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提示2022年报编制需关注的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及监管要求企业资产

2014年以来,财政部陆续修订或制定了基本准则和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收入、金融工具、租赁、保险合同等十项具体会计准则,目前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42项具体准则以及16项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构成。其中,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新收入准则和新租赁准则等三大准则分别于2018年起分类分批执行,2021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22年仍是进一步巩固提升近年来出台的收入、金融工具、租赁等准则全面实施质量的关键之年。

注2:2020年6月以来,财政部会计司在咨询留言栏目回复了多项准则执行过程中的实务问题。

一、《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做好企业202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22〕32号)

1.日常修理费用和停工停产期间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2.长期股权投资

3.投资性房地产

4.资产减值

5.股份支付

企业赋予职工在满足可行权条件后以约定价格(授予价格)购买本企业股票的权利实质上为股票期权,企业应当将该交易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

6.债务重组

7.收入

8.政府补助

9.所得税

10.租赁

11.金融工具

12.现金流量表

企业收到或缴回留抵退税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将收到的留抵退税款项有关现金流量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列示。

13.合并财务报表

14.关联方披露

15.金融工具列报

发行方与投资方对于同一项永续债的分类应当保持匹配,发行方发行分类为权益工具的永续债,所承担的承销费应当冲减资本公积。

16.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7.财务报表列报

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财会〔2021〕35号)

企业利用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平台将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实务中有些企业将其作为“其他应收款”列示,有些企业将其作为“货币资金”列示,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和报表使用者的误读。解释15号强调归集至集团母公司账户的资金,成员单位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其他应收款”项目列示。此外,为突出资金集中管理存款的特殊性,成员单位可以增设“应收资金集中管理款”项目,在报表中单独列示。本项修订自公布之日(2021年12月30日)起施行。

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财会〔2022〕31号)

2017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年度改进:2015-2017年周期》,在本次年度改进中,《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修订澄清第52B段,主体应根据产生可分配利润的交易或事项的最初确认方式,在损益、其他综合收益或权益中确认股利的所得税后果。自2019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前采用。解释16号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趋同,并要求追溯调整。

(三)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2022年12月14日,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支付应用案例——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该问题以案例方式进行说明。

四、会计准则实施问答及咨询问题答复

(一)准则实施问答

近三年,财政部陆续发布的准则实施问答,涉及收入、借款费用、金融工具、租赁、债务重组准则等17个准则或业务,具体情况如下:

2022年5月27日、2022年6月21日,财政部陆续发布了5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内容涉及租赁、政府补助、合并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等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

1.政府补助准则实施问答

2.租赁准则实施问答

3.现金流量表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收到或缴回留抵退税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将收到的留抵退税款项有关现金流量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列示,将缴回并继续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的留抵退税款项有关现金流量在“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列示。

4.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实施问答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因此,应编制处置当年年年度合并财务报表。

5.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二)咨询问题答复

2020年6月以来,财政部会计司在咨询留言栏目回复了多项实务问题。部分回复概要如下:

1.套期关系下买入期货初交保证金时,应当作为其他应收款处理。

2.企业进口商品所交纳的反倾销税应当计入所购商品的成本。

3.“合同履约成本”科目,核算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该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企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毛利不在该科目核算。“合同取得成本”与“合同履约成本”是资产类会计科目。

4.通常情况下,对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或在建建筑物,如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租出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即使尚未签定租赁协议,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5.非房地产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并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的情况下,建造期间的土地使用权摊销金额应计入在建工程。

6.出租人将发生的与经营租赁有关的初始直接费用根据租赁标的资产不同,分别计入“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会计科目,租赁期内按照与租赁收入相同的确认基础分期计入相应成本费用等损益科目。

8.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

9.在确认可转债负债成分公允价值时,不考虑债券转股的可能性,将负债部分全部现金流量折现。

13.因发生事故导致的向客户赔款,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第十九条的应付客户对价。

15.根据《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金融商品转让按规定以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的账务处理。金融商品(如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实际转让月末,如产生转让收益,则按应纳税额借记“投资收益”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如产生转让损失,则按可结转下月抵扣税额,借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等科目。

16.无论期货投资企业的商品期货作为套期工具且适用于套期会计准则,还是不作为套期工具适用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手续费等交易费用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并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17.企业处置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时,无需将之前年度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至投资收益。

18.地方教育费附加应计入“税金及附加”科目。

19.企业缴纳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应计入管理费用。企业缴纳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21.企业应当将所捐赠自产产品的成本、转出的进项税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22.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回同业存单款项,属于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即非调整事项。如果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考虑所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已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基于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计提了信用减值准备,不能因资产负债表日后交易情况认为已计提减值存在不合理,并进而调整上年度财务报表。

23.企业缴纳的残疾人保障金计入“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资产管理产品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除非资产管理产品以不同于产品说明书等文件初始载明的计划进行清算并导致资产无法按照公允价值处置。资产管理产品具有有限寿命本身不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成立。

资产管理产品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净资产变动表和附注。为满足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等需要的,资产管理产品应当编制并向母公司报送现金流量表。

资产管理产品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债权投资的,在持有期间可以将按票面或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将扣除该部分利息后的公允价值变动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可以将包含利息的公允价值变动额汇总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在初始确认债权投资时作出上述选择并一致应用于类似债权投资,不得随意变更。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照应收取的金额,借记“清算资金往来”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可以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规定的实施范围为适用《资管新规》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各类资管产品,即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或外币形式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等。

六、《关于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适用有关问题的解读》

2022年6月24日,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关于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适用《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解读。

七、准则应用案例

(一)《股份支付准则应用案例》

2022年12月14日,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支付应用案例——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解释16号中的股份支付问题“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以案例方式进行说明。

此前,财政部于2021年5月发布了第一批五项股份支付准则应用案例,涉及:实际控制人受让股份是否构成新的股份支付、授予日的确定、授予限制性股票、“大股东兜底式”股权激励计划及以首次公开募股成功为可行权条件等。

(二)《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应用案例》

2022年9月13日,财政部发布了5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应用案例》,包括投资者保护条款、发行人作为合同一方承担的义务、补充协议导致发行人义务变化、中止和恢复回售权及对减资程序的考虑等。

1.投资者保护条款

对于永续债中的交叉保护条款或其他投资者保护条款,要分析是否形成发行人的合同义务。首先,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到期的债务、是否会发生重大损失、是否会发生可能引发投资者重大损失的事件等情形不由发行人控制。其次,当上述事项发生时,发行人无法控制持有人大会是否会通过豁免的方案;而当持有人大会决定不豁免时,有权要求发行人回购或提供担保,且发行人应无条件接受持有人大会的决议。此时,发行人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以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该永续债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应当被分类为金融负债。

2.发行人作为合同一方承担的义务

若或有回购义务由发行人的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指定的其他方承担,若发行人属于合同的一方,则不能仅凭投资人无权直接要求其回购就认定发行人无合同义务。如果发行人无法证明其不属于可能被控股股东指定的回购股权的其他方,则发行人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以现金回购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义务。

3.补充协议导致发行人义务变化

发行人根据原协议具有或有回购义务,因此其收到的投资款属于金融负债。后续补充协议终止了投资方的回售权,且自动恢复条款并不涉及发行人,即投资方不再有权向发行人提出回购要求,控股股东也无权指定由发行人回购,则发行人应终止确认就原回购义务确认的金融负债,同时确认一项新的权益工具。该交易应当按照权益性交易处理,即新确认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与终止确认金融负债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权益(资本公积——资本溢价)。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协议生效后才消除发行人的回购义务,不可追溯调整以前年度对投资方增资的分类。

4.中止和恢复回售权

由于发行人不能控制在特定日期前完成IPO,这受制于是否获批以及市场情况,而一旦无法完成IPO就导致投资人的回售权自动恢复,因此,发行人无法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义务,应当将该投资人的增资款分类为金融负债。

5.对减资程序的考虑

即使发行人回购股份需要履行必要的减资程序,但这只是发行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必要法律程序。“存在回购义务”与“履行回购义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发行人履行合同义务能力的限制,并不能解除发行人就该金融工具所承担的合同义务。

八、《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2020修订)财会〔2020〕20号

2020年12月24日,财政部会计司正式发布了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财会〔2020〕20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其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允许企业提前执行。

(一)完善保险合同定义和合同合并分拆

原准则下的保险合同定义未对保险风险对保单持有人影响、保险风险包含内容等作出明确要求,导致实务中对保险合同的理解不一致。新准则完善了保险合同的定义,明确保险合同必须在特定保险事项对保单持有人产生“不利影响”且转移了“重大保险风险”时,才符合保险合同的定义。此外,新准则还对原准则未予明确的保险合同合并和分拆作出了规范,以反映保险合同的商业实质。

(二)引入保险合同组概念

(三)完善保险合同计量模型

原准则区分寿险合同和非寿险合同,规定了保险合同准备金和保险合同收入的计量方法。新准则不再区分保险业务类型,而是以保险合同组基于组内各合同权利和义务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按照当前可观察折现率折现后的现值为基础,考虑非金融风险影响和未赚利润,计量保险合同负债,作为保险合同计量的一般模型。

(四)调整保险服务收入确认原则

原准则规定只有保险与非保险部分能够区分且可单独计量时,才能对保险合同进行分拆,否则在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情形下,应当将该合同整体作为保险合同处理,对应的保费计入保险服务收入。上述规定导致保险公司确认的收入中包含了无论保险事项是否发生均须偿还给保单持有人的金额,即具有保户储蓄性质的投资成分,与新收入准则下确认收入的原则不符。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分拆保险合同中可明确区分的投资成分和其他非保险服务成分,对于不可分拆的投资成分,其对应的保费也不得计入保险服务收入。新准则关于保险服务收入确认原则的调整将更真实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更好地体现“保险姓保”,同时也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确认收入的原则保持一致。

(五)改进合同服务边际计量方式

原准则未明确合同服务边际在初始确认后如何反映未来提供服务的变化,实务中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将当期作出的有利精算假设调整确认为当期利润,导致当期利润确认不合理,甚至存在通过滥用调整假设操纵利润的风险。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组初始确认时确定合同服务边际,且合同服务边际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未来提供服务的变化进行调整,在后续提供服务的期间内摊销。新准则的这一改进将更真实地反映合同服务边际在后续期间的变化,有利于降低利润操纵的空间,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六)新增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计量方法

(七)规范分出再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

原准则区别分入业务和分出业务,对再保险合同作出了不同于原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规定。新准则统一了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明确规定除了准则特别规定的关于合同服务边际确认等少数差异外,再保险合同适用与原保险合同相同的会计处理原则。同时,为保持分出再保险合同与对应的保险合同的会计匹配,新准则规定在计量分出再保险合同的履约现金流量和合同服务边际时,需要考虑与对应的保险合同的关联性,以更好地体现分出再保险合同用于弥补对应的保险合同未来赔付的商业实质。

(八)优化财务报表列报

九、《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银保监规〔2022〕10号)

2022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银保监规〔2022〕10号),旨在规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内控机制和管理流程,夯实信用风险拨备管理基础,重点规范以下几方面内容:

三是规范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过程,《办法》要求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敞口风险分组、阶段划分、模型搭建、前瞻性调整、管理层叠加、参数管理、模型验证等实施环节的规范性和审慎性水平。

四是加强预期信用损失法监管,《办法》要求各级监管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情况进行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监管措施,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十、《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

2022年12月13日,财政部、应急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对2012年印发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进行了修订,该修订自印发之日(2022年11月21日)起施行,财企〔2012〕16号同时废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扩大了适用行业范围

修订后《办法》明确的适用范围包括:煤炭生产、非煤矿山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生产、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含民用航空及核燃料)、电力生产与供应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

新增了民用爆炸品生产、电力生产与供应二类行业(企业)。

调整了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制造三类行业(企业)范围。

单列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

(二)调整了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

适度提高了煤炭、非煤矿山、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烟花爆竹、机械制造六类行业(企业)标准。

单列并细分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提取标准。

交通运输、冶金和有色金属、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三类行业(企业)维持原标准不变。

新增民用爆炸品生产、电力生产与供应企业提取标准规定。

(三)进一步扩大了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

(四)优化了安全生产费用监督管理机制

十一、证监会《2021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对于暂定价格的销售安排(如点价方式),上市公司应合理分析合同价款变动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合同所挂钩商品价格变动导致的,与双方履约情况无关,则不属于可变对价,不应影响收入。对于物业出租方收取租户的水电费,上市公司应判断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是否取得了对水、电的控制权,若未取得控制权,其收取的水、电费实质上为代收代付性质,应当按照净额确认收入。

对于被划分为处于信用减值第三阶段的金融资产,应恰当按照准则要求基于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顺流交易中,内部交易损益尚未得以对外实现,上市公司确认享有的净损益时应以全部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为基础予以计算。考虑到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应出现负数,可将不足抵销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收益,待后续实现时再结转损益。

THE END
1.确认收入的总原则是什么会计实务确认收入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企业如何在财务报表中记录其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通用会计原则(GAAP),确认收入的基本原则是:当企业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向客户转让了商品或提供了服务,且该交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收入应当被确认。这些条件包括:企业已https://www.chinaacc.com/kuaijishiwu/krky/zh20241212111656.shtml
2.新收入确认准则的影响,比预想的更迫在眉睫!德勤中国审计在老的收入确认准则下,收入的确认基础更偏重于和收入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例如货物交割,服务完成,收款可保障等等)。而在新收入准则下,企业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成为收入确认的重要基础。企业需要正确反映企业预计因交付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有权获得的金额。遵循五步分析法是企业合理确认收入的核心原则,而在这些核心原则下,正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audit/articles/preparing-for-ifrs-15.html
3.中国新收入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概览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为取得和履行合同所发生的成本单独确认为资产。 对以下各项提供了专门指引: 合同中商品与服务的分拆; 在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 许可证;及 可变对价等。 五、五步法模型 总体原则: 第一步:识别与客户的合同。合同是否存在取决于是否满足相关条件。仅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合并合同。在某些情况http://home.kpmg/cn/zh/home/insights/2017/09/14th-accounting-standards-interpretations-income.html
4.?服务业收入确认原则?服务业收入确认原则 导读:每个行业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不一样,就现在发展来看,我们的现代服务业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了,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如果企业在服务业获得收入的话,需要依照原则来进行确认.那服务业收入确认原则有哪些?关于服务业收入确认原则如下.https://www.kuaizhang.com/news/detail_48580.html
5.什么是收入,收入的特征及确认原则是什么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抵偿了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消耗即为盈利,具体表现为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一、收入的特征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https://m.66law.cn/laws/241061.aspx
6.新收入准则下委托业务的收入确认分析新收入准则不按照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的使用权分类确定收入,而是将所有与客户之间签订的合同按照“是否履行合同的义务”作为收入确认的原则,按照准则规定的模式,按照步骤确认收入。收入确认的核心原则是:企业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的时点或时段确认收入,即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收入确认的金额以其预计有权获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408/6539902.shtml
7.财政部发“中国版IFRS17”会计准则明确保费收入分期确认并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表示,新保险合同准则在保险服务收入确认、保险合同负债计量等方面作了较大修改,引入保险合同组概念、完善保险合同计量模型、调整保险服务收入确认原则、改进合同服务边际计量方式等八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新保险合同准则调整了保险服务收入确认原则,要求险企必须分拆保险合同中可明确区分的https://m.cls.cn/detail/647611
8.什么是收入?如何确认?初级会计职称收入的认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收入的实现原则,只有在企业已经完成对货物或服务的交付,或者客户已经支付了货款或服务费用时,企业才能确认收入。其次是收入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当企业履行了规定的服务或者交付了货物的义务之后,无论是否收到货款或服务费用,企业都可以确认收入。此外,还有收入的可靠性原则和收入的匹配https://www.educity.cn/cjkj/5231120.html
9.营业收入确认制度(通用6篇)一、与企业所得税原则矛盾。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3号公告《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明确规定“金融企业已确认为利息收入的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且会计上已冲减了当期利息收入的,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发放贷款到期90天后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xj1yxmb.html
10.美国会计准则收入确认方法美国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确认方法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企业应根据实质经济交易原则、可度量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来确认收入。具体的收入确认方法包括销售发生时点法、完工百分比法和分期收入确认法。了解和遵守美国会计准则的收入确认方法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https://www.gtzxhk.com/a/111121.html
11.公司公告从近几年公司各季度营业收入来看,公司的销售以及收入确认呈现季节性特征,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总额均在50%以上;由于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各项期间费用在季度相对均衡发生,使得公司利润呈现季节性分布不均,投资者不宜以半年度或季度的数据推测全年盈利状况。 http://basic.10jqka.com.cn/api/stockph/pubInfo/14079625/
12.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收入为简化核算,便于小企业实务操作,本条根据小企业完成劳务的时间不同,以一个会计年度为限,区分同一会计年度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即不跨会计年度的劳务)和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即跨会计年度的劳务)分别对相关劳务收入确认的时点和金额做了原则性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相一致。https://www.yjbys.com/edu/gaojikuaijishi/144936_3.html
13.重磅!财政部公布企业会计准则最新修订,会计人必须了解!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分拆保险合同中可明确区分的投资成分和其他非保险服务成分,对于不可分拆的投资成分,其对应的保费也不得计入保险服务收入。 新准则关于保险服务收入确认原则的调整将更真实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更好地体现“保险姓保”,同时也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确认收入的原则保持一致。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74150652&efid=c9tpWWb58-1u4vuEIp22Vg
14.IPO案例新收入准则下经销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新闻中心报告期内,根据经销商的资信状况、合作历史、交易规模等,对经销商主要采用现销模式,少量采用赊销模式,对赊销客户给予购销信用,包括信用额度及信用期限,对给予信用政策的经销商收入确认、计量原则与其他经销商收入确认、计量原则不存在差异,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https://www.reanda.com/newsContent.php?id=13127
15.《财务与会计》重点解读: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特殊情况的收入确认原则 (1)办妥托收手续销售商品,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预收款销售商品,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3)售出商品需要安检的,在交货和安检前不确认收入(比较简单的除外) http://www.flxihuluntan.zju.edu.cn/2020/1005/c54107a2204376/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