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的数字化转型实践(附58家央企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9.25

02数字化转型架构模型

03数字化转型是央企发展的必然选择

04央企数字化转型带来五大收益

05央企数字化转型可分为三个阶段

06央企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板块

07央企数字化转型综合评价矩阵

08制造和能源行业央企数字化转型方向

附58家央企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

01

中国电信

云改数转

2022年加大推动云改数转战略;

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02

中国移动

聚焦“四个三”战略内核

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发展机遇,聚焦“四个三”。

加快“三转”,即推动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拓展延伸,推动业务市场从ToC为主向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聚力“三新”,即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

深化“三融”,即构建基于规模的融合、融通、融智价值经营体系;

提升“三力”,即打造高效协同的能力、合力、活力组织运营体系。

03

中国联通

数字经济主航道

将“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作为主责主业;

加快构建“多元共建、互补互促、跨界融合、竞合共生”的数字生态;

要创建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全新生态体系;

构建“全覆盖、全在线、全云化、绿色化、一站式”数字化服务。

04

中国大唐

打造数字大唐

数字化愿景:“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流能源企业”;

目标:成为“广泛数字感知、多元信息集成、开放运营协同、智慧资源配置”的智慧能源生产商。

05

中国信科

分类推进

06

中国电子

数字CEC

07

宝武钢铁

从“老大”变“强大”

一是大力推进“新基建”“新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底座;

二是大力推进“新保障”创新,构建完善的数智研发体系及大数据治理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新生态”创新,打造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龙头企业,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08

中国稀土

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

深入推进稀土资产实质性重组,加快资源、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发挥1+1+1>3的“聚合效应;

推动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09

中国建材

进一步强“根”铸“魂”

重创新、促转型,进一步强“根”铸“魂”;

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加快全级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司库体系建设。

10

鞍钢集团

打造数字鞍钢

“数字鞍钢”建设围绕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制定“四化”攻关指标;

聚焦“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三条路径;

全面优化升级“管控、钢铁、矿山、钒钛、交易、金融、物流、技术”八大体系;

到2025年,鞍钢集团两化深度融合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深入应用。

11

中国黄金

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预计2022年,中国黄金将继续投入3亿元左右建设数字矿山;

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部分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减少一线人员10%以上,进一步提质增效。

12

中国盐业

“数字化”仍是关键

推动产业的“数字化”仍是关键;

推动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赋能;

充分利用新工艺和大数据参与健康中国行动;

创新行业价值,主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不断拓展延伸盐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寻求新的增长点。

13

中钢集团

建设“数字中钢”“智慧中钢”

提出了“十四五”数字化转型“1344”规划思路,即以建设“数字中钢”“智慧中钢”为总体目标;

落实“1344”提出了六项原则和九条工作措施,总体架构是“1+3+5+N”;

从“管控服务数字化、网络安全体系化、实体产业智能化”三个维度推进数字化转型;

着力夯实数字技术平台、数据治理体系、大数据应用平台和网络安全防护平台四个基础;

加快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四项创新,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

14

中国钢研

科研生产数字化

15

有研集团

核心业务统一管控平台

16

中国电建

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十四五”期间,把“数字融合能力”作为集团总体战略六大能力之一;

围绕管理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借助“电建云”推动传统工程企业步入数字时代,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电建;

推动建筑业从产品建造向服务建造转型,通过“产品+服务”方式,在建造过程增加建筑产品的数字化衍生服务,围绕“三场(市场、现场、内场)、三资(资源、资产、资本)、三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服务;

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17

中国电科

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支撑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民用航空、轨道交通、智慧气象、智慧公安等成熟产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加快培育智慧司法、航天信息、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新兴产业的数字化动能;

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云+数+应用+生态”的数字政府电科模式,承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及“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全面启动“数字电科”建设,统筹规划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

18

国家电网

能源电力数字化

加快推进全业务、全环节、全要素数字化发展;

要围绕能源电力数字化,有力支撑能源互联网建设;

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深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营销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

围绕能源数字产业化,积极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

深化北斗、5G等技术集成应用,加快能源电商、智慧车联网等创新发展。

19

国家电投

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综合智慧能源生态体系,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国内领先”;

到2035年,集团公司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世界一流”,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20

中广核

引入“云大物移智链”技术

将全面引入“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加快智慧核电、智慧矿山、智慧新能源建设;

实施云化战略,构建泛在互联、云端一体、灵活强大的坚实技术底座;

中广核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人的认识和专业的团队,专业人才培养被定位为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

21

中核集团

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

按照“点、线、面、体”的路径逐步推进。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重点在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生态方面着力,要在“产业+科技”上积极布局;

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利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加强平台、系统、数据等安全管理,提升核工业数据信息的本质安全水平;

要以数字化需求为重点,以丰富的数字化实践培养人才。

22

华润集团

实现“智慧华润2028”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集团成立90周年(2028年)之际,初步实现智能化,数据资产、平台资产价值充分发挥,对外市场化赋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先行者。

23

中国华能

打造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

第一阶段为战略规划、夯实基础阶段(2021年3月底前)。统一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出台《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构建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结构、数据编码,形成共性元数据、根数据。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完成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为重点突破、引领示范阶段(2021年-2022年)。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形成全流程、全业务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管理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全面转型阶段(2023年)。中国华能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数据驱动成为发展重要动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24

南方电网

“数字电网”

以数字电网、数字运营、数字能源生态建设推动公司向“数字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战略转型;

建设数字电网,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电网进行数字化改造;

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研发应用融合5G的智能电网端到端关键技术;

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

25

中国石油

锚定“中国数字石油”

锚定“数字中国石油”建设目标;

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坚持“价值导向、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总体原则,推动数字技术与油气产业深度融合;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重塑经营管理和综合管理架构和流程。

26

中国石化

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数据资源共享与数据资产管理机制;

建设集团级、企业级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数据中台、数据服务平台;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全员数字化素养和应用技能,推动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创新,培育数字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数字新产品、新服务。

27

国家管网

构建“一个数字管网”

面向五类用户(员工、资源方、客户方、服务方、监管方),构建“一个数字管网”的极致用户体验;

对齐“建运维研”作业,拉通端到端业务流程,打造覆盖全业态、全场景安全高效的智慧管网;

聚焦价值创造,构建交易平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数字化运营,发展平台经济,驱动收入增长;

打造数字平台,构建“安全可信、开放生态、智慧运营、敏捷高效”平台能力,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收放结合,实现集团数据资产及IT资源的集中管控(收),应用及业务的快速创新(放)。

28

中国节能

定调“2022科技创新年”

将2022年确定为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年,围绕集团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来聚焦发力。

29

中国海油

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围绕勘探开发生产等核心业务,加大5G、北斗导航、AI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生产作业时效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动“新基建”,持续提高海上通信链路的覆盖范围、宽带和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数据标准建设,加强数据集成共享,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

突出抓好海外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大海外IT共享服务支持力度。

30

中国化工

打造智慧中化,突破核心技术

加快线上中化、智慧中化的建设步伐;

打造全在线、全连接、全协同的数字化环境;

致力于打造一体化产业园区;

重点打造的10条优势产业链和5条潜力产业链;

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上重点发力,在种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

31

哈电集团

数字哈电

32

中国能建

数字能建

33

国家能源集团

智慧国家能源

34

中国华电

数字华电

35

三峡集团

数字化创新

36

中煤集团

数字中煤

37

中国煤科

打造煤炭工业“智慧大脑”

38

中国物流

打造智慧物流、数字供应链

大力发展专业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共享物流;

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共建共享物流大数据平台;

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39

中国中车

聚焦“一平台三能力”

从“更先进、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更舒适”这六个“更”,追求中国装备、中国速度和中国创造的新台阶;

围绕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以中车的“七个优势”即专业优势、整体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供应链管控优势、成本优势,助力高端装备数字化转型;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聚焦“一平台三能力”进行的数字化转型;

40

东风汽车

重构全产业链条,提供数字化服务

数字化将重构汽车研发、制造、营销、渠道、服务等全产业链条,为传统汽车行业赋予新动能;

在产品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传统汽车进化成智能汽车,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服务。

41

中国一汽

推动核心业务数字化

以实现行业领先为目标,围绕“业务赋能、产品智能、生态智慧、数据增值”;

以中台为核心,以数据为引擎,以产品诞生、订单交付、客户服务三大主流程为主线;

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核心业务的数字化、价值化、创新化,支持企业运营“实时在线、及时分析、智能管理”。

42

航天科技

建设“数字航天”

建设数字航天,推动航天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研制、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航天+”产业形态;

着力推动航天产品向高可靠、可重复、智能化方向发展;

推进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打造航天智能制造体系;

推进精益化管理,逐步构建以流程主导和数据驱动的企业管理模式。

43

中国航发

打通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通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实现航空发动机产业优势资源快速汇聚,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试验、服务全过程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

支撑以产品研发体系为核心内容的AEOS(航空发动机运营体系)建设,加速航空发动机核心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44

中国南方航空

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的目标迈进;

以数字化保障航空安全。将科技创新作为安全七大体系之一,推动安全管理从“人盯人”向“盯系统”转变,为安全管理赋能;

以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打造统一运行指挥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和流程,为航路优化、航班编排、飞行跟踪、航延优化、机型调配、精益维修、航材库存优化等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以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打造“南航e行”;

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发展;

以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将科技信息作为10个领域重点任务之一。

45

中远海运

打造一流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以“技术+场景”为核心,围绕产业链持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将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司主业中;

46

中国商飞

数字化商用飞机基础能力中心

47

中国航天科工

数字航天

48

航空工业

推进“数·智航空”工程

49

中国通号

数字工程

50

中国中铁

数字中铁

51

中国铁建

三大方向

52

中国交建

数智化升级

53

中国医药集团

提出“1336”推进机制

集团提出集团数字化转型愿景和“1336”推进机制建议。“1336”即:

集团及各产业板块树牢1个“数字国药”愿景目标;

建立“管理、业务、技术”3类职能协同推进的组织和工作机制;

打牢“资源共享、架构统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础;

实施“管控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3维发展路径;

落实“体系化顶层设计、集约化平台建设、集约化基础底座、体系化发展数据、体系化网络安全、体系化治理管理”6项重点任务。

54

中国建筑

56

保利集团

做数字产业化“领头雁”

集中融合力量,做数字产业化“领头雁”;

保利集团明确提出“建设一流,追求卓越”的战略目标和“5678”重点任务。其中,科技创新是“八个力”中的驱动力,并明确了“百千万亿”的奋斗目标。

57

兵器装备集团

围绕“数字兵装”推进三大任务

实施“1343”数字化转型战略;

围绕“数字兵装”一个总体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战略管控、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任务;

构建“数据驱动战略监管体系”“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数字化能力与安全保障体系”等四大创新体系;

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生产制造型向科研先导型三个转变;

建设以汽车产业链、光电信息为代表的产业创新生态圈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THE END
1.因“企”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记者了解到,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将坚持“两端发力”:一方面,推动企业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启动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推动央企加强前沿技术的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https://www.china-aii.com/jgdt/7140675.jhtml
2.中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能建集团早期主要服务于国防领域,包括参与军队油气设施建设以及海外贸易。集团目前积极投身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于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形成以金融、新能源环保、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并承担了众多国家战略任务。http://www.chinaech.com/newCon.aspx?nid=10078
3.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一)附件1:“十四五”重点项目表及施工图 (二)附件2:西双版纳州现代物流产业链招商指南 (三)附件3:全国物流业发展优秀案例汇编 一、规划概述 (一)规划背景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全州产业结构https://www.xsbn.gov.cn/192.news.detail.dhtml?news_id=2849315
4.工程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模板).doc工程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模板).doc,PAGE 工程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 (2021~2025年) 二○二一年二月 目录 PAGE 59 目录 TOC \o 1-3 \h \z \u 16435 一、宏观环境分析 1 13928 (一)“十三五”宏观经济回顾 1 9088 (二)“十四五”宏观经济展望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201/6053121223003100.shtm
5.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健全原始创新制度加快5.集团管控的主要问题与典型模式解读; 6.集团总部的战略职能、要求及集团管控体系建设实务; 7.集团母子公司权责界面划分与权责清单设计。 (四)新《公司法》背景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完善优化 1.公司治理的概念、核心、典型模式及要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ODIxNzUzMA==&mid=2247559996&idx=1&sn=bff8e2414fa098a302122de5a17474d6&chksm=ceac0ce9f9db85ff2f9b6df61048c077f620b783addcfd35e2763a30b40cadcf629a311af0e4&scene=27
6.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建设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的“存量”发展转变。“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而此前长期服务于“增量”发展的中国城市规划学科也面临着从定位到编制乃至管理和实施方法的全http://www.zjypxzx.com/c/2021-12-15/494995.shtml
7.基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基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琳行业研究“政府主导、市 场运作,统筹规划、节约集约,利益共享、公平公开”的原则共同参与项目,融资渠道相对多元,包括:1)PPP 模式,由政府出资联合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 目建设运营主体,资金来源主要为股东资本金及市场化融资;2)F+EPC 模式,由 政府委托下属国企与工程建设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3)城市更新基金,由政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066049.html
8.许昌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载体,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程,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十四五”推进制造业高http://xinxi.mei.net.cn/gh/zl.asp?vid=840
9.战略性新兴产业形势判断及“十四五”发展建议从国家到地方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愈发健全。一是细分领域战略规划陆续编制印发。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近20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密切相关的顶层政策文件,涵盖整体目标、创新环境保障和具体发展举措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领域八大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http://m.xincailiao.com/news/app_detail.aspx?id=591781
10.四个强省六个浙江,瞪羚独角兽……“十四五”规划《纲要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集中力量发展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七大万亿产业。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在七大万亿产业的基础上,增加文化产业,提出发展八大万亿产业。 “四大建设” 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举https://www.zjmif.com/qualitymana/detail/id/17088.html
11.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要闻公司召开“十四五”规划宣贯会议1月21日,公司在京召开“十四五”规划宣贯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和“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出席并讲话;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斌,公司领导李燕明、刘源、杨良出席会议。https://www.powerchina.cn/art/2022/1/21/art_7440_130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