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允许我代表欢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领导一行来我局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对我区建筑业的发展造成巨大挑战,银根紧缩、资金链紧绷更直接成为我区建筑业发展的“难中之难”。因此,如何破解困难,应对挑战,化危为机,转型发展是我们当下无法回避和急需同心协力解决的“重中之重”。下面针对我区建筑业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我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我区建筑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我区建筑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区的优势产业,在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建筑业企业施工总产值、上缴国家税收大幅度提升。xx年全区建筑、市政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亿元,其中外省施工产值亿元,创税利亿元。
其次,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年来,创省钱江杯优质工程x项,市瓯江杯优质工程x项。
第三,企业资质不断提升。目前,我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有x家,其中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x家,一级企业x家,二级企业x家,三级企业x家;市政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x家,二级企业x家,三级企x家;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企业总计x家;监理企业x家。
可以自豪地说,我区建筑业企业的数量、资质等级以及每年所创的施工产值、上缴的财政税收在全市都名列前茅。
二、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仍然不大,竞争力弱,外向度发展不高。我区建筑企业年施工产值x亿元以上的有x家,x亿元的有x家,x亿元左右的有x家,房屋建筑和市政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占了x%。钢结构、建筑防水、防腐、环保、机电设备安装等企业资质偏低。由于我区建筑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劳务组织化程度不高,使得我区建筑业市外、省外市场份额不大,建筑劳务输出量少,且工程小、分包多,总承包、大体量的项目少,市场占有率低。而在拓展海外、境外市场方面还未起步。与我省上虞、金华等建筑业强区的情况相比,差距还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不够完整。我区建筑业企业大多数是一业为主,缺少一批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难以在大环境经济状况发生变故时应对困难,容易造成企业经济滑坡,也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符。从我区建筑业行业来看,绝大多数是房屋土建和安装企业,而象设计、监理、咨询等知识型人才密集型企业欠缺。本区房地产和施工承包企业之间合作项目偏少,本区产业结构链尚未成熟。
三是资金短缺现象普遍,造成企业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建筑业原材料、劳动力工资以及融资成本持续提升,而建筑市场垫资、压价、拖欠、不及时决算、偏离工程造价规律的低价竞标,已使许多建筑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从银行贷款困难。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区建筑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由于企业资金不足,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不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造成了一些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轻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以至内在发展动力不足。企业的盈利水平与长期产业升级的投入需求形成巨大矛盾。
四是所有制结构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到目前为止,构成我区建筑业发展主要力量的集体企业还有x家,企业改制步伐缓慢。由于集体企业产权单一,机制不活,人员包袱重,人才缺乏,效率低,造成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竞争力不足,在当前建筑市场激烈竞争中已处于明显劣势,加快建筑业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已势在必行。而在民营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形成。
三、我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在当前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要进一步发挥政府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职能,整合资源、同心协力,营造我区特色的建筑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区建筑业的转型发展。
1、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我区已经出台鼓励建筑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好政策,并建议积极调整优惠政策内容,适应形势发展,加大扶持力度。
2、多部门联合,多渠道筹措,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建议由区政府牵头,联合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重点解决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少、信用担保难的问题。
3、加大治理拖欠工程款力度。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政府应带头执行有关规定,带头还欠。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制定相应措施督促开发商不拖欠,真正使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
4、推进企业改制。提高对建筑业产权改革工作的认识,积极推进企业的改制工作。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以产权关系为基础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师宗县建筑业的产业结构状况,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市场分布与发展潜力,进一步做好建筑业管理工作。近期我局对辖区内的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有生产业务的4家,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2家。xx年我县建筑业产值为24121.05万元,县属4家建筑企业的产值为14258.16万元,占到了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9%,其中师宗县葵山红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xx年的建筑业产值为12280.74万元,占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1%,占县属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86%。由此可见,大企业对整个行业的支柱作用。总体来看,整个建筑业的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施工产值也在稳步提升,但是对于利润率的增加却相对缓慢。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冷静地查找发展的差距,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吃不饱”——虽然我国发展已进入快速阶段,建筑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有的企业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干,这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我县的四家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2、企业在承接工程的时候招投标不规范。现在的施工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但是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其往往可以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这也造成大型单位优势转化为了劣势,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3、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建筑业普遍存在施工方垫资的现象。企业要想运转正常,资金流动要有保障,但是过多的垫资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再加上投资方或多或少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靠银行的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转,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变薄,甚至下降。
4、建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垫支拖欠工程款较为突出。近年来,为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和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当前,建筑市场最突出的就是垫资、拖欠“两把刀”。
(1)垫资。工程款垫资已成为建筑市场的普遍现象。如果不垫,企业就揽接不到工程,揽接不到工程就意味着企业无从发展,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大量开工建设的政府、开发区的工程项目,大多由施工企业直接垫资。有的为了避开监督,合同主体双方研究对策,在签订正式合同背后又补签“黑白合同”或“阴阳合同”。这样,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三、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机制
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运行规定进行市场平等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消除工程款回收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今年1-9月份我市建筑业完成产值39.11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季度较一、二季度分别增加12%、8.7%。1-9月建筑业产值占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的25.1%。全省1-9月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96亿元)的24.1%。我市建筑业产值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建设业完成总产值70亿元,增长13%,对gdp贡献率有望达2.7%以上,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经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3、20__年“5·12”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20__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2、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大建筑业战略,着力进行经营结构调整,鼓励建筑企业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材生产经营和其它新兴三产行业发展。要加大对具有一、二级总承包资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催生一批更高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打造建筑业龙头企业,最近我局就新审批了有较好前景的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工程总承包资质。合理发展专业承包企业,优先发展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承包企业,引导和支持中小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3、优化建筑市场环境。结合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认真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建设中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转包、乱挂靠、“阴阳合同”、“恶性竞标”等问题。完善激励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加快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程投标担保、支付担保、履行担保等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管等制度。加强外进队伍管理,完善外进企业管理办法,落实外地施工企业、监理招标代理企业进入我市建筑市场备案登记制度,为本地建筑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