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平台上活跃着的新媒体运营师,为医疗科普号增加流量“支招儿”。网络截图
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直播领域五类突出问题,其中包括“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冒充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借提供所谓“专业服务”带货卖课,开展不当营销。
一些医疗科普视频账号是医生本人在运营吗?医疗健康自媒体的边界在哪里?对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
在灯光和布景下,摄像师调整好画面,开启镜头。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医生盯住镜头,调节好情绪,眼神不时瞟向一侧的提词板,面带笑意,侃侃而谈。
懂流量密码,医疗健康知识却是“小白”
虽然不是医务工作者,但姜雨(化名)每天穿梭在医院里。早上,她从陪医生查房或坐诊开始一天的工作。她和摄像师分工明确,一人负责在医生和病人的交流中寻找选题和文案策划的灵感,一人负责拍摄素材。
在姜雨看来,医院将机构或者医生个人的自媒体账号交由运营团队或者网红孵化机构(以下简称“MCN机构”)代运作,是比较常见的操作模式。而部分机构或个人,为了“出圈”、博“流量”,不惜采取一些“出格”手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有的“网红医生”背后有专门的“操作”团队,平台上活跃着一些新媒体运营师,为医疗科普号增加流量“支招儿”。一位平台描述为专注医疗流量变现的MCN机构创始人在视频中声称,想做爆款视频,要根据自身专业,寻找10个流量做得好的同类IP,从他们的内容中梳理出最火的20个视频,进行1∶1翻拍。诸如此类的“起号攻略”在平台上颇受追捧。
这些“操作团队”制造一个“网红医生”,从文案策划开始,提供一条龙服务。他们专门研究互联网流量密码,但在医疗健康知识上有的却是“小白”。
姜雨坦言,目前,她们团队中没有医疗专业背景的成员。“之前有一个学护理的,后来被调到客服部了。”这些非专业人士写文案时,把从网上东拼西凑的科普内容进行“加工”。医生只是在拍摄前大概看一下,忙的时候甚至拿过来就念,起不到把关作用。
不同医生术业有专攻,但记者在一些医生的视频账号中看到很多“杂谈”,例如蚊子的天敌是什么、高考志愿如何填报等不在医生专业范围内的内容。“什么内容火就蹭什么,先把用户吸引过来再说。”姜雨说,图文内容写起来更为简单,运营人员像裁缝一样各种拼接,为了攒出“爆款”,他们主打“标题党”路线,制作的标题或危言耸听或贩卖焦虑,以吸引眼球。
去年,曾有一家MCN机构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查看该机构运营的几个医生账号后,放弃了签约。“一个儿科医生却在教大家怎么选择隐形眼镜。”陈浩说,有的医疗科普账号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不是认真做专业的科普。
为求流量不惜“摆拍、编故事”
为了吸引更多流量,姜雨和团队成员把医学科普内容尽可能做得趣味化,甚至不惜“出剧本、编故事”。运营人员将声音进行变速等处理后,就变成长途跋涉前来问诊求助的患者。
后来有网友发现,同样“温暖人心”的故事,出现在全国数十位医生的自媒体账号上。这些故事剧情高度相似,连视频开头的话都是相同的。后来,郭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些内容系其宣传团队“添油加醋”所致,拍摄时他只是照着稿子念一遍。
除了“剧本摆拍”,一些“伪科普”更容易让人步入误区。
在某网络平台上,有些短视频创作者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展示各种所谓“视力恢复”技巧。这些博主声称,只要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训练,视力就能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恢复”,可以从深度近视800度好转到100度。
对此,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进行批驳,强调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根治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加重。
“网红医生”开通橱窗带货功能
“网红医生”有了流量,就可以借此“变现”。他们可以向医院引流患者,也可以在线问诊。还有的MCN机构会筛选有需求的用户,将他们匹配给合作的医生,这些医生会作为健康管理顾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健康需求进行指导。
姜雨坦言,她运营的这家医院的两个医生自媒体账号1个月可以为医院引流200位患者,“运营创收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此外,有不少医疗自媒体账号开通了橱窗带货功能,视频内容主打健康科普,带的货却从养生产品到生活用品、厨具等,琳琅满目。姜雨运营的一个医生账号的橱窗主页显示,在售件数2653件,有2388人跟买。
以专业、合规为方向,对医疗自媒体进行综合治理十分必要。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平台严格把关医生专业身份认证和医疗健康科普发布门槛。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未认证的账号,不是医生,却打着医生旗号进行“伪科普”。
姜雨表示,受平台政策调整影响,医疗自媒体账号越来越难做。但对于某些要求,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按规定,个人账号需要具备“公立三级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对此,姜雨说,可以通过让医生多点执业(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记者注)来实现平台认证。她运营的账号就是通过“挂靠”山东某医院,取得认证的民营医院医生账号,目前仍在运营中。(见习记者陈晓记者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