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双11”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价格争议虚假发货平台问题等方面新闻频道

走过第十三个年头的“双11”已鸣金落幕。尽管因为不再喜报实时成交额而被普遍吐槽“氛围感”不足,但扎实稳健的收盘数据或可佐证:本届“双11”依然不负持续释放供需压力、成为疫情常态化下又一个推动经济增长的“年度重托”。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47.7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96亿件。

支付业务数据则显示,“双11”期间网联、银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70.48亿笔,金额2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96%和14.98%。11月11日当天,网联、银联合计最高业务峰值9.65万笔/秒。

一方面,围观式“点评”数远超当事人“爆料”数;另一方面,“消费主义逆行者”对狂欢式“嗨”购行为审视与反思的“不要买”声浪不断高涨,成为今年“双11”消费舆情的两个最大看点。

作为消费生活变迁的典型镜像,平台的数据崇拜、流量生意与消费者消费升级语境中的体验至上、“质量”诉求数度博弈交锋后,如何拿出最大诚意精心呵护用户痛点、消费者感知,都是平台与品牌无法回避的命题。

一、消费维权舆情基本情况

图1“消费维权”日信息量

图2“消费维权”渠道信息量及占比分布

二、“双11”消费维权信息问题集中领域及典型案例

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4953918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23.2%。(见图3)

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本报告将其归纳表述为“消费维权”负面敏感信息,并着重进行分析。

图3“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占比图

监测发现,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价格争议、虚假发货、平台问题等方面。

(一)促销价格被指套路太多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价格争议”类负面信息919382条,日均在38308条左右,信息量分布呈现集中趋势,11月1日舆情信息量最高,为143984条。

图4有关价格争议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价格争议集中在11月1日与预售定金和尾款有关。一是不少准备付尾款的消费者发现叠加各种优惠后,预售价格可能并非最优惠。二是不同直播间的差价争议、直播带货与直接下单的差价等争议。此外,元气森林失误设置超低价请用户退款事件,也引起网络舆情热议。

图5有关价格争议负面信息词云图

典型案例:匡威斐乐预付定金消费者反而多花钱

据多方反映,平台给部分消费者退了差价,但后续众多消费者的退款请求目前还未得到客服回复。

(二)物流迟滞被疑虚假发货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虚假发货”类负面信息227795条,日均信息量9491条。舆情信息量从11月1日起开始增多,11月6日达到峰值为28202条。

图6有关虚假发货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11月1日开始,不少网友吐槽物流信息不更新,客服机器人回复无法有效沟通。舆情持续增多并充分互动后,网友开始认为根本原因是商家虚假发货,造成物流信息多日不再更新。

典型案例:付款10天不见欧莱雅

网友:#欧莱雅虚假发货#

我真是疯了才会买欧莱雅

刚去搜了一下实时,好家伙,不是初犯呢

原来大家都遇到它家各种各样的问题,亏我还傻傻地在等着他解决。

1号付的尾款,11号了还在北京呢,原来是虚假发货呢,所以到底怎么个投诉法才有用,我800+的款不会退不了吧……欧莱雅进入我人生黑名单商店

网友:#欧莱雅虚假发货#太无语了网购第一次遇见这种事情客服装疯卖傻车轱辘来回说就是不给你发货

从北京到哈尔滨没想到九天一动不动欧莱雅牌子不大,双十一经历也好久了吧搞的好像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一样。

典型案例:薇诺娜直播声称没货

网友:#薇诺娜虚假发货#写着3号0:30之前发货6号了就发了一个就算了我买了600块钱的东西就给了我一个护手霜????就算是赠品先发货赠送的东西也不对吧?客服轮回消息,一问就是货不足咋的啊就你家双11仓库进小偷了?进入直播间一问就是让你退款退货笑死了双11来刷销售量呢?

(三)平台营销激起吐槽声浪

图7有关平台营销问题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图8有关平台营销问题类负面信息词云图

典型案例:用户吐槽淘宝喵糖活动套路太深

@国产剧研究中心:#喵糖崩了#好多人在线吐槽,真的有点气愤,排兵布阵一整天,结果来了这个,骰子都扔不出去,服务器又离家出走了……

知乎用户:淘宝喵糖活动为什么这么多人吐槽?

1.个人任务。个人任务红包每个仍然没有突破一块钱,但是开一个红包需要做4-5天任务才行。2.让玩家互相掠夺手中红包。你做一天任务勤勤恳恳就得一毛五,现在煤价这么贵,还不如电费的。3.地图设计问题。最终占领最后一个格子的那个队伍才能获胜,其他人只是保底而已。4队20人争一个格子。4.不地道。今年这个模式,淘宝只需要支付前期每人20成本,就能收获后期的无限收入。

三、分析:影响“双11”消费舆情呈现的四个变量

围观者远超当事人的舆情发声主体结构性变化,是“双11”不断被渐趋理性而精准的舆论重新审视,不断被消费者用脚投票来重新定义的充分体现,而这一消费舆论新格局的背后,是内外两个系统四个变量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外部系统变量:

(一)综合治理的制度设计与严格监管的组合施策靶向精准、攻势凌厉

以1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为标志,网信办、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系列行政指导意见横向联合、“无缝对接”;与此同时,“组合拳”与破除“二选一”、解除“平台屏蔽”、保护个人信息、严管网络直播、重罚垄断行为等“紧箍咒”纵向呼应、持续发力。网格密、招法准,攻势厉、声势猛。

少些套路、多点真诚。11月4日,“双11”购物六大消费提示发出后,全国各地各级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高频互动、密集发声,堪比奥数的促销套路、消耗耐心的满减规则、明降暗涨的价格陷阱、唯利是图的算法围攻被揭开真相、打回原形。

雷厉风行的执法监管、一针见血的劝喻提醒成为影响网络营销市场逻辑、重构行业发展格局、引导理性消费决策的重要外部推手。

(二)消费者反套路、远算计的品质消费诉求从理念觉醒到实践追求的做法写实、节奏加快

另一方面,消费者被毫无节制地推送、精心策划地暗示所“绑架”,盲目囤货、透支消费正逐渐从个体的非理性行为,聚合并引发一系列社会性问题。

诚实信用从来是市场壮大、交易畅通的铁律;消费升级的方向本应是“让生活更美好”,而非“让无节制的需求更满足”。从交够“智商税”恍然大悟后的“剁手”,到寻找正确消费打开方式的“逆行”,越来越强烈的理性觉醒、越来越冷静的消费决策、越来越壮大的“不买”声浪,成为提醒平台与品牌双方必须深刻反思“流量至上”单一价值导向、重拾“造节”本意初心的又一外部势能。

内部系统变量:

(一)以数据变现为目标的新旧角色角力中,流量争夺已成电商平台最大难题

“双11”电商大促的招式创新乏力,聚光灯下传统货架电商“卖货模式”密码正被破解。算法画像、“低价”引流的策略尽管创造了多轮商业奇迹,却被新入局的直播电商以社交营销的新打法强势叫板;从理论上来说,“直播秀场”虽然因为简化了供应链条而让价格更具吸引力,但其营造的场景效应却让消费者下单更感性、更冲动。而这恰好可以说明,它对流量的收割围捕其实更简单、更粗暴。

如果只顾随机潜在消费存量的肆意透支,而较少粘合固定消费意愿的增量贡献,流量争夺的拉锯战只能继续围着“低价策略”的怪圈打转。舆情热点槽点中无论是价格争议、虚假发货,还是平台方面暴露的诸多问题,或是今年“双11”流量效应见顶的内部矛盾外化。

(二)价格战常态化与利润空间收紧背景下,数据变现的效能正被品牌与商家重新评估

日益稀缺的流量资源与逐渐高企的获取成本,让品牌与商家进退两难。流量入口是消费市场中品牌高速增长的捷径,但以拼价格带来的“用户收割”、数据变现除了消耗消费者对品牌的良性感知,最终也将变成对质量这一商品核心竞争力的威胁隐患。

拉长的战线不仅稀释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样也冲淡了品牌与商家的耐心与信心。而“超低价”对线下渠道完整稳定性的破坏冲击、数据注水对商家投入与期待的蒙蔽欺弄,利润空间收紧的焦虑让品牌和商家愈发理智清醒,急功近利的“快生意”必将成为往事,“双11”的营销神话不得不被重新评估。舆情发声主体结构变化与舆情热点槽点的渐趋集中,同样也加剧了“双11”内部动力系统的矛盾释放。

四、“双11”期间消费维权舆情应对建议:

(三)从引导消费者的理性健康消费着力,呼吁并鼓励平台与商家以科技向善为宗旨,既要向大数据算法求用户画像精准,更要学会解析以人为本的传统商业密码;既要利润营收的合理增长,又要商德商誉的积累建设。切实拿出更具诚意、更见实效的行动,与政府、行业共同打造更健康理性、更高质量的新数字文明。

同时,呼吁消费者不断加强健康消费理念建设,以更智慧、更从容、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行为拥抱消费升级。坚定良好消费心态、保持理性消费节奏、把握合理消费尺度,秉持绿色消费理念、避免挥霍浪费,让消费回归理性,不要在数字化生活中迷失。

THE END
1.腾讯在一淘宝店铺买“刷粉”服务后,把这店告了南方plus该案中,被告杨某系一普通淘宝卖家,其在淘宝店铺中销售“企鹅电竞粉丝低价主播定制”产品,并号称“廉价高质 安全可靠”,引起了原告腾讯公司的关注。 腾讯公司通过公证方式,在其店铺中购买了180份“人气2小时 人气10W,粉丝2000”产品,支付了180元,要求其为特定直播间“刷粉”。接单之后,杨某即刻开始了他的“工作”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9/21/c4067334.html
2.淘宝10元能买1万粉直播流量造假已成产业链山东新闻小H介绍,要刷人气和粉丝,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就是通过跟平台沟通,修改后台数据,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平台想要捧红你,基本上小主播不大可能。”而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淘宝购买。 深圳一家网红孵化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实际上,这些淘宝销售流量的店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平台的工作人员。前来购买流量的,也不仅限于想要https://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609/t20160902_14859729.htm
3.揭秘抖音刷粉链条:直销分级代理5800元上热门,百万粉丝号仅值8万记者在QQ群搜索抖音刷粉群时,发现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专属群。当记者申请进入了一个“抖音刷粉”QQ群后,一个机器人账号自动发起私人对话,对方称加某一微信号就能送100粉丝,加了微信号之后自动会将记者从QQ群踢出。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家叫做“司慧网络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淘宝网店,店里陈列得商品与微博运营、微博推广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842661.html
4.小红书的“黑产笔记”:30元买SKII空瓶炫富8元可养50个账号如果你觉得编文案也很麻烦,也可以在网上直接购买“小红书素材包”养账号,或者花几百块钱购买有一定粉丝量的小红书帐号直接接广告。图 | 我经常会收到兜售小红书素材包的信息 我在2015年就注册了小红书,算得上是一个资深用户。最开始我也原创内容,分享那些我自己用过的产品,但大多客单价都不超过100元,点赞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100870795553186&wfr=spider&for=pc
5.“拼命三娘”张兰“入淘”,没了话题要怎么留住粉丝?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张兰并非是首个“从抖入淘”的明星主播,在此之前罗永浩、李诞等在抖音进行过直播带货活动的主播都已入驻淘宝平台。但明星主播们接连“入淘”的背后,却易患上“水土不服”的症状,在首秀取得较为可观的直播成绩之后便逐渐显现出颓软之势。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181316
6.直播带货来钱快?小心培训有坑:培训变卖货,教你买粉丝“感觉钱都打水漂了,没学到任何东西。”在前后花了3000元购买“直播专家”推荐的爆品后,刘宏(化名)除了得到培训机构发来的一堆学习视频外,再没有其他收获。 刘宏只是在直播带货风口之下想进入行业分一杯羹的直播小白之一。直播带货,已然成为2020年的热门词。疫情的影响以及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等平台商业化的爆发https://i.ifeng.com/c/7xuqmK2dhcM
7.音悦台叫板阿里音乐“京东”还是“淘宝”模式更能取悦粉丝?近日,阿里音乐上线了阿里星球,这款堪称史上最复杂的在线音乐应用,被揉入了太多功能,包括粉丝互动、听音乐、直播,还为词曲制作人、演出方、场地方、设备租赁方、广告方等音乐幕后产业公司开辟了入驻平台。张斗认为阿里星球是在做音乐界的淘宝,做一个开放平台,让大家都来入驻。 https://www.yicai.com/news/5010097.html
8.罗永浩不是李佳琦,幸好粉丝还在薇娅直播直播间直播带货数据驱动红人产业链服务商火星文化CEO李浩认为,二人是有可能达到上述数字的。他透露,在过去几个月,淘宝直播的数据增长迅猛,仅日活一项数据对比去年12月份已经翻了不止一倍。 4月1日,根据抖音给出的数据,罗永浩直播带货支付额是1.1亿元,按惯例主播分佣20%,平台分6%来计算,这一晚,老罗也可以赚到大约二千万的佣金。https://tech.163.com/20/0402/07/F96N71IP000999C0.html
9.新快报不过,也不能就此说这场双雄对决抖音就输定了。多名来自直播带货行业不同链条的人士都认为,头部主播、明星甚至是企业家,包揽了大部分流量和目光。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中腰部主播才是支撑平台的核心力量。 有分析指,抖音近期密集签约明星直播,打造标杆和放大粉丝效应,借此吸引更多团队入驻及更多粉丝围观,下一步再借此提https://ep.ycwb.com/epaper/xkb/h5/html5/2020-07/06/content_320_285967.htm
10.股价“狂飙”“港剧式直播”日销千万TVB与淘宝擦出神奇火花而在去年下半年,公司正透过于不同网上平台进行跨境串流直播将电子商贸服务延伸至中国内地。其中包括,开始通过在抖音平台上的跨境电商服务,安排商贸订单于中国内地发货。 截至3月8日中午,TVB官方抖音账号粉丝数达1299.1万名。至于TVB抖音带货账号TVB识货的港式甄选、香港严选、美味珍选三个账号合计粉丝达95万名。 http://hk.stock.hexun.com/2023-03-08/207915570.html
11.在淘宝直播看见——「她」力量,正绽放圆圆和她的团队最早的时候是在其他平台直播,但是流量比较低迷,一直也在寻求突破 ,恰好遇上淘宝直播小二发出邀请,了解之后便入驻到淘宝的产业带直播。“我们直播的稳定发展,除了平台本身对我们的流量扶持,也离不开小二在运营上的手把手指导。”伴随直播的稳定经营,团队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让直播间更长效发展,除了为粉丝们https://china.qianlong.com/2024/0105/8178121.shtml
12.双11时刻“最硬核国货”冲上淘宝热搜国资小新:科技自强的底气《经济日报》发表评论称,大国重器放在国民电商平台统一亮相,展现了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和攀登精神,也在轻松愉快的“玩梗”中孕养出大众对中国整体科创实力的强大自信。还看到了硬核国货通过网络平台在全球配置资源、拓展市场的美好未来。 据悉,这是“国资小新”联合淘宝、微博政务推出的“最硬核的国货购物车”活动,已举行https://www.thecover.cn/news/ryxVM9mJL3mH90qSdq8J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