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向精准治疗!吴龙教授领衔发亮相2019CSCO免疫峰论坛不知不觉,PD1正式在临床使也有3-4年之久了。
从开始泛群疗效的探索,近期已逐渐步摸索获益群的精准治疗时代,对选择群把控更严,以期将疗效再提个档次。
2019年322-23在上海举办的CSCO肿瘤免疫治疗峰论坛上,吴龙教授给家报道了细胞肺癌(NSCLC)PD1/PDL1单抗的物标志物,统领免疫迈向精准医疗时代。
以吴教授报道为引,编给家总结免疫预测因素的进展。
▼免疫治疗进步神速,国产PD1紧跟世界步伐从最起始K药单药(keytruda)在细胞肺癌(NSCLC)线治疗优于化疗的keynote024及042研究成功,再向局部晚期(PACIFIC)、联合化疗、线治疗、细胞线及NSCLC辅助治疗开展,PD1/PDL1适应症已经遍布各个肺癌群。
国内PD1/PDL1研发亦不弱后,些知名药企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物、君实物等等也陆续开展了免疫的临床试验,并且前已有两家国产PD1上市,虽然获批的并不是肺癌,但其中信迪利单抗的也不少,有望将来获批适应症。
福利!我司对接多项进或国产PD1肺癌试验,组免费,有意可以末扫码进群报名。
▼免疫步精准治疗,从各预测指标探索PD1获益群吴龙教授指出,免疫NSCLC治疗的发展正向精准治疗年代,从2015年临床试验纳的全体患者,到2016年试验开展对患者具有低选择性,在2017年更是通过keynote024及042的选择性(PDL1≥50%)群中取得胜利。
这种发展模式的变化及研究结果的差异,提了免疫治疗发展逐渐向精准向,旨在找出获益群以最化PD1治疗的收益。
以下汇总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因,供家览。
先给家介绍吴教授的报道重点。
这个指标家都很熟悉,PDL1表达越PD1/PDL1的疗效越好。
如Keynote024中PDL1≥50%的NSCLC群使pembrolizumab(K药)单药线治疗NSCLC的获益明显较化疗多,FDA也以此批准了相应适应症。
吴一龙教授是我国肺癌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带领我国肺癌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全球EGFR突变型肺癌精准治疗模式的建立做出了主要贡献。
分子分型指导靶向治疗吴一龙教授首先介绍说,肿瘤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有四个关键环节,包括发现功能基因、研发针对功能基因的靶向药物、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药物疗效和最终应用于临床实践,这四个过程缺一不可。
肿瘤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分子分型是靶向治疗的基础,靶向治疗是验证分子分型是否成立的关键。
随后,吴一龙教授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肿瘤靶向治疗发展中的三个重要节点。
一是1960年发现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其临床意义在于约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呈ph染色体阳性。
1983年研究发现染色体异常与RCB-Abl融合基因有关。
15年后的1998年,全球第一个肿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首次进行人体治疗试验。
2001年,FDA批准该药上市用于治疗BCR-Abl融合基因引起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吴一龙教授2017年度肺癌大事记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6年发表于《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的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局首位,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
在临床中,早期可手术患者约占25%,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约占25%,剩余均为晚期患者。
回顾2017年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内的全年进展,突破较2016更多,其中不乏中国学者的精彩表现。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在一年一度的CSCO礼来网络大讲堂报告“2017肺癌大事件”,《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根据吴一龙教授演讲,将全年突破一一梳理。
回顾2016年,肺癌大事件主要体现在:①早期NSCLC中辅助治疗可能优于新辅助治疗;②靶向治疗选择更加多样化;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方面,奥希替尼(osimertinib)成为T790M突变患者的标准治疗;④在脑转移治疗中,埃克替尼(icotinib)用于全脑放疗(WBI)之前收获更好转归;⑤免疫治疗选择性地用于肺癌的各线治疗中,在临床实践中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
2017年,肺癌领域的突破更多,统计全年发表于权威期刊和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汇报的研究,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研究主要有18项(AURA3、CheckMate012、ASCEND-4、BELIEF、Keynote001、J-ALEX、CheckMate026、BRAIN、ALEX、2ndROS1、ARCHER1050、BRAF、CheckMate017+057、Lorlatinib、PACIFIC、FLAURA、E1505、ADJUVANT研究)。
下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所应用的肺癌分期(早期、局部晚期、晚期、脑转移),逐一介绍。
1.可手术NSCLC的精准治疗Part1辅助靶向治疗落地对于可手术NSCLC的辅助治疗,2017年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突破。
重磅!CSCO宣布中国版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发布在即CSCO吴一龙9月2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在第20届CSCO大会上进行了真实世界研究(RWS)指南研讨,并当场宣布,中国版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将在近期发布。
吴一龙教授指出,真实世界研究的概念在1966年Williamson和Barrett提出,到2016年FDA正式确定真实世界证据作为医疗器械及药品上市后研究及新适应症开发审批证据,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
但是RWS就像我们的日常工作。
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在结局的测量和偏移方面,还有制约因素方面有着最大的差别。
归根结底,是如何控制真实世界研究的偏移,如果这个偏移不能很好的解决,那真实世界的数据就很难运用起来。
FDA制定《21世纪治愈法案》之后,又提出了两个概念,RWD与RWE,即真实世界数据和真实世界证据,一个字之差,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收集的临床数据,就是真实世界数据,但是要把它提高到证据就不是很简单了。
我们得到数据之后,重新进行一个统计,平衡存在利益关系,评价它的真实性程度,可靠性程度。
最后得出来的才变成证据。
而今天我们谈的大数据还只是仅仅存在于真实世界,得把它提高到真实世界的证据。
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个是粗犷的,一个是经过重新提炼的。
RWD的特点是什么,真实世界里面提到了它的几个的判断标准。
【1539】龙哥查房吴一龙院长肺癌查房大连载(预告篇)01近年来,肿瘤领域发展飞速:肿瘤前沿研究领域:各类新进展、新研究、新药物不断更新发布;新知识的快速学习及掌握是临床肿瘤医生面临的一个不小的挑战。
肿瘤临床诊疗领域:国内各领域肿瘤专家一直在推进肿瘤规范化诊疗,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MDT交流讨论:包括跨科室、跨院,跨省,甚至全国性的MDT病例讨论等等,规范化诊疗是每个临床医生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如何结合新进展,并依据临床证据及伦理学依据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是临床肿瘤医生需要不断打磨的功底。
为了展示国内乃至国际顶尖肿内团队的临床决策思路,自2017年11月起,肿瘤资讯将重磅推出系列查房栏目—《龙哥查房》。
让我们一起看看国内首个获得国际大会患者关爱奖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团队(吴一龙教授、周清教授、张绪超教授、钟文昭教授、杨衿记教授等)是如何组织大查房?如何开展肿瘤临床决策大讨论的?说明:2017年IASLC基金会在全世界范围内遴选最佳的肺癌患者关爱护理多学科团队,并颁发了首届癌症护理团队奖,这些团队超越和超越以提供最优质的患者护理。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第18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首届《IASLC患者关爱团队奖》的获奖名单。
该奖项是为了表彰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卓越关心和护理的优秀多学科团队。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团队获此奖项。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蔡修宇教授:有时真的有点嫉妒省医的兄弟,能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每次MDT都是把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临床医生在世界肺癌的舞台发出龙的声音。
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吴院长每周三下午的大查房,我曾在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参加,每月坚持1到2次,通过查房,我获益良多,感触颇深。
[2015AZOS]吴一龙教授谈肺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多学科个体化治疗——访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2015阿斯利康肿瘤高峰论坛今天在上海卓美亚喜马拉雅酒店顺利拉开帷幕。
论坛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介绍了肿瘤治疗如何从临床选择走向精准医疗,并就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多学科个体化治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的差异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出现不同的EGFR-TKI药物,以及所谓的不同代的EGFR-TKI。
第一代EGFR-TKI的代表性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第二代EGFR-TKI有阿法替尼;第三代EGFR-TKI有目前针对耐药研发的AZD9291等。
这些药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药物引领的方向不同。
如,第一代TKI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精准治疗,其对EGFR突变是非常有效的;第二代TKI尽管在疗效上没有超越一代TKI,但是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重要发现,在EGFR突变人群中,19外显子突变患者的疗效会更好,总生存率会更高;第三代TKI更大的作用体现在克服耐药上。
综合比较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既有很大的不同,又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何选择合适的TKI一线治疗临床实践中应如何来选择TKI?主要需要考虑两个因素: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
从有效性来看,一代和二代TKI尽管有差别,但差别并不大。
就毒性而言,显然第一代要比第二代的小。
综合考虑疗效和毒性,对于初诊为EGFR突变的患者,非常强烈地推荐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第一代EGFR-TKI;但如果患者存在19外显子突变,为获取更长的总生存,可以选择第二代EGFR-TKI。
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治疗失败了之后,才根据耐药机制考虑是否选择第三代EGFR-TKI。
在遵循以上用药顺序基础上,如果能集三代药物于一身,将使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的疗效发挥到最大。
吴一龙,教授,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专业组专家佚名【期刊名称】《中国执业药师》【年(卷),期】2012(9)8【摘要】吴一龙,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医学科学院(GAMS)、广东省人民医院(GGH)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所长;中国抗癌协会(CACA)常务理事、临床肿瘤协作中心(CSCO)候任主任委员、肺癌专业委员会(CSLC)前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会长、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ICSTS)会长、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专业组专家。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CL)国际分期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国际事务部委员,国内外多家中英文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
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多次应邀在国内外讲学和担任国际会议的主席,获聘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的名誉所长、顾问或教授。
龙哥江湖丨吴一龙教授盘点2021肺癌大事件编者按转眼间2021年已悄然接近尾声,每年的这一时刻,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都会在CTONG会议上对当年肺癌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盘点。
让我们看看今年的岁末“尾牙”,又有哪些研究入了龙哥“法眼”呢?开场伊始,吴教授先回顾了前一年的肺癌研究盘点,包括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锦上添花的研究以及其他值得注意的研究。
今年,国产PD-1/PD-L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在肺癌的一系列me-too研究获得成功,为肺癌免疫治疗的选择继续锦上添花。
随后,吴教授对2021年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以及其他值得思考的研究进行盘点。
2021年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研究IMpower010:推动辅助免疫治疗适应证获批IMpower010研究显示,对于完全切除的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辅助化疗后使用阿替利珠单抗相比最佳支持治疗显著改善了PD-L1表达≥1%患者的无病生存(DFS)。
这些数据也支持FDA批准阿替利珠单抗用于免疫辅助治疗。
但从亚组数据来看,PD-L1TC1-49%的患者中,辅助免疫治疗的获益有限,TC≥1%人群的获益主要由TC≥50%的人群驱动(此前的KEYNOTE-024和KEYNOTE-042研究也呈现了类似结果)。
此外,一种药物或治疗模式的介入通常会改变其疾病发生与发展,而IMpower010研究中,免疫治疗失败后的复发模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ESMO2021#LBA9)。
因此,免疫辅助治疗究竟能发挥哪些作用还需要更多研究。
CheckMate-816:新辅助免疫治疗使pCR和EFS改善Checkmate-816旨在评估与单用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NSCL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两个主要终点病理完全缓解(pCR)和无事件生存(EFS)取得阳性结果,研究组的pCR达到24%,而在单用化疗组仅为2.2%(AACR2021#CT003)。
我国首部《中国中成药真实世界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发布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学术研讨会2019年10月11-12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办,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中成药真实世界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工作会”和“中成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真实世界研究专家论证会”等系列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专委会名誉主委张伯礼院士参加《中国中成药真实世界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工作会并做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法规与标准处张庆谦处长,中国中药协会房书亭会长、张世臣副会长和王桂华秘书长,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教授和孙鑫教授,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马融教授和张俊华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唐健元教授、夏结来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谢雁鸣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吴久鸿主任,北京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沈阳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循证医学、方法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生产企业共计40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
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协同创新,继往开来,构建中药真实世界研究生态系统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真实世界数据和证据成为国内外医疗卫生决策的重要领域,为推进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规范应用,彰显中医药临床价值,促进中药真实世界证据的高质量生产与决策转化,由张伯礼院士、李幼平教授提议,著名真实世界研究专家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孙鑫主任牵头,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俊华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唐健元教授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10月11日成立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王桂华秘书长主持。
肺癌需要个性化治疗吴一龙【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年(卷),期】2011(000)019【摘要】错误治疗使死亡风险翻倍确定方案前先查查基因肺癌病人应该首选什么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到底选择标准是什么?很多医生只能靠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然而,一项覆盖了9个国家和地区、1217例病人的泛亚洲科研显示:治疗方案选择错误可以让病人的死亡风险几乎翻番。
《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发布会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患者,临床医生的实践诊疗经验丰富。
对于很多常见的癌症,我国的治疗水平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甚至在某些癌症治疗理念上我国是领先于国际水平的。
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我国还尚未取得与诊疗技术相匹配的学术地位,因为我们缺乏「证据」说话。
“真实世界研究”(RWS)起源于实用性的临床研究试验,早期属于药物流行病学范畴。
1966年,“RWS”由Williamson和Barrett首次提出;1993年,Kaplan等开展雷米普利(Ramipril)疗效评价后,第一次以论文形式发表;2016年,《21世纪治愈法案》利用「真实世界证据」,进行新适应症的批准,满足上市后的研究要求。
通过开展RWS,能够将我国真实世界条件下获取到海量的医疗数据形成「真实世界证据」(RWE),而高质量的RWE可以成为最佳临床证据,解决我国临床证据不足的现状,提升国际学术地位,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于2017年10月8日出台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到为满足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使用需求,加快审评审批,允许可附带条件批准上市,上市后按要求开展补充研究,此类补充研究也可部分归属于RWS范畴。
从医疗大环境看,医疗大数据的构建给RWS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各级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医药监管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医疗数据,各级数据库的电子化,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各级数据库平台的建立,极大地增加了利用高质量数据进行真实世界研究的可能性。
但是真实世界数据不等同于真实世界证据,虽然RWS越来越多受到各方的重视,但“数据”≠“证据”。
目前我国海量的医疗数据尚存有以下问题:数据质量:真实世界数据量大,但是证据级别不清;数据标准:不同医疗机构数据形式不同,标准化程度低;数据维度:数据类型多,但是记录不系统不全面。
所以我们必须在数据质量、标准、维度三方面作出努力,让中国的医疗大数据真正从医疗真实世界的数据变成证据,只有把数据升华成证据才能成为决策的标准,才能够引申出真实世界的规律。
相信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指南》的指导可以形成一套具体方法,告诉研究者真实世界研究所遵循的原则、工作等内容,推动医疗大数据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推动我国医学诊疗技术更快更好地发展。
中国版《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大纲背景:包括中国目前在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方面的局限性以及我们出台该指导意见的原因。
真实世界数据/真实世界证据的概念:包括定义、概念、分类、数据源、与对照试验的关系,真实世界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