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将,男,1982年6月出生,平遥县青少年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他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工作,热情救助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投身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犯罪青少年帮教工作,帮助他们正确树立三观,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疫情防控显担当。2020年至2022年,赵小将作为平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主要负责人、连续组织青年志愿者投身防疫第一线,兢兢业业完成任务。分别组织120余人、650余人、1200余人、110余人、670余人的志愿队伍,入驻各居民小区、农村和高速口等关键卡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体温登记、消毒清洁、疫苗接种宣传等任务,服务时长分别为48天、51天、57天、22天、25天。
领航青少年促成长。2020年5月,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赵小将积极展开一系列社会调查。当他得知湖北襄阳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涉事者为未成年人的兄弟俩,为取得第一手资料,他决定开车前往襄阳。为了实地调查,他不仅去了兄弟俩工作的襄阳,还去了他们的出生地枣阳,走访了兄弟俩的家人、邻居、村委会和当地派出所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这次案件中,兄弟俩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一个获刑,一个免于起诉。诉讼中赵小将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援助。
郭小鹏,男,1978年5月出生,榆次区使赵社服中心南砖井村村民,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
4月3日早上7点多,郭小鹏从南砖井村出发,准备前往太原进行采集。不料,刚到村口便被疫情防控卡点工作人员拦下。原来,4月3日,太原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部分区域实施疫情管控。同天,榆次区发现1例确诊病例,而此人恰恰在南砖井村出现过。因此,当天凌晨5点,该村实施管控。
王福寿,男,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昔阳县大寨镇寨上村人。自2009年退休回村后,他十三年如一日,义务为村里的老百姓办好事、实事,不计其数。
带头维护村容村貌。王福寿和能工巧匠张永胜一起,利用废旧钢管、铁皮设计制作了个保洁车,带头把村里的垃圾拉到指定点倾倒。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照他的学,不仅村容卫生整洁,还节约了不少垃圾清理资金。
穆泽卿,男,198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介休博爱手拉手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
2010年7月18日,在西范引黄工程中,因施工现场的钢丝绳突然断裂击中身体,导致穆泽卿下肢截瘫,只能靠轮椅来代步。
沉重的打击没有让他屈服,2015年,穆泽卿创办了介休博爱手拉手贸易有限公司,公司把“以残助残、回报社会”作为经营目标,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先后开展义务量血压、测血糖等公益活动百余场。2018年全国助残日,他还带领全体员工在介休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举办了“博爱手拉手,一个都不少”的辅助器具捐赠活动,使更多的残疾朋友和孤寡老人得到帮助。
(二)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张建伟,男,196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灵石县城市管理局环卫队管理员。
2020年10月10日下午3时许,张建伟看到马路中间围了一大群人,以致于堵塞了交通,人们的喧嚷声、汽车的鸣笛声乱成一团。周围人七嘴八舌,却没有一个人敢伸手,他拨开人群,看到地上仰面躺着个人,直挺挺的,鬓发斑白,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二话不说,赶紧跑过去,将老者头部轻轻扶起,掐住人中,一边焦急地呼唤,慢慢地老人苏醒过来,但呼吸急促、满头大汗,情况不容乐观。张建伟怕地上凉,将自己的一只脚垫在他臀下,又贴心地替他擦汗,额头、脖子、手心,然后搓印堂、拍肘弯、捋手指,好一顿忙乱。“送…送我回家!”老人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众人这才七手八脚把老人放到他背上,一步步将人背回家中,放在床上,安顿躺好,然后立刻通知其女儿,拨打120,帮助老人脱离了危险。
廉京,女,汉族,1995年6月出生,介休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
张旭阳,男,2000年8月出生,武警山西总队晋中支队执勤三大队介休中队,下士警衔。
到医院后,张旭阳在得知老人急需进行全面检查,他并未多想,主动垫付一千余元。在了解到老人病情已稳定,家属也在赶来的路上时,他才离开医院。
牛向东,男,1986年11月生,和顺县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站长。
4月3日18时25分左右,正在休假中的消防员牛向东陪着妻子杨婧逛街、购物,平时工作忙,夫妻俩难得享受这样的休闲时光。两人正走在街上,突然看到不远处冒起浓烟。“这估计是着火了。”牛向东判断,立即开车向浓烟处去。
当时,他们距离着火处约1公里,只需两三分钟车程。杨婧在副驾驶座,拿着手机帮他打给队友,两人没顾上交流,等车开到火场附近,牛向东打开车门、跳下车就往火场跑。杨婧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扔在”了车上,当她停好车后,走近火场外围寻找,已经看不到丈夫的身影。
原来是和顺县中和街的美小美门市部二楼着火,这是一栋临街商铺,位于商业步行街十字路口,共三层。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过火面积达到80平方米左右,若不及时扑灭将危及毗邻和三楼库房。
牛向东赶到现场时,队里的消防员已展开扑救并基本控制火势,他就负责起外围供水。换上消防服,连接附近消火栓,保障救火水量充足。另外,附近还聚集了许多群众在围观,地面散落着破碎的燃烧残物,他担起警戒工作,以免意外情况发生。
约20分钟后,明火被成功扑灭,为避免复燃,消防员对着火部位进行再次清理,在确认现场无复燃情况后,收捡器材归队。此时,距离牛向东跳车离开,已经过去近1小时。
再回到妻子身边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此间,杨婧一直在附近等待丈夫。牛向东带着一丝歉意,想继续陪妻子逛街,但杨婧体谅丈夫救援辛苦,拉着他吃过饭就回家了。
高嘉淇,男,2009年1月出生,寿阳县平头镇南张芹村人,原城西小学学生。
2021年7月26日,高嘉淇和同村伙伴李嘉诚、高佳程相约玩耍,由于玩耍时弄脏了衣服,几位小伙伴便商量着一同前往村南河边清洗。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同伴李嘉诚冒出了玩水消暑的念头,殊不知危险正慢慢向他靠近。李嘉诚从岸边慢慢向河中走去,平静的水面在他看来没有任何危险,突然,意外发生了,由于不知道水底情况,一不留神李嘉诚掉入了采煤沉陷区下沉积水深坑中,河水瞬间漫过了他的脖子。此时正在河边洗衣服的高嘉淇发觉了正身陷危险的同伴,在这危急时刻,他没有一丝犹豫,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慢慢靠近李嘉诚,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把同伴托出了水面,拽着他向岸边划行。高嘉淇在返回途中体力快速消耗,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同伴托出了危险区,自己却因体力不支,又滑入了深水之中,再无自救能力,结束了他年仅13岁的年轻生命。
高嘉淇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危急时刻,高嘉淇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行为,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乔霞霞,女,197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协同庆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创建旅行社至今,旅行社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630余万人次,并做到“零投诉”的奇迹,是广大游客对她诚信经营最高的肯定。
以诚筑梦,弘扬古城文化。2004年5月,乔霞霞成立山西协同庆国际旅行社,她始终将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放在第一位,秉守诚信砺砥前行,让游客在真诚服务中感知平遥古城千年文化,体会晋商诚信精神。旅行社成立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630余万人次,没有发生一起游客投诉事件。
在旅行社经营中,她邀请平遥县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暗访的形式对企业进行监督、调研,向她提出意见建议。2009年4月,政协委员郝新喜在暗访中发现旅行社所属特产店部分商品价签缺失。乔霞霞接到反馈后高度重视,立即赶到特产店了解缺失原因,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对全部门店进行普查,在员工中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传承晋商诚信精神,弘扬平遥古城文化,推进旅行社诚信品牌建设,打造“放心消费”名片。
真诚服务,温暖八方游客。乔霞霞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了“尽心服务诚信至上”的企业文化,并通过每周例会学习,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把诚实守信理念融入到旅游接待工作中。一次,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到旅行社下属的协同庆博物馆参观,不慎将皮包遗忘在了博物馆窗台上。她得知后,即刻联系到了带团导游,主动驾车追到高速路口,将遗失的皮包送到了这对北京夫妇手中。
2015年国庆,公司接待了一个平均年龄达70岁的老年团,公司按流程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在一天参观即将结束时,一位老人突发昏迷晕倒,带团导游冀娟娟马上联系急救送医,并联系同事张保忠启动应急预案,开通就医费用垫付程序,同时向乔霞霞做了汇报。乔霞霞赶到医院后,及时协调医护力量进行救治,经过共同努力,老人最终转危为安。老人清醒后,拉着她们的手,流着眼泪感谢道“孩子们,要不是你们,我恐怕就没命了”。
李卫华,男,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宏固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李卫华自幼饱受晋商文化的熏陶,诚实守信,生产的原酒和“宏固”系列白酒,一直成为全社会好评的放心酒、良心酒。因此,山西宏固酒业有限公司成为祁县乃至晋中、山西白酒业界的翘楚。他说:“做企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晋商精神,诚实守信,发展要用创新的方式智取。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农副产品积压严重,一位老供应商送来3吨高粱。经检验,发现高粱标准不达标,不过对生产原酒也影响不大。在供应商愿意降级让价的情况下,李卫华仍毫不犹豫地拒收了这批高粱。同时,他积极联系饲料厂帮助销售了这批高粱。
山西宏固酒业有限公司一直是北京红星酒业公司原酒的供应商,他带领公司员工坚持“抓质量、重合同、守信用、重诚信”,连续10年保质保量完成了原酒供应。并且被北京红星酒业公司连续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在完成好原酒提供的同时,积极开发“宏固”系列产品,把宏固产品推向外省的市场,让老百姓喝到地道的100%纯粮酒。
在生产经营中,李卫华视顾客利益为企业生命,始终坚持“质量为本用心服务顾客”理念。为提高员工素质,每月组织次职业道德、经营管理、诚实守信等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同时,强化安全生产,开展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企业成立以来,无一例安全生产事故。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安排下岗职工和农村待业青年100余人就业。先后为祁县第二中学院内出资8万元塑立了一个4米以上高的孔子塑像;为城赵村打吃水井1眼并修建150吨水塔一个,并修了10米宽两公里长的柏油路一条,安装两台80千伏变台,总共投资在210余万元以上;为城赵村与固邑村之间修了一条6米宽两公里长的乡村油路,投资在40万元。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带头为红十字会捐款。对困难职工走访慰问支出20多万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卫华的不懈努力,赢得了社会的肯定与赞许。
诚信经营,温暖人心。侯兆旗自幼家境贫寒,但老一辈从小便给他讲平遥人走南闯北,诚信经营的故事,谆谆教导他诚信是晋商精神之魂。他经营着一家便民商店,顾客买东西出入频繁,经常将贵重物品(如:手机、手提包等)遗忘在店里,遗落物品他都会妥善保管,待顾客回来完璧归赵。在家中,侯兆旗早早挑起照顾家人重担,贴心照料爷爷父母,无微不至,从不叫苦叫累,周围邻居有事,他也是随叫随到,从不抱怨。
平价销售,助力防疫。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爆发,平遥县防疫形势严峻,他每天起早贪黑,忍着天寒地冻,进城进货,再向村里人平价销售,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总会送货上门,也不多收钱,这大大缓解了疫情期间村里人生活物资供应的紧张。当他谈到初衷时说:自己是个普通人,每天也都在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看到身边人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希望自己也能为乡里出份力。
(四)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柳国文,男,197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科主任。
从医20余年来,柳国文努力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誓言。作为市胸心外科学术界学科带头人,努力承担了晋中市级医院胸心外科疾病主要整治工作,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肺癌支气管袖式切除、肺动脉成形术,胸腔镜下胸科各类微创手术。三甲医院一般和重点科室技术项目全部完成,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晋中市的空白,达到了省级先进水平。
近年来柳国文先后开展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切除,胸腔镜下肺叶、肺段切除术,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等均可独立自主开展,多项技术填补了晋中市的空白,达到省级先进水平。
张霄云,女,1988年3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平遥古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主任。
立足本职,创造辉煌。作为一名讲解员,张霄云十五年如一日始终坚守一线,凭着强烈的责任心、细致的作风、体贴的关怀,让客人体验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平遥人的热情厚道,其累计接待中外旅行团4000多个,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步行里程超万里,实现了接待工作零落误、零事故、零投诉的佳绩。为平遥古城景区扩大讲解员队伍,张霄云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招聘、培训、到持证上岗,培养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形象佳的商务讲解队伍。
勇于担当,创新发展。为谋求古城创新发展,平遥县与中国文旅联合,推出十二金钗话景点“爱我家邦醉我河山——平遥古城”活动,张霄云作为平遥形象代言人,肩负起挖掘弘扬古城文化的使命,向全国游客介绍平遥古城;依托人民网、新华网、平遥古城景区官方平台等阵地,张霄云开展“云游平遥”线上直播,作为平遥古城金牌导游,她带领游客“云游”古城,向游客详尽讲解古城人文历史,普及文物保护知识,营造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牢记嘱托,共创未来。2022年1月27日,对于张霄云来讲,注定是一生当中最为不平凡的一天,因为就在这天,张霄云作为平遥城墙讲解员,站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身边,为总书记讲解平遥文化,备感自豪、备获温馨、备受鼓舞!她回忆说,总书记缓缓从中巴车上走下,他高大挺拔、步伐稳健、表情和善、眼神温暖。从迎薰门的历史内涵,到城门口的车辙印,在聊天式的问答互动中,切身感受到总书记的宽厚亲和,被他独有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更为他保护历史文化的拳拳之心深深触动。最让他牵系于心的,是关于古城及古城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在古城墙上,坚定有力的声音传向世界:“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始终把抓党建促社区治理提升作为第一追求。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带群建实现群团一体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统筹协调驻地单位、商圈楼宇、物业公司走街入户,和居民坐在一条板凳上,协调解决就业、物业纠纷、公益事业等居民牵肠挂肚的问题。联合晋中财政局、晋中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开展防诈骗宣传;与晋中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助残止大爱,助学止至善”活动;对特困生白馨雨家庭进行慰问;联系物业在雨季来临前清理下水管道;常态化开展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迎新春送春联”、“粽叶飘香话端午勤廉共勉创和谐”、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等系列活动已经成为玉湖社区的品牌名片。
始终把解决好群众小事作为第一要务。从居民“医、食、住、行、心”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1345”工作机制:“1”即一个引领,党建引领;“3”即强化“三化服务”,契约化、精细化、精准化;“4”即搭建“四个平台”,综治网格平台、文化活动平台、为老服务平台、文明实践平台;“5”即实践“五微五心”,以微调研听民心、以微心愿连民心、以微服务暖民心、以微调解顺民心、以微共建聚民心。
始终把忠诚践行党员义务作为第一责任。从热心居民、党员代表中选出68个小区长、146个楼长,发动各小区志愿者337名,通过“铁脚板”入户,持续做好小区管控。今年以来共接待调解纠纷5起,对9名妇女儿童进行了心理辅导;调解区煤运平房第三户第四户邻里占地问题,双方多年恩怨得以化解;协调解决老旧小区居民缴费路远的问题,让居民少跑8公里;将小区二次加压水箱更换为变频泵;改造东二巷重工局宿舍管道更新、供热分户供暖问题,解决了居民的堵心事、暖出了人心、暖出了幸福感。
游建平,男,198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太谷区明星镇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彰显生命价值。21年前,毕业于太谷师范的游建平,怀着一颗投身山区教育的壮志雄心,主动选择太谷最偏远的山区中学——王公中学任教。他平时总是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了学生最亲密的兄长,最喜欢的老师。他爬山涉岭,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真诚的付出,换来的是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呢称他“平哥”。2004年由于撤点并校,他来到侯城中学任教并担任教导主任,两个班的数学兼任班主任一干就是八年,工作量可想而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学生曹泽华在2008年考取了晋中市中考状元,创造了奇迹。
创业艰辛,激流勇进,恪守职业准则。2018年游建平被任命为阳邑乡第一初级中学校长。此时的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因距城区太近,招生困难。面对诸多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提出“励精图治、打造特色、争创名校”的办学思路。短短几年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考成绩大幅度提高,家长满意率直线回升,连续两个年度在全区农村公立中学教育教学成绩及质量综合排名荣膺第一名。
躬身力行,凝心聚力,守护师生平安健康。2022年,面对太谷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作为一所初中的负责人,游建平同志不分白昼,始终坚守岗位,20多天吃住在学校,带领全体教职工奋战在抗疫一线。组织教职工每日对校园全面消毒,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健康数据上报工作。为不耽误学生学业,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行动。积极与各科教学名师反复讨论和深入研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线上教育教学方案。在积极贯彻“双减”政策的同时,秉持“减负提质”的理念,高效开展了明星中学线上教育教学活动。
(五)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程海江,男,194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左权中学退休教师。30多年如一日,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108岁的老母亲。
像呵护婴儿一样照顾母亲。程海江母亲76岁时患腰椎结核病,瘫痪在床,他心急如焚,到处为母亲求医问药,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母亲买昂贵的药治疗,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母亲留足买药治病的钱。母亲躺在床上不能动,他和同是教师的妻子每天喂饭、喂药、擦身。晚上陪母亲睡觉,为防止母亲生褥疮,每天晚上要起来三次,给母亲捶背、按摩、帮母亲翻身,由于休息不好,致使他白天在教室上课时,晕倒过好几次。经过半年之久的精心治疗和悉心伺奉,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后来终于能起床、坐立了。
事亲当竭全力。可能也是因为他过于劳累的缘故,2009年程海江得了大病,在山大二院做了胃部肿瘤切除手术,术后身体虚弱,妻子一边照顾婆婆、一边照顾他,术后他化疗副作用很大,经常呕吐,但他不想让母亲看见,瞒着病情,在母亲面前,强装笑脸。稍微好一点,就回到母亲身边。
耄耋之年到期颐之岁的老人更离不开家人的陪伴,有时她和小孩一样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为使母亲高兴,程海江想方设法给予满足,不高兴了,哄着她,闹情绪了就让着她,让妻子每天陪在母亲身边和她唠嗑解闷。妻子膝关节疼痛无法走路,医生建议尽快做膝关节置换手术,但为了照顾母亲,手术日期一推再推,一直推了七八年,只要母亲高兴,他们做多大的付出和牺牲都无怨无悔。
陪伴是最温暖的孝心。现在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程海江退休了的同事,有的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有的看遍了国外的美景,但为了照顾母亲,他一时一刻都不离开,默默地守着母亲,只求母亲晚年幸福。108岁高龄的母亲于2021年8月4日无疾而终,程海江三十余年尽心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用孝心孝行树立起来的“尊敬长辈、严管子女、兄妹和谐、家庭和睦”的好家风,是对“孝顺”一词最好的诠释。
史兰花,女,1974年11月生,灵石县天星假日酒店职工。她二十年如一日照顾丈夫,喂水喂饭喂药,按摩擦身,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无怨无悔,谱写了一曲夫妻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时代之歌。
2000年,史兰花和王东两个有缘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婚后的两个小青年是幸福的,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生活更有了奔头。然而祸从天降,2002年某日晚,王东在灵石焦炭运销公司某收费站值夜班时,不幸遭到歹徒抢劫,头部受到严重伤害,一夜之间一个健康英俊的小伙子转瞬成了命悬一线的伤残人。
王东二十年的康复之路,史兰花付出了无尽的精力和关爱,为护理丈夫可谓无微不至,无事不为,喂水喂饭喂药,按摩擦身送便,量血压、量体温、教识字、练发音,事无巨细,无怨无悔。
于喜凤,女,1957年5月出生,昔阳县东冶头镇卧龙山村村民。
2001年,小叔子外出打工时的一场车祸造成了高位瘫痪,除了意识清楚,能模模糊糊发出几个音节外,已经和植物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三十出头的一个大汉子,每天只能一动不动躺在床上以泪洗面,真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面对这场灾难,丈夫唉声叹气,不知所措。揽下这个大麻烦意味着什么,于喜凤比谁都清楚。高额的医药费,喂饭喂水、擦屎擦尿的体力活,还有病人随时可能暴发的焦虑、坏脾气和轻生念头。左右为难之际,想想小叔子的坎坷命运,想想他从小就没有父母可依,想想该成家时却因家里穷耽搁了,现在又成了这样,该有的天伦之乐一样都没有享受过,怎么不叫人心疼?就是这股亘在心头的念头让于喜凤夫妇义无反顾地把小叔子接回来了,于喜凤揽下了这个“大麻烦”,开始了她漫长的照顾生涯。
十六年,对别人而言可能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喜凤来说却是数万次的洗衣做饭,数万次的喂饭喂水,数万次的擦屎擦尿,数万次的心生弃意却又咬牙坚持,另外还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还要帮丈夫去地里干活。她说:“我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这是我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嫂的责任。”然而,老天并没有因为于喜凤的善良而厚待她,2015年,丈夫王怀庆身患重病,撒手人寰,留下了看病期间借下的债务和形同植物人的小叔子。另一个世界没有贫穷和疾病,丈夫王怀庆终于解脱了。而于喜凤却还要用她自己瘦弱的肩膀在这个世界里艰难地替他担起未尽完的责任。
为了减轻于喜凤的负担,她86岁的老母亲现在仍然一个人在东冶头镇寺家坪生活,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于喜凤每次抽空去看妈妈时都满含泪水,总觉得对妈妈一万个愧疚,可是妈妈给于喜风信心和力量,“俺孩快回家照顾怀仁吧,他更需要你,我没事,我现在身体健健康康的,你不用挂念”......
梁建峰,男,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榆社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室主任。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生活中,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
除了照顾老人,他还热心帮助妻弟。2002年,四妻弟媳因患牙癌去世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照看,他欣然把俩孩子接到家中,照顾孩子的起居,直到他们毕业,走向社会。三妻弟夫妻都是智残,育有一双儿女,困难可想而知。2016年,三妻弟夫妻相继生病,他除了工作外,就是陪他俩到医院就诊,买药、打点滴、输血。妻弟到省第三人民医院做手术,他同妻子全程陪伴。他顾不上自己的胃病,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了他俩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