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心理疏导范例6篇

学校是未成年人步入社会的中间地带,当前我国的学校德育由于教育观念等的系列偏差,导致某些未成年人道德观念淡漠,道德水准下降,屡有偏差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进行分析,审慎思考学校德育的不足,加强学校德育以防范和矫治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深渊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未成年人先前一系列的偏差行为逐步积累恶化而成的,其基本路径为:沾染恶习——偏差行为——犯罪。未成年人的偏差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往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兆。社会个体与现存社会规范发生的磨擦和冲突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小到大,逐渐加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导致犯罪行为发生,未成年人犯罪也是如此。要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首先要预防未成年人出现偏差行为,切断他们通向犯罪的这一途径。

2003年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表明,全国初中2.9%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性偏差行为,14.2%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性偏差行为。在校未成年人行为偏差问题日益凸显了学校德育的缺失。

第三,学校德育目标存在片面性,实现过程中只注重行为管理,忽视人格培养,无法达到有效减少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和“育人”的目的。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德育要引导学生成为规范的社会人,还要具有高尚的心灵、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但是,

那么,怎样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实现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改进建议

一、Z市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概况

截止2016年9月25日,Z市在册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共11名,占社区服刑人员总数的0.7%。Z市自2005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起,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街道)司法所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矫正时,充分考虑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身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Z市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的帮扶作用,“五老”志愿者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结对帮扶实现了全覆盖。多个司法所陆续制定了《社区矫正结构化方案》,从制度层面约束矫正犯。坚持个性化矫正方案,并因案施矫。单独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实行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开进行社区矫正,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矫正档案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并单独存放,做到一人一案。同时注重教育矫正的联动性。与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总工会等部门相配合。其次,针对未成年人易于感化的特点,侧重教育和感化,尤其是加强心理矫正。定期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观念,联合人社和劳动保障部门,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同时为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尽可能提供就业岗位,截止目前,全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已经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各类培训3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可见10年来,Z市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同时一部分问题也显现出来,在此笔者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有所裨益。

二、有关Z市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增设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

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远低于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①如果对未成年人采取一般矫正措施,可能会产生不适合未成年人心理的情况,反而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或加重消极、颓废甚至抵制矫正的心理,阻碍着挽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反之,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实施矫正,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Z市虽然已经采取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开进行社区矫正,针对未成年犯特点制定方案,但是在项目设置上与成年犯并无不同。可以借鉴转向项目如养育之家(FosterHome)、小M之家(GroupHome)、替代性学校(AlternativeSchool)、日处遇项目(DayTreatmentProgram)、家庭转向计划(Family-OrientedDiversionProgram),为犯罪未成年人提供类似家庭的环境,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情感,对他们提供个别化的关心、爱护。②

(二)建立矫正效果评估测量体系

不同的未成年犯,其主观恶性不同,统筹划一的矫正模式虽然有利于公平公正,利于整体上对矫正人员进行管理,但是客观上也存在不能满足某些个案需求的情况,一些心理上急需大量投入的个案,在一般的标准化矫治过程中,并不能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甚至存在个案到解矫后亦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从表面上看司法所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了自己的矫正工作,但是对于特殊个体而言并没有达到矫治的效果。

(三)劳动矫正制度改革

(四)建立未成年犯的后续追踪制度

三、结语

作者简介: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预防

未成年人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未成年人的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包括一定的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但从本质上看还是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新时期下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及心理进行分析,预防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维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出发,论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并详尽的分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措施。

1.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其违法行为也具备一定的特点和共性,科学认识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可以有效的遏制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

1.1犯罪年龄偏低

1.2犯罪形式团伙化

近几年,未成年人的犯罪形式逐步转变,由原来的单一犯罪转向团伙化犯罪,在人数上以3到5人为基础,较大的团伙能够达到10人以上,犯罪行为主要集中在斗殴、抢劫、盗窃、、敲诈勒索,并且犯罪动机上具备突发性,多数的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初都没有考虑到后果,作案时没有细致的准备,往往是因某种特定事件的发生而诱发犯罪,有时特定的情境刺激会引发多名未成年人情绪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了团伙犯罪。

1.3犯罪手段智能化

未成年人犯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承现出智能化的特征,在犯罪行为上未成年人也采取了踩点跟踪,寻找作案时机,使用现代化工具等手段,并且能够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快速联系和快速逃逸,案发后手机交流分散潜逃,有的未成年人还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如:网上诈骗、银行卡盗取等。

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2.1家庭教育的缺失

2.2学校教育偏差

2.3不良因素的影响

这里所指的不良因素,主要是指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其对未成年人的诱惑是非常大的,而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成长阶段,缺乏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而自我表现力和自尊心又较强,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引诱,逐步走向犯罪道路。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措施

3.1强化家庭监管

3.2改进学校的教育机制

3.3优化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孔维钊.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缺陷[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1):01-03.

[2][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M].郭建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一、当前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调查

2、迷恋聊天,逃避现实生活。据调查,69.7%的上网学生都喜欢qq聊天,而且聊天对象基本是异性网友,他们认为网上聊天有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乐趣”。我市一名初三女生坦言,非常喜欢上网聊天,异性网友很愿意和自己聊天,不用担心别人知道,没有拘束。座谈的专家分析:痴迷网络聊天的未成年人源自于对虚拟网络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现实自我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生活单调,易被虚幻的世界所迷惑,寻求通过上网缓解压力,寄托对感情的憧憬和依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痴迷网络聊天往往是在现实中感觉压抑、感到自卑的那部分未成年人,他们因为想逃避现实而迷恋网络,因为迷恋网络而更加逃避现实。部分未成年人在迷上网络聊天后,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处处逃避。

3、沉溺网络,影响身心健康。问卷调查中,有51.1%的家长和59.7%的老师认为学生过多上网将影响身心健康,有21.9%的上网学生曾将家里给的早点、午餐钱省下饿着肚子泡网吧。我们还看到,有的孩子痴迷上网,吃饭睡觉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有的孩子长时期集中注意力玩游戏,消耗大量精力,视力明显下降;有的网吧卫生条件极差,烟雾缭绕,环境堪忧。这些都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心理学家还指出,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大多会出现性情孤僻、态度冷漠、是非不辨的倾向,轻者影响学习,重者致使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碍。此外,在网吧里,各路人群混杂的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腐蚀和教唆作用,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4、上网成瘾,诱发违法犯罪。随着网络盛行,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急剧上升。据调查,我市今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92起,在雨湖区检察院去年审理的25件45人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是因为网络诱发。很多未成年人因无钱上网而去偷盗抢劫、勒索敲诈,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多则上千元,少则十几元。此外,上网的未成年人中有40%的浏览或误入过黄色网站,这类不良网站犹如精神,对于充满好奇、追求新奇、缺少辨别和自控能力的青春期少年充满诱惑和毒害,严重的能导致他们人格扭曲,追求低级的精神生活,导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种种现状表明,在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明显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的状态下,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长此以往,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因此,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寻找根源、重拳出击,猛药狠治。

二、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应当说,网络是柄“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那为什么从现状来看,是弊大于利,利的一面发挥不够,弊的一面却防控不足呢?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上网条件缺乏,未成年人上网需求难以满足。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网络世界表现出强烈好奇心是十分正常的,而且互联网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未成年人上网的正常需求是刚性的、合理的、应当努力满足的。但现实状况是:学生上网只有三种途径,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家庭来看,31.5%的学生家庭缺乏基本上网条件,34.3%的学生家长纯粹的禁止学生上网;从学校来看,80%的学校每周仅开设一节电脑课,且基本不能联网;从社会来看,我市绿色网吧的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全市还只有5家不到300台电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未成年人上网的巨大需求。在各种途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许多未成年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选择了进入经营性网吧接触网络,从而滋生了一系列问题。

3、教育疏导缺失,未成年人上网习惯难以养成。健康科学的上网习惯是保证未成年人既享受网络便利又规避网络危害的重要条件。而孩子的健康上网习惯要靠平时的教育疏导来养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疏导依旧做得很不够。据调查,有41.5%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校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52.6%的学生认为家长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26.7%的家长不允许孩子上网。特别是部分家长只懂限制子女上网,缺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一味地禁止反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缺乏应有的重视。从社会层面来讲,我市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专门场所严重不足,唯一的市青少年宫也已硬件落后,投入严重不足。而且,目前能够让全市未成年人参加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活动仍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三、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3、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回归现实生活。未成年人现实生活的空虚是导致他们沉迷虚拟世界的重要原因。因此,全社会都应当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围绕我们的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用现实生活吸引和凝聚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学校要利用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由于参与者都是同学,校外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建议教育部门对校外活动的开展做出规定,纳入对学校考评的重要内容,以便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体验真实的生活情感,热爱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要与爱上网的孩子多沟通、多探讨,尽量提供家里上网的条件,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同时要多陪同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等等,努力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

关键词:未成年;急性酒精中毒;急救;心理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多见于青壮年[1,2]。近年来,饮酒人数逐年增多,年龄也日趋年轻化,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饮酒患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我院急诊科2008年8月~2011年7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未成年患者7例,经洗胃(催吐)、催醒、护胃及补液等急救治疗,配合对症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2抢救治疗及护理方法:采用吸氧,催吐,洗胃,纳络酮催醒及基础治疗,同时进行对症心理护理。以焦虑自评表(SAS)对比患者苏醒后和出院前各评价一次,以资比较。

1.2.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中流量吸氧,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及舌后坠引起窒息。

1.2.3催吐或洗胃:压舌板按压舌根部催吐,饮酒量多且未过2小时则洗胃,注意观察胃内容物的量和性状及颜色,分辨有无胃黏膜损伤情况。

1.2.4保证安全、加强护理巡视:对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清除地面、通道等环境的障碍物;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发生跌倒或坠床,输液肢体给予制动,防止他伤或自伤。对昏睡期有沉睡、昏迷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保持气道通畅,;随时观察意识状况和眼征变化,有摔伤史及颅脑疾病史,2小时以上还未清醒者,行头颅CT检查,避免漏诊,延误治疗。

1.2.5对症心理护理,因势利导:未成年人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的,急性酒精中毒起因于患者心理不成熟,认为喝酒能消除烦恼,证明自己的能力,减轻孤独、自卑、失败等失意的心理因素,减轻压力。护理人员在患者清醒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指出酗酒对未成年人身体健康不利。对聚会醉酒者应加强青少年健康心理教育,强调酗酒的坏处,以及其可能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对后两者要注意语气,态度,语速,不能一味指责患者,避免矛盾激化,尽量解除患者的思想症结,增进相互理解,与患者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提出诚恳的建议,帮助患者渡过情绪的低谷,取得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引导正确的处事态度。要多关心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4]。

2结果

7例未成年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通过常规的抢救方法和积极的护理治疗后,加以对症的心理护理治疗,均取得了教好的效果。苏醒后均积极配合治疗,康复出院。患者苏醒后焦虑自评表的得分是平均47.33,出院前的得分是32.50分,效果明显。

3护理体会

在抢救未成年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时应注意:①纳诺酮禁用于对该药物过敏的患者,静注该药物时应备抗过敏药物。②原有肝脏疾病及肾功不全者慎用。③过往有消化道溃疡或胃出血者禁洗胃。

过往大家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仅局限于药物和常规护理。对未成年人的酗酒行为和心理也存在不理解和片面的认识。掌握未成年人的心理,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和劝戒,才能收到比单一药物治疗更好的效果。同时,未成年人应该自觉禁酒,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应加强社会监督,不得向未成年人兜售酒类商品,切断未成年人酗酒的源头。

参考文献

[1]傅利军,黄朝辉,屠春雨,等.绍兴市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12):1417-1419

[2]石峰.纳洛酮治疗青年急性酒精中毒后意识障碍2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94-95

当前未成年犯罪的动向和特征

1、犯罪数量处于增长态势且呈低龄化趋势。未成年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无业闲散未成年人和学生犯罪占较高比例。共同犯罪现象比较普遍,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占有相当大比例。未成年犯弑亲案增多,折射出一部分“90后”未成年人思维偏执。

2、经济发展迅猛、外来人口集聚的城郊结合部或新兴城镇的未成年人犯罪较多,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于侵犯财产、人身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抢劫和盗窃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60%—80%之间。

3、大多数未成年犯是由于沉迷网络和接触网络不良信息而犯罪,网上邀约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新动向。逃学旷课、接触不良少年、夜不归宿和离家出走是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带有普遍性的前兆;家庭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使一些未成年人在犯罪前有不良行为时缺少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路径

·提升恢复性司法理念,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贯彻始终

预防和减少犯罪,修复遭受损害的社会关系,是法律监督职能向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延伸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求检察机关创新执法方式,在确保办案的法律效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点,完善未成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修改后刑诉法将未成年人犯罪作为特别程序单独确定,也强调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当中,为了切实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就必须做到“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既要避免不教而罚,也要防止不教而宽,将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与办案工作向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承前启后的优势,将教育挽救工作贯穿于刑事检察工作的始终。比如在讯问过程中,通过解释法律对涉罪未成人进行疏导,让其明白自己错误在哪,让其受到教育,得到感化;在庭审过程中,通过规劝启示的引导,让其认罪悔罪,痛改前非;在帮教过程中,以矫正指引为重点,对其进行人生价值教育,帮助其重树信心,回归社会,切实做到以法警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切实教育、感化和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同时在作出司法处理决定或制裁时,应当充分考虑案件情节和涉罪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依法行使司法裁量权,选择最有利于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处理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司法处遇,既要避免过分强调刑罚的作用,也要防止将必要的刑罚与教育挽救对立起来。

·抓好对接,建立未成年人犯罪一体化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形成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合力。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的宗旨仍然是帮助未成年犯罪人最终回归社会,恢复社会应有秩序。因此,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批捕、、诉讼监督和预防无缝衔接工作,促进建立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和预防犯罪机制是该项工作的核心环节。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工作模式,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是人员的优化配置。挑选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而且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善于做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经验的检察官,去从事批捕、、诉讼监督和预防工作。

其次是强化程序间的连续性。建立该工作模式之后,检察官在审查批捕阶段就已经比较熟悉案情,对于一些并不复杂的案件可以建议公安机关对批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尽快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而在审查阶段,检察官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尽快结案,移送法院,同时建议法院尽快做出判决,以缩短未成年犯罪人在看守所羁押的期限;对判处缓刑或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犯罪人以及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检察官对其跟踪回访帮教,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防止未成年犯回归社会后重蹈覆辙。

最后是加强对办案检察官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因为该项无缝衔接工作模式有其特殊性,办案检察官的工作从头到尾都是一人操办,为了防止出现的现象发生,就要建立对办案检察官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实行阳光执法。

·落实前科封存制度,消除“标签”效应

延伸检察职能,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利用检察建议参与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通过对未成年人发案基本情况、案发原因、犯罪规律的调研分析,总结未成年人犯罪规律,归纳预防要点,发现社会管理薄弱之处,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同时,从未成年人犯罪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典型案件入手,反映突出的社会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THE END
1.如何消除对心理治疗的恐惧,通过心理咨询开启焦虑的自我治愈?然而,许多人由于对心理治疗的误解和恐惧,往往拖延寻求帮助的时间,甚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心理咨询作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415192517954657&wfr=spider&for=pc
2.免费测测你的心理降程度心理治疗医院哪家好以上我们所说的大多都是属于自我缓解,那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心理咨询呢? 01 测测你的心理健康程度 Test your mental health level 请认真阅读以下 40 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得2分; “偶尔是”,得1分;“完全没有”,得0分。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MTMyMjMzMg==&mid=2247509871&idx=1&sn=fe4636237b5e1b4d180d33c9dbbf6d12&chksm=fce8619ea28566930cc87e0dfa5167af25aac3d075f7cc3f57a153589abea0d5ed5570cbadac&scene=27
3.成人情绪障碍如何心理疏导39降网成人情绪障碍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等心理疏导。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病人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包括情绪困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方面。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病人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包括情绪困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方面。 https://askar.39.net/a/230714/z88zatn.html
4.江西南昌青山湖:“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呵护未成年人“向阳花开”疏导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运用共情、情感反映、内容反映等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相符的心理疏导方法,抚平小花心理创伤,引导小花走出阴霾,让小花重新绽放天真烂漫的笑容。疏导结束后,承办检察官叮嘱小花家属要加强对小花的照顾与关心,用家庭的温暖呵护小花健康快乐成长,并告知其有困难也可以及时向该院反映,该院将尽全力为其提供http://www.jcrb.com/procuratorate/jckx/202312/t20231229_6142565.html
5.科学处置未成年人心理降警情110报警服务台民警和96111未成年人公益心理咨询老师联合开展线下心理疏导。 按照协议,民警在开展警务活动中,遇有需要心理干预的案例,可以在分局常安联盟“心灵家园”微信群内联系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负责老师,说明情况,约定时间、地点,由协会安排对应的各区组长带领心理咨询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https://news.cpd.com.cn/n19016/n47141/724/t_1142062.html
6.元柳青老师简介父母咨询学习+亲子关系疏通+孩子调整 二,成人心理咨询 本人咨询 社会心理工作受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志辉书记肯定和嘱托 疫情期间社会心理服务受到河南省政法委书记肯定 和新华区政法委书记陶书记一起研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有人问我:心理疏导有用吗? https://www.meipian.cn/32pr3wlf
7.厦门优眠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到厦门优眠!【厦门优眠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到厦门优眠! 优眠门诊部(厦门),是厦门一家正规的精神心理门诊,专业看诊成人及青少年各类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专攻失眠、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症、精神障碍、心理疾病疏导治疗、神经衰弱、恐惧症、强迫症、躁狂、精神分裂、头晕头痛等精神心理问题。医生临床经验丰富,平价透明收费,备受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21667363?bizType=29
8.三亚心灵桥催眠心理咨询中心三亚心灵桥心理服务网心理咨询治疗困惑情绪疏导医生老师顾问http://www.xljk525.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22
9.聊城市民政局民政工作动态全市广大未成年人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有关问题,可在周六、周日到聊城市龙山西街38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寻求帮助,也可随时拨打未成年人心理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服务对象 聊城市未成年人及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人群。 服务内容 向求询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学的知识和劝导,帮助他们明确心理特点、发展任务和应对策http://www.yanggu.gov.cn/ygxxgk/xzfbmxxgk/xzfhcxjsj/202310/t20231014_4434410.html
10.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邢强莅临数业智能考察交流7月10日上午,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主任邢强莅临广东数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交流。数业智能副总经理黄倩影、校企合作主任刘至艳、运营主管曾丹花、运营专员马宇卓出席接待。 https://www.shuyeit.com/nd.jsp?id=173
11.心理咨询工作计划(通用18篇)4、加强个体咨询工作,对那些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重点做好高三学生备考中的压力缓解工作和高考前的情绪疏导工作。 四、工作思路 1、根据新形势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树立大心理教育观,坚持全员心理育人,全程心理育人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10812134651_3989207.html
12.咸安区未成年人心理降辅导专家库专家公告郭振山,男,中共党员,咸宁市青龙山高中副书记、副校长,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家库专家、咸宁市心理学会理事、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曾参加清华大学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培项目培训。长期奋战教育一线,有较强的亲和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勤奋的钻研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学法指导、学困转化、亲子关系调节、心理疏导和危机https://xianan.cjyun.org/p/126283.html
13.精神科和成人心理咨询的区别?管理咨询精神科主要治疗精神疾病,侧重药物治疗;成人心理咨询则关注心理健康,侧重心理疏导和咨询。https://www.bkw.cn/jssks/ask/6389510.html
14.心理智库心理智库是一个致力于心理咨询知识分享与普及的平台。我们汇集国内外心理咨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经典案例、专家解读等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交流机会。通过心理智库,您可以深入了解心理咨询的各个方面,提升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水平。https://www.java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