
7.中学数学核心期刊名录(通用4篇)10.《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研究院主办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协办 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刊号:ISSN1681-1615 CN。NR37-02 地址:烟台 11.《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有北京、广州多个版本 北京的一家为香港刊号 号称“国际中文核心期刊” 12.《当代教育》杂志 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办 综合性国际刊物 国际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wcpk3er.html
8.期刊论文法信期刊年份↓ 每页显示 10 条 期刊名称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辽宁警专学报》(1) 《法制博览》(1) 《法制与社会》(1)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 《中国保安》(1) 《法律学习与研究》(1)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人民司法(案例)》http://faxin.cn/lib/flwx/FlqkSearch.aspx?usersearchtype=1&zuozhe_name=%E5%AE%89%E5%86%9B
9.警校都有哪些?我是学文的其中,《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是全国公安系统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刑事警察》杂志已成为宣传公安工作方针政策、开展专项斗争、打击犯罪的社科类核心刊物,是广大民警喜闻乐见的期刊。铁道警察学院高等院校。1950年2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于北京,时名铁道公安学校。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铁道部划归公安部管理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83893970532525619.html
10.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研究综述论文--期刊/会议论文 张学敏(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沈阳110161)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币科研评价体系研究综述※摘要: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水平现状、科研管理体制和教师科研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mip_preview_new.do?id=114924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