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3篇)
2023年全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篇1
建筑设计行业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由于设计阶段投资占整个项目投资的比重较小,再加上建筑业的黄金时代以经过去,最近几年市场行情已经大不如前。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我深入上海设计单位一线,亲身体会,并和各个设计院所单位的同行联系得到第一手的数据。现阶段建筑设计单位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设计费用回款慢
设计费用本就比较低,再加上现在住宅项目通常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合同周期长,由于设计单位地位较低,一些正常合理的设计费用节点通常都满足不了。以某上海知名民营设计公司(员工人数30)为例,20__年设计合同总额约2500万人民币,实收不足500万,除去人员工资,以及公司差旅等费用,只能说勉强维持。更有甚者,一年到头设计费用回款不足总合同额的1/10。小型民企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
二、加班强度大
20__年,房企拿地热度不减,设计行业也是欣欣向荣。赶进度,追产值,拼服务,造成加班成为家常便饭。短短几个月上海已经发生了多起年轻设计师加班死亡事件,建筑设计行业从以前的火热到现在的逐渐精细化。催生了一大批从业人员转行或者回到二线城市继续从事本行业。根据业内知名公众号80建筑报道,学校教育严重脱轨瞬息万变的建筑市场,五年的通才教育,大师教育,换来的是毕业之后面对各类具体设计的束手无策。高投入低产出的设计模式,导致几乎所有人都想转行,但是却很少有转行成功的。设计院里不乏30多岁就半头白发的主创,40多岁也需要在设计院日夜加班看图的总工。
三、转型时期的阵痛
20__年从普通学校到老八校,从本科到研究生,建筑系的就业率陡然下降。很多学校甚至跌到50%以下,国外留学归来的光环也逐渐暗淡,有时反而不受欢迎。从设计院到开发商,更愿意从务实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人才,相比一些华而不实的学历,更多的实习工作经验,更低的薪水要求,承受更强的加班能力,成为企业考量的重点。而相比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应届生往往没有优势。可以说,建筑设计行业供给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房地产粗放式发展,形成了大型房地产公司大规模开发的.模式。动则几十万住宅开发的发展模式减少了设计需求,大型房企模式化、标准化设计也在降低设计难度。应该看到,尽管中国房地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设计需求却在减少。
而如今的建筑设计行业生产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往往一个项目多家公司参与投标,为了提高竞争优势,不得不将设计费一降再降。尽管设计公司依然满负荷加班运营,营收却不断下降,为了保持利润,控制成本,建筑设计师收入跌入社会较低水平。激烈的竞争导致行业规则受到破坏,为了拿到项目,提供免费的前期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案成为常态。有观点认为这是建筑设计行业向服务业的转型,然而这样的服务却往往收获到的是甲方拖欠设计费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建筑设计企业,需要多少建筑设计师,可能难以给出统一的答案。但目前来看,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需求。如今每年依然有近万的建筑学毕业生踏入社会,如果不加以疏导控制,将来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企业可以通过降薪裁员全身而退,而受伤的是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
15年是建筑设计行业的一个重要拐点,房地产热骤然降温,而作为下游产业的设计行业一时哀鸿遍野,降薪、裁员比比皆是,而接下来的16年,上游房地产开发商加速集中,设计院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多数设计公司不敢轻易扩太大,担心后续市场持续性。两年的低潮,造成了现在建筑师青黄不接,不少建筑设计公司出现了用工难现象。用工难只是假象,实质仍是建筑设计作为夕阳产业的颓势渐显。若是真爱,想要继续扛起设计大旗,建筑师有必要研究下以下三点:
1、绿色建筑;
2、BIM设计施工一体化;
3、强化建筑师个人特点。
四、当下设计单位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打造门户式开放平台。就西方市场发展经验来看,成熟发育的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生态体系,位于顶端的艺术家工作室以个性化的创意见长,引领整个设计行业的设计风格;而金字塔中、下部则由商业性设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