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十年路,奋进新征程。十年来,在上海市委坚强领导下,上海广大干部充分彰显“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为上海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聪明才智。回顾这十年,上海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上海市委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指示批示精神,不断锻造一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上海始终坚持重实绩重实干用人向导、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在年轻干部培养上,上海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创新举措,如持续选派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巡视、信访等部门挂职,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选派驻村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支持薄弱村建设等。
在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上,上海市委组织部积极联手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党委组织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着力打造示范区这一干部管理模式创新试验区,扎实推动干部管理领域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落地见效。
为健全公务员法管理制度体系,上海先后修订、完善、出台公务员配套文件规定19份,初步搭建起本市公务员工作制度体系四梁八柱的总体框架。并将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公务员法作为各级各类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
十年辛苦不寻常,最是奋斗动人心。十年来,上海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为一流城市建设锻造了一流的干部队伍。
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
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新时代上海组织工作十年成就·干部队伍建设篇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意义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上海干部寄予厚望,强调“对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城市来说,高素质、专业化有更高要求”“干部干事创业要充满激情,面对困难要富于创造,迎接挑战要勇于担当”。十年来,上海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着眼实现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使命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全力锻造一支敢扛重活、能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政治标准和实绩依据相统一,树立选人用人鲜明导向
用人干事,重在导向。在干部的选育管用过程中,上海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突出重实绩重实干的鲜明导向,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政治关是首关,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多年来,上海持续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2019年制定实施市管党政正职政治建设考察办法,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过程中,通过细化考察内容、优化路径方法、开展正反向测评等方式,对干部政治建设情况作出科学评价,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使政治考察真正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各级组织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把领导干部在面对重大原则问题时的立场态度和行动、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时的决心担当和作为,历史、全面、客观地记录下来,为精准识人察人提供鲜活实例。
有为才有位,实干出实效。着眼打破选人用人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痼疾,上海坚持把“干”的指向和“选”的风向相统一,让干部在“赛马场”上比担当、比作为。
十年来,聚焦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推动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战略、重要使命,面对旧区改造、对口支援和帮扶、抗击疫情等重大斗争和急难险重任务,上海广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经受了锻炼考验,一批基层历练扎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得到提拔或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培养使用。在地区、乡镇集中换届过程中,一批政治可靠、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同时,上海着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每年对市管党政领导班子开展年度绩效考核,对市管领导干部开展年度考核,科学精准推进公务员年度考核、平时考核,突出分类差异化要求,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树先、选拔使用相结合,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助推器”作用。
健全完善担当作为制度体系,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也是上海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建功立业、施展才干的广阔平台。从新疆喀什地区、克拉玛依市到西藏日喀则市,从青海果洛州、三峡库区到整个云南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援派干部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四个放在”,主动踏上雪域高原、投身西北边疆、奔赴彩云之南,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助力对口支援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成为上海干部践行“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要求的生动缩影。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首先要解决原动力问题。自2019年以来,上海连续举办4期中青年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遴选调训局级和正处级年轻干部参训。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为学员上开班“第一课”。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全市2.8万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遍培训一遍,通过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践调研等多种方式,有效引导全市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必须要让干部练就攻坚克难的硬本领,手里要有几把“刷子”。上海把干部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推进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举办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69个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累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5800余人次。依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1家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上海举办人文精神与领导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国企改革等190个专题研讨班,培训干部2.1万余人次,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提升干部“与科学家交流、与企业家对话、与创业者互动”的能力本领。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必须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打消干部思想上的顾虑,打破行动上的束缚,真正以组织的担当推动干部的担当。从2014年起,上海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与国家表彰同步开展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2018年选树2位局级干部和2位处级干部作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人选;2022年制定《上海市公务员及时奖励细则》,对在攻坚克难中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及时给予奖励,以“优者奖”催生更多干事创业的领跑者。市委组织部还出台了“12380”举报核查工作规程,针对干部信访举报件的查核,健全完善了快查快办机制,及时为受到诬告、诽谤、陷害或失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让广大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大力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伊始,一句“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成为上海广大年轻干部朝气与锐气的生动写照,也成为引领浦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上海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如何绘就,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上海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从2013年起,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群众,每五年开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工作,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立足长远的目光,打破地域、部门界限,着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扩大视野发现了一批综合素质好、有思路有活力有潜力、敢担当善作为、善于开拓工作局面的优秀年轻干部。同时,加强源头储备和梯队建设,坚持优进绌退、动态更新,始终保持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上海科学统筹全市干部资源,建立条块经常性流动机制,加强“跨条块、跨部门、跨领域”交流,从地区选拔一批“带过兵”“打过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市级机关,从“条”向“块”输送一批熟悉宏观政策、具有较强专业背景和特长的干部,推动年轻干部到跨国公司、大型民营企业总部挂职,营造全市上下联动、接续培养年轻干部的良好氛围。
围绕打造“上海选调生”品牌,自2015年起,上海面向全国部分高校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经过基层锻炼培养后充实到本市各级机关,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上海特色的选调生招录选拔模式。截至2022年底,共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1400余名,其中“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毕业生占比超98%,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超92%,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续涵养“源头活水”。
上海各级党组织将重大任务、艰苦岗位作为推动年轻干部加强实践锻炼、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平台,有意识、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进博会、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锻炼,参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双向挂职锻炼等。同时,按照中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部署要求,2019年以来,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挂职,先后选派3批驻村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支持经济相对薄弱村建设,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勇开风气之先,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探索创新,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鲜明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干部最大活力激发发展最大动力,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质量。
着眼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增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落地落实,在中央组织部具体指导下,上海深入开展干部管理模式创新,与江苏、浙江党委组织部门联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一干部管理模式创新试验区,先后公开选聘两批干部共43人赴示范区执委会干事创业,并共同制定执委会选聘干部管理规定、执委会职位序列管理办法等制度。执委会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全员“聘任制”“聘期制”用人方式,通过合同确定与选聘干部的聘任关系,并约定岗位职责、聘期以及工作目标、薪酬待遇、解聘条件等内容。
2020年,上海、苏州两地党委组织部聚焦金融、卫生健康、商务、市场监管等领域,组织4名优秀处级年轻干部跨区域任职;2021年,沪苏浙皖四地党委组织部开展三省一市干部双向挂职工作,首批17名苏浙皖干部和17名上海干部跨区域挂职。
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上海持续释放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红利,于2019年12月底前顺利完成了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以及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等公务员的职级套转、晋升、工资福利待遇兑现等各项入轨工作,同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政策口径,持续发挥职务与职级“双通道”的激励效能。
严管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严管就是厚爱。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既是对事业负责,也是对干部负责。
任前监督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上海严格执行“凡提四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任前事项报告等制度,紧盯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选人用人关键环节,严把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关和人选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坚决把“带病”人选挡在门外。
201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试点工作,此后,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指导220家单位修订《禁业范围》,彰显了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坚定决心,有力推动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此外,制定了信访举报查核、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辞职办理、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等9项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细化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推动干部监督工作规范性进一步提升。
落实中央加强“一把手”监督要求,上海修订了《上海市市管主要领导干部(人员)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告知办法》等制度文件,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动建立审计结果联合反馈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十九大以来,共对307家单位549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经济体检”重要作用。
在加强从严管理的同时,上海扎实做好关心关爱干部的“暖人心”工程,制定《关心关怀干部身心健康具体举措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在工作遇到重大挫折、生活出现重大困难、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等情况时,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为他们释疑解惑、减压松绑、加油鼓劲,帮助疏通心结、解决实际困难。2018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与市管正职领导每年开展个别谈心谈话,以组织的关心关怀滋养涵养干部的激情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