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种催化剂助攻,各应用场景未来可期
互联网医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案之一,其应用场景主要分为问诊和买药两大场景。
首先,就问诊方面来看,患者更倾向于选择三级医院就诊导致一、二级医院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三级医院的就诊体验较差。通过互联网,一是可以实现优质医生资源的远程问诊,二是解决那些三级医疗资源较少地区的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尤其是今年的疫情,让网上问诊的重要性得以凸显,根据社科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为严峻的2月份,参加在线义诊的医生数量高达12775人,累计提供约60万例咨询。在疫情关键的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的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一些第三方的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加了10倍多。
在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院未来将放量增长,例如,2019年,平安好医生与全国近50家医院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截至2020年3月,微医已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2家互联网医院。此外,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我国2019年慢病管理市场规模达4.5万亿人民币,占我国医疗健康总支出近70%,预计2030年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至14.9万亿,占我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约84%。慢性病管理市场将会带来网上问诊服务的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政策摇摆期结束,加上新零售消费习惯的养成,互联网医疗的另一个细分场景——医药电商进入蓬勃发展期。近年来,随着政策的逐渐明晰和医改的深入,从药品到医疗再到保险,整个产业链发生了很大改变,关于B2C处方药的政策终于在2019年底的新药品法得以放开。
业内人士预计,政策放开后带来的需求将持续在未来几年释放,医药电商将迎来更高增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消费者现今的消费习惯已经完全接受医药电商这种模式,我国外卖市场已培育完成,即时配送网络已经成熟。再加上今年这场疫情的催化,医药电商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互联网巨头布局医疗领域
11月2日,根据了解,字节跳动推出“小荷医疗”独立品牌,从问诊、咨询方面切入,正式布局互联网医疗。事实上,在字节跳动“动手”之前,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巨头就已经看好未来前景,下手布局互联网医疗。
根据Analysys易观统计,2019年医院的参与度增加,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1336.88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将近2000亿元,市场增长达46.7%,达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头部厂商锁定大部分流量。
注:2019年市场规模增速为35.6%。
4、受益于政策利好的互联网医疗概念股
从互联网医疗的龙头企业来看,创业慧康今年迎来了平安系的战略入股,并且在平安医疗板块的核心业务上也有紧密的合作,比如平安医保科技、平安智慧城市、平安好医生等。根据公司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来看,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09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4.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87.56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4.94%,公司医疗IT仍处于高增长期,此外,公司在创新业务上也有所突破,以互联网医疗收入为例,截至三季度达到6000万左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医疗IT赛道中,还有一家龙头企业是卫宁健康,根据公司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1亿元,同比增长14.49%;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下降25.49%。公司云医业务推进较为顺利,截至三季度末与实体医疗机构已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的互联网医院累计约280家。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医疗信息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