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之变看社会治理创新——上海“一号课题”落实追踪

新华网上海12月6日电(记者姜微、叶锋、吴振东)“小巷总理”们更加忙碌但心气更顺、为民办事更有招了,街道干部年底不用再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冲刺”了,居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更多更便捷地得到满足了……2014年,上海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市委“一号课题”,深入调研并形成“1+6”系列文件;2015年,一系列政策举措正落地生根,基层种种变化让人振奋。

中央要求上海,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抓落实、抓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机制,核心是人,重心必须落到基层社区。

队伍之变:社区里来了更多“小青年”

队伍老化、收入偏低、人员流失等问题,曾长期困扰着上海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群体。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重中之重是抓“班长工程”。

改革以后,基层岗位吸引力有无增强?今年上海举行的全市居村两委换届选举和社工招聘,成为最好的“试金石”。

统计数据显示,在9月结束的选举中,全市新任居、村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分别较上届下降2岁和2.4岁,且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较换届前增长43%。

“目前,我们的居民区书记首次全部实现全职,没有一个返聘!”谈起队伍变化,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党工委书记胥燕红不无得意。目前街道11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中,最年轻的仅有39岁,其平均年收入有望达到10万-12万元,较以往明显增长。

另一方面,社工队伍这个“蓄水池”也日渐充盈。截至10月底,上海各区县已基本完成社工的签约、起薪等工作。全市计划首批纳入社工队伍约4.1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八成。

社区招人,来了更多“小青年”,这让普陀区桃浦镇莲花公寓小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感到兴奋。她带的一个社工徒弟,是1989年出生的,“小姑娘很有干劲”。

体制之变:基层更忙碌也更有成就感

街镇是城市日常性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单元,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转职能、改体制、增效力,一年来上海在街镇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上可谓大刀阔斧。

临近年底,上海虹口区欧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黄丽芳很是忙碌:新建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年内要投入使用,要盯进度;区里要在街道召开推进网格化管理等三个现场会,要做准备;明年街道要启动的服务百姓的实事项目,要抓紧研究……

“‘一号课题’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更多成就感。”黄丽芳如此评价。

成就感,来自改革红利。比如,在街道方面,上海全部取消全市103个街道的招商引资职能,街道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这项工作在今年上半年就已完成。同时,将各街道原有的10余个科室的机构设置精简为8个办公室,从“向上对口”、“对上负责”改为“向下对应”、“对下负责”。目前,各区也均完成街道改革方案。

在条块关系方面,将更多部门的服务、管理资源下沉至街镇及村居委,使基层有职、有权,并通过考核等手段确保在关键时刻能真正“叫得动人”。

实施“一号课题”文件后,上海许多居民区书记多了一些“新头衔”。比如,欧阳街道邮电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喻鞠萍的另一个身份是街道“第五网格化片区服务站常务副站长”。每遇问题,这个“常务副站长”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可直接协调公安、城管、市容、房办等从条上配置到“服务站”的工作人员。

“现在虽然更忙了,但却没像以前感觉那么累了。”喻鞠萍说。

理念之变:“治理”离不开“引领”和“服务”

“一号课题”文件的贯彻落实,开启了上海基层改革新局面。记者采访发现,近一年来,随着一系列举措日渐深入人心、落地起效,干部群众对于基层建设、社会治理的一些理念也在改变,并正在形成新的共识。

提高治理能力,必须牢牢把握党建引领。“一直以来都有自治,但我们要的不是自发自为的自治,而是党有力领导下的自治和共治。”闵行区颛桥镇党委书记汪向阳说。

2013年起,颛桥最早在辖区内的田园新村试点由公安机关指导物业、业委会、居委会等共同参与社区治安工作。一年之内,辖区报警类“110”下降22.54%,居民群众安全感跃升全区第一。今年以来,借“一号课题”文件及区深化“大联动”机制的“东风”,颛桥打造“田园模式”升级版,通过强化村居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通过党建纽带引导业委会、物业、企业、楼组长、志愿者、政府职能部门等各方参与协同治理,在无证无照经营户清理、违章建筑拆除、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推进治理创新,有时需要“以权力换能力”,尤其是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宝山区顾村镇,将一个由3万多名动迁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构成的复杂居民区建设成一个和谐平安的“熟人社区”,刑案连年降至零。今年以来,顾村“镇管社区”的经验被推广。

“老百姓并不看重你是不是官,而在意是不是真心为他们解决困难。只有服务好,才能治理好。”顾村镇党委书记瞿新昌说。

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的时代课题前,上海已经初步“破题”。

而在社会治理改革这场考验落实与创新能力的大考中,上海,必将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THE END
1.上海基层党建网(上海基层党建网) 近几年来,上海泗泾五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加强红色引领,牢固树立“围绕发展 上海国信公司:楼宇党建串起白领“碎片时间” (上海基层党建网) 上海国信广场经营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支部建在楼上”的号召,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的指导 https://www.shjcdj.cn/djWeb/djweb/web/xxnineteen/home.action
2.上海共青团根据2023年度上海市基层团组织典型选树工作安排,对标“政治建设好、组织基础好、联系服务好、作用发挥好、规范建设好”的选树标准,综合相关情况,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团工委等123家团(工)委、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环东中心村团支部等181家团(总)支部、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团委等30家非公企业团组织,以及上述https://www.shyouth.net/web/1/zuixingonggao/shouye/info-d1c3c882bbb5290f8adec94f0a74fdd7.html
3.新使命——上海降医学院为“降中国”培养新时代基层卫生人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培养上海基层健康“守门人”的摇篮,在新时代下必将勇挑重担,扛起健康大旗,在促进“全民健康”的道路上昂首向前、再接再厉,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地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5/16/https://www.sumhs.edu.cn/ed/1f/c1311a191775/page.htm
4.点赞中国·我这五年:我从基层来满满获得感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钱袋子更鼓了、生活更充实了、脸上笑容更多了,一幅幅画面,是满满获得感的写照。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5位来自陕西、河北、福建、浙江和上海基层一线的十九大代表。围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5位代表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z4XemEu7uXdRB6Xjh2Xg171018
5.以高端智库建设助力高质量党建——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社会科学院服务大局、积极发声。上海社会科学院开展精神文明平台建设,积极面向社会弘扬正能量。院门户网站开辟“专家视点”专栏,转发我院科研人员在主流媒体刊发的文章;院微信公众号每天推出我院智库声音;从2017年到2019年,与人民网上海频道联合编撰出版“上海基层实践调研案例集”。 https://www.sass.org.cn/_s3/2022/1011/c1198a475544/page.psp
6.上海市2024年度服务基层项目定向招考职位简章公务员考试网1 上海市浦东新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镇管社区 综合管理类/一级科员 24030001 从事镇管社区日常党务和行政事务,承担社区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群团建设等工作;社区管理、基层公共服务、信访维稳、市容环境等专项工作;办公室综合管理等工作。 1 优秀居民区干部 不限 本科 不限 不限 具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https://www.huatu.com/2023/1106/270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