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SH601318)$ 投资45亿却是非营利医院,院长陈仲强如何操刀北大国际医院? 被寄予“发展新模式”的北大... 

一转眼,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下称“北大国际医院”)开业快5年了。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实在不具备任何优势,地处北五环外,周围人口密度小,最近的一个地铁站还在2公里之外。

在四环之内遍布公立医院的北京城,外界一直好奇,北大国际医院能吸引多少患者?

“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在接受健闻记者专访时,院长陈仲强给出了不错的数据:日门诊量4000人左右,其中北京患者和外地患者各占一半。

北大国际医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公立医院,而是企业出资兴办的非营利医院。

它从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由北大医疗集团全资兴建,总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核准床位1800张,在国内尚属医疗航母级别,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门诊楼被戏称“T4航站楼”,医院设有停机坪,直升机转诊,可以说赚足了眼球。

也因为是非营利性的医院,所得利润不能用来股东分红,只能用来继续投入医院的运营。北大国际医院从一开始就被明确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它在北大医疗集团中属于“旗舰”地位,为北大医疗输出管理经验等。而北大医疗真正的商业模式是:在用资本手段收购、盘活传统医院、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打通药品、医疗器械、保险、养老地产、健康管理等全产业链,在医院之外的环节释放利润。

目前,北大国际医院在这个商业模式中究竟为北大医疗带来了多少实质性的盈利项目还不得而知。陈仲强态度谨慎,对他管辖范围之外的事情绝口不提。

但有迹可循的是,其资本方北大医疗集团这些年动作频频,参与多家国企医院改制,并购医院,成为中国少数几家超万张床位的医疗集团,为全产业链布局打下了基础。

在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格局下,如此规模庞大的医院一直被寄予厚望,外界期待它能发挥“鲶鱼效应”。

从开业第一天就背上了资本压力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2年,原北京市卫生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拿到了北京昌平回龙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的120公顷土地。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韩启德有意在中国建一所“发展新模式”的医院。2002年7月,时任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常务副校长韩启德联名向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写信,表达了北大建国际性医院的愿望。贾庆林批示称,“北大应该纳入到医学城的建设中”。

这一年,北大国际医院建设正式启动。但初期投入就要32亿元,没有投资机构感兴趣,筹资四处碰壁。最终,北大国际医院被“安排”给方正集团。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的校企,北京大学持股70%,集团管理层持股30%。在当时北大旗下几家校企中,方正集团的经营状况最好。

2003年,方正集团和北京大学共同设立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由北大医疗全资建设北大国际医院。在北大医疗的股权结构中,最初方正集团和北京大学持股分别为30%和40%,还有30%的股权是北京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此后方正集团不断增资,股权结构有所变化。目前,方正集团成为北大医疗最大的股东,也就是北大国际医院的最大股东,持股85.6%,北京大学持股13.8%,北京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持股0.6%。

这就决定了北大国际医院从开业第一天,就已经背上了资本压力。多久实现盈亏平衡,是外界和资本方都很关心的话题。

八点健闻:多久以后才能实现盈利?

陈仲强:没个8年10年,盈亏难以平衡,但亏损在逐年减少。2015年营收1亿多元,2016年5亿多元,2017年9亿多元,2018年达到14亿多元,今年预计达到17亿元。

八点健闻:医院的发展超过你的预期了吗?

陈仲强:医院发展超过我的预期,但这也是新医院的特点,前几年营收都会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但作为社会资本办医的综合性医院,有这么多营收不容易。目前国内社会资本办的专科医院可以发展得不错,但综合医院很难达到这样一个发展速度。

八点健闻:医院的门诊量和手术量是怎样的?

陈仲强:现在日门诊量4000人左右,多的时候4500人,少的也有3800人。今年全年门诊量有可能突破100万人次,今年手术量预计在25000人。

八点健闻:医院位置比较偏,来看病的患者都是北京的吗?

陈仲强:门诊患者有一半以上来自外地,住院患者有60%-70%来自外地。而所有住院患者中,有一半是医保患者,一半是自费患者。

人才是困扰医院的最大问题

陈仲强曾在公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做过10年院长,又在国企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当过2年院长,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他曾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个学科打造成全国优势学科,比如生殖中心、骨科等。

2015年1月,他“临危受命”,接手了刚开业不足一个月的北大国际医院。

陈仲强很快形成了“市场化意识”,想尽办法整合北医系统资源,升级医院的专家技术水平。比如,“北大系”的六个兄弟医院,在时任常务副校长韩启德的协调下,给北大国际医院共建了32个学科,每个医院派出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常驻北大国际,多点执业。

但要留住人,吸引人,还需配套的机制。

八点健闻:到目前为止,在吸引人才方面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

陈仲强:医院没有编制。对于医生来说,从事业编单位调到非事业编单位,目前来说待遇是有很大差别的,包括五险一金、医生的成长空间、科研项目等。

八点健闻:医生还是成立初期承诺的年薪制吗?

陈仲强:目前以年薪制为主,此后会逐步过渡到非年薪制,实施绩效考核,以服务量、服务能力、工作年限等为评价标准。社会资本办医要更倾向于多劳多得、优质优价。

八点健闻:医生年薪与北京普通三甲公立医院相比有优势吗?

陈仲强:现在公立医院医生薪酬提高很快,我们医院医生薪酬比他们略有优势,有的学科医生工资比公立医院同学科高出一截,有的学科医生工资可能还不如公立医院。

八点健闻:你们医院全职医生有多少?

陈仲强:全职医生比例现在接近所有医生数量的一半,有500多人。有90%的医生生源来自北京,还有10%来自于外地重点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北京医生生源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和协和医学大学系统毕业的学生。优秀医学生的补充保证了医院未来的后续发展。

八点健闻:多点执业的医生目前有多少?

陈仲强:多点执业医生人数不固定,大概在100-200人之间。

八点健闻:在过去几年里,你遇到的挑战有哪些?

陈仲强:医院所有的体系都是从无到有:学科建设、专家组织、建章立制等。比如,专家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医院有不同的管理文化,要变成统一的国际医院的文化,要做很多医生培训等。

八点健闻:医院科室建设的进展如何?

陈仲强:到2015年下半年,各个优势学科就建成了。现在医院一共有63个学科、52个临床科室和11个临床一级科室。

八点健闻:你压力大吗?

陈仲强:大,很大程度也和资金压力有关系。我们想让资金尽快回笼,尽快实现盈利。国外很多医院都是非营利医院,很少有地方把医院作为赚取资本回报的项目来看待。

八点健闻: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消息和进展?

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

目前,社会资本承办大型医疗机构缺少成熟模式,北大国际医院作为一家规模巨大的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其发展当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体制内深耕多年的陈仲强从走进北大国际医院那天起,便深感这家医院的与众不同。传统公立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主管“人财物”,而社会资本办医在体制和机制性上要比公立医院灵活很多。

八点健闻:目前医院是一个什么样的运行机制?

陈仲强:北京大学医学部、方正集团和北大国际医院组成了一个理事会,形成了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样保证了北大国际医院和方正集团、北大医学部的有效沟通。我们不是北京大学的直接附属医院,没有上下级关系,不需要直接汇报,但需要通过理事会这么一个平台来沟通。

八点健闻:理事会和董事会什么有区别?

陈仲强:董事会包括资本决策等,理事会不涉及这方面的问题,理事会决策主要包括评审职称、学术研究、整个医院的管理。

八点健闻:这样一个运行机制有什么好处?

陈仲强:在这样的机制下,北大系的各家医院优势学科进入到国际医院,国际医院才能建立优势学科,再通过社会招聘人才,这是第一个战略上的优势。社会资本办医也好,民营资本办医也好,其实最缺的就是人才。就是因为这样的合作,才有了北大国际医院这样一个品牌。还有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加盟到北大国际医院,所以这个发展模式和学科组建方式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

未来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服务

很显然,依托北大系其他兄弟医院支持走到今天的北大国际医院,5年内,未与这些具有天然优势的兄弟医院形成差异化的优势。这其中,从医保患者的占比即可看出,北大国际医院的患者有一半是医保患者。

接近北大国际医院的人士认为,医院未来的出路“一定是走中高端路线”。

“北大国际医院起点很高,未来是要去承担商业保险的这么一个机构,而不应该办成和其他北大医学部附属医院同质化的一个机构。”业内人士更期待的是,陈仲强在任期间,医院如何快速变轨,如何降低和压缩对医保的依赖度。

与此同时,曾深度参与北大国际医院建设的业内人士则认为,北大国际医院必须要思考如何与国际上的医院建立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如何让病患在合作医院间形成转诊关系等。“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去全面承接商保病人”。

八点健闻:接下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陈仲强:积淀、积累。没有8-10年,医院很难形成鲜明的特色。因为这是综合医院,不是一个专科医院。但从战略上讲,要突出我们医院的特色服务模式,这个模式是公立医院所做不到的。

八点健闻:具体的特色是什么?

陈仲强:政策明确要求,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限制在10%以内,但北大国际医院是没有这个限制的,未来我们要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满足服务个性化的需求。现在大家对基本医疗服务都不满意,公立医院从长远来讲,要承担公平性的职能,满足人人享有健康的基本需求。现在公立医院有时候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比方说提供的服务倾向高端服务,必然削弱了基本医疗服务。

八点健闻:目前医院特需医疗占诊疗服务总量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陈仲强:10%左右。但是我们希望特需医疗服务达到20%,甚至30%。

八点健闻:目前特需医疗的预约率如何?

陈仲强:预约率超过了60%-70%,这在公立医院很难做到。

八点健闻:你们将重点发展哪些学科呢?或者说有计划将哪些学科作为优势学科来发展?

陈仲强:我们现在有几个主要的中心,急重疑难病症诊疗中心、大型手术中心、国际医疗转诊与交流中心等,围绕这几个中心,我们设立了妇产医学中心、生殖疾病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睡眠控制中心等。这些中心在目前架构下,按照多学科合作相互组合来推动发展。我们不人为干涉,按照市场规律,在市场变化过程当中,有些变得更强了,有的就会变弱。

八点健闻:医院在北大医疗集团中的战略定位是旗舰店,这个定位现在有没有变化?

陈仲强:北大国际医院在北大医疗集团中还是作为一个旗舰。国际医院所发挥的作用,实际上是带动集团的发展。

THE END
1.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工资和待遇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是三甲医院吗桂聘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具体薪资酬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大概有以下这些医院工资信息:医生职称分五档,分别是医士、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分别对应的月工资为:2千、三千、五千、七千、九千左右。研究生刚毕业按医师对待,月工资四千来块。这是国家给的工资,至于奖金多少看医院的效益如何,三甲医院奖金和工资不https://www.guipin.com/zixun/neirong/14511.html
2.究竟医生能够摊到阳光下的薪水有多少呢医院管理医管攻略6、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应该差不多8000到9000左右,甚至不止这些,因为他们是三甲医院的医生,技术又那么好,又是一个有名的三甲医院,医生每天都很忙,所以他们的一个月工资甚至还不止8000到9000元的待遇,还会有更高点的。 上海社区医院副主任医师工资 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资待遇,在职朋职业圈上已有62位圈友现身分享,http://zl.hxyjw.com/arc_47675
3.云南省各地区三甲医院医生的薪酬实况这差异,犹如山川的起伏,深刻影响着医疗领域的脉动,尤其是那些肩负生命之重的三甲医院医生们。在昆明这座省会城市的医疗中心,薪酬的光辉似乎更为耀眼,而远离核心区域,地级市乃至更偏远地区的白衣天使们,则在不同的经济天空下,绘制着各自的薪酬风景线。薪金的多维拼图 薪酬,这一医生价值的量化体现,是由基本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071051208382815&wfr=spider&for=pc
4.在济宁,三甲医院大夫的待遇应该属于打工者中的天花板了,人家一在济宁,三甲医院大夫的待遇应该属于打工者中的天花板了,人家一到八月份的工资比我一年工资都多 - 体制剧透于2023101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64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www.douyin.com/note/7288273222913494324
5.北京医院执业医生工资待遇(招聘要求,就业前景)北京医院执业医生招聘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 65.9%岗位拿¥10-30K/月,年薪¥12-36W,2023年较2022下降了68%。 按学历统计,中专工资¥21.0K。 按经验,1-3年工资¥12.0K。 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年招聘职位30个,占北京医院0.208%。 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朝阳区,房山区。 https://www.jobui.com/salary/beijing-zhiyeyisheng/ind-yiyuan/
6.大三甲医生辞职去药企,亲述经历!医生转行如何拿百万年薪?假期多从大三甲心内科转行去了药企 有双休没夜班,工资高 心里反而更踏实了 近期,一名东北某三甲原心内科医生讲述了自己从医院离职,转行到北京大药企的亲身经历,揭开了医生转行的神秘面纱,给了同行们特别有益的参考,引起了特别强烈的共鸣,我们不得不在此讨论一下。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dd04e9852209
7.三甲丨丽水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招录公告2.本次招聘岗位性质为编外用工,实行合同管理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按本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丽水市人民医院府前院区 丽水市人民医院 招聘程序与办法 报名与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 自招聘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11月29日17:00止。 2.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 https://rjxy.wmu.edu.cn/info/1081/159649.htm
8.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专题全省唯一一个被省级三甲医院全部托管县,县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托管县医院、县中医院,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充分发挥省级三甲医院技术与管理优势,全面提升了我县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健康脱贫全面推进,助力决胜脱贫攻坚https://www.gy.gov.cn/Jcsd/show/2071839.html
9.各医院医生收入整理:主要针对择业期同学72,香港某二流医院,不出名,刚考过 MRCP,工作 4 年,月收入 8 万港币,约和人民币 7 万港币。国内待遇最好医院之一的上海华山医院,同样工龄的医生,收入大概是其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而普通三甲医院,工作四年的医生,总收入可能只能达到人家的十分之一。 https://commercial.dxy.cn/article/57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