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城市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方法(2021)》亿信华辰

基于大数据引擎,通过可视化组件、托拉拽式实现数据汇聚与集成开发

指标定义、指标建模、指标固化、指标分析,一体化完成指标的落地与应用

组件化、零sql实现各类复杂报表和丰富多样的图表分析

面向业务人员,简单拖拽即可生成可视化图表

内置150+特效组件,快速打造酷炫灵动的可视化大屏,支持在线编码,拓展视觉体验至极致

搭载自然语言分析引擎,引入AI大模型技术,通过简单的对话问答实现快速数据分析

移动采集、审批、分析一站式解决移动办公诉求

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

了解ABI

全程“零”编码,高效实现主数据模型、主数据维护、主数据分发、主数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为企业主数据管理落地提供有效支撑,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主数据共享,保障企业主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一致性。

内置多类主数据模版,可视化实现多视角模型定义,满足复杂规则的编码自动控制

多种数据接入方式,支持不同场景的审批管控,数据版本可回溯,满足主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拖拽式任务设计,内置丰富组件,支持主动式、被动式分发模式

全过程质量管控,支持内置及自定义规则,提供图表式质检报告

主数据管理平台

在线模型设计,深度融合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定义

自动化元数据感知,全链路血缘提取,理清数据资源

智能化标准推荐,一键式数据落标,树立数据权威

“零”编码规则搭建,全流程质量整改,高速数据质检

规范资产目录,自助式数据共享,释放资产价值

超30+主流数据库、国产库、大数据库、文件、消息队列等接口之间极速交换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构建分级分类体系,动态数据脱敏,保障数据安全

全盘监控数据,决策数据周期,释放数据资源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了解睿治

覆盖数据建模、采集、处理、集成、共享、交换、安全脱敏于一体,一站式解决数据开发所有的问题。

结合标准体系的可视化建模工具,支持模型的正、逆向构建

拖拽式任务编排,内置丰富组件,支撑亿级数据的快速处理与迁移

具备高并发、高吞吐量、低延迟的一体化任务编排能力,可视化设计、分布式运行

提供图形化的任务监控和日志跟踪,面向运维、管理人员的完善监控体系

数据工厂系统

纯web设计器,零编码完成基本表、变长表、中国式复杂报表、套打表、问卷调查表等制作;支持年报、月报、日报,以及自定义报表期等多种数据采集报送频率

提供在线填报和离线填报两种应用模式,也支持跨数据源取数;填报数据自动缓存在WEB浏览器中,即使宕机也不会丢失

内置灵活轻便的工作流引擎,实现了用户业务过程的自动化;支持层层审批、上级审批、越级审批、自定义审批等多种审批方式

对于下级填报单位上报的数据,上级汇总单位可将其进行汇总;支持层层汇总、直接下级汇总、选择单位汇总、按条件汇总、按代码组汇总、按关键字汇总、自定义汇总等

提供数据锁定机制,防止报表数据被意外修改;支持数据留痕,辅助用户过程追溯;未及时上报的用户自动催报;所见即所得的打印输出等

提供多种类型的数据接口,可以导入EXCEL、DBF、二进制、文本等格式的数据,可以将报表数据批量输出为HTML、EXCEL、XML、TXT等格式

数据采集汇总平台

统一指标定义,实现“一变多变、一数多现”的数据管理效果,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保障和驱动效应。

采用可视化、导向式方式构建指标业务域,形成指标地图,全局指标一览在目

流程化自助式的定义、开发、维护各类指标,零建模,业务人员即刻上手

助力企业更好地查询、使用指标,提供共享、交换、订阅、分析、API接口等应用服务

指标管理平台

零代码+AI,有“问”必答的数字助理,利用AI大模型和数字人技术,通过语音&文字输入问题,自动识别业务指令,深度理解用户意图的问题,洞察数据,人机交互,重新定义BI新体验。

面向业务的对话式问数,即问即答,更懂你的诉求

理解数据,洞察数据,更懂数据内容,把数据见解讲给你听

动态地分析数据特点,提供最合适的图表类型展示,让数据展现更简单

完全是颠覆做表的方式,一句话看板创建,启发式内容制作

智能化生成包含深入分析和建议的报告,复杂数据简单化,释放数据潜力

数据跃然屏上的AI大屏汇报,让数据讲述故事

海量知识,一触即达,提供更智能的知识检索服务,快速找到“对”的人

不止于工具,更是随时待命的得力助手。一声指令,为您提供即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智能数据问答平台

在此基础上,为指导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施,华为公司对“BTE”理论模型进一步延展,形成了“12345”城市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法论(即“1架构2转变3领域4体系5要素”)。其中:

“12345”城市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法论如下图所示: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科学实施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需要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通过顶层规划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前瞻性设计。

城市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方法如下图所示,整个规划的各个阶段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其细化程度也可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匹配。

需求分析和战略解码从城市战略入手,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所处的现状和存在的短板等,设计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图、愿景和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等,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路标。

战略愿景规划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业务、核心架构、数字经济、数据治理、运营体系、支撑体系及实施路径规划等提供方向性的引领。围绕城市发展战略、资源禀赋、政策环境、数字化基础、优秀实践、组织架构等开展调研、评估和分析,结合城市定位规划数字化转型发展愿景和发展战略。

城市数字化转型调研要素如下图所示:

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解码以城市宏观发展战略、数字化纲要性文件为支撑,结合本地区城市数字化转型需求及重点解决的问题,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的基础条件,确定本地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则,并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支撑、主要建设方向和目标等方面开展战略解码,提出本地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通过层层分解和可衡量分析,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理解、可执行、可管理的战略举措和重点工作,制定适合本地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总体框架与实施路标,实现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语言、统一行动的全局规划。

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解码框架参考如下图所示:

架构规划与体系设计是城市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的核心。按照“战略→业务→数据→应用→技术”的规划路径,以业务驱动为牵引,以场景塑造为核心,统筹设计支撑业务成功的总体业务架构和核心业务架构,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与核心业务数据治理需求,面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组织+机制+运营+产业”等软环境开展配套设计,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性”。

业务规划根据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框架中的战略举措,以及城市各业务部门的转型需求,识别并规划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业务场景。

从战略举措入手,解析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顶层业务价值,从上至下按照“城市功能→业务职能→业务场景”进行分层解析,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举措和业务痛点,依据现有业务模型识别变革业务和非变革业务,匹配出承接战略指标的业务绩效指标。

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顶层业务包括变革业务和非变革业务,顶层业务及其流程构成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业务架构。

数字化转型业务识别流程如下图所示:

依据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的业务需求,基于“W”模型分析业务提供方、业务服务对象、业务服务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从业务能力视角对顶层业务进行解析形成顶层业务能力框架,从业务流程视角进行解析形成顶层业务流程框架,并确定业务能力、业务流程、数据主题、应用架构的管理责任映射关系。

数字化转型业务4A架构W设计模型如下图所示:

根据城市数字化转型业务需要,按照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大领域,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维度,进一步细化各领域的总体业务架构设计,对各类需要开展组织或流程优化的核心业务场景进行能力解析,指导各类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建设。

依据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的业务需求,分析业务提供方(责任方)、业务服务对象、业务服务渠道等多方面因素,梳理、解析业务能力,构建形成城市数字化转型核心业务的业务能力架构和业务流程架构。

数字化转型核心业务能力解析表如下图所示:

架构规划按照城市数字化转型业务架构设计“W模型”,以“业务->数据->应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体系”为路径,设计支撑核心业务成功的IT架构。

信息架构参考如下图所示:

以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为例,其应用架构如下图所示:

基于城市数字化转型核心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设计,通过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对交互型终端、连接型、中枢型数字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并识别可利用的城市级公共基础设施,依据“集约建设、资源共享、适度超前”的原则,以低碳和节能为重点方向,设计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架构。

基础设施架构参考如下图所示:

在安全策略体系、安全技术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确定业务匹配特性,并对专有需求进行设计,形成业务层面的安全架构。

安全体系参考如下图所示: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基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依据本地区政策环境和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明确数字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策略,策划重点产业落地项目和产业政策,制定数字产业化的规划及实施方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规划方案,同时推动数字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治理、数字合作拓展及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数字产业化规划是对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规划设计,主要针对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等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引导城市数字化产业加快发展。

数字产业化规划采用“5步法”:

一是把握趋势,从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明确当前产业问题和未来发展机遇。

二是确定目标,根据全球、区域或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区域政策和本地产业特征等,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优劣势,确定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定位。

三是提出策略,针对城市产业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产业发展的推进策略,确定为达到既定的产业发展目标所应采取的发展策略和产业政策。

四是项目策划,从行政区属角度,对落地产业项目进行策划。

五是明确计划和路径,推动产业发展按照目标落实。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部分,也是数字经济的主导部分,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业共识。产业数字化规划总体思路是以产业互联网为主要发展方向,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培育壮大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规划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12345”,即制定1个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完善组织机制与提升数字化素养2项保障机制,实施技术平台赋能、产业资本助力和创新载体支撑3项产业链优化的关键行动,加速转型标杆企业产品、生产、服务和决策数字化4方面的业务转变,强化网络、云、数据、智能和安全5项基础支撑,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最后形成“点、线、面、体、基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持续优化”的产业数字化发展生态体系。

数字科技创新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前提,推进自主创新是数字科技创新的核心重点。一方面,推进数字科技创新规划需要构建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体制,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突破数学、通信、计算等领域的基础性难题,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数字科技创新规划离不开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开源、知识共享和商业创新等,解决新兴技术规模化推广和市场化普及等应用难题,实现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贯通协同的开放型创新生态的构建。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推进数字经济治理规划:

第一,梳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的职责,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数字经济的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和投资的全过程。

第二,通过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公平竞争监管等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的监管,确保数字经济规范发展。

第三,针对平台性企业,在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基础上,强化平台监管的同时推进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并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第四,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推进数字经济治理合作,形成并不断完善多方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机制。

数字合作是繁荣数字经济的必要手段。推进数字合作拓展规划,首先,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夯实数字经济合作的基础。其次,在设施互通的基础上,推进技术标准互信互认,畅通数据汇聚,实现数据开发利用与业务的协同。再次,强化贸易方式的数字化,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贸易过程中各环节的融合渗透,同时深化贸易对象的数字化,大力推进数据和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产品和服务贸易,实现区域的互惠互利。最后,通过技术交流、产业协作、政策联动和治理协同,打造平等、互利、包容的数字营商环境,释放数字经济合作新空间。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具有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的双重属性,数据要素市场化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数字要素市场化规划要结合本地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市场化管理配置机制、研发开发体系、规范管理体系、监测和评价体系、交易公共平台和运营机制等方面考虑,提升数据要素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城市数据要素交易公共平台,支撑数据要素市场主体开展数据交易活动,制定数据要素市场主体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活动规范,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对数据要素市场主体的数据治理及交易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价。

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总纲、主题政策和运作机制三部分内容。其中:

数据管理总纲政策包括数据战略发布、数据管理基本原则、信息架构、数据产生、数据应用、数据问责与奖惩。

主题政策包括数据架构管理、数据源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隐私管理等政策。

运作机制政策主要指数据管控运营政策。

数据质量管理明确各角色职责,解决数据质量问题,达成数据质量目标。数据质量责任体系明确主要数据源的责任主体,包括数据拥有者、领域数据拥有者、数据管家、领域数据管家等。数据质量管理过程要提前规划数据质量测评,以提升数据质量为目标对测评结果进行问题分析,确保数据问题闭环。

为有效支撑城市数据治理的总体架构,需构建城市数据治理平台,可参考从“四层”(即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两支撑”(即安全管理、数据标准)的维度进行设计,并通过各平台对接联动与统一治理,实现对城市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其中:

基础层主要指大数据云服务中心,为城市级各类数据提供承载基础。

运营体系规划按照城市数字化运营服务架构进行设计,包括运营管理体系、运营服务体系、数字化运营支撑平台等,实现数字化转型整体方案的可视、可管、可持续演进和价值最大化,达成业务价值和业务目标,保障数字化转型业务的有序开展。

运营服务架构参考如下图所示:

运营管理体系通过构建高效的运营组织、流程与标准,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有机的协同运作机制,支撑运营工作的有序、高效执行。从运营目标、价值KPI体系、运营组织、流程、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现状和未来预期之间的差距,针对性定义价值KPI体系,设计数字化转型业务运营的组织、流程与规范。

运营服务体系包含业务、应用、数据、IT资产和数字平台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业务运营服务通过业务流程分析、度量指标定义、指标可视与监控、问题分析与改进四个关键动作,实现业务效率与结果的不断提升。

数据运营服务规划包括数据运营体系规划服务、数据底座运营服务、数据分析挖掘服务,助力客户实现制度明、底数清、数据价值可变现。

IT资产运营服务规划包括云服务资产运营和IT硬件资产运营服务规划,使能IT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可管、可控,实现IT资产的高效运转。

数字平台运营规划通过构建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能力,支撑数字化解决方案落地,实现业务敏捷创新、应用快速上线。

运营支撑平台面向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人员,为业务、应用、数据及平台运营服务提供数字化支撑工具,通过业务和数据双轮驱动、运营场景和平台解耦,实现运营目标与状态的“可视、可管、可控”,提升运营效率和体验。

数字化转型是制度和机制的适配,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取向看,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制机制供给,需要政府组织在发展进程中将技术与制度深度融合,以数据为要素、技术为载体,更新组织决策方式,通过“数据业务化”实现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和内部沟通方式的全面重构。

在组织机制方面,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变革,围绕业务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引领、主动求变、务求实效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机制。基于业务价值目标导向,从组织架构、推动策略和运营机制出发,建立与城市数字化转型变革流程相匹配的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设计数据驱动的组织结构智能职责动态优化机制,提升组织结构与新型能力之间的适宜性和匹配度,推动管理模式持续变革,提升组织管理机制规划的可行性、可靠性与可持续性。

在管理机制方面,设计与新型能力建设、运行和优化相匹配的组织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一是管理方式创新,包括推动职能驱动的科层制管理向流程驱动的矩阵式管理、数据驱动的网络型管理、智能驱动的价值生态共生管理等管理方式转变;二是工作模式创新,支持基于移动化、社交化、知识化的数字平台履行城市运行建设、实施和管理职责,以价值创造结果和贡献为导向,激励城市运行建设、实施和管理参与方开展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价值实现。

城市数字化转型投融资和商业模式设计的目的是在财政收支矛盾、赤字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一方面,满足政府治理和政府服务的公益项目的建设需求;另一方面,用市场经济逻辑引入社会资本弥补财政资金不足,从而保障项目可持续创造价值。城市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规划要基于客户商业模式设计需求的初衷、参考当地的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等方面,重点要从“谁是主体(主体设计)”、“钱从哪儿来(投融资模式)”、“如何商业闭环(价值流设计)”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标准体系规划在遵循现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基础上,从业务领域、组织机制和法律法规等软环境领域、技术领域等维度,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基础性标准、支撑技术与平台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建设与宜居标准、管理与服务标准、产业与经济标准、安全与保障标准等开展系统化梳理,筛选和确定可以直接引用的标准规范,开展本地区数字化转型需要和匹配的标准体系规划与设计工作。

开展城市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导重点工程的实施落地与长效运营,满足城市业务运行需要,符合数字化技术发展规律,保障转型体制机制的可持续,实现转型价值,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围绕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任务和目标,按照可操作、可落实、可考核的要求,细化实施任务方案,落实责任,实现落地闭环管理。

从城市数字化转型目标出发,结合战略规划和架构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大领域,提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提出明确的、可落地、可量化、可评估的工程目标,确定相应工程的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建设周期、资金估算、责任单位等。

基于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阶段目标、约束条件和资源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确保数字化转型目标达成。按照项目与业务的依赖程度、紧迫程度以及难易程度等,根据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区分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明确各阶段实施计划、目标、任务等。

从政策、资金、人才、文化与氛围等方面规划设计保障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方面,从业务、信息、应用、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商业模式等要素出发,结合本地发展特色,提出适用于本地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行政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建议。

四是文化与氛围保障方面,从城市转型组织的意识和技能提升、全员数字化应用的文化氛围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出发,培养全民懂数据、全城用数据的数字文化氛围。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次“革命性重塑”,必将引发经济社会系统性、总体性和全局性变革,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与结构的重大转变,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全面创新。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业务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更要以体制机制优化作为保障和支撑。

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蕴含着无限可能,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城市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是城市全域改革与城市数字化建设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为城市级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建设实施与长效运营方法,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城市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方法论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虽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论证。华为希望通过本方法为各城市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过程中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激发城市新动能,创造城市新价值。与此同时,也期望与志同道合的业界同仁一起切磋、联合创新,共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构筑数字新世界,为“数字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THE END
1.华为的战略目标体系是什么华为的战略目标体系包括客户战略,国际化战略,技术战略和吸引人才战略以及研发战略 。华为已经逐步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从事世界上最前沿的IT和通信技术的研发和销售,经营营业务层战略,从产品线的组织变革开始,改变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战略,实现会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31202548006349139.html
2.华为的宗旨愿景使命与战略华为管理一、公司宗旨【追求】华为的追求是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世界级领先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0488841.html
3.华为企业战略目标大数据与企业发展战略_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口号 2016-10-03 中学生运动会啦啦队宣传口号 2023-05-15 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口号 2022-10-31 小学运动会班级口号 2024-11-11 初中班级口号 2024-11-05 大学运动会口号霸气 2024-10-29 小学生运动会霸气有干劲的入场口号推荐 https://m.gywlwh.com/k/huaweiqiyezhanluemubiao/
4.华为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战略.doc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文件华为司发公司政策【2015】231号签发人:任正非一、目的明确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战略,指引公司相关业务规定与流程制定、业务运作和组织文化建设,推进公司质量管理,支撑公司实现持续有效增长、成为ICT行业的领导者的战略目标。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各类子公司。三、华为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3951697.html
5.华为战略管理法:dste实战体系pdf华为通过DSTE实战体系,能够有效地将战略转化为行动,并持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华为战略管理法dste实战体系 电子书 《华为战略管理法dste实战体系》是一本专注于华为公司战略管理的电子书,其内容涵盖了华为公司成功的战略管理法dste实战体系。该书通过分析华为公司在战略管理上的成功经https://wenku.csdn.net/answer/7z826mwkju
6.四川省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标打造中国“存储谷”IT之家查询获悉,华为目前在四川设有成都分公司,并且在泸州设有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华为将在四川省进行更多投入。 2021 年,四川省正式对外宣布,将“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服务全球”,以打造全球最大“存储谷”为目标,建设中国“存储谷”,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力争到 2025 年存储产业规模破五https://www.ithome.com/0/692/774.htm
7.华为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华为的战略规划系统是从制订到实施的闭环过程,唯有对战略闭环的清晰认识、成熟的规划和长久的坚持,才能抓住机遇。 华为的战略计划系统中,有8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影响和作用。 ①策略的目的 战略意向是战略思维的出发点,通常包含公司中长期战略远景、战略纲要和战略目标。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06647-1.html
8.华为公司的战略分析(精选6篇)篇1:华为公司的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质量战略分析 机械1202 马也 3120301052 摘要: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在中国的企业中,华为是一家真正做到了全球化的企业,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其管理模式在中国的企业中独树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604m1rq.html
9.华为是如何制定战略规划的?华为自2002年起,开始重视和制定战略,因为当时放弃“小灵通”这个“战略失误”流失了大批高管,这些人认为任正非失去了战略把控能力,所以纷纷离开,这之后,任正非意识到必须通过战略把高管都团结在公司,这个时期开始引入美世公司的一套VDBD战略模型-价值驱动的业务设计,属于战略规划的雏形。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2267503_1092267503.html
10.绩效激励实现组织协同与战略目标一、华为五横四纵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华为的“五横四纵”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框架,旨在通过明确的战略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这个体系在华为国际化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战略目标。 http://www.startermc.com/index/index/newsinfo/nid/50.html
11.华为战略管理的两大核心思想华为的创新全部都是以客户为中心。要保障研发的资源都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谁是导入者? 一定是销售。因为一线的销售最了解客户需求,所以整个产品的创新、研发,是围绕着销售、围绕着客户进行的。 所以华为强烈的抑制创新的冲动,创新是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还有,在销售策略上,华为是严厉地逼迫我们的销售去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66563723&efid=BBX_1co_Bi7e_RMyBX2mQg
12.深入剖析华为DSTE战略管理方法(华为战略管理法)书评当年初次运用时觉得有很多心得,后来随着使用的逐步深入,感觉到在整体框架下有很多“魔鬼般的细节”没有掌握,而这本《华为战略管理法:DSTE实战体系》回答了我的很多疑惑,是我看到的剖析华为战略管理方法最深入最全面的一本书。一、DSTE战略管理框架战略管理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终为始的管理过程,是战略解码到组织和个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739244/
13.华为战略管理工具之“五看三定”:如何抓住战略机会点?资讯“五看三定”模型的是华为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底层原理同样也适用于行业环境快速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短、竞争激烈的创新型企业,同时适用于中小企业从不规范走向规范管理的阶段,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华为的“五看三定”模型(VDBD)是一套非常系统的战略洞察的方法,它基于价值转移与赢得利润的思路,对业务进行设计,对企业https://ecoapp.qianzhan.com/detials/210819-57723eca.html
14.最全华为战略管理体系(从规划到执行).pdf.pptxSP(3~5年中长期战略规划):BLM方法? BP(年度业务计划):BEM方法CONTENTS04 / 全面预算的闭环管理05 / 战略执行监控06 / 战略驱动的管理变革07 / 战略绩效与干部管理卓越供应链匠心坊/ISC-WORKSHOP 01战略思想:让战略有灵魂理解战略:华为关于战略的定义愿景1我们的目标战略使命与价值观我们为什么存在什么对我们重要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3/0808/8103036067005117.shtm
15.华为战略市场总裁徐文伟:目标3年发展100万AI合作伙伴10%公司HUAWEI CONNECT 2018的第二天,华为战略MKT总裁徐文伟详解华为的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与行业场景落地应用案例。 10月11日,华为公司战略市场总裁徐文伟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表示:华为的目标是,利用3年时间,发展100万AI(人工智能)开发者及伙伴。 徐文伟表示,到2025年,全球AI市场空间将达到3800亿美元,其中90%来自于企业市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18205
16.华为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华为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目录 一、市场细分2 (一)市场细分的标准2 (二)华为的市场细分 2 (1)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中的市场细分2 (2)华为在企业市场业务的市场细分3 (3)华为在消费终端(手机市场)的市场细分3 二、目标https://doc.mbalib.com/view/83a5bd94ac23d50c7348dd42a0091a9b.html
17.一图看懂华为数字化转型规划的“三阶十二步法”,值得收藏!步骤1. 理解企业的战略诉求 进行业务高层访谈,获取他们对业务战略和目标的描述,以及对数字化转型的期望。 进行业务战略解码,识别战略关注要点,进行专项分析,畅想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撑战略目标的达成,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步骤2. 5“看” https://www.51cto.com/article/711032.html
18.半年入账3204亿,华为成绩单亮相!未来五年战略目标明确,徐直军:有券商中国消息,8月6日,华为发布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净利润率9.8%。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369亿元,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消费者业务收入为 1357亿元。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我们明确了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即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活下来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585&newsId=4348255
19.无绩效,不管理!彭剑锋教授深度解析10大绩效管理工具的选择与嘲按照二八规律,KPI要反映战略绩效驱动的关键要素,解决现实经营的主要矛盾,KPI指标体系非常简单、直接,聚焦于战略目标,承接企业战略意图,解决主要问题与矛盾。绩效指标明确、简单、具体、可操作、可量化。 华为在早期(1998年)确定“世界一流通讯设备供应商”的战略目标后,公司高层在珠海进行封闭式大讨论,最终在六个维度的https://news.hexun.com/2020-04-20/20108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