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护士长的故事

知道朱晒红教授那是2006年的事情,是在我的研究生选修课《高级外科学》上,刘浔阳教授在给我们讲授关于门脉高压症内镜治疗的时候,对朱晒红教授夸奖不已。那时候知道朱晒红教授为了预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风险,进行了“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研发,经过一系列医工结合研究,不但解决了理论问题,还成功研制了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一堂课让我印象颇深,一位能够从临床实际中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科研的思维方式,从理论上、实际上找出解决的办法。这让我们作为学生赞叹并佩服。

朱晒红老师从事普外科工作20余年来,伴随医院一同成长,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与汗水奉献给了医院。他这种做事认真、务实的态度,让我景仰,也让我受益终生。

“湘雅名医”、妇科微创“女侠”、妇科“女超人”、“当代湖南青年女杰”、“芙蓉百岗明星”、“三八”红旗手......当这一连串称号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妇产科主任薛敏教授。

说起这一连串称号,薛教授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还是最看重‘湘雅名医’这个称号,这是对我从医30年最好的肯定”。在这位湘雅名医30年的成长过程中,在无限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您还知道那些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吗?

1978年,在攸县插队落户的长沙知青薛敏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本科。在医学院五年的学习当中,她和同学们一道,接受老师传道授业,弘扬湘雅“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学风与校风,颇得衣钵真传。薛敏因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成为了为数不多留在湘雅的学生之一。

在那骄阳似火的7月,身高1.72米的她,走进湘雅医院妇产科主任的办公室,“我叫薛敏,我想到妇产科来工作。”面对这女孩的主动请缨,主任又惊又喜。主任看着这个“大个子”女孩,说话干练、动作麻利,一看就知道是个天生的妇产科胚子,因为怕她反悔,主任握着她的手笑眯眯地连声说,“那就定下来了,定下来了啊!”。

每每回忆起这段戏剧性的“择医”经历,薛教授眼里都掩不住笑意,她说,自己从未后悔选择这个最苦最累的专业,相反非常喜欢它,热爱它。妇产科就跟自己的性格一样,够“干脆”:新生命的出生,很“干脆”地带给了人们希望与喜悦;妇科疾病的治疗,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也能很“干脆”地明显康复。自己就是个干脆的人,分配到湘雅医院妇产科当医生,从此与妇产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薛敏投身于妇产科临床后,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向病人学习,继承老专家老教授严谨治学的传统作风,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干得十分扎实。老师们对她的成长与进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老师们最看重的,还是薛敏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忘我精神、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爱心。尽管她家离医院很远,每天早出晚归很不方便,但她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儿子早产,又没有母乳,仍然每天坚持上班。为了科室,薛教授的爱人担负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责任。在她的耐心说服和开导下,家人从对她的埋怨,转为对她事业的支持。薛教授常常自责的说,她对不起家人和孩子,但是为了科室这个“大家”,她选择,不后悔。

1992年,薛敏来到了正在创建中的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一年后就成了全院最年轻的科主任。刚到湘雅三医院时,薛敏怎么也没想到这里竟然荒凉无比、艰苦异常。病房就设在门诊楼里,房子又黑又冷,每天进屋一身泥水,晚上常常要点燃蜡烛才能写病历。习惯了与病人打交道看病、做手术的薛敏,一天到晚见不到有病人来,不觉有几分孤独与凄凉。一天,她正低头不语、心绪烦乱之际,刘浔阳老院长走过来,问她:“你在想什么?”她回答说:“我好想哭!”院长安慰她:“这是附三院的创业时期,创业虽然艰难,但通过我们的艰苦努力,一定会很快展现光明的,你不仅应该做好现在的临床工作,还应该思考妇产科的长远发展……”。成长路上,这样的犹豫曾经有过,彷徨也曾有过,但随之换来的是内心更坚定的信念与执着。

1995年医院开始引进腔镜设备,但首先是在普通外科开展,薛敏抱着求知若渴的心态,几乎每天都去手术室“偷师”学习,终于,在她的不断努力下,湘雅三医院在全省率先引进了妇科宫腹腔镜技术。直至今日,薛敏还在不断在探索将这个创伤最小的手术方式,运用到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治疗中,挽救更多姐妹们和她们的家庭。她终于从艰难中走了过来,使妇产科一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当时开院时的3张床位,发展到今天拥有5个病区,200张床位,已把湘雅三医院妇产科建设成为湖南省内综合医院中拥有床位数、出院病人数及手术台次最多的科室,而且学科特色与优势十分明显。妇产科已连续多年实现了总收入、门诊量、出院病人数、手术台次居全院前列。2012年门诊量已达15万余人次,出院病人数1万多人次,手术台次达2万余台。妇产科构成了以宫腹腔镜为主要创新技术的学科核心竞争力,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宫腹腔镜诊治中心。事业日益辉煌,可两鬓渐渐斑白,岁月悄悄爬上脸庞,薛教授淡然面对这些年的无私付出与辛劳:“这是我选择的,我不后悔”。

“精医崇德、尽职至善”,“能追无尽景,始是不凡人”,成就这位名医不凡人生的源动力还是那一句“我热爱,我选择”!

“因为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我应该让患者得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因为我是一名研究生导师,我应该让学生获得人生中最好指导”

因为我是一名科室主任,我就应该让这个学科成员有家的感觉

因为我是一名有责任的公民,我就应该具有能力,去关爱需要我帮助的人。

每个平凡的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温暖我们内心、指引我们方向、激励我们前进的正能量存在,所以我们才能克服生活的重重困难,在最难熬的时光里重新燃起希望,整理心情继续前行。能给我们正能量的人是可贵的,她就如我们珍藏心里的珍宝,源源不断地给我们输入新的动力。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位能给人正能量的人物,那就是我敬爱的导师夏爱斌教授,她不管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都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而又细致入微的人。

早上7点20分,当很多人还在清晨的安静中做着美梦时,当很多病房的医生还捧着早餐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她已经穿好工作服在病房里巡视了。

晚上6点30分,当每家每户飘出诱人的饭菜香,当很多医生开始准备换上回家的衣服下班的时候,她仍然坐在办公桌前检查病历。

记得2007年7月来妇产科工作的第一天,因为想着工作第一天应该积极主动,于是特地早起床,赶在了7点半之前来到了办公室。办公室没有人,当我正为自己的早到而得意的准备换上工作服去了解新接手的病人病历资料时,瘦小却干练的万老师却从一个病房径直走向了办公室——原来她早已经来到病房,并将昨天的手术病人及病房里的危重病人查看了一遍。

万老师是妇科22病区的病房主任,病房里50多个病人,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她都了如指掌。她爱护每一个病人,对病人的病痛感同身受,为了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她可以不吃饭不睡觉。

时光荏苒,万老师将全部的心血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医学事业,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治好了一批又一批病人。岁月却带走了她的青春,但是留下的是她永远年轻,永远美丽的心。

您善良----人美丽,心纯净。

您敬业----乐吃苦,勇担当。

您奉献----用青春,写赞歌。

毛主席说的好:妇女能顶半边天。尤其是妇产科的女性顶起了科室大半个天空。

邓新粮教授是湘雅三医院妇产科中的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一员,说她普通,是因为她用她朴实的语言和任劳任怨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作为一个医者的责任;说她不普通,是因为她的行动又感动着周围的所有人。作为科室的副主任,不仅在科室成长之初协助主任谋求发展,更在科室发展之际又在主任的指导下指引科室向更高水平进。

在医学生中都流传着一句“金眼科、银外壳,累死累活妇产科”的经典语句,半调侃半实际的写出了妇产科医师的真实生活写照。每天不到7点半,邓老师就已经到了妇科病房,带着管床医师们开始查房,尤其是对于病重、年老、、大手术的病人,必做到床旁查房,仔细下达医嘱。查房后又匆匆忙忙赶到门诊,完成每半天100多位病人的门诊接诊工作。门诊后没有休息,必定又是赶往手术室,那里还有手术病人在候着她上台。手术结束后,应该可以休息了吧,然而邓老师总是又带着一班子人马回到病房,仔细询问新入院病人的情况、检查病人,进行第二天手术病人的病情分析以及术前讨论,然后就是病房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的查房。甚至是周末晚上也得到病房转转,看看病房情况。一年365天,日复一日,每天如此。长期的工作,嗓子也哑了,我们都笑称为“声嘶力竭”,我们都劝邓老师休息,但是没见她休息过,劝了没用。

“行医救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是因为怕担责任,而是为了生命的重托,做为上级医师,她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她也不时得提醒着我们下级医师,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疾病,也不仅仅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个充满希冀的家庭,可能一个小错就能酿成大祸。就是以这样的以身作则及教诲,提升我们下级医师的责任感和临床业务能力,增强医患沟通的能力,使我们不仅能完成医疗工作,还得到能力的提升。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力挽狂澜,则谓大医精诚;邓老师,小小身板,撑起我大片天空。

在我们这个每天穿着蓝绿紫色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帽子,只露出一双眼睛的特殊队伍里,有着三位男同事,为我们紧张忙碌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丝色彩,也带来了各种欢乐的感动,三位“宝贝”工作勤勤恳恳,有一晚上上两台肝移植手术连续工作二十几个小时的彭泽坤(下图右),有连续上班一个半月没休一天假的张毅(下图左)。

来重点说说年龄最小的“宝贝”韩赛(下图),一个石家庄的北方小伙子,党员,阳光活力乐观,吃得苦,任劳任怨,助同事为乐……

下图为韩赛周末给有小孩的同事代班正准备手术用物,手术上午九点开始做了十九个小时,术中一直很紧张,韩赛熬到夜里22:00手术状况稍稍缓和时才由下级医生顶替十分钟下台吃了一个凉了的盒饭。尽管上班非常辛苦,可只要有同事需

求韩赛帮忙上班,他自己没事就都乐呵呵的答应了。

目前,手术量日益增多,每天下午六七点,所有手术间的无影灯都还在散发着它特有的光芒,有的手术间还有好几台接台手术,而这时急诊手术也会络绎不绝,护士长们每天下午六点下班后也留下来在手术间帮忙,并协助晚班综合管理手术进展。下图左为巡回护士为一个上了白班又继续留下来坚持上班到23:00的身体不适的同事涂抹万金油提神。下图右为抢救病人时,齐心协力。

有人说手术室护士是上帝派来的别样“白衣天使”,无影灯下挥洒着我们的青春和汗水,录下我们日复一日没有春夏秋冬的艰辛与忙碌,让每一个病人都顺利手术并安全地离开我们手术室,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叫感动,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我的心灵。

我提起笔,我的思绪又一次凝聚在一起,陈满红老师的一幅幅感动的画面不断地在我的脑海瞬间划过。我梳理着思绪,突然感觉到有那么多的瞬间,那么多的片段,那么多的话语,那么多的故事让我感动,这种感动是发自内心的,是一份尊敬、是一份敬仰、一份感谢、一份关心!

我总认为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很完美,尤其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有着资深临床经验的教授,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她总会想发泄,尤其是面临着众多的疑难杂症时候,会情绪烦躁,可是陈满红老师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却拥有着不一样的毅力和信念。她常对我们说:作为一名麻醉医生,决不能辜负病人的信任,任何事情都要从病人的安全角度出发。”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追求,她承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压力。在与她面对面相处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也切实感受到了她身上所要肩负的责任。作为和陈老师朝夕相对的我们,时常会被日常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陈老师所做的和所面对的来自各方的压力,说实在的,那不是一个“烦”字可以表达的。

2010年国家援助非洲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作为麻醉科的专家,陈老师毛遂自荐报名援津巴布韦。望着幼小的女儿和情深意重的丈夫,陈老师的眼睛红了,与家人和同事道别后,她毅然地踏上了援非的路途。那一刻,作为在临床上受到陈老师悉心教导的我们无一不为之感动。

(庆祝生日)

津巴布韦是非洲落后贫穷的国家之一,当地气候炎热,物资匮乏,缺医少药,设施简陋,给援非的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陈满红老师运用惊人的毅力很快就克服了种种困难,并把医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百姓的赞誉和肯定。平日里经常有人将花生,玉米等当地的农产品送到医疗驻地,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回国后,陈满红老师又肩负起医疗,教学,培训等职责,关心科内的大小事务,熬夜成了家常便饭,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可陈老师却这样做到了。她总是无怨无悔地忙碌着,用她那坚强的毅力战胜了退缩和放弃,在面对压力的同时她还要承受着委屈。有时病人不了解病情,时常指责,陈老师还是很耐心地、心平气和的向病人做着解释工作,将责任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并诚恳的向病人家属道歉。

感悟一:我们很平凡,我们每个人并不完美,但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和接受,就会觉得每个人都很可爱,就会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感悟二:不要总是扮演被感动的角色,在被感动的同时,要学会感谢和感恩!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对病人如家人般关心和关爱。

尹欣林不但“肯干”,而且“能干”。旁人看他做麻醉,总觉得他游刃有余。比如在恢复室,每次面临小儿患者气管拔管时,都如临大敌。然而,尹欣林在恢复室的时候,这一过程总是显得那么轻松,小儿苏醒期哭闹和躁动似乎总是少很多。他在恢复室的时候,恢复室总是井然有序、周转良好,虽然收治病人数没有减少,但护士们总觉得工作轻松了不少,因此大家都欢迎他来恢复室工作。

尹欣林的“能干”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在于他的“肯干”和积累。参加工作十年,他总是满负荷工作,很少因为请假而影响工作,他总是尽量避免自己的事情与工作相冲突。正因为“肯干”而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技能。他在工作中还非常善于总结和创新。比如在恢复室全麻患者苏醒后,常出现说话口齿不清、睁眼不能、肢体动作不准确的现象。有一次他叫大家到床旁让大家解释一下原因,很多之前也碰到这种现象,但就是不清楚原因。他给患者使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5分钟后,大家惊奇地发现患者变得口齿伶俐、双眼有神、四肢动作也准确了。大家印象深刻,从此就理解了肌松恢复不好的具体临床表现。

工作中,尹欣林似乎总是寻求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他喜欢新的设备和理念,科里的新设备、新仪器总是他第一个在使用,然后逐步推广。比如支气管堵塞器的使用,最初大家觉得很难用,意义也不大。然而尹欣林非常感兴趣,经过他的体会,迅速总结一套使用心得,并与同事交流经验。很快支气管堵塞器的应用在科室得到很好开展,因为其创伤小,使用简便,也深受手术医师和患者的欢迎。

其实尹欣林并非是喜欢“新奇”,而是他在追求一种更有利于患者麻醉方式,这就是“微创麻醉”。他认为既然手术有微创的,麻醉也可以有。事实上就是如此。他所倡导的微创腰麻、喉罩通气、支气管堵塞器、超声引导下麻醉技术等等无不是与减少患者的“麻醉创伤”有关。以微创腰麻为例,仅2012年全院就有1600余患者享受了这一创伤极小、并发症极少的微创技术,占手术室总麻醉量的6%左右,极大地减少了患者对术后腰背痛的抱怨。目前这项创新在科室继续扩大影响,预计会有更多的患者享受这一技术带来的福音。科室一批年轻的医师正受他的影响,为减少患者创伤而不断改进。

我们于今年六月份开始实习,而我第一个科室就幸运的分到了产科。在进产科之前,还在纠结是不是每天就只是简单的生产,但是在进科之后,每天跟着米春梅老师以及研究生师兄师姐们查房,开医嘱,做检查等,也让我见识到了充满产科特色魅力的人和事。

每天米老师带领查房,遇见典型病例,就考察我们的基础知识,以利于我们巩固,而遇到特殊病例,米老师则会以此为我们讲解,指导我们从何处入手,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孕妇的安全与提高婴儿的存活率。尤记得上一周我们接收了一位外国孕妇,孕妇的中文不好,而米老师则能与其流利的英文交流,在让我们敬佩的同时,也让我们燃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查房中,米老师还充分给予实习同学们动手的机会,摸宫底与四步触诊法等,遇到操作不熟练的实习同学,米老师也不会恶言,反而是亲切的一步步纠正学生的手法,连病人都感叹说:“米老师不仅仅是位医术高超的好医生,还是位耐心的好老师。”

除了在医术上教导我们,在医德上米老师也为我们以身作则,坚决不收礼,多次看到米老师将推辞不了的红包交给护士长,缴做病人的医药费。米老师开药开医嘱也结合病人的病情以及病人的经济状况。因此,在病人中,米老师有着十分良好的声誉,许多孕妇慕名而来。

在产科,不仅仅是米老师,还有程春霞老师、肖芳老师、王楠老师、向护士长、彭护士长以及诸多在身边一起工作的同事、师兄师姐们,都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在我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也让我为之学习、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我。

7:10农历五月,晨起时已是艳阳一片,两孩子早已起来,在客厅里安静的各自玩着,洗漱、吃早点、收拾上班的东西,一去就是一整天,带要看的资料、午餐的便当、钥匙等等,“回来吃晚饭吗”临出门了,母亲问了一句,“尽量回吧,崽崽,我上班去了”。

7:40门诊四楼已有8、9个人在候诊了,倒也安静,毕竟是过节。更换衣服、调节诊疗台、测试设备、准备就绪,按下第一个就诊号,一天就正式开始了…

11:45检查室里传来同事的求援声“天生老师,帮我看看这孩子的喉镜”,和就诊患者交代一声,立马接过纤维喉镜,轻柔、灵巧的操纵着腔镜;慈祥、细心的安慰孩子;细致、严谨的检查;一切安宁、平和,孩子的母亲在一般平静的等待,满是信任…

14:00处理完伤口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

14:30-17:50继续看门诊,26个号子,不是特别紧张,能和患者充分沟通,患者满意,心情也愉悦,下班脱工作服时吹起了口哨,呵呵,可以回家吃饭了!

18:30顺利到家,母亲在厨房里,妻子在准备碗筷,两孩子像八爪鱼样一蹦就吊在脖子上,一边一个,疲倦在开门的一瞬全然没有了,吃饭、给孩子讲故事、做孩子们的裁判。

21:00孩子去洗澡了,急忙打开电脑,准备把学科年会的资料整理下,文件才打开。

幸福有时真的很简单,也很艰难,但这样的日子,总是在每一个有家室的医务人员中日复一日的在现,可他们还是在快乐的坚守,这是一种信念,如同草根的心情,总是会逢春发芽。

说起共产党员,你脑海中也许会涌现出战争时期的黄继光、邱少云式的人物,和平年代的焦玉禄、郑培民式的领导干部,诚然,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高尚情操烘托出了共产党员高大光辉的形象,但我更多地注视着我们护理队伍的共产党员。护士是一个与爱相连的称谓,护理工作看似平淡却不平凡,虽没有显赫的业绩,却能用我们的汗水给病人带来生命之光,我们吃苦耐劳,我们团结协作,我们有责任感,有爱,有奉献精神。没有固定的节假日,工作琐碎,责任却很重大,遇到委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天使背后的苦和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默默奉献。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讲叙一位我身边的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石丹岳老师的点点滴滴,以表达我对石丹岳老师的敬意。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过:把平常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长期做好就是不简单。石丹岳老师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她的平凡事,他视奉献为快乐,以自己金子般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生活正是因平凡而真实,因真实而感动,因感动而精彩。这一件件的小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闪耀着她鲜活的人格魅力。石丹岳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我们,在平凡中创造着美丽人生,这就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平凡中的伟大。

在逐渐成长、日益壮大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有着这样一群无私奉献、鲜为人知的天使们,她们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她们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她们忙碌的身影散落在病房里的每一角落,像一道道曙光给予人们温暖、带给人们希望、迎接着每一位新生命的到来,她们就是我们产房里最最美丽的助产士们。

常听到有人问我:助产士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护士吗?还取这么一新鲜的词儿,做的不就是护士的事儿。没错,她们是护士,但她们也不同于护士。她们做的就是护士的事,打针、发药、护理,可她们也要做一般护士所不能做的事,那就是接产。

尤记得2008年的夏天,年仅20岁稚气未脱还带着孩子天性的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早已向往的湘雅三医院。我的护士长彭红婴老师把我领进了产科,带到了产房。上班第一天,彭老师把我叫进了她的办公室,给我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直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她对我说的一席话。她说,我们产科,尤其是产房里的工作状态是不同于其他科室的,你现在是一名助产士,你要做的不仅仅是打打针发发药,你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全面的专科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些基本业务素质,更应该具备爱心、责任心和特有的职业素质,要锻炼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机智的应变能力,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准确处理问题。看着病房里忙碌的身影,听着叫唤的床头铃声,那一刻我暗暗告诉自己要做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把我所有的芳香和爱传播!

还记得有一个产妇在凌晨顺利分娩,母子平安,会阴部也只有一个小小的裂伤,很简单的一个缝合术。在产妇回到病房观察期间却一直诉说伤口疼痛难忍,当时由于我们主观上认为产后伤口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没有引起重视而差点酿成大错。是彭老师查房时认真听取产妇主诉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详细检查了她的伤口情况,发现产妇会阴裂伤处形成了一个血肿,最终得以及时把血肿清除,减轻了产妇的痛苦。这个事情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对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待产妇要有更高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是彭老师推动着我,让我一步一个脚印的踏上了助产士这一伟大的职业,也是彭老师教我如何成为一名更具职业特色的人,更是彭老师教会我生活上的做人处事,让我脱去青涩能够逐渐独挡一面。

感动,是一坛陈年老酒。感动,是一幅传世名画。感动,亦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委婉......感动就像小溪一样,它悄悄地流着,流经岁月,没有巨大的波澜。但对细心的人来说一样刻骨铭心。正是那些细小的关怀、淡淡的喜悦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自然界中有四季,四季巡回更转,没有太多浮夸的言语,只有点点滴滴在心头,这就是我们的护士长陈志芳老师,她用心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所以说,最美的,就是最朴素的。

我们的pacu是医院工作量强大却最不鲜为人知的科室。但是在这里有着一位令人以为荣的好护士长,在我们的心中,她是朋友,是长辈,是亲人。她高尚的人格对我们既是鞭策,也是鼓励,她的品格如四季的清风伴随着我们。就像如诗的春天,她用信念与坚持在默默的守候。

我记得她曾经说过:“我们的工作就是临床第一线,病人就是我们的中心,病情无大小,要做到事无巨细,把事情做好了,病人就安全了。”她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她的追求。

护士长工作态度的认真是无人能及的。她是一个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她的丈夫总是说科室的病人都比他幸福。虽然是开玩笑,但是护士长提早上班、推迟下班已成为她的习惯,哪里有抢救,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每当病人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护士长总是二话不说,马上赶到第一现场,合理调派人手,分配任务,自己就加进抢救的任务当中。止血、输血、大量补液,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转危为安,这时的护士长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有位哲人说:最美的,也就是最朴素。而我觉得,最美,因就是在她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剑胆琴心的风格。

在我的身边,总是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没有惊天动地,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却让人感动。

我们护士长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都会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她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事。对患者的同情心、耐心、细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工作中的一丝不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我身边这些人和事,虽然朴实无华,却是高尚的,这些平凡的人在做着并不平凡的事,正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爱,滋润每位患者的心。

THE END
1.医者仁心从医故事优秀事迹素材10篇同时,他虚心向上级医生学习,吸收他们的丰富经验,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常年的临床历练,__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医术,而且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措施。此外,曾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半年麻醉的他,能独立开展普通外科、妇产科、骨科等各种手术https://wenku.baidu.com/view/781adf25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6.html
2.听6位“最美医生”讲述护佑生命的故事——修医德行仁术,增进百姓健讲述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医师 周行涛 在眼科领域工作了30多年,我深刻感受到,近年来近视患者、近视手术越来越多,并且有往低龄化、高度近视发展的趋势。 面对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近视率,怎样将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这是我和团队的努力方向。2003年,我率先带领团队在国内建立了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https://www.cnhubei.com/content/2022-08/22/content_14998982.html
3.2019年医德医风简报第4期医德医风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本例患者在误吞异物后十余小时内由食道异物转为远离食道的颈部异物,实属罕见,所幸异物从颈鞘侧后方游走,未伤及大血管和甲状腺等,未引起大出血的严重并发症。耳鼻喉科医生再次提醒,饮食要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习惯。(耳鼻喉科:张莹莹)http://www.nnhhyy.cn/html/2019/ydyf_0502/2142.html
4.秒转!速收藏!一次集齐65个优秀的中山医院降公众号3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 公布本科室相关医疗、学习及科普信息。提供院前院后指导,为广大患者和同道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36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立足中山,服务全国,为临床工作者分享科研成果、交流临床经验、获取最新医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603429
5.内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20篇)内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4 xxx,男,维吾尔族,新疆xx市人,19xx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19xx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xx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xx,1992年9月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在xx市中心医院五官科工作至今;20xx年3月至xx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进修一年;20xx年9月至https://www.ruiwen.com/xianjinshijicailiao/6672302.html
6.医生个人先进事迹(精选35篇)常年的临床历练,小伟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医术,而且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措施。此外,曾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半年麻醉的'他,能独立开展普通外科、妇产科、骨科等各种手术的麻醉,深受患者信赖。 https://www.oh100.com/a/202208/5050499.html
7.优秀医生个人事迹材料(精选40篇)常年的临床历练,小伟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医术,而且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措施。此外,曾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半年麻醉的他,能独立开展普通外科、妇产科、骨科等各种手术的麻醉,深受患者信赖。 https://www.yjbys.com/shijicailiao/889794.html
8.观世音菩萨灵应事迹实录果然菩萨广大灵感,在当天下午喝了大悲水,第二天早晨,再经眼科医生检查,说起来奇怪,居然又创造了奇迹,到了十点左右,呼吸和脉搏非常微弱,我在他耳旁告诉他,一定要等佛菩萨来接引,并每隔十分钟在他老人家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示现灵感。台北市佛教会理事长泰安法师讲了两则近年的事迹。https://www.jinyunsi.com.cn/boruo/books/0926.htm
9.解玉华医生是佛山的耳鼻喉科医生广州东方医院耳科让我们一起传颂解玉华医生的专业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广州东方医院耳科。因为,在这里,有一位佛山的耳鼻喉科医生——解玉华医生,正用她的智慧和爱心,为我们的耳鼻喉健康保驾护航!快来体验解玉华医生和广州东方医院耳科带给你的专业与温暖吧!相信你一定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庆幸和满意。https://www.qm120.com/yyk/gzebhyy/news/339014.html
10.我的从医故事—李长玉(我爱人的堂妹)钱毅、冯光模、余志明等;外科由唐广廉军医负责,护士长赵桂华,护士王志行、胡一尊、吴英 、焦云霞(19岁因公牺牲、第二十七个故事有专篇介绍)等,妇产科由王立群军医负责,护士有段惠珠(我已远去天堂的爱人)、谢淑梅;眼科医生李长玉,护士王真仁;耳鼻喉科医生刘文达,护士黄润贤;药房李常明、李楚翘;https://www.meipian.cn/32zwt88n
11.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选又念了好一会圣号,发觉俊儿两个鼻孔都被血块堵死了,外子说天亮再带他到耳鼻喉科去清洗。我看他张著小嘴呼吸,嘴唇都乾裂了,心疼得很。要替他清洗,又怕弄到伤口,血再流出来,犹豫了好一会儿,心里祈求著说∶「菩萨啊!您慈悲的救救他,请让他能呼吸吧。」求完自己拿了棉花沾双氧水替他清洗,洗得乾净畅通。真https://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01/061.htm
12.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他精心收集了郭老的生平事迹,还特地与郭老后人取得联系,分享了郭老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包括他1936年从维也纳学成回国后,积极抗战救国、发展医学教育的诸多丰功伟绩,以及1952年成立上海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学院以后,全身心致力于我国眼科医学教育、研究的先进事迹。郭老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桃李芬芳的一生。郭老https://www.fdeent.org/home/news/content/id/888/pid/3582.html
13.用医术点亮生命之光在渭南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病房,悬挂着科室的座右铭“责任、技术,荣誉、尊严”。在这个科室,有一位医生以他的行动诠释着这些文字,他就是朱庆林医生。 朱庆林从事医务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他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心中重要位置,时刻以敬畏https://www.wnszxyy.com/info/1750/13274.htm
14.大庆油田总医院这些荣誉,既是对她以往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与激励。她感谢护理事业,让她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的对待每一个生命;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和奉献的幸福。荣誉不属于她一个人,是属于她们普外胃肠科这个集体中所有辛勤劳动的医护人员。 耳鼻喉科护士乔丽娜 http://paper.dqytzyy.com/bread.asp?fileid=2562&size=1
15.护士进修工作总结(精选8篇)门诊专科设施配备齐全,具有整套先进的专检查设备,如前庭功能检查仪、嗓音、鼻功能检查设备等,各检查室均按标准化建设,各专业检查技术人员也配备合理。目前我科专科检查设备相对缺乏,也缺少专业的技师。门诊学习让我对耳鼻喉科门诊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对耳鼻喉疾病的辅助检查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加强了对专科器械消毒与https://www.daodoc.com/gerenzongjie/hushizongjie/7673664.html
16.聆听医者事迹,感受医者仁心左小燕,女,汉族,32岁,群众,大学本科,从事临床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主治医师。 自科室2019年成立以来,左小燕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学科内涵建设及发展,从学科特点出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不断改进康复服务,与临床其他科室积极沟通。2020年与儿童保健科、眼耳鼻喉科室积极配合、多学科合作,利用与华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156556
17.徐浩文医生简介龙岩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徐浩文主任医师徐浩文,男,主任医师,曾任龙岩市第一医院耳喉科主任,76年毕业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耳鼻喉医疗工作已28年,现为福建医学会医用激光分会常务委员、耳鼻喉科分会委员,擅长于耳鼻喉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90年首次在我市引进Y、A、G激光治疗五官疾病,87年至90年参加https://m.bohe.cn/doctor/6861312/introduce.html
18.2005年第14期《院报》内容(总第40期)北京协和医院感谢信(30个科室):胸外科13封,骨科9封,妇产科、免疫内科各8封,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各7封,皮肤科6封,眼科、泌尿外科、基本外科各5封,中医科、心内科各4封,肾内科、内分泌科、党办各3封,心外科、CCU、门诊、化疗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儿科、呼吸内科、普通内科各2封,放疗科、干部门诊、口腔科、感染内科、https://ims.pumch.cn/detail/1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