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耳鼻喉

2、科中医临床路径491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3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9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342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

3、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

4、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37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2病期属于急性期。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5、入本路径。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4)血压、心电图。(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8)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a、dsa或cta、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

6、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尽早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

9、院检查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良肢位摆放和关节被动运动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临时医嘱继续完善入院检查患者姓名:

11、第21天)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防治并发症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加强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防治并发症干预危险因素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进行健康宣教初步形成康复和二级预防方案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完成出院总结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内科基础治疗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病情平稳者推拿治疗病情平稳者予早期康复其他疗法临时医嘱

12、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内科基础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配合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

13、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14、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风火上扰证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3患者同时具

15、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或ct

16、a等)、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聚体、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1)风火上扰证:清热平肝,潜阳息风。(2)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3)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4)阴虚风动证:滋阴息风。(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2针灸治疗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5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

19、知功能评价和预后评估等诊疗工作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防治恢复期并发症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上级医师查房: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确定危险因素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形成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防治恢复期并发症健康宣教疗效、预后与出院评估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预约复诊日期完成出院总结形成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熏洗治疗其他疗法康复训练辨证静点中药注射液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康复评价认知功能评

20、价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颈动脉b超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推拿中药熏洗治疗其他疗法康复训练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康复评价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要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tcd双下肢血管b超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21、: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一、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痴呆(tcd编码:bnx1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血管性痴呆(icd-10编码:f01.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2002年)。2痴呆程度评定参照临床痴呆评定表(cdr)。3病期诊断(1)平台期: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波动,多见于发病早期,基本证类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2)波

22、动期:感冒、感染及情绪波动常为诱因,在近期内(数日至数周)出现痴呆原有症状(核心或周边症状)时有加重,与平台期比病情明显不稳定,呈波动状态,基本证类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化热、上扰清窍。(3)下滑期:痴呆症状明显加重,呈急性下滑趋势,也可见渐进缓慢持续下滑。基本证类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以风火痰瘀标实所致诸证类为主。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临床常见证候: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

26、天)年月日(第1个月)年月日(第3个月)年月日(第6个月)主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诊疗工作(ct/mri)his量表测评完成初步诊断中医辨证确定治疗方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推拿完成首诊门诊病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证候变化评估病情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证候变化评估病情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完成复诊记录病情评估判断治疗效果制定随访计划病情变异无记录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签名要

27、师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

28、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bng070)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29、(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4

31、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完成初步诊断及评估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辨急重期与缓解期上级医师查房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明确诊断审订治疗方案病程记录辨急重期与缓解期完成入院检查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流食或半流食饮食静卧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体针耳穴临时医嘱专科常规体检tcd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酌情安排影像学等检查(ct、mri等)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护理常规分级护理静卧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体针耳穴临时医嘱处理异

33、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审订治疗方案病程记录辨急重期与缓解期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审订治疗方案病程记录辨急重期与缓解期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完成出院总结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体针耳穴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体针耳穴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对症支持治疗出院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饮食指导健康教育护理常规

34、完成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辨证施护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协助办理出院手续指导患者病后康复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送病人出院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一、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icd-10编码:b83.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

35、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亏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豆状核变性(icd-10编码:b83.0)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已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扭转痉挛、腹水感染、肝功能衰竭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

36、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4)心电图(5)胸部x线片(6)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血清铜、24小时尿铜(7)肝胆脾胰肾及腹水b超(8)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血清蛋白电泳、24小时尿锌尿、系列蛋白、骨密度、食道吞钡x线片、骨关节x线片、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内蕴证:清热化湿,通腑利尿。(2)痰瘀互结证:祛痰化瘀,活血散结。(3

37、)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4)肝肾阴亏证:滋补肝肾,育阴息风。(5)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化气行水。2针灸治疗: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及证候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3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驱铜及阻止铜吸收的药物;震颤、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舞蹈样动作、精神障碍等对症治疗;肝脏损害的保肝治疗以及脑损害的脑保护治疗。参照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年)。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及证候选择不同的手法。5康复训练:对言语、吞咽及肢体肌张力障碍、步态不稳等进行康复训练。6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症状与体征改善,病情好转1级以上者(参照改良goldste

39、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进行临床分型和病情分级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入院病历书写和首次病程记录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善辅助检查病情观察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完成入院检查重点医嘱长期医嘱肝豆状核变性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铜高蛋白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肝胆脾胰肾及腹部超声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酶、血清铜、24小时尿铜。颅脑影像学检查(ct

41、(第2234天)年月日(第35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调整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实施中医康复防治并发症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实施中医康复防治并发症健康宣教初步形成康复方案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完成出院小结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肝豆状核变性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铜优质蛋白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内科基础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复查一次24小时尿铜对症处理长期医嘱肝豆状核变性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铜高蛋白

42、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内科基础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每周复查一次24小时尿铜对症处理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训练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训练配合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

43、:bng060)或头风病(tcd编码:bng06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his,2004年)。2疾病分期(1)发作期(2)缓解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头痛(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

45、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3)心电图(4)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痰浊内阻证:燥湿化痰、降逆止痛。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缓急止痛。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育阴潜阳。2偏头痛发作期可酌情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预防性治疗一般不推荐选用。3其他疗法: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1)针灸:可通过

46、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搐鼻法。4内科基础治疗。5健康宣教。(九)完成路径标准头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若出现辅助检查异常,需要明确异常原因,可能导致医疗费用增加。2既往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期间疾病发作或加重,需要治疗,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或退出本路径。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5偏头痛发作期症状严重,符合偏头痛住院路径标准者,可转入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二、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bng060)或头风病(

THE END
1.眼耳鼻喉科专栏:守护你的“听说读写”!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防治秘籍耳鼻咽喉科是专门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在日常生活中,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下面我们来为您介绍耳鼻咽喉科的一些常见疾病,让大家来了解防治这些问题的小知识。 耳部疾病 1.耳鸣:耳鸣是一种在未受到外部声源刺激时,患者会在耳内或颅内感知到异常声音,如嗡嗡、响铃、https://www.ezzyy.cn/zhongyiyaotese_details/558.html
2.给中医药研究一个“导航系统”UNIQ系统以李梢率先提出的“网络靶标”理论为基础,通过集成一系列自主原创的高精度智能预测算法、网络靶标定量建模技术、高通量实验检测技术以及病证多模态临床数据库,实现了中西医表型—组织—细胞—分子—中西药物多层次网络关联的全景式解析,尝试解决中药成分复杂、病证复杂及其相互关联复杂导致的中医药作用原理https://www.healthnews.cn/TCM/2024/1213/499745.html
3.考研笔记针灸学读录(治疗头面五官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目赤肿痛 晴明、太阳、风池(胆经)、合谷、太冲(肝经) 2、麦粒肿 太阳、攒竹(膀胱经)、二间(大肠经,荥穴)、内庭(胃经,荥穴) 3、近视 风池、承泣(胃经)、睛明(膀胱经)、太阳、光明(胆经,络穴)、养老(小肠经,郄穴) 4、耳鸣、耳聋 实证:听会(胆经)、翳风(三焦经)、中渚(三焦经,输穴)、侠溪(胆经,荥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09885744908468242
4.文献详情参考文献 1.QI X,SHAO M,SUN H,et al.Long non-coding RNA SNHG14 promotes microglia activation by regulating miR-145-5p/PLA2G4A in cerebral infarction.Neuroscience.2017,348:98-106. 2.WEN Y,YU Y,FU X.LncRNA Gm4419 contributes to OGD/R injury of cerebral microglial cells via IκB phoshttps://libnew.zcmu.edu.cn/articlesearch/web_searchingDetail?id=203122602748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耳鼻喉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工作安排》中的有关要求,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我局研究制定了暴聋(突发性聋)等耳鼻喉科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现印发给你们,供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时参照执行。 http://www.natcm.gov.cn/yizhengsi/zhengcewenjian/2018-03-24/3185.html
6.五官科工作总结锦集15篇在门诊病人数较20xx年下降1239人次情况下门诊收入较20xx年稍有增加,主要是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在很多的时候这4名医务人员忙不过来,门诊收入70%是五官科专科检查收入。 (二)20xx年12月底科室新进来了一名眼科医师,一名耳鼻喉科医师,充实了五官科力量,加强新进医务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养成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zongjie/452711.html
7.关于施行日间手术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一)选择全麻。 (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http://www.tzszyy.com/index.php?r=site/detail&id=1280
8.冠脉介入临床路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胸痹 ( 不稳定性心绞痛 ) 介入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一、胸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TCD 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https://www.doc88.com/p-94854093855319.html
9.黄葵胶囊入选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黄葵胶囊入选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1、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湿瘀互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血。 中成药:黄葵胶囊、正清风痛宁等。 2、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 中成药:黄葵胶囊等。https://m.39.net/szhkjn/a_4428409.html
10.广州比较好的耳鼻喉科医院盘点广州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医院有哪些→耳鼻咽喉科原名为五官科,经过卫生部改革后才易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疾病的科室。那么你知道广州哪个医院耳鼻喉科比较好吗?下面本文买购网编辑整理了广州十大较好的耳鼻喉科医院,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https://www.maigoo.com/top/429872.html
11.西安市儿童医院电话专家简介保险我院肾脏科成立已有60余年的历史,是西北地区较大的儿童肾脏病专科,现有住院床位36张。医护人员28名(硕士耳鼻喉科 我科拥有众多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专家及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医师组成的专业梯队(高级职称目前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儿科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修订工作。直接参与观察病种有小儿黄疸,https://m.360worldcare.com/hospital-1317.html
12.陶波医生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陶波医生怎么样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口腔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辨治,擅用针刀刺营术、中医灼烙、刺烙、针灸及内镜、等离子治疗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疑难病及耳鼻咽喉肿瘤:如鼾症、咽炎、顽固性咳嗽、咽异感症、扁桃体炎、声嘶、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白斑、咽喉肿瘤;耳眩晕症,突聋、面瘫、耳鸣耳聋、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耳瘘;慢https://m.bohe.cn/h/hospital_820/doctor/6695142/
13.二级总和医院基本标准7篇(全文)(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nptspd5.html
14.中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及管控目标(精选11篇)五官科主任兼眼科主任 胸心外科主任 手麻科主任 骨一科主任 骨二科主任 骨三科主任 普外一科主任 普外二科主任 泌尿外科主任 口腔科主任 耳鼻喉科主任 中医科主任 老年病科主任 呼吸内科主任 消化内科主任 血液肿瘤科主任 重症监护室主任 内分泌科主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f73133.html
15.鼻鼽(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路径鼻鼽(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王士贞,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荐方案,变应性鼻炎,<正>一、鼻鼽(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鼻鼽(TCD编码:BRB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https://wap.cnki.net/huiyi-ZHZY201208003025.html
16.五官科工作计划1.3.5、专科理论带教由于五官科专科性强而护生在学校学习时对五官科知识掌握不多,因此,我科室每周定期组织学习眼、耳鼻喉、口腔科的解剖知识,通过学习解剖知识进而可以了解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每次讲课要求:学生有笔记,老师有记录,听课有签名。另外科里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业务查房,都要求同学参加,通过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40603163736_3864583.html
17.医院年终总结精选20篇在安全管理和消毒隔离方面,严格控制内科、内科、传染科、骨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急诊科、输液室、手术室、供应室。从一点一滴做起,年度安全标准、消毒隔离工作符合国家标准,无差错、无事故。 全年各科基础护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在应急药品管理中,各科室抢救的药品、器械可处于应急备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1122131.html
18.专家介绍吕杰 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本科,于2013年开始担任解放军第四医院五官科主任。熟练掌握耳鼻喉头颈外科手术的操作步骤。并熟练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手术操作。熟练掌握功能性鼻内窥镜技术,多次完成全组鼻窦息肉手术,额窦及蝶窦开放等手术,效果满意。 多次完成鼻腔巨http://www.xachildren.com/show.asp?id=100
19.日照市中医医院5.无创呼吸机通气、有创呼吸机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等各种通气支持技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 中医特色优势:肺病科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中开展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开展以针和灸为主的18项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对喘病(慢阻肺、肺心病)、哮病(支气管哮喘)、肺萎(间质性肺疾病)、肺积(肺癌)等常见病https://www.rzhtcm.com/newsshow.php/mid/199
20.河南哪个医院治耳鼻喉科好?有问必答河南哪个医院治耳鼻喉科好?性别:男 年龄:12最近儿子总是流鼻涕,鼻塞,总该擤鼻涕,晚上睡觉睡不踏实,总醒!应该是得了鼻炎了! 中医西医都看过,大医院没少去,专家号没少挂。都没用(至少对儿子来说是这样)。想知道这个病怎么治?请问鼻炎如何治疗? https://3g.club.xywy.com/wenda/53675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