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四川,晋身为“战略要地”

为什么曾经沙漠戈壁连天的新疆,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西部粮仓?

为什么四川能够击败湖南、河北等省份,晋身为中国的“战略腹地”?

两大信号同时出现,背后意味绝不寻常。

东方大国的一系列大手笔下,一盘布局深远的大棋已经开启,14亿人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新疆和四川,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新使命。

说起粮食大省,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东三省、河南、河北……

可你知道吗?

就在去年,中国粮食增量的34.4%,粮食种植面积增量的六成以上,都出自新疆。

目前,新疆粮食的单产已经达1000斤,粮食面积的增量、产量的增量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单产位居全国第二。

这种转变,用“改天换地”来形容也不过分。

根据2002年的测量数据,新疆沙漠、戈壁面积共71.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沙漠、戈壁总面积的55.94%,是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堪称戈壁之都。

而且新疆的降水量常年低于150mm,年均降水仅为中国降水量平均值的1/4。

一位家在戈壁滩的农民告诉我“有点能种的地就不错了,播点小麦、苜蓿,还会因为缺水、大风减产。”

可就是这样一个“粮食绝地”,如今却成为了全国最适宜种植粮食的地方之一。

从2015年开始,新疆的粮食产量就在不断上涨,到2022年已经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

2023年,新疆粮食再获大丰收。

新疆粮食总产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是增幅最大的一年,甚至已经可以做到“区内结余,供给国家”,成为可调出粮食量最大的产销平衡省区。

目前全国共有13个粮食主产区,也就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省份。

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湖南、湖北和江西。

而新疆则位列第14,距离第13名江西的粮食产量,只差79.1万吨。

也就是说,按照当下新疆粮食产量的增速,极有可能在今年完成对江西的赶超,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从戈壁荒漠变成天下粮仓,这个身份的转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另一个背负起神圣使命的省份,是四川。

最近,国务院批复了《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在这份规划中明确提出,“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在国务院批复的20个省份中,获得“战略腹地”这个定位的,只有四川。

截图自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那么“战略腹地”意味着什么?

在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同一句话: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这句话怎么理解?

说白了就是,战略腹地将承载更多的重大生产力布局。

过去一些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区的“重大生产力”,需要向战略腹地进行倾斜,这就包括了重要的产业、项目,甚至是高校和央企资源。

所以说,四川成为“战略腹地”,意味着拿到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的入场券。

往更宏大一点说,未来内陆经济是否能够对标海洋经济,就全看四川要怎么开这个头了。

新疆和四川,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中被推向台前,并不是偶然。

相反,这两个省份之所以能担此重任,是历经了长期且充分的准备的。

就说新疆吧,要把万里戈壁变成万顷良田,这个难度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那这个奇迹是如何办到的呢?

首先,新疆虽然天生不适合种庄稼,但也有一些可取之处。

那就是土地辽阔,适宜规模化、先进生产技术和大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

气候方面,新疆昼夜温差大,积温和无霜期在全国同纬度省区中位居前列。

在这个基础上,新疆只要解决少土、缺水、风大的问题就可以了。

为此,新疆很早就开始大规模造大棚、清淤造田、复垦撂荒地、想办法提高用水量、改善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还用上了科技赋能……

这些措施说起来轻松,可真正要落地,其艰难程度堪称逆天。

就拿提高用水量这一点来说,众所周知,新疆缺水,近年来新疆每年的用水总量一直控制在563亿立方米的指标上。

可2023年,新疆却硬是将洪水资源都有效利用了起来,最终达成了全年累计供水量621.45亿立方米的成就。

这其中,光是用来农业灌溉的供水就达到568亿立方米,比之前全年的总用水量都多。

为了扩大粮食产量,新疆不但以科技手段建设高标准农田,甚至将原来部分品质较低的棉田都用来种植粮食。

为了鼓励农民种粮食,新疆还直接用上了真金白银。

2023年,新疆共计发放粮食补贴资金32.9亿元,全部用于补贴小麦生产,每亩小麦种植补贴额度提高到230元。

可以说,新疆从万里戈壁变成万顷良田,并不是顺其自然,而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为什么新疆要如此大费周章呢?

当地农业厅的一位负责人说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

“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新疆当然知道一些作物的现实经济效益更高,但从服务贡献‘国之大者’考虑,新疆还是旗帜鲜明、坚定有力地抓粮食生产。”

让“中国碗”装更多“新疆粮”,在粮食安全这个大背景下,一切效益最大化的考量都可以靠边站。

四川一跃成为国家“战略腹地”,也是在重重挑战者中,杀出来的。

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之后,各地对于战略腹地的争夺就愈演愈烈。

重庆、湖南、广西、河南、河北纷纷下场,希望将“战略腹地”这一殊荣揽入怀中。

但在对各省上报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复中,却唯独选择了四川。

要知道,各省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极其严肃、复杂、权威的工作。

四川从2018年底就正式启动了这项工作,期间经过初稿、定稿、上报、批复,历时足足5年。

可见“战略腹地”这个定位的慎重和分量。

再对比一下国务院给其他省份的批复:江苏定位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山东则是“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重要枢纽”;而云南和贵州的定位,则都主打一个“生态文明”。

相比之下,也许只有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定位,可以和四川一较高下。

前者是探索者,是打出去的拳头;后者则是守门员,是藏起来的大招。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四川是中国最强的战略备份区。

粮食方面,四川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

2023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3593.8万吨,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九位。

军工方面,四川是我国核技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重要的军工科研生产基地。

从5代机歼20,到国产大飞机的研发,背后全都有四川的身影。

能源矿产方面,四川也是储备惊人。

四川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92种(亚矿种123种),33种矿产排位进入全国同类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前三位。

而且四川水电、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水电和四分之一左右的天然气都是四川提供的。它也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东数西算的重要基地。

可以说,四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也是坐镇大后方的不二之选。

一场颠覆全国城市格局的变化,已经发生。

以新疆和四川为代表的中西部省份崛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地位的挑战。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一系列重大的布局,早就已经开始。

2022年,中吉乌铁路签约,这是一条自新疆喀什出发,途经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的铁路。

等到这条铁路通车,将成为全球最短的欧亚大陆桥。

以后从新疆喀什出发把货物运往欧洲,将比之前缩短900公里,节省七到八天。而且它还能直接触达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和中东。

一旦沿海地区形势有变,这条线路就可以立马换挡,接替成为中国的运输大动脉,成为绕开马六甲海峡之困的贸易线和生命线,保障我们的进出口以及能源安全。

2019年,四川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这是一条连接着123个国家和地区,514个港口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的线路有三条,其中一条便是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

四川,一个位于盆地,四面大山的内陆省份,从此可以直通大海。

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规划建设示意图

早在2022年,就有班列可以从成都出发,运载铝制品、农业设备、工业设备、化工品等“四川制造”,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前往老挝万象、泰国曼谷林查班、越南海防、印尼雅加达等地。

如今,新疆和四川的地位再一次发生变化,一个西部粮仓,一个战略腹地。

以前,上海和深圳这样的港口城市,是中国经济外循环的大门。

这样一来,一旦国际形势有变,新疆和四川,就将扛起大旗,成为中国经济内循环的枢纽。

这既是内陆城市崛起的开端,也是当下国际形势中,对安全战略的进一步深化。

THE END
1.中国最新省份规划,塑造未来国家版图蓝图炼油化工机械中国最新省份规划正在塑造未来国家版图。这一规划涉及对行政区域的重新调整和布局,旨在优化国家资源配置,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新规划将考虑经济、人口、地理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以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这一重要举措有望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http://3g.nxjyd.cn/post/147.html
2.最新国家行政区划规划揭晓,塑造未来中国新版图蓝图揭晓最新国家行政区划规划旨在塑造未来中国的新版图。这一规划涉及对国土地域的全面调整和优化,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这一规划,国家旨在实现更加合理、科学的行政区域布局,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推动各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规划对未来中国的地域格局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https://www.mzyswkj.cn/post/63.html
3.四川有望成为中西部第一个8万亿大省,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先是GDP总量历史性突破6万亿大关,首次跃居全国前五,被赋予“勇挑经济大梁”的重任。 今年初,《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唯一以“我国重要的战略腹地”为定位的省份。 与此同时,四川“拼命”建高铁、机场和高速,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000公里,在建铁路里程近2000公里,一改过去深居内陆、出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38372
4.31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批复,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明确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不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情况下,北京、上海的城市总体规划早在2017年已经批复,这一轮审批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共29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暂不列入)。 从2023年7月第一个得到国务院批复的江苏省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得到批复,2023年10月和2024年6月https://www.huizhoutudi.com/nview-14569.html
5.全国区域最新划分,全国最新区域版图揭晓播报瞭望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次划分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此次划分将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纳入东部沿海地区,将继续发挥这些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势,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支点 https://www.ikki0603.cn/post/18039.html
6.“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参考资料之一:国务院中央部委湖北省(八)优化学科布局 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加快建设https://fagui.hgnu.edu.cn/2020/0603/c1742a61388/page.htm
7.从区域机场体系规划和定位看民航十二五规划就枢纽机场层次而言,通过加强沿边地区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和内陆地区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建设,我国基本上将形成对外全开放格局和对内中心辐射型的机场布局。 三、机场战略布局和发展定位 1、机场定位的含义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既需要增加服务于城市群层次的机场群规划,也需要对机场群中的单个机场进行准确定位。在全国https://news.carnoc.com/list/195/195469.html
8.2015中原智库专题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http://www.hnskl.org/m/list_4/2130.html
9.破解“蜀道难”的四川实践——关于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调研因此,对四川在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的定位,就必须以区域经济中心作为总体定位。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正是基于我省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不仅需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基础设施,而且需要区域环境更加开放,要素流动http://www.sass.cn/109001/13079.aspx
10.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43期(总期43期)在线培训课程深康佳A公告称,公司将负责在半导体产业园引进一批符合半导体产业园定位的半导体及相关产业链项目,并将该半导体产业园作为半导体企业孵化平台,积极引进半导体专业研发团队及半导体初创企业入驻。 据称,本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符合深康佳A"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核心主线的战略定位,有助于公司完善半导体产业布局助力公司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69.html
11.中国集体经济网(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官网)顶层设计在县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县域经济确定战略定位,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引导县域经济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帮助县域经济合理配置优化资源,避免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通过评估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金等),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https://www.ccenet.cn/djgc/2023-07-19/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