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推荐人选事迹简介汇编电子宣传册专业电子书制作

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基层推荐人选汇总表.............7

一、机关党委...........................................11

1.刘世敏.............................................11

2.李云...............................................11

3.陈佳靓.............................................12

二、中医学院党委.......................................12

4.燕海霞.............................................12

5.赵心华.............................................13

6.孔祥亮.............................................14

三、中西医结合学院党委..................................14

7.蒋嘉烨.............................................14

8.包怡敏.............................................15

四、中药学院党委.......................................15

9.倪梁红.............................................15

10.袁颖..............................................16

11.安叡..............................................16

12.王盼..............................................17

五、针灸推拿学院党委...................................17

13.虎力..............................................17

14.马杰..............................................18

六、护理学院党委.......................................19

3

15.吴彩琴............................................19

七、公共健康学院党委...................................19

16.张胜男............................................19

八、康复医学院党委.....................................20

17.柏怡文............................................20

九、科技人文研究院党委..................................21

18.李明..............................................21

19.杨丽娜............................................21

十、交叉科学研究院党委..................................22

20.刘三宏............................................22

21.吴涛..............................................22

十一、创新中药研究院党委................................23

22.冯陈国............................................23

十二、中药研究所党委...................................24

23.杨莉..............................................24

十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24

24.王敬..............................................24

十四、图书馆党总支.....................................25

25.周满英............................................25

26.白玉金............................................26

十五、气功研究所党总支..................................26

27.尚妍妍............................................26

4

十六、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27

28.张雯..............................................27

十七、科技实验中心党支部................................28

29.任艳..............................................28

十八、外语教学中心党支部................................28

30.周恩..............................................28

十九、中医药博物馆党支部................................29

31.张宇奇...........................................29

二十、体育部党支部.....................................30

32.王宾..............................................30

二十一、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党支部........................30

33.刘特..............................................30

二十二、龙华医院党委...................................31

34.林江..............................................31

35.章怡祎............................................31

36.赵海音............................................32

37.莫文..............................................32

38.盛锋..............................................33

二十三、曙光医院党委...................................34

39.王倩..............................................34

40.张琥..............................................34

41.顾逸梦............................................35

5

42.刘丽艳............................................35

43.陈婕..............................................36

二十四、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36

44.符德玉............................................36

45.王振宜............................................37

46.卢嫣..............................................37

47.薛鸾..............................................38

48.孙武权............................................38

二十五、上海市中医医院党委..............................39

49.鲍计章............................................39

50.郭修田............................................39

51.田建辉............................................40

52.王桂茂............................................40

53.李玉梅............................................41

二十六、普陀医院党委...................................41

54.张颖..............................................41

55.刘金金............................................42

56.张晓晓............................................43

57.张翠平............................................43

二十七、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44

58.马桂芝............................................44

59.盛昭园............................................44

6

60.钟薏..............................................45

二十八、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45

61.李林霞............................................45

62.李四波............................................46

63.杨晓萍............................................46

64.许文杰............................................47

二十九、光华医院党委...................................47

65.何东仪............................................47

66.高晨鑫............................................48

67.朱徙珺............................................48

68.黄正..............................................49

69.高维琴............................................49

三十、宝山医院党委.....................................50

70.杨志新............................................50

71.李凤..............................................50

72.朱静静............................................50

7

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基层推荐人选汇总表

(一)校本部(按3%比例,共推荐人选33名):评选名额20人

党组织名称序号姓名年龄岗位类别

所属教研室

(部门)

职称(职务)

机关党委

1刘世敏45岁行政人员后勤保障处科长

2李云35岁行政人员团委校团委副书记

3陈佳靓34岁其他专技资产管理处工程师

中医学院党委

4燕海霞45岁专任教师中诊教研室教授

5赵心华43岁专任教师内经教研室副教授

6孔祥亮47岁专任教师伤寒教研室副教授

中西医结合

学院党委

7蒋嘉烨40岁其他专技生化与分子

生物学实验室高级实验师

8包怡敏51岁专任教师生理教研室教授

中药学院党委

9倪梁红44岁专任教师生药教研室教授

10袁颖51岁专任教师中药教研室教授

11安叡51岁专任教师化学教研室教授

12王盼31岁辅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讲师

针灸推拿学院

党委

13虎力42岁专任教师针推文献教研室副教授

14马杰43岁行政人员针推学院党委副主任医师

(副书记)

护理学院党委15吴彩琴45岁专任教师基础护理教研室副教授

公共健康学院

党委16张胜男31岁辅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助教

康复医学院

党委17柏怡文30岁专任教师物理治疗教研室讲师

8

党组织名称序号姓名年龄岗位类别所属教研室

(部门)职称(职务)

科技人文

研究院党委

18李明46岁专任教师各家学说教研室副教授

19杨丽娜43岁专任教师各家学说教研室副教授

交叉科学

20刘三宏46岁科研人员中药系统

药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21吴涛44岁科研人员中医药表型组学

研究中心研究员

创新中药

研究院党委22冯陈国46岁科研人员手性中心研究员

中药研究所

党委23杨莉46岁科研人员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

学院党总支24王敬42岁专任教师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教研室

讲师

图书馆党总支

25周满英42岁专任教师文献信息

教研室讲师

26白玉金60岁其他专技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气功研究所

党总支27尚妍妍43岁行政人员业务科副科长

国际教育学院

党支部28张雯38岁专任教师汉语言教研室助教

科技实验中心

党支部29任艳47岁科研人员分析测试实验室研究员

外语教学中心

党支部30周恩47岁专任教师外语中心教授

中医药博物馆

党支部31张宇奇50岁行政人员博物馆办公室主任

体育部党支部32王宾39岁专任教师体育部副教授

中医老年医学

研究所党支部33刘特45岁科研人员中医老年医学

研究所研究员

9

(二)附属医院(每院推荐≤5人,共推荐人选39名):评选名额20人

党组织

名称

序号姓名年龄

岗位

类别

所属教研室职称

龙华医院

34林江55岁医师中医内科学

教研室主任医师

35章怡祎47岁医师

西医内科学兼

内科学教研室

主任医师

36赵海音58岁医师针灸学教研室主任医师

37莫文56岁医师中医骨伤科学

38盛峰49岁医师推拿学教研室主任医师

曙光医院

39王倩55岁医师西医内科学

40张琥50岁医师中医骨伤科学

41顾逸梦42岁医师规培传承

教研室副主任医师

42刘丽艳39岁护士中医护理

教研室副主任护师

43陈婕34岁医师西医内科学

教研室主治医师

岳阳中西医

结合医院

44符德玉59岁医师中医内科学

45王振宜53岁医师中医外科学

46卢嫣44岁医师中西医结合

47薛鸾55岁医师西医内科学

48孙武权57岁医师推拿学教研室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

医院党委

49鲍计章43岁医师中医内科

50郭修田55岁医师中医外科

51田建辉51岁医师肿瘤临床医学

中心主任医师

52王桂茂45岁医师针灸推拿

53李玉梅44岁医师中医骨伤

10

名称序号姓名年龄岗位类别所属教研室职称

普陀区中心

54张

颖44岁医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医师

55刘金金41岁医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医师

56张晓晓46岁医师中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医师

57张翠平41岁医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西

医结合医院

58马桂芝44岁医师针灸推拿

康复学教研室副主任医师

59盛昭园52岁医师中医内科学

60钟

薏57岁医师中医内科学

上海市第七

人民医院

61李林霞54岁医师中西医结合妇

产科学教研室主任医师

62李四波46岁医师中西医结合

骨伤教研室副主任医师

63杨晓萍48岁医师中医全科

64许文杰39岁医师中西医结合

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医师

光华医院

65何东仪57岁医师中医内科

66高晨鑫33岁医师中西医结合

骨伤教研室主治医师

67朱徙珺33岁护士护理教研室护师

68黄

正45岁医师中西医结合

骨伤教研室主任医师

69高维琴37岁医师中医内科

宝山医院

70杨志新57岁医师中医全科

71李

凤39岁护士护理教研室主管护师

72朱静静42岁医师眼耳鼻喉

11

一、机关党委

1.刘世敏,男,1979年1月出生,现任后勤保障处总务

管理服务科科长。曾获上海市首届“绿叶奖”暨上海市高校

后勤标兵(提名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优秀考务工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工会工作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多

次获得部门“党员示范岗”表彰、年度考核评定“优秀”。

同时,作为“劳动教育体验岗”项目的核心骨干,他指导学

生完成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月、毕业季物业服务文明离校周、

学生河长体验日、爱粮节粮后厨开放日等多个岗位超2000小

时的志愿服务,所在团队参加2023年校师德师风主题展演

活动,并获优秀展演奖。他始终秉持服务育人、立德树人的

工作理念,脚踏实地,尽心尽责,以德育心、以情润心、以

劳健心,做好育人队伍的排头兵、领头雁、带头人。

2.李云,女,1989年7月出生,现任校团委副书记。2013

年入职上海中医药大学,先后任护理学院辅导员、学生工作

部(处)学生事务办主任。自工作以来,她始终以“立德树

人”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牢记服务

学生宗旨,努力成为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青年学

生成长的“知心人”,青年学生前行的“开路人”。工作期

间曾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中国卫生计生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学生辅导员”、上海市“知行杯”社会

12

实践优秀指导老师、上海市共青团“调研奖”三等奖、上海

中医药大学年度突出贡献奖、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辅导员等

荣誉。承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校级课程建设项目,

发表论文4篇。

3.陈佳靓,女,1990年2月出生,现任职资产管理处,

工程师,兼任校教工芳华萌肉协会副会长、校学生社团巧手

坊和花艺社指导老师,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讲师。曾

多次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工会积极分子”

等称号,先后获评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优

秀指导教师”、第七届“十大杏林菁英”、全国中医药高等

院校创新创业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指导学生参与

“求实杯”、上海市“知行杯”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及中国

国际“互联网+”、全国“挑战杯”、“药祖桐君杯”、“汇

创青春”、“上汽教育杯”、“神农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22项,上海市天使基

金1项,校级奖项数十余项。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创项目

1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参编教材著作

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二、中医学院党委

4.燕海霞,女,1979年9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现任

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曾先后荣获上海市教育

13

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校“十

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校“三八红旗手”、校“敬礼中华,

红色精神”思政教育优秀视频奖、校“五四”优秀青年、基

础医学院“跨界协同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优秀导

师等荣誉。从教19年来,铭记教书育人初心,坚持科研反哺

教学,注重科研育人,鼓励学生创新探索。指导本科生科创

课题10余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荣

获第五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优秀创新报告奖。培养的

研究生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论坛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

科研项目7项,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

5.赵心华,女,1981年3月出生,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合作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博士

后,复旦大学访问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对外教

育金牌教师、骨干教师,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医学院“生

生”文化讲师团指导老师。师从王庆其教授,从事《黄帝内

经》、中医教育的研究以及临床疾病的防治工作。主持上海

市教育研究科学项目以及上海市教委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

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及著作19部。指导本科生科创项

目4项。获第三届上海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上海高校示

范性本科课堂、上海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优秀

项目三等奖、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大赛特等奖、

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特等奖(排序第二)、

14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医学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三等奖。

6.孔祥亮,男,1977年12月出生,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副

教授。从事中医教学18年,讲授《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

选读》《中医临床经典导读》《伤寒论研究进展》《中医文

化趣谈》《中医腹诊实验》等课程。校编《品鉴<伤寒论>》

《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何时希医著三种校评》《何氏妇科

专著校评》《何氏内妇科临证指要》《中医临床经典概要》

《PBL:我们的思考与实践》等著作。教学论文《四部曲教<

伤寒>》《一体两翼教<伤寒>》《拥抱太阳》曾获校教学论文

一、二等奖。指导硕士毕业生2名,指导大学生科创课题3项,

担任校“仁术合一”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成员,何新慧上海

市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

三、中西医结合学院党委

7.蒋嘉烨,男,1984年5月出生,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

师,中西医结合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教师,教工第

四党支部书记,兼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基础医学类

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

药专业分会委员。曾荣获校杏林青年学者和“十大杏林菁英”

提名。他全情投入实验教学14载,参与构建了基础课程实验

教学SOP体系和分子生物学虚实结合实验教学体系,曾获评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年建设成

果一等奖等奖项。主持3项教学课题,发表4篇教学论文,获

15

批9项软件著作权。指导大学生科创项目10余项,带领学生获

得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我最喜爱的

8.包怡敏,女,1973年3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中

西医结合学院生理教研室教师,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从事

教学工作28年,讲授生理学、正常人体学、生理科学综合实

验等课程。勤于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学效果

显著,屡获学生和听课专家的好评。主持及参加教学改革项

目1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6篇。主编规划教材2部,副主编4部,

参编16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局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40

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曾先后赴北京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

学访学。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

奖三等奖、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校三八红旗手、课堂

教学竞赛二等奖等。

四、中药学院党委

9.倪梁红,男,1980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

师,现任中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双带头人”党支部书

记。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示范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四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资助计划”;获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三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

学竞赛一等奖、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学组三

等奖、第三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农科和新医科

16

组二等奖;获“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优秀指

导老师,指导学生获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

践大赛一等奖。

10.袁颖,女,1973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

师,现任中药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

药基础理论分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医教指委中药学课程联

盟秘书,上海市药学会老年药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

学会中药分会委员。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

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药学》第二完成人(2020

年),曾获评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优

秀论文一等奖(2019年),第二届人卫慕课在线课程与教学

资源比赛微视频本科组一等奖(2019年),中国中医药高等

教育发展论坛征文二等奖(2021年),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二等奖,第三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

大赛二等奖(2023年)。

11.安叡,女,1973年5月出生,教授,现任中药学院化学

教研室教师,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上海药学会药物分析专

委会学术秘书。从教近30年,在教学一线主讲有机化学、现

代仪器分析、理化基础实验(一)等课程,副主编《有机化

学》、参编《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等教材。培养

硕士研究生13名,多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和上海市优秀毕业

生。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及体内过程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

然基金、省部级课题、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上海市优青研

17

究项目,以通讯作者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数字化色谱

指纹谱及其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

步二等奖;“从药效成分体内代谢特征诠释中药复方双黄连

12.王盼,男,1993年9月出生,政治学理论硕士,讲师,

现任中药学院辅导员、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他以支部建设

为核心,利用“三会一课”、“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主题班

会等载体,围绕学生需求、文化融入、业余生活等内容,积

极发挥管理育人成效。曾获第三届上海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

例(个人)二等奖,指导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

会实践项目并获大赛一等奖,荣获202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暑

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指导老师、

征兵工作先进个人,所带班级获评2022—2023学年度上海中

医药大学“先进班集体”等称号。

五、针灸推拿学院党委

13.虎力,男,1982年10月出生,副教授,现任针灸推拿

学院针推文献教研室主任、第三党支部书记。从事一线教学

工作15年,他一贯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念,生

动诠释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为师之道。2014年起,带领学

生社团“九灵书社”开展中医经典诵读,坚持每周一次,寒

暑假无休,十年如一日。2016年获校“第十二届中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竞赛青年组一等奖”;2017年入选校“杏林学者”、

18

获评“金牌教师”;2018年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基

本功竞赛高级组二等奖”、获校“十大杰出青年”及“十大

杏林菁英”荣誉称号;2019年带领跨学科“问题导向学习研

究团队”获校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2020年参与主讲的《针

灸医籍选读》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获校第三

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2023年带领“针灸经典教

学团队”获校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14.马杰,男,1981年11月出生,医学博士,现任针灸推

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学

校心理咨询师(中级),职业咨询师(中级)。曾担任医院

专职辅导员3年、校学工部科长4年、校住院(专科)医师规

培专管3年、针推学院副书记7年。担任学院副书记以来,他

以“明理-读经-练功”为工作主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

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

一体化培养,使拔尖育才与托底帮扶统筹并进。他找准靶点、

因材施教,从思想根源、心理动因、学习方法上帮扶了62名

学业困难及就业受挫的同学;学院毕业生升学率稳步提高,

医学专业由42%提高至75%,医工结合专业由15%提高至55%,

学院多次获评就业工作先进集体。17年来,他一对一精心指

导过200多名学生,与2000多名学生保持日常交流;超过一半

的学生毕业后仍与他高频互动,咨询专业发展问题,并亲切

地称他为“二导师”。他带领学生编写的《治未病工程系列

丛书》荣获“2022年度中医药科普作品”。他负责的针灸推

19

拿志愿者服务队,2023年获评共青团中央颁发的第十四届中

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六、护理学院党委

15.吴彩琴,女,1979年1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护理学院护理伦理学和护理学基础主讲教师,研究方向为康

复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她以“双螺旋结构”的课程思政

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精神。

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

学手段,让学生深刻理解护理事业的崇高意义,引领学生在

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以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指导职业规划,成为学生人生和职

业道路上的引路人。负责的课程获评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

课程和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校金牌教师、三八红旗

手和“十大杏林菁英”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7部。

指导学生项目获“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三等奖、上海市护理学会护理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和

“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等。

七、公共健康学院党委

16.张胜男,女,1993年2月出生,助教,辅导员,现任公

共健康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委员、公共健康学院团委书记、

20

学生会指导老师。她始终守护初心,担负培养时代新人的光

荣使命。做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陪伴者、领路人,与学生同

向同行。筑思政高地,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关爱学生,当好

学生的守护人;坚守初心,当好学生的筑梦人。她始终以服

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用心教育引领,用情管理服务,用

爱陪伴守护。她参与《公共关系与礼仪》和《军事理论》授

课,为同学们授业解惑。所带班级荣获校“五四红旗团支部”

和“先进班集体”等奖项,本人曾连续两年获评校“优秀辅

导员”、校“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八、康复医学院党委

17.柏怡文,女,1994年5月出生,讲师,康复医学院物理

治疗教研室讲师,康复医学院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教育教

学以康复课程为核心,承担300余名本科生每年300余课时的

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康复治疗师。近年来,

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康复学生技能

大赛物理治疗组团体二等奖,在肌骨、神经康复单项比赛中

分别荣获第一名;获得上海市“挑战杯”三等奖、上海市“互

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神农杯”二

青年项目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3篇,中文期

刊论文1篇。曾获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健康讲师、优秀青年班

主任,以及上海市康复技能大赛三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21

九、科技人文研究院党委

18.李明,女,1978年12月出生,科技人文研究院各家学

说教研室副教授,青年教师班主任。承担“中医各家学说”

课程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18年。教学实践注重言传身教,不

断夯实自身学术基础、提升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学生的“经

师”与“人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力。教学效果

受到学生与同行认可,多次获得省部级、校级教学竞赛奖项,

获评三届校金牌教师,受邀赴全国多所中医药大学开展示范

教学,受聘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客座教师。参与“中医药文

化进校园”活动,受邀赴晶城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中医

药科普讲座,担任闵行区精神文明办、闵行区教育局“少年

修齐讲堂”特聘讲师。

19.杨丽娜,女,1981年8月出生,科技人文研究院各家

学说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自2012年起承担“中医各家学

说”课程教学,连续9年担任“各家撷英”学术社团指导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将价值引领与专业能力培养相交融。创新教学

方法,注重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

系,以研究成果和医疗经验反馈教学,构建“教医研三位一

体”教学模式;注重课外实践,延伸课堂教学“第二课堂”;

通过社团活动,传播中医药文化进高校。担任教育部高等学

校中医学类专业课程“中医各家学说”课程联盟副秘书长,

22

参与“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编写;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

上海市哲社项目等文科项目;入选第四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教学能力提升资助计划”,获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奖、

校“金牌教师”,指导的“各家撷英”社团获各类奖项6项,

个人多次获评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十、交叉科学研究院党委

20.刘三宏,男,1978年6月出生,交叉科学研究院中药

系统药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学院党委委员、职工第二党支

部书记。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聚焦中药抗肿瘤药理与肿

瘤发病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

IF>550,其中IF>10分论文17篇,6篇封面。担任《生命的化

学》编委会委员、中国生化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

员以及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特聘专家等。先后入选上海市

东方英才拔尖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校企合作“珍宝岛讲座

教授”等。培养的多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

罗氏大学研究基金等奖励。

21.吴涛,女,1980年8月出生,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

学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以及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

人。曾荣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

功标兵、校三八红旗手、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承担或参

23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20项;以第一作者/通

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8篇,其中SCI收录49篇。参编著作2部、

诊疗指南1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7项。指

导本科生和研究生近50名,指导研究生以第一/共同第一作

者发表SCI论文28篇,培养的多位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上

海市优秀毕业生、市教委优秀创新创业论文、校优秀学位论

文等奖励。

十一、创新中药研究院党委

22.冯陈国,男,1978年11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创新中药研究院联合党支部书记,上海市青年优秀学术带头

人。带领支部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科研育人”引

领型党支部,入选学校“攀登”计划样板党支部,个人荣获

学校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主持国家级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60余

(排名第四)、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四)、蒂

姆杂志社化学奖。他以严谨求实的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

倾心育人的情怀,成为学生们勇攀科研高峰的引路人,至今

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6人,本科生7人,指导学生荣获上海市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创星一等奖和上海市分析测

试协会科学技术奖(青年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24

十二、中药研究所党委

23.杨莉,女,1978年12月出生,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药研究所研究员(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

海高水平地方高校中药学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药标

准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十二届国家药典委员

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为中药学学科中药质量评价方向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核

心带头作用,为学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负责制订的石斛、

党参、胆宁片等30余项标准分别成为国际、国家、地方和行

发专利实现技术转让。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成果获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教育部自然

科学一等奖3项。从教18载,坚持科研引领教学,育人成效显

著,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毕业硕博士研究生50

余名,为中药学领域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力量。

十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24.王敬,男,1982年8月出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讲师,马克思

主义学院党总支委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学院学生工作部

主任。博士就读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毕业于华

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长期奋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一线,担任兼职学生辅导员12年。他

25

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善于用真情和爱心滋润学

生心灵,用理论和方法启迪学生智慧,用理想和信念引领学

生成长。他与教研室老师共同打造“行知中国”、“行走的

课堂”、“图说改革故事”等实践品牌,依靠博士生思政课

组建“杏马先锋博士志愿服务团”走进社区、中小学,开展

社会服务。组织学院杏马研习社、杏马学习共同体学生,开

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推进卓越杏马青年培养。他教学

科研业绩突出,服务社会意识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

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十四、图书馆党总支

25.周满英,女,1982年4月出生,图书馆(杂志社)文献

信息教研室讲师。主讲信息检索类课程,善于洞察学生的问

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科的融合,强调学术道德和批

判性思维的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担任青年教师

班主任,课外义务为学生开展信息检索讲座、提供数据库咨

询服务,同时热心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践行教育

者的社会使命。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迄今已指导

学生获评“上海高校信息资源发现大赛”个人优秀奖项38人

次,荣获团队一、二、三等奖及最佳组织奖等诸多集体荣誉。

科研方面,承担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4部。

曾获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提名奖、优秀教学设计奖、优

秀课件奖等,多次在师德师风考评、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

26

议中获评优秀。

26.白玉金,男,1964年10月出生,现任杂志社副编审、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执行主编、《中医药文化》副主编。

长期从事中医编辑实务及管理,系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评估专

家数据库成员、国家中医药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研究工作组成

员,兼任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科技期刊学

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辑出版分会副主任委员。在工作

中,他认真带教青年编辑,培养优秀业务团队,在其带领下,

《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连续入选国家T2级优秀中

医药科技期刊目录,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中医

药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工作之余,他经常为学生提供科研论

文写作指导、开展辅导讲座;积极热衷公益,十余年来,已

组建有百余人参加的医疗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科普宣教、

健康讲座及义诊活动,受益居民达数万人次。曾获上海市高

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校“比翼双飞模范佳侣”、“三育人”

先进个人等荣誉。

十五、气功研究所党总支

27.尚妍妍,女,1981年9月出生,现任上海市气功研究

所业务科副科长,从事教研管理工作。曾获校研究生管理先

进工作者、外籍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集体成员)等荣

誉,2023年年度考核获优秀嘉奖。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她

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管理工作有温度有力度,从细节入

27

手,从小事抓起。近年来,其带班的研究生多次荣获国家奖

学金、校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奖,并获“济德杯”中

医药国际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在科创实践方面,

她注重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成功申报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计划、入围市创业孵化营并荣获创星二等奖,该生

凭借科创方面的突出表现获校优秀毕业生并成功创业,毕业

后运营公司继续开展太极健康文化传播工作,成为实践育人

的典型案例。

十六、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

28.张雯,女,1986年1月出生,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教

研室教师,助教。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十年,为本科生、

语言生、短期生开设《初级汉语》《中级汉语》等语言类课

程;期间兼任语言生学生事务主管,为国际学生适应海外生

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她既是很多国际学生的汉语启

蒙老师,亦是语言生在学校最熟悉的人。她教学能力突出,

曾获校第十一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她恪守育

人初心,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德育路径,以自然、柔性

的方式传递中文所蕴含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深受学生

欢迎。她始终认为,汉语教师承载的不仅是教学任务,更是

所有跨越山海的国际学生对老师的需要与信任。

28

十七、科技实验中心党支部

29.任艳,女,1977年11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科技实验中心分析测试实验室主任。她躬耕教坛,坚守

初心,兢兢业业,以诚待人,以德育人;尽己所能传道授业

解惑,尊重并关爱学生,相处亦师亦友。她既注重培养学生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科研态度,也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五

育并齐”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她培育学生科研思维,指导学

生建立正确科研罗辑,学生科研热情高涨,成果显著。带领

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项目讨论,以项目带动学生

发展;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其指导的学生荣获2023年上

海市高校“识诈反诈”有奖征文校级竞赛一等奖、职业生涯

规划大赛优胜奖、校二等奖学金、优秀班干部称号等荣誉。

十八、外语教学中心党支部

30.周恩,男,1977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

师,现任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美

国印第安纳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上海翻译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

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期刊审稿

人等。他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国际

传播能力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体系,长期从事大学英语和

翻译硕士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

家语委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教育科学和中国

29

外文局“国家翻译能力”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0余本,其中主编

规划教材2本,副主编规划教材2本。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

优秀研究生导师、金牌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

获“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

十九、中医药博物馆党支部

31.张宇奇,女,1974年9月出生,现任上海中医药博物

馆办公室主任。从教25年来,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关爱学生

成长,她乐于“和学生们在一起”,被同学们称为“宝藏老

师”。2008年获评上海市“十佳辅导员”的她,转岗从事教

学科研管理工作,她引导学生“克己复礼,和而不同”,组

织“促进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团体训练,注重博物馆学生

讲解员的接待礼仪和价值引领,多次带队参加全国性大学生

竞赛获得佳绩。她积极探索管理与服务多元育人模式,常年

指导大学生科创、社会实践、文体拓展活动,助力个性化拔

尖型人才培养。其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知识竞赛及市级科

创展示评比中获奖,其本人荣获“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管

理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并在多年“跨界协同育人”

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工作中获评“受学生欢迎的导师”。

30

二十、体育部党支部

32.王宾,男,1985年12月出生,副教授,现任体育部国

际武术交流中心主任,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博士研究生,国家

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七段,校级金牌教师,入选上海中

医药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资助计划”“杏林

百人计划”和上海市学校体育领军后备人才。从事传统保健

体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

国功夫与经络》课程负责人。担任普通生武术队教练,指导

学生荣获全国比赛1金、2银、1铜,上海市比赛63金、59银、

43铜,连续14年获上海市武术拳操比赛一等奖。主持和参与

各级课题2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4篇,出版学术

专著2本,主编、副主编教材3本。参与创编舒络强身操、悦

动夕阳健身操、中医体质养生功等养生功法10余套,定期深

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教学,传播武术文化和

健康理念。

二十一、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党支部

33.刘特,男,1979年10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

药学会老年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老年学会青年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人体靶器官病理性衰老的表观遗传

学调控及中医药防治的医教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20

31

者(含并列)共发表SCI论文130余篇,主编专著1部。他始终

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其培养的

研究生均以优异成绩毕业,多位学生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校优秀女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

号,并指导学生获评校“神农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

奖。

二十二、龙华医院党委

34.林江,男,1969年6月出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入选上海市首批中医药领军人才,现任龙华医院脾胃病科主

任、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和临床

带教工作20余年。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与高等中医药教材

《中医内科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英文版、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文版以及中医住院医师《中医内科学·消化分册》十三五

规划教材的编写。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10名。

曾获评上海市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并3

次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表彰,多次获得院级

教学荣誉称号。所培养的研究生中多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

业生和优秀规培医师,一名博士获“全国中医药优秀博士学

位论文”提名奖。

35.章怡祎,女,1977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

生导师,现任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徐汇院区)副主任,西

32

医内科(中西医结合)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名中医顾仁樾工

作室负责人,上海市名中医刘萍教授主要学术传承人,龙华

医院第七党支部组织委员。兼任中国女医师协会中医内科专

委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流

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学术任职。从事中

西医危重症临床医教研工作十余年,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

体,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坚持多元混合教学

方法,勇于探索,潜心践行,先后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金

牌教师”、“龙华医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作为学术秘

书,参编国家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指导用书》,主持完成校级预算内教学课题等。

36.赵海音,男,1966年5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导师,秦氏针灸第五代传人,现任龙华医院针灸临床二部主

任。他教学有方,三十余年辛勤耕耘于中医针灸学的教研一

线;他治学严谨,主持多项校级教学课题,以第一作者在《中

国针灸》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担任全国中医药

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医籍选读》、《中医

药膳食养学》等五部国家规划教材的副主编及编委;他仁心

仁术,杏林春满,深得患者的尊敬与赞扬;他勤学笃行的师

德师风无不激励着学生,是学生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37.莫文,男,1968年11月出生,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

导师,现任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

究所副所长,石氏伤科第五代传人。他将医学教育、研究与

33

临床指导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秉持“开辟创新、严格管

理,秉承优势、提升内涵”的原则,着力打造中医骨伤临床

与科学研究的大平台,聚焦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

力培养,编写《中医骨伤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中医

正骨学》《骨伤内伤学》等学术专著与教材,引导学生形成

严谨的科研思维及治学态度。他主张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

结合,鼓励学生以临床为导向开展发散性学习,积极拓宽视

野。已培养毕业硕博士40名,在读硕博士11名。曾荣获上海

市医务工匠、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教师、优秀博士论文指

导老师等荣誉。

38.盛锋,男,1975年10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导师,海派中医丁氏推拿流派传人,现任龙华医院推拿科主

任、推拿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

上海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他带教规范、细致严谨,对待患者热心真诚,医疗技术精湛

娴熟。对待低年资医师、规培医师、进修医师耐心指导、循

循善诱,注重因才施教,曾获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优秀带教老师”表彰。在大学本科教学中,他提出基于提

高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先后主持教学课题5项,注

重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将临床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

教师”。

34

二十三、曙光医院党委

39.王倩,女,1969年9月出生,主任医师,现任急诊内

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她带领科室形成以病种和诊疗

技术为中心的专科诊治团队,给危重症患者带去“生命曙光”,

是同事们心中的定海神针,她身上具备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成

为了大家的“引路灯”。她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临

床教学工作,培养及指导硕士研究生8人,其中1人获校级优

秀毕业生,1人获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她作为高校教师资格

面试的评审专家,协同主持急诊医学方向教师准入评选工作。

目前主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6项,出版专著3部,其中研究生

教材1部,担任学会任职16个,主持参与各项科研项目11个。

注重在临床教学中多途径、多手段、多方式鼓励和引导医师,

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急诊和重症医学人才。

40.张琥,男,1974年10月出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曙光医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及教学工作,曾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

临床中青年骨干教师、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共同体,荣获

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他在教学上始终全心投入,

在担任大学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教学

改革和创新。其承担的教学课程获评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

放课程(国家教育部)、2018年人卫慕课优秀在线开放课程、

2019年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2020年国家

级一流本科课程,并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2020年上海

35

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及奖项。

41.顾逸梦,女,1982年1月出生,副主任医师,现任曙

光医院内分泌科教学主任兼秘书,曙光临床医学院规培传承

教研室秘书。2012年入选“上海市首届青年医师培养计划”,

2015年入选“上海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外访问学者计划”--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附属Pitie-Salpetriere医院营养代谢科

访问学者,2021年入选第四批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中青年

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资助计划”。2014年至今承担大学全

英语课程(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及诊断学)的课堂授课

及临床带教工作。2019年担任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

医学科内分泌组秘书。在长期的学生带教工作中因其耐心、

负责、严谨以及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颇受学生欢迎,曾多次

荣获院级“最受喜爱的带教老师”、“先进教师”等称号。

42.刘丽艳,女,1985年2月,副主任护师,曙光医院外科

护士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她将专业、精准、细致发挥到

极致,热忱对待每位患者及照护者,以顽强的耐力坚忍不拔;

她是医院团委副书记、党支部委员,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带动学生和护理青年共同进步;她是授课老师,参与上海中

医药大学《高级健康评估》等多项课程教学,融入典型护理

案例和操作演示;她是临床带教,担任专硕学生、临床研究

型护士学员督导,指导本科生论文10余篇,注重培养学员临

床科研思维。获批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课题1项,参编人卫出

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上

36

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团干部”、曙光医院“优秀党员”等荣

誉称号,并入选上海市青年护理人才培养项目。

43.陈婕,女,1990年12月,主治医师,现任曙光医院

西内教研室教学干事。在教学中她始终以“育人”为核心理

念,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在课程教学中,她承担诊断

学、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五批临床

骨干教师、获评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曾获“院小讲课竞赛

二等奖”、“院教案优秀设计奖”。她始终贯彻“专业课学

习目标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的指导思想,在指导学生掌握核

心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卓越中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以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大健康”理念的医学人才为目标,

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教学科研方面,主

持校级课题《本科临床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并且

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参与科创项目,做学生创新思维的

引路人。

二十四、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

44.符德玉,女,1965年5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病科主任。师承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上海市名中医周

端,何立人教授。从业36年余,长期参与教学工作,担任

《中医内科学》授课,曾获优秀教学干事、优秀研究生导

师、优秀理论课导师等荣誉。负责《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

37

“和”之道学术思想在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生课程,

并参与多本教材撰写。授课风格以临床案例及经典领悟融

入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培养研究生及中医人才80余人,

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中

医青年人才等各类奖项。每年均在国家级以上学术大会做

学术交流,并先后主办国家继续教育班10余次,传播海派

中医的临证经验。

45.王振宜,男,1971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历年牵

头和参编国内外行业专家共识10余项,担任国内行业学会

副主委等学术兼职20余项,是国家十四五《中医外科学》等

教材编委,第一负责人完成和在研国家级、市局级教学课题

1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作为副主

编撰写专著2部,主译翻译专著1部,参编和参译专著7部。

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2项奖项。二十余年教

书育人,共培养硕博士30余名,其中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1

名,校优秀毕业生2名。多次荣获校优秀硕士生导师、院优

秀硕士生导师、优秀岳阳人、优秀共产党员先锋岗等称号。

46.卢嫣,女,1980年10月出生,主任医师,副教授,现

任岳阳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教学干事,肾内科规培

教学秘书。从事教学工作10余年,潜心教学,立足一线。课

堂教学深入浅出,贯通中西,重中参西;临床带教严慈相济,

亦师亦友,身体力行。承担本科生课程《中西医结合导论》

38

《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进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医患

沟通课》及留学生课程教学,担任《双语教学在中西医结合

肾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校级课题负责人。曾荣

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岳阳医院“最

受欢迎住培十大带教老师”,多次获评“优秀理论课教师”

表彰。

47.薛鸾,女,1969年2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

生导师,现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主任。从事临床及

课堂教学工作20余年,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6名。在育人过

程中始终秉持“走进学生内心,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理念,

近三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为20.1

分。此外,1名在职博士在读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项目资助;1名硕士生获上海市住院医师技能比赛中医专场

一等奖,并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和上

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另有1名硕士研究生在2023年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

培训中医经典考试分别取得全国成绩百分位99.26%和96.59%

的好成绩。

48.孙武权,男,1967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

士生导师,现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已指导毕

业硕士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1名。曾荣获首届上海市中医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岳阳临床医学院“教学

风云人物”之教学学术贡献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

39

秀师承导师等荣誉,带领推拿学对外教育教学团队获评上海

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领衔的课程荣获上海高校外国留

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参与的项目及课程分别荣获高等

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十五、上海市中医医院党委

49.鲍计章,男,1981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加州大学博

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

中医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血液病科副主任、血液病

研究所副所长。承担《中医内科学》及《医患沟通》等课程,

课堂教学提倡理论联系实践,以案例启发学生临床思维。在

临床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立德树人,解决疑难坚定学生专

业自信。先后入选上海市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计划、上海

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骨干教师等

人才项目,获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临

床带教老师等表彰,指导本科生科创项目1项,培养及协助培

养硕博士研究生9名,发表教学论文6篇(其中通讯作者3篇),

参编教材2部(副主编1部)。

50.郭修田,男,1969年9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

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中

医外科教研室主任,长期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相

关课程,先后两次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表彰。主

要从事肛肠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共发表期刊论文70余

40

篇,其中SCI10篇,累积影响因子44.2分,获得国家级课

题3项,市级课题3项,局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2项。获

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等。善于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注重学

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人,其中1人

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3人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51.田建辉,男,1973年6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

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兼

肿瘤一科主任。他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教书育人使

命。以“大中医”思想为核心,重视中医传承教学,从研究

生培养工作的灵魂、关键、保障和能力等多角度探索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个核心,二个重点,

三个关键,四个体现”的培养体系。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多

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积极培养面向临床的中医经

典理论卓越人才,寓教于学。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6人,指导

的学生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人,上海市科技英才扬帆

计划2人,市级优秀毕业生1人,校级优秀毕业生2人及优秀毕

业论文3人,2人入选“岐黄杯”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

52.王桂茂,男,1979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讲师,上

海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院针推教研室副

主任,党支部书记。从事推拿学及推拿临床教学工作十余年,

病损等。连续3年主讲市中医班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推拿学》

41

课程,主讲国际学生《推拿手法学》课程,先后参编全国统

编教材《小儿推拿》《推拿手法学》,获评上海市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学院“优秀带教老师”等表

彰。秉承“以手疗疾敬业乐群”的推拿服务与“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以提升推拿诊疗与教学工作水平为

己任。出版学术专著1部、科普专著2部。

53.李玉梅,女,1980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硕士研究

生导师,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临床教学工作17年,带教数百名学

生,先后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

提升资助计划、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局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国家

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校级课程建设项目5项,

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校级课程建设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

20篇,参编著作2部。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青年课堂教学竞

赛初赛“一等奖”“最佳教学策略设计奖”、全英文教学竞赛

初赛“一等奖”“最佳教学策略设计奖”等。连续多年被评为

市中医医院“优秀教学干事”“优秀临床带教老师”称号。

二十六、普陀医院党委

54.张颖,女,1980年2月出生,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

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0年获上

42

海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

市心律学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

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多个社会职务。从医二十余年,始终致力于心血管内科的临

床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参与各项教学工作,

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并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受到同学

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先后承担或参与多项市局级课题及区

级课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十篇,SCI两篇。先后获上海

市普陀区卫计委记功一次,上海中医药大学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好人好事,以及校级、院级多个奖项。

55.刘金金,女,1983年3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

普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

学科教学秘书。从事临床与课堂教学工作10年余,承担上海

中医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药学专业及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

理论授课,每年完成规培住院医师及实习学生的临床带教工

作300人/次,获评上海市规培年度业务考核前10%。2021年

入选第四批上海中医药大学骨干教师培训。近5年发表论文

6篇,其中SCI4篇(≥5分1篇),申请专利1项。连续多

年获评普陀区中心医院优秀带教老师称号,获评成都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疗机构医教协同奖及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优

秀教师”。曾获学院青年医师授课竞赛一等奖,学校青年医师

授课竞赛三等奖,全国文献解读大赛三等奖,上海市六院联

合体首届青年医师教学能力授课竞赛一等奖。2023年荣获上

43

海市“文明家庭”。

56.张晓晓,女,1978年11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

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学教研室教

学副主任、云南省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中

医肿瘤科主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她从事中医肿瘤医教研

18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及教学研究。设计

脉诊舌诊信息网络系统,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创新提出

“手手相传”把脉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中,获得良好教

学效果。具有强烈的教学责任心及过硬的专业素质,给予学

生正确指引。发表论文20篇,其中教学论文2篇,申请发明

专利2项。2023年8月起,参与东西部协作援滇医疗任务,

为当地医院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医及肿瘤临床医务人员。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2023年度获评上海市优秀住培带教

老师称号。

57.张翠平,女,1983年1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

普陀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一线,专业

知识扎实,带教经验丰富。课堂教学中精益求精,灵活运用

BOPPPS教学方法,荣获第十五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注重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组建情境

模拟教学团队,在第四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大

赛中荣获教案优胜奖。她潜心钻研,突破传统,完成校级教

学课题,发表教学论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宽

严并济,关爱学生,传递温暖,与学生同心同向、同力同行。

44

多次获得院级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

二十七、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

58.马桂芝,女,1980年1月出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

师,现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教学主任。主持及参

与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教学课题2项,

参与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论文3篇。每年带教规培学

员20余人次,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

针推专业本科生实习、规培轮转、留学生临床见习及实习等

临床教学任务。在带教工作中,她不忘初心,言传身教,关

心学生成长,得到学生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她积极推进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带领

团队获评2021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外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针灸科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带教科室。

59.盛昭园,女,1972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

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副教授,具有

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在课程教学上,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临床教学方面,她

倾囊相授,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

类学术竞赛和实践活动,培养的学生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毕

业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女大学生等称号。带领留学生中

医综合诊疗技能双语教学团队,荣获2023年度上海中医药大

学对外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先后获评2022-2023年度优秀师

45

承指导老师、优秀带教老师、优秀教学主任等荣誉称号。

60.钟薏,女,1967年1月出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教授,美国田纳西

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

四届名老中医继承班学员,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从医

30余年,共带教研究生及学徒二十余名,承担上海中医药大

学硕士研究生、国际留学生的中医类课程。她经常鼓励学生

应当多读经典,多跟师抄方、读书临证,方能提高自身的中

医临床水平。2018年,依托虹口区卫健委建立虹口区名中医

钟薏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旨在采用师带徒以及临床研究方

式招募培养一批热爱中医的肿瘤临床人才和中医全科人才。

她依靠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师德模范作用,

为学生树立榜样,曾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表彰,所带

研究生的中有多人获评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

十佳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二十八、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

61.李林霞,女,1970年9月出生,主任医师,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妇儿党支部书记、妇

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6年余,曾担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生和七年

制研究生的临床带教,担任妇产科学理论大课授课教师15年,

主持多项教学课题和课程建设项目。现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

46

多门课程的负责人,所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研室连续两年

获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于2015-2017年作为访问

研究和临床进修学习。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

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62.李四波,男,1978年11月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

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

任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

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国教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的课堂授课

任务,带教硕士研究生1名,参与临床教学工作近20年,具有

优秀的教学能力,曾带领团队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

学团队”及“对外教学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本人获评院

级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教研室主任表彰,并参与编纂《中西

医结合康复治疗与评定》、《骨伤康复学理论与实践》等教材。

其在学术领域亦成绩斐然,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外

科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用生物材料与技术专

业委员会委员等,第一负责人申请市级、区级及校级课题共

4项,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63.杨晓萍,女,1976年2月出生,中医学博士,主任医

师,现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全科(肿瘤内科)教研室主任、

科室行政副主任。浦东新区传统医学科老年病重点专科负责

人,浦东新区朱雪萍名中医工作室继承人,浦东新区中医中

青年骨干,兼任第一届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经典分会

47

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二届青年学术研究分会委员等职。

以第一课题负责人完成浦东新区卫计委、浦东新区科协、上

海市中发办课题共3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中医

肾病专著及中医科普专著共2本。从事临床医教研工作25年

余,完成市级、区级课题4项,人才培养项目2项,发表学术

论文30余篇,多次荣获“优秀带教老师”表彰。

64.许文杰,女,1985年2月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

师,讲师,现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教学秘书,中

西医结合内科教研室骨干教师,担任上海市住院医生规范化

培训临床技能考核考官。主持校级课程建设项目2项,参与

国家级教育课题1项。目前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西医内科学

本科授课、整建制本科授课、临床康复专升本授课,中医内

科学专升本授课。发表教学论文2篇。获2023年上海中医

药大学临床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称号;2021-2022年学院

教学查房竞赛优胜奖、理论授课竞赛二等奖、优秀教案评比

三等奖、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奖;2022-2023年学院优秀临床

带教老师、优秀带教团队、提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二十九、光华医院党委

65.何东仪,男,1967年9月出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后

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领军人

才,全国先进工作者。现任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

长、中西医结合关节炎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

48

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

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上

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

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等。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

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11篇,其中SCI61篇,总影响因子316.9。长期从事临床

教学工作,以身作则,悉心育人,带教的学生曾多次荣获国

家奖学金、灵兰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中医药大

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66.高晨鑫,男,1991年8月出生,光华医院中西医结合

骨伤教研室主治医师。在课程教学上,他深入浅出,生动有

趣,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在临床教学中,他以身作则,将实

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们的临床技能。作为教

育者,他注重教育管理,推动教育创新。同时,他在教育科

研方面成果丰硕,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

等奖、上海市骨科医师协会青年医师病例大赛一等奖。在育

人育才方面,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

展,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屡获佳绩。

67.朱徙珺,女,1991年2月出生,光华医院护理教研室

护师。2016年、2023年两次获评优秀护士;2015年荣获长宁

区卫生计生系统职工“康泰杯”三基竞赛——基层护理技能

大赛(甲组)一等奖;2023年参加长宁区“5.12”国际护士

节“医海泛舟,我的职业风采——护理技能”竞赛荣获团体

49

第三名;2023年在“光华-罗湖疑难病例演讲大赛”中以“大

显‘申’手研精‘深’思”作品荣获二等奖;2024年荣获上

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五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68.黄正,男,1979年1月,主任医师,骨伤学博士,硕士

生导师,现任光华医院骨伤教研室主任、脊柱外科主任。担

任中西医临床技能训练、中医骨伤科学、诊断学等多门课程

教学,授课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

一人获得上海市优秀规培生称号。作为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

7项和教学课题1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9篇,SCI论文10

篇,发表教学论文1篇,参与翻译论著一部《凯利风湿病学》。

科研成果获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

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曾因工作突出获得长宁区卫

健委嘉奖,获评长宁区共青团“优秀青年”、上海中医药大学

“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十大医务菁英”表彰,并在光华

医院教学查房竞赛中多次获奖。

69.高维琴,女,1987年10月出生,光华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治医师。作为中内教研室秘书,她积极参与上海中医药大

学课堂教学及课程建设工作,协助多位老师开展慕课课程、

国家级重点教材申报、研究生课程建设等多种形式教学工作。

在临床带教中,她经常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风湿免

疫学枯燥繁杂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先后获评光华临床医学

院临床小讲课三等奖、英语讲课二等奖,入选上海中医药大

学第四批临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负责局级临床课题

50

1项,校级教学课题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三十、宝山医院党委

70.杨志新,女,1967年9月出生,主任医师,副教授,硕

士生导师,宝山区名中医,现任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

病科主任、第十五党支部书记、中医全科教研室主任。兼任

宝山区医学会理事、宝山区中医学组组长、中医质控组组长、

市级规培结业考官、院级规培教学督导专家和院级师承导师。

THE END
1.医者仁心从医故事优秀事迹素材10篇同时,他虚心向上级医生学习,吸收他们的丰富经验,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常年的临床历练,__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医术,而且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措施。此外,曾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半年麻醉的他,能独立开展普通外科、妇产科、骨科等各种手术https://wenku.baidu.com/view/781adf25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6.html
2.听6位“最美医生”讲述护佑生命的故事——修医德行仁术,增进百姓健讲述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医师 周行涛 在眼科领域工作了30多年,我深刻感受到,近年来近视患者、近视手术越来越多,并且有往低龄化、高度近视发展的趋势。 面对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近视率,怎样将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这是我和团队的努力方向。2003年,我率先带领团队在国内建立了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https://www.cnhubei.com/content/2022-08/22/content_14998982.html
3.2019年医德医风简报第4期医德医风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本例患者在误吞异物后十余小时内由食道异物转为远离食道的颈部异物,实属罕见,所幸异物从颈鞘侧后方游走,未伤及大血管和甲状腺等,未引起大出血的严重并发症。耳鼻喉科医生再次提醒,饮食要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习惯。(耳鼻喉科:张莹莹)http://www.nnhhyy.cn/html/2019/ydyf_0502/2142.html
4.秒转!速收藏!一次集齐65个优秀的中山医院降公众号3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 公布本科室相关医疗、学习及科普信息。提供院前院后指导,为广大患者和同道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36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立足中山,服务全国,为临床工作者分享科研成果、交流临床经验、获取最新医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603429
5.内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20篇)内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4 xxx,男,维吾尔族,新疆xx市人,19xx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19xx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xx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xx,1992年9月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在xx市中心医院五官科工作至今;20xx年3月至xx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进修一年;20xx年9月至https://www.ruiwen.com/xianjinshijicailiao/6672302.html
6.医生个人先进事迹(精选35篇)常年的临床历练,小伟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医术,而且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措施。此外,曾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半年麻醉的'他,能独立开展普通外科、妇产科、骨科等各种手术的麻醉,深受患者信赖。 https://www.oh100.com/a/202208/5050499.html
7.优秀医生个人事迹材料(精选40篇)常年的临床历练,小伟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医术,而且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措施。此外,曾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半年麻醉的他,能独立开展普通外科、妇产科、骨科等各种手术的麻醉,深受患者信赖。 https://www.yjbys.com/shijicailiao/889794.html
8.观世音菩萨灵应事迹实录果然菩萨广大灵感,在当天下午喝了大悲水,第二天早晨,再经眼科医生检查,说起来奇怪,居然又创造了奇迹,到了十点左右,呼吸和脉搏非常微弱,我在他耳旁告诉他,一定要等佛菩萨来接引,并每隔十分钟在他老人家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示现灵感。台北市佛教会理事长泰安法师讲了两则近年的事迹。https://www.jinyunsi.com.cn/boruo/books/0926.htm
9.解玉华医生是佛山的耳鼻喉科医生广州东方医院耳科让我们一起传颂解玉华医生的专业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广州东方医院耳科。因为,在这里,有一位佛山的耳鼻喉科医生——解玉华医生,正用她的智慧和爱心,为我们的耳鼻喉健康保驾护航!快来体验解玉华医生和广州东方医院耳科带给你的专业与温暖吧!相信你一定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庆幸和满意。https://www.qm120.com/yyk/gzebhyy/news/339014.html
10.我的从医故事—李长玉(我爱人的堂妹)钱毅、冯光模、余志明等;外科由唐广廉军医负责,护士长赵桂华,护士王志行、胡一尊、吴英 、焦云霞(19岁因公牺牲、第二十七个故事有专篇介绍)等,妇产科由王立群军医负责,护士有段惠珠(我已远去天堂的爱人)、谢淑梅;眼科医生李长玉,护士王真仁;耳鼻喉科医生刘文达,护士黄润贤;药房李常明、李楚翘;https://www.meipian.cn/32zwt88n
11.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选又念了好一会圣号,发觉俊儿两个鼻孔都被血块堵死了,外子说天亮再带他到耳鼻喉科去清洗。我看他张著小嘴呼吸,嘴唇都乾裂了,心疼得很。要替他清洗,又怕弄到伤口,血再流出来,犹豫了好一会儿,心里祈求著说∶「菩萨啊!您慈悲的救救他,请让他能呼吸吧。」求完自己拿了棉花沾双氧水替他清洗,洗得乾净畅通。真https://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01/061.htm
12.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他精心收集了郭老的生平事迹,还特地与郭老后人取得联系,分享了郭老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包括他1936年从维也纳学成回国后,积极抗战救国、发展医学教育的诸多丰功伟绩,以及1952年成立上海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学院以后,全身心致力于我国眼科医学教育、研究的先进事迹。郭老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桃李芬芳的一生。郭老https://www.fdeent.org/home/news/content/id/888/pid/3582.html
13.用医术点亮生命之光在渭南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病房,悬挂着科室的座右铭“责任、技术,荣誉、尊严”。在这个科室,有一位医生以他的行动诠释着这些文字,他就是朱庆林医生。 朱庆林从事医务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他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心中重要位置,时刻以敬畏https://www.wnszxyy.com/info/1750/13274.htm
14.大庆油田总医院这些荣誉,既是对她以往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与激励。她感谢护理事业,让她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的对待每一个生命;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和奉献的幸福。荣誉不属于她一个人,是属于她们普外胃肠科这个集体中所有辛勤劳动的医护人员。 耳鼻喉科护士乔丽娜 http://paper.dqytzyy.com/bread.asp?fileid=2562&size=1
15.护士进修工作总结(精选8篇)门诊专科设施配备齐全,具有整套先进的专检查设备,如前庭功能检查仪、嗓音、鼻功能检查设备等,各检查室均按标准化建设,各专业检查技术人员也配备合理。目前我科专科检查设备相对缺乏,也缺少专业的技师。门诊学习让我对耳鼻喉科门诊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对耳鼻喉疾病的辅助检查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加强了对专科器械消毒与https://www.daodoc.com/gerenzongjie/hushizongjie/7673664.html
16.聆听医者事迹,感受医者仁心左小燕,女,汉族,32岁,群众,大学本科,从事临床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主治医师。 自科室2019年成立以来,左小燕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学科内涵建设及发展,从学科特点出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不断改进康复服务,与临床其他科室积极沟通。2020年与儿童保健科、眼耳鼻喉科室积极配合、多学科合作,利用与华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156556
17.徐浩文医生简介龙岩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徐浩文主任医师徐浩文,男,主任医师,曾任龙岩市第一医院耳喉科主任,76年毕业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耳鼻喉医疗工作已28年,现为福建医学会医用激光分会常务委员、耳鼻喉科分会委员,擅长于耳鼻喉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90年首次在我市引进Y、A、G激光治疗五官疾病,87年至90年参加https://m.bohe.cn/doctor/6861312/introduce.html
18.2005年第14期《院报》内容(总第40期)北京协和医院感谢信(30个科室):胸外科13封,骨科9封,妇产科、免疫内科各8封,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各7封,皮肤科6封,眼科、泌尿外科、基本外科各5封,中医科、心内科各4封,肾内科、内分泌科、党办各3封,心外科、CCU、门诊、化疗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儿科、呼吸内科、普通内科各2封,放疗科、干部门诊、口腔科、感染内科、https://ims.pumch.cn/detail/1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