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可以作为管理的工具,但并不能成为管理本身。
微博开启管理变革
微博改变的绝不仅仅是网络世界。
微博的便捷性、原创性、超强的社交属性及随之而来的“直播生活”的理念,直接拓展了私人空间的边界,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开放和透明。而百余字的短小篇幅和超快的传播速度,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带来信息的碎片化和信息摄取数量的几何级上升。
现在,所有这些变化可能正在悄然改变着你的员工。微博时代的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民主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相对平等、友好而明快的沟通,更为员工所欣赏并将成为员工的诉求。信息获取的简易化正在逐步消解权威,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更多浮躁。员工将变得渊博、灵敏而自主,而非像十年前的员工一定要请教上司或前辈。但与此同时的坏消息是,员工也可能表现得更轻率和心不在焉,因为当他打开电脑,微博账号联接的是空前庞大的信息和社交网络。
微博能做什么
当微博时代不可逆转地来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融入它。那么,在企业管理的领域,微博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传播价值——作为管理者,向被管理者传播企业的价值观是重要职能之一。而在微博时代,传统的、强势的、灌输式的价值观教育已日渐势微。受欢迎的管理者在微博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价值观浸润和坚守,更容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信息觉察——微博是员工比较容易和愿意流露内心观点和情绪的场所,善于观察的管理者可以在日常的发言和互动中发现员工情绪心态波动的痕迹,以及时做出适当的反馈,甚至达到识别和发现危机的效果。
微博可以作为管理的工具,但并不能成为管理本身。微博在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增进双方的互相了解,这是一种新的、软性的、人性化的管理举措,而不是将传统管理方式在微博中延续。
微时代的领导力
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的
做个“懂你”的上司
如果管理者能用下属认同的观点,找到他喜欢的沟通方式去沟通,其实更容易让他与你产生共鸣,从而接受你。
展示最有魅力的自己
下属对上司总有更高的期望,比如:你既要有事业心,又不能没情趣;既要有深度和广度,又不能不包容他人的浅薄和短视;既要有主见和执着,又要能纳谏和灵活……而且,除了领导能力外,个人魅力也要超强才好。
利用微博增加团队融洽度
当然,管理者在微博上的发言需要适度,而且一定要有所顾忌。比如:不谈公司的经营、财务问题,不发布未经证实和不能外发的消息,不在网络上树敌。正所谓“网络不上锁,说话要谨慎”。
要微博,也要面对面
当然,微博虽然是个不错的交流平台,但依然不能替代与员工面对面沟通的效果,它没有一对一的“专属”感受。
“微博”虽已成时代标签,但人的情感交流却不能太“微薄”了。轻拍下属肩膀、一个鼓励的眼神,要比一句“顶你”更有力。与员工的沟通不是作秀,面对面的沟通永远是最直接有效的,眼神交流和肢体表情是网络无法取代的。如果你想让面对面的效果更好,可以在这之前或之后,在微博上写个心情,将会巩固这次的沟通效果,不信可以试试看。
(本文第一作者系上海伊安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EAP服务中心高级项目经理)
万能的微博究竟有多少功能它能成为你的百宝箱吗
微博,职场“新工具箱”
升级圈子的能量
人脉,是职场的重要资源。不管你是否情愿,都无时无刻不被圈在一个个圈子里。而这些圈子在微博的推动下,正在变成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细的分子。
不管谷歌还是百度,在精确找人上都不如微博更强大。更关键的是,不但“找”,而且能“到”,哪怕你想找的人压根儿就不认识,甚至是某个名人,只需一条私信,或者@,就能让你进入他的视野。好友之间互相引荐,在这个平台上更不费吹灰之力。而且,哪怕你并不去刻意寻找,通过微博的层层转发,也可能有志同道合者找上门来,加入你的圈子。
微博圈子,能让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让人们在给予的同时,收获无穷的温暖、力量,乃至切实的帮助。
打造个人品牌
微招聘,多快好省的新招数
要招聘,上微博。自从今年国内首个微博职场互助平台——“We招聘”隆重上线,用微博招聘的企业就越来越多了。用户可以通过微博,来实现推荐职位、求职等功能。
当然,猎头公司也绝不会放过这个数以亿计的人力资源平台,其效果相当给力。
营销和传播的新方式
“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而在企业层面,微博公关与营销作为网络营销的新工具之一,愈加受到重视。中国互联网微博用户,目前已近2亿。
客户服务在线上
一次,和朋友去一家餐厅用餐,还在有效期内的优惠券却被告知不能用了,理由是“该商品已经下市”,于是无奈选择了其他套餐,随后朋友将此事发到了微博上。不到半小时,他就收到了店方的微博回复,不仅表示了歉意,还要给他寄送新的优惠券。
事实上,仅仅是这样的态度就已经让朋友怒气全消。可见,微博还具有举报箱和客户服务的功能。这不仅是一种客户服务的新方式,更可能是危机公关的手段——随时无“微”不至地从细小之处服务于客户。
调查数据源
以往,企业想做一项市场调查,要投入很多的人力、财力,或者还经常需要聘请调查公司来实现。而“微调查”,由于其更符合人们的习惯,可以简单、轻松地完成,正成为新宠。
微调查利用微博微小和碎片化的特点,一般会通过比较小的一个点切入。比如:调查前期将问题化整为零,得出各个局部的结果,再将多项调查结果合并起来,聚零为整,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细碎的数据最终汇集成系统的调查结果。
微舆论影响的不只是职场
所谓“自媒体”,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制造者、新闻传播者。甚至,微博用户集体推送信息,已经很好地替代了找新闻的工作。
新一轮的“话题大王”是谁微博!谁敢轻视它,一定“要你好看”。
“震源”,在这儿!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一处小区内,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毅然徒手抱住女孩,导致左臂被巨大的冲击力造成粉碎性骨折。其以奋不顾身之举,挽救了女孩的生命。
此事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最美妈妈”的壮举,无疑成为当今社会无私奉献精神的最新诠释。人们对她的赞誉,正是当代人对相互关爱、尊重生命的渴望。
2011年10月13日,两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18名路人都视而不见地离去,后小悦悦被拾荒者陈贤妹救助。但小悦悦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引起了全民愤慨和反思。
如何才能让人们不再冷漠,类似惨剧不再发生也许答案在健全的社会保障,以及让好心人行善“零风险”的体制。
2010年8月28日凌晨,网友“琪缘”在新浪微博向女友权静发出了一条简短的“求婚宣言”。随后,权静在微博中回应,并向男友设置了门槛,“如果能有10000个人帮你转发,我就嫁给你!”出乎意料,短短几天这条微博被转发了3万次,还得到了众多名人的支持和祝福。
李阳展现了一个被单一“成功价值”所扭曲的畸形人格。由此制造出来的“成功人士”又何以成为榜样
如今,“随手拍”之势已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大有全民互助的态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日益成为社会风尚。
惟有无语。
2011年10月,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因病去世,令无数“果粉”悲痛。在中国,“纪念乔布斯”的微博活动,有3万多人参加,转发其离世消息和悼念的网友之众,更是史无前例。大量企业家及其他各界精英由此反思创新精神,反思企业家存在的意义等等,引发大量交流和思辨。
并非每个人都如乔布斯一样“活着就要改变世界”,但是乔布斯敏锐的商业触觉,勇于变革的创造力,无疑为商界带来了关于卓越领导人的诠释。
2011年,互联网业界最令人惊诧的公司高管表态出炉。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在微博上对为当当上市服务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表达不满,认为其故意压低当当新股发行价,抛出大量脏话。此举很快招致自称是大摩员工的反击。双方用各种激烈恶毒语言互相攻击,形成蔚为壮观的微博骂战,吸引大量网民围观。
谨记:冲动的情绪是魔鬼,而微博是情绪的助推器。为了娱乐大众伤害个人和公司形象,似乎有那么点儿不值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