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区内红色资源,打造了一系列有示范和集群效应的党员组织生活平台,构建起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
徐汇区坚持共建共享工作理念,加强区域单位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合作,形成了市、区、社区三级党校特色党课体系。
区域统筹,打造区域区属学习教育新平台
区委面向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区域单位党组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党建、公共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由区委党校、区党建服务中心牵头,打造“徐汇·党员大课堂”开放式党员教育平台进行辅导报告和基层巡讲。认真落实中组部“党课开讲啦”活动要求,采取“现场对话+线上直播”方式,以“主持人+嘉宾+观众”三方互动的沙龙模式,打造并常态化开展“研习汇”开放式组织生活,用“大白话”解读新思想,用“土教材”阐释新理论,聚焦“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先进典型教育引导作用,并通过“直播+回看”满足不同领域党员的多元需求,推动教育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
社区发力,形成各领域特色新载体
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城市治理痛点难点和瓶颈问题,根据区域特色和人文特点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社区党校。湖南街道结合区域浓厚的人文艺术氛围推出诗词党课,通过讲述、演绎传统诗词和红色经典,让党员群众艺术熏陶的同时,感悟历史,牢记初心使命。天平街道推出“行走中的党课”,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党史、党章、党规巧妙融入情节设计之中;凌云街道以“美丽生态·美好生活”为主题,紧扣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河道治理、社区自治等内容,推出“生态情景党课”等,从内容、形式、载体等维度探索和实现了党课形式的全面革新升级。
共建共享,创新各级联动新机制
建立“属地牵头、区域联动、系统构建、实时响应”党员教育管理和理论学习机制,统筹区内大院大所、名人故居等为党员学习教育搭建共享平台,在全区设立18个“徐汇区党员组织生活现场开放点”,以衡复风貌区、张乐平故居、宋庆龄故居等作为教学线路,打造“魅力衡复旧貌新颜”现场教学品牌;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京剧院合作,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戏剧资源打造“徐汇·戏剧党课”;与《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龙华烈士陵园、邹容纪念馆等联动,结合建党100周年打造“行走中的党课”,激发青年爱国主义情怀;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展“重温红色理事,传承奋斗精神”沉浸式系列党课,深入追忆百年红色历程。
徐汇区委深化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党员教育形式,联合各区域单位形成了市、区、社区三级党校特色党课体系,涵盖艺术、科学、建筑、人文、生态各方面,充分运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逐步形成了区级区属精准配送、各领域特色党课、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型党员学习教育模式。“四史”学习教育中,徐汇区以“研习汇”开放式组织生活为抓手探索党课学习内容、教育载体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抓实党员经常性教育,举办10期以来,平均每期逾8万人次收看和参与学习交流,人民网、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东方网、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媒体和平台进行了报道,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
枫林街道聚焦提升党建向心力打造“初心·红色寻宝”主题党课,围绕党的历史和十九大精神组织党员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形式,学习党史知识,破解实践难题,提升凝聚力,目前已覆盖枫林街道下属党组织和龙华医院、枫林集团、上药控股等区域单位党组织。斜土街道重点面向基层党员社工和青年社区工作者打造“齿轮传动”系列党课,组成街道班子领导、部门负责人、优秀居民区负责人3人一组的教学“小齿轮”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区党组织、青年社工组成的学员“大齿轮”,系统开展小班化、轮动式的学习教育,目前已开展12期,覆盖街道18个居民区和五中心党组织,参训学员245人次。虹梅街道联合沪上智库及党建专家打造“新理念新思想”月月讲,每月为机关党员、“两新”组织和区域单位开设专场,深入、系统、全面地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获得了广泛好评。
政治引领,增强思想建设。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最新要求贯穿党员学习教育的全过程,着力强化党员政治意识、提升政治定力,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引导党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联动整合,扩大共享能级。徐汇区充分结合区域特色,依托区域单位资源,构建市、区、社区三级党校特色党课体系,织密建强“市、区委党校——街镇社区党校——园区楼宇党员教育站点”三级党员教育阵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