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是国家卫生城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健康城市”。近年来,宜昌市紧紧围绕“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目标,主动顺应“互联网+”趋势,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搭建“系统+服务”于一体的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形成了“全程服务人性化、转诊过程智能化、政策管理规范化、服务平台社会化、患者利益最大化”的诊疗新模式。
“通过分级诊疗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集中优势医疗资源救治大病重病。”宜昌市卫计委副主任曹源这样概括分级诊疗模式。
在宜昌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博士梅菲正在为从枝江转诊来的患者吴女士做患处检查,吴女士是枝江顾家店镇人,左腿患有静脉曲张,由于病情较重,在当地医院建议下,吴女士转到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原以为转诊过程会很复杂,因为涉及到办理出入院、新农合等手续,后来才发现很简单,(医院)帮我们办理了手续,新农合、病历都转了过来,病床也提前安排好了,非常的方便……”吴女士的亲属胡女士亲历了分级诊疗的全过程,对分级诊疗中体现出的便利服务有切身体会。
“宜昌市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在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上。”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俊认为:“完善转诊流程,关键还是靠人性化的服务流程,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患者吴女士手机上收到的分级转诊服务短信
在宜昌市中心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吴女士的病情已有好转,后期将转回枝江市人民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吴女士的主治医师、博士梅菲介绍说:“转诊首先要经过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医院会把病人出院手续办好,帮助病人联系好接收医院的医生、床位,所有过程都不需要病人操心。”
实现分级诊疗,转诊权在医生手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为病人做出最佳的选择。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俊介绍:“转诊过程全程互联网化,无需病人等待,也无需托熟人、找关系。”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双向转诊接待处
2014年8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式开通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双向转诊接待处,对基层医院转诊来的病人,实行专人负责,全程安排,杨俊介绍说:“为让基层医院转得流畅,患者转得方便,医院打造了绿色通道。”
“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构成“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枢纽
30分钟实现转诊全程的效率,来自“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这是宜昌市“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枢纽。平台连接市县乡三级医疗资源,实现双向转诊互联网化,与新农合平台也实现了无缝对接,“连通了信息孤岛”。平台由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康之路公司)搭建,提供给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免费使用。
“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政府不花一分钱,财政零投入,”宜昌市卫计委副主任曹源介绍说,互联网公司看重的是潜在用户人群,医院得到免费服务,最终受益的是患者。
根据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记录,截止2015年底,医院通过转诊协作平台双向转诊患者约6300人次,转诊医院已由最初的2家增至34家。来自更广域范围的数据显示,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同比上升了20%,人均住院费首次出现下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模式运转初见成效。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宜昌市卫计委副主任曹源认为,让患者建立到基层医院首诊的习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市级优势医疗资源集中精力来救治大病重病,合理分配利用医疗资源,小病和普通病例完全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
一个措施是发挥医保的调控作用,通过出台推进分级诊疗实施的医保补偿政策,来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从政策保障营造就医环境:“通过分级诊疗实现转诊的患者,可以享有更优惠的医保政策,享受更多的报销比例。”
“推进分级诊疗,也有利于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和人才队伍建设。”曹源介绍说,目前全市实施的“基层卫生人才提升工程”,市财政按每人每年1万元的补贴标准,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开展乡村医生免费定向委托培养工作,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目标,有效解决了乡村医生后继乏人的问题。
通过探索分级诊疗“互联网+”模式,初步实现了新农合病人“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的目标”。曹源介绍说,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医疗”应用,完善“有序就医、无缝对接、时段候诊、精准接诊”的分级诊疗转诊体系,打造分级诊疗的“宜昌模式”。(记者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