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各大中型医疗机构普遍设置的临床专业学科,也是继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
1
序言
从1896年伦琴发现X线,1953年首创股动脉穿刺技术,1964年Dotter治疗了首例下肢动脉狭窄的患者……
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分会第三次组织人力物力对中国医院介入医学机构的最新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撰写了《中国介入医学白皮书(2021版)》。
2
图1各省市参与调查的医院分布
3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涵盖介入中心/科室/组概况、人员梯队、医疗服务水平、科研实力、介入设备品牌及台数、教学水平、学科辐射等,旨在多维度评价我国介入医学机构的发展现状。
01
介入中心/科室/组概况
调查显示,介入科室负责人96.75%为男性,女性仅占3.25%;年龄分布则40~49岁阶段最多,达到了45.67%;职称方面,正高级以上职称占比为55.96%,副高级职称占比为52.71%,初级职称占比为9.57%。另外,介入科室负责人中超过4%担任院长、副院长职务。
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介入中心/科室属于国家级重点学(专)科比例由去年的1.6%上升至2.35%,省级重点(专)科比例由去年的10.77%上升至11.19%,具体见图2。
图2参与调查的医院重点学(专)科情况其中,63.18%的医院具有独立介入科/介入治疗科/介入血管科,较去年提升了近13%。其余分别隶属于放射科、肿瘤科、外科等,其中放射科具有独立介入学组的占到57.35%。
见图3。
图3介入科隶属情况
同时调查显示,医院存在多个科室开展介入治疗的情况,包括急诊医学部、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血管外科、妇科、产科、呼吸科等。在开展的介入亚专科中,肿瘤介入开展医院数量最多,其余依次为综合介入、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儿科介入、心血管介入等,具体见图4。
图4开展的介入亚专科情况
从事介入的工作人员情况,1345家医院共有介入医师8716人,平均每家医院6.48名;介入技术员3511人,平均每家医院2.61名;介入护士10895人,平均每家医院8.1名。1345家医院中,896家医院(66.61%)有介入病房,共有36033张床位,平均每家医院的床位数为26.79张;238家医院没有介入病房;211家医院正在筹建介入病房。关于介入中心/科室拥有的设备,其中98.74%的介入中心/科室拥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较去年提升1.32%,品牌多为飞利浦、西门子和GE。此外,60.29%的医院拥有胃肠造影机,品牌多为西门子、岛津、GE、飞利浦。见图5。
图5各品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使用情况统计
图6介入手术室管理归属分析
02
介入人员梯队
介入医师情况分析
1345家医院共有8716名介入医师。94.6%医师为男性,其中78.3%毕业于附属医学院,3.0%有出国学习一年以上的经历,具体学历、职称、年龄、毕业专业等数据见图7,图8,图9,图10,图11
图7介入医师学历情况
图8介入医师职称情况
图9介入医师年龄情况
图10介入医师专业情况
图11介入医师出国经历情况
介入技术员情况分析
1345家医院共计3511名介入技术员,硕士博士学历占27%;主任技师职称占3%、副主任技师占8%、主管技师占33%、技师占56%。见图12,图13。
图12介入技术员学历情况
图13介入技术员职称情况
介入护士情况分析
1345家医院共计10895名介入护士,护士构成方面,42%的护士为大专学历,具体学历和职称构成见图14,图15。
图14介入护士学历情况
图15介入护士职称情况
03
医疗服务水平
介入病房情况
表12016—2020年5年来病房情况
1345家医院的神经内科共设有床位119705张,平均每家医院为89张。其中脑血管疾病专业床位55145张,平均每家医院为41张床。神经外科共有床位75320张,平均56张。
介入手术情况
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1345家医院共完成介入手术2264657台,平均每家医院完成1683.76台,其中介入科平均完成872.03台手术。
介入中心/科室自2016—2018年3年来介入手术各级和各类手术量基本呈增长趋势,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由于疫情的原因,除三级手术外,其余各级手术均较上一年略有下降,而2020年随着疫情的控制,一二三四级手术均较2019年呈现了增长趋势,而且三级手术平均量已明显超过疫情前。见表2、图16。
图16各级手术占比
表22019—2020年2年手术平均量对比(台)
介入科手术种类及例数中,神经介入平均例数和综合介入平均例数都在逐年增长,外周血管平均例数最近三年一直持平。以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为例,2019年肝肿瘤化疗与栓塞开展50~100例的医院居多,而2020年则100~300例最多,比例达到了18.56%,治疗水平也在国际上可圈可点。开展肝肿瘤化疗与栓塞手术的医院远多于肝肿瘤物理消融术。肺肿瘤化疗与栓塞与肺肿瘤物理消融术都相对开展得少一些。还有一些医院开展了经皮经肝治疗梗阻性黄疸、外周动静性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气管支架、椎间盘治疗开展得很少。神经内科有30.81%开展了动脉瘤夹闭术,23.42%开展了血管畸形切除术,35.14%开展了脑出血清除术。见图17。
图17神经内科手术情况
医疗纠纷情况
2020年,9.37%的医院有医疗纠纷事故发生,与2019年基本持平,相比于2018年的25%左右,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大幅降低。见图18。
图182020年医院有医疗纠纷事故发生情况
医学影像设备情况
80.87%的重症监护室都符合规范要求,其中,78.52%能够满足介入诊疗专业需要。医学影像科基本具备多普勒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CT、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等设备,具体分析如图19。
图19医学影像设备情况
04
科研实力
在调查的1345家医院中,近5年来介入科室共承担课题1412项,其中国际联合课题14项,国家级课题169项,省级课题550项,具体占比见图20,介入还需要加强国际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和投入。
图20介入课题情况
05
教学水平
本科生教学方面,专业设计以医学影像学为主,其中428家医院共培养介入研究生和博士生3697名,共获得12项国家级和41项省级教学奖。近5年来,调查医院共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20个,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51个。
4
总结
介入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各大中型医疗机构普遍设置的临床专业学科,也是继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其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而是在先进的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置入体内的特种导管等微创手术器械,在体外进行操作和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费用低的优势,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介入中心/科室建设初见成效
介入医学作为与内、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临床学科之一,目前在全国医院中设立了独立介入科的医疗机构逐年增多,由2020年的50.49%,再到2021年的63.18%,我们必须要承认介入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但与医院相对应的外科学科相比,介入学科的医师人数较少,本次调研发现平均每家医院从事介入的医师仅有6.48名,因此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也将联合各方力量推进我国介入学科的建设。
门诊量、手术量均有序恢复
介入中心/科室管理亟待完善
介入中心/科室教学科研实力略显薄弱
随着我国介入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一批批优秀介入医师、介入专家、介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团队不断涌现出来,但与影像学科及其他临床学科相比,介入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和数量仍有很大差距。同时,现有介入医师队伍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水平也有待提升。
鼓励临床医疗与科研并重,除了要有较高的临床介入诊疗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尤其需要加强国际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和投入。
40余年栉风沐雨,中国学者一手握导管,一手执导丝,从模仿、学习一路走到引领、超越,相信介入医学在我国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
通信作者:单鸿,Email:shanhong@mail.sysu.edu.cn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