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字化转型盘点:场景更丰富,复合人才的需求攀升

2022年,数字经济的“倍增效应”愈发显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也是举世瞩目,在数字经济的助力下,行业经济发展韧性和动力明显提升,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推进数字化转型。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呈现出更强的普惠特性,即便是中小微市场主体,也有机会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新IT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2021年,我国数字化转型市场总体规模达21669亿元,在“十四五”规划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有望在2025年逼近5万亿元大关。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明确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从易到难、由点及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从开展数字化评估、推进管理数字化、开展业务数字化、融入数字化生态、优化数字化实践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转型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和今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

回顾2022年,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AI普惠效应增加,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商业模式被重新构建,企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数实融合进程提速,加速新型人才需求攀升。

AI普惠效应增加,数字化应用在更多的场景

得益于算法、数据和算力的共同进步,AI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普惠效应。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能力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形成具体的应用,并在在促进产业发展及各式各样的场景中发挥作用。

以工业互联网场景为例,大量工业算法的研发以缺陷检查为目标。然而坏件本身是个小样本事件,且坏件形态各异,因而在数据收集层面以及数据人工标注层面,使用标准的大量有标签的坏件数据对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在产业中的实现难度极高。

在公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文化类技术设施为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较之前已有改善,但内容的充实性、社会覆盖的广度,尤其对年轻一代知识接触方式的契合程度,目前仍有不少缺憾,亟需得到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赋能。

随着文化数字化的创新发展,“云端”听音乐会、观看戏剧演出、观赏展会,甚至很多景点、文创园区直接被投射进一个虚拟数字世界,透过手机、VR(虚拟现实技术)等移动设备就触手可及。线上线下的一体融合,线上+现场相结合的文化活动,高雅的文化艺术创作被广泛融入数字化新场景,带给广大用户丰富的文化体验。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数字化赋能,为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其中,探索数字内容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场景、新模式。比如,腾讯通过整合乡村文旅资源、产业资源,发挥平台流量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助力当地产业升级,逐步推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各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随着场景的不断丰富,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处于不断被重构的趋势。

商业模式被重新构建,企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众所周知,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资产、资源和生产要素,驱动着商业模式的智能化变革。信息技术发展及各项经济活动生产的数据,成为蕴含巨大价值的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的共享链接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点,不仅加速了要素之间的流通,降低业务成本。在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的背景下,企业收集、储存、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也快速提升,信息的整合提高了生产和决策的智能化。

比如,高科数聚通过为车企建立试驾管理、实时监控、用车行为、用户画像、故障监控、销售分析、网络选址等共计7大模块的数据处理能力,构建从售前、售中、到售后的一体化大数据分析平台,帮助实现车企数智化升级,形成一个巨大价值的出行数据和服务生态,构建新商业模式。

而由新华三打造的产业数字大脑则为整个工厂、整个园区带来更先进的管理能力。

据悉,工厂的换线速度可控制在0-3分钟内,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了7倍。

数实融合进程提速,加速新型人才需求攀升

2022年9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提到,本次修订主要变化之一是对分类体系进行了修订,围绕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绿色经济、依法治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其中,围绕制造强国,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和运维人员纳入其中;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把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和农业经理人纳入其中。

据了解,这次修订还增设了密码工程技术人员、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金融科技师等29个新的职业。这些新增的职业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新兴领域、新兴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大类这次新增的职业主要是集中在数字技术领域,特别是专门增设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专门增设了这样一个小类,这个小类下设13个数字技术职业。

具体到不同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除了在数量和专业度上的需求之外,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深入,企业或机构等对于既懂得数字化技术又懂得所在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的需求加速攀升。

如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所说,“中国数字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对从业者的知识、素养和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金融行业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为例,商业银行一般会成立金融科技事业部、网络金融部、科技创新部等部门,还会设立首席信息官职务,一般由分管信息技术部的行长担任。同时为了调动力量,很多商业银行还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本行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另外,在科技人员数量上,商业银行加大了科技人员的比重,从而提升科技研发水平。根据2021年A股上市商业银行年报公布的数据,工商银行的科研人员数量最多,约为3.5万人,占工商银行员工总数的8.1%;建设银行科研人员数量排名第二,为15121人,占建设银行员工总数的比例为4.03%;招商银行的科研人员也超过1万人,占其员工总数的9.70%;杭州银行科研人员虽然仅有1433人,但是占其员工总数的比例最高,达到了13.7%;即使科研人员最少的南京银行也有712人,占该行员工总数的5.24%。

对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主任田永坡认为,目前,数字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应用需要大量科学家、工程师、技能人才等加以支撑。另外,数字产业发展还催生了一些新职业,需要大力发展数字技能教育、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这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最后,大数据、AI、低代码等各类前沿科技的多场景应用,商业模式的重建,人才结构的优化,都正在以现有的数据处理与商业智能技术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助力企业、产业实现更快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THE END
1.机构财报解读数字金融实践:沿五大发展路径,打造“数字招行”新华财经北京1月3日电(分析师石怡凡张威)近年来,招商银行以打造“最强金融科技银行”为目标,提出沿着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路径,打造“数字招行”,推动组织架构敏捷性改革,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发展战略:沿五大发展路径打造“数字招行”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1032950257844.html
2.从两大关键指标看招行的二次转型和讯曝财报银行频道路径三:数字化转型 先行者已经尝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红利。 数字化转型现阶段主要运用在升级服务和风险控制上。招行全面推出线上化服务体系,同时上线全行统一的风险信号管理平台——风雷平台,助力对公贷款线上投放,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线上发放对公贷款342.96亿元。 https://bank.hexun.com/2021-08-13/204155469.html
3.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探析:以招商银行为例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分析以招商银行为例指导教师所在单位职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选题来源填写选项字母G.其他论文选题依据一选题背景一现实背景科技革命和网络发展正在真切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网络媒体移动设施的更新迭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5777656.html
4.“数字招行”迈入云时代助力数字中国建设2022年12月5日,随着最后一批账户顺利迁移上云,历时三年,招商银行“全面上云”工程基本完成,标志着“数字招行”底盘完成升级换代。沿着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生态化五大发展路径,招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迈出扎实一步,为服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两大数字经济核心领域,打下坚实基础。https://news.cnstock.com/news,zxk-202303-5025015.htm
5.案例跟着招行年报学数字化转型招商银行在3月20日晚间发布了2019年年报,抛开资产负债、利润业绩这些数字不谈,让我们通过年报了解下这家国内领先的股份制银行是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的。 下图是根据年报整理出的招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全貌。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顶层公司级战略、方向目标,还是底层具体实现路径,都很清晰明确,这为数字化转型成功奠定了良好基https://www.jianshu.com/p/cbc4a1a4bfc5
6.“零售之王”银行数字化转型四大法则招行内建嘲外接流量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1987年成立于深圳,为招商局集团下属公司,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也是中国内地市值第五大的银行。 2004年,国内银行业整体还处于发展对公业务阶段,零售业务一直坐着“冷板凳”。招商银行参考各方 数字化转型案例 ,“逆势而为”启动第一次战略转型:零售https://blog.csdn.net/upskill2018/article/details/103993897
7.干货:一篇文章说清楚银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银行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互联网银行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从企业架构方法的深化应用到云计算技术的全面转型,再到数字支付和APP模式的普及,银行业务的线上化和现代化已成为银行业的大势所趋。本文将深入剖析银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探讨https://www.fanruan.com/bw/doc/180039
8.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3).pdf实融合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禀赋和经营特征,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数据和 技术要素为驱动,推进业务经营模式的创新和重塑,加速经营发展的数据 化、智能化、生态化、开放化变革的实践。 通过对境内外银行数字化转型案例和经验的全面整理,白皮书系统分 析了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方法与路径。一是从顶层设计角度,深化战略布局, 强化顶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28/6033123135010025.shtm
9.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难,怎样帮一把用数字化的确定性,来抵抗发展面临的各种不确定。这条“数字化转型赋能”之路,已在青岛首批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一年多的实践中被反复证明行之有效。6月6日一早,180余家企业聚集到位于招商银行财富大厦三楼会议室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推介会现场,迫切地来寻找各自的适配转型之路。 https://www.dailyqd.com/guanhai/258617_1.html
10.微众网商新网等17家民营银行未来发展路径研判与此同时,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类似,可遵循下述民营银行战略金字塔模型来调整优化,具体包括战略目标、业务规划以及支撑体系等三个层面,由此来形成每一家民营银行的差异化发展定位,并拓展更广泛的合作伙伴,逐步构建出自身生态圈与核心竞争力。https://www.01caijing.com/article/37115.htm
11.曾刚: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探索【要点】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业务模式的重构,重点在于重塑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和底层技术架构,优化银行经营策略、产品服务方式和组织协同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连接不同场景入口,创造直达客户体验的产品。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迅速,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https://www.yicai.com/news/101867624.html
12.基于长尾客户的银行数字化运营成功之道坚鹏企业内训课程? 不知道其它标杆银行APP运营实际做法? 课程特色: ? 有实战案例 ? 有原创观点 ? 有精彩解读 学员收获: ? 学习银行长尾客户线上运营。 ? 学习银行数字化运营原创方法。 ? 学习招商银行APP运营成功关键。 授课老师: 坚鹏老师 银行数字化转型导师 https://www.qg68.cn/neixun/detail/14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