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腔科工作制度及流程口腔科工作制度有哪些5篇(精选)

1、对就诊病人认真记录病史,安顺序就诊。

2、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治疗室。

3、对所有用于口腔内或接触患部的器械(包括牙钻、机头、托盘等)均严格消毒。

4、进行各项口腔治疗手术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或用0.1%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浸泡1-2分钟,必要时加戴无菌手套或指套。手术时必须戴无菌手套。

5、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必须思想集中,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治疗室内的各项物品,均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专人保管,逐日检查,随时补充,及时更换。

7、门诊所有设备、器械,须经常检查、加油、保养,并定期清点,防止损坏或遗失。

8、经常保持室内整洁,每日治疗室通风30分钟以上,紫外线空气消毒。

9、洁整顿应在治疗前、后进行,治疗中不得进

行,清洁地面时应先拖后扫。

10、注射麻醉剂前应首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按常规要求作过敏实验。

11、治疗室内应备有常规急救药品,并专人负责,每日检查。

12、下班前应检查各诊室及技术室,并切断水、电总开关,防止发生意外。

口腔科工作制度管理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1.口腔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口腔门诊诊疗工作。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管理。

2.严格遵守《医院员工守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守服务承诺信条。

3.科主任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督促和指导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严防发生差错事故。

6.严格遵守口腔科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7.认真学习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合理使用,避免损坏。检查并记录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情况,发生故障及时报告科主任。

8.保持诊室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9.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解答问题耐心有礼貌。

11.按规定收取治疗费用。

12.按规定合理用药。

13.对疑难病例不能确定诊断时应请上级医生会诊。

14.患者就诊当次未能确诊,治疗四次以上未能解决问题者,及时报告科主任。

14.工作时衣帽整齐,禁止大声喧哗、聊天。

15.同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协作、共同提高。

16.下班前要关电闸,水门,气门,门窗,保证安全。

17.维护本院利益,维护科室利益,爱护公物,开源节流。

18.时刻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有责任感,有爱心。

二、沟通协调内容

1、总结工作和讨论工作计划

2、传达和学习上级和医院文件、会议精神,讨论贯彻落实上级和医院的决议及工作布署。

3、通报科室民主管理小组会议的决议。

4、需经科室民主管理小组讨论的重大事项,可事先在员工沟通协调会上征求员工意见。

5、讨论科室文化建设的实施。

6、根据科室在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讲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解决。

7、讨论分析科室确因管理疏漏而引起的投诉,广泛听取员工意见,提出整改措施。

8、通报科室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9、其它关系科室建设和职工利益的事宜。

三、口腔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时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规范时知道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

2.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务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患者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私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四、口腔全程优质服务制度

1、建立就诊流程,针对口腔科患者不同人群需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2、设立口腔分诊台及候诊室。

4、从着装、语言、行为、治疗处置上予以规范医务人员,不能使用服务忌语,与顾客交谈须站立回答,不能边低头做事边回答病人等。

5、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等患者交费取药,陪同进行各种检查。

五、门诊健康教育

1、重视并主管门诊健康教育,在候诊室醒目位置设立闭路电视和健康教育专栏,传播各科常见病及治疗,经常更换宣传内容;督促医护人员在门诊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

2、医护人员以口头讲解和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及时向病人或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品。

六、科绿色通道就诊制度

为了完善科室服务管理机制,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现制定绿色通道就诊。

(一)绿色通道适用人群:

1.持老年证者。

2.体弱多病者。

3.有肢体或智力残疾者。

(二)绿色通道就诊流程:

1.医护人员全程陪伴。

2.在和其他患者有效沟通后优先就诊。

3.提供专区候诊,休息服务。

七、口腔医患沟通工作制度

1、科室设专人负责医患沟通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工作并做好各项记录。

2设立顾客意见登记本、病人投诉记录本及好人好事登记本。3每月不定期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4科室医患沟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集中,对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整改、反馈,总结经验。

八、口腔感染控制业务学习制度

二、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有关感染控制知识,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知识,并由科主任负责考核。

三、定期组织科内感染控制知识、制度学习。

四、每年选派感染控制员外出参加学习,学习国内外感染控制的先进方法。

九、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1.对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加强在职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每月科内组织业务学习2~3次,题讲座一次,每年外出学习一次。

2做好全员医院感染知识再教育,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方式可采用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文件、书刊或讲义,观看医院感染控制教学录像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举办学术报告,医院感染知识考试等。

3新分配来院的医护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4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专业培训班,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如医生抗生素学习班、护士消毒灭菌学习班、行政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清洁工的保洁培训班等。

十、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患者知情同意即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2.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后果等情况,决定是口头告知或是同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5.床医师在对病人初步诊断后要向病人进行告知疾病特点及检查、治疗方法、治疗的后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应在取得病人的理解同意后,方可实施。如果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拒绝接受医嘱或处理,主管医师应在病程录中作详细记录,向病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病人仍拒绝接受处理等情况,也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如果病人执意不同意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则不可实行,但应告知可能产生的后果,由病人或委托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十一:口腔科管理制度

1、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诊疗操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切实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

2.所有就诊病人均使用一次性检查盘。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消毒灭菌物品标识齐全,按要求专柜专区有序存放。

3.使用后诊疗器械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sop”进行预处理、回收清洗、灭菌流程进行。

4.三用枪、光固化、椅位拉手等使用一次性套子。干罐持物钳4小时更换一次,冲洗方盘每日更换一次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6.高速手机部件、低速手机部件:每次使用后要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内腔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然后由供应室统一收集处置。

8.修复、正畸技工室物品管理: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每次使用后均置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5-10min后,流动水下清洗干净,晾干,放于清洁容器中保存备用。

9.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清洁,每天进行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针对气、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以及用后的器械粘有血液、唾液、分泌物等,是细菌繁殖的重要培养基的原因。要求护士要及时回收医生使用后的器械,并于室内安装符合要求的动静态空气消毒器,定时消毒并登记。地面、物面每天清洁打扫、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处理。建立环境、物表消毒登记本。

10.防护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在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口腔黏膜时,医生必须戴手套。诊治每例病人前须洗手和更换新手套,医生在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防护镜,在操作时被液体污染或沾湿时立即更换,防护镜则先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毛巾擦净,再用清洁剂洗涤。

11.严格做好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日产日清等长效管理。

2、标准预防防护制度

1.工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完全覆盖鼻部和口腔)、戴防护眼镜和乳胶手套,必要时使用面部保护罩。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操作前洗手、干手、护手、戴手套。手套疑有破损应及时更换;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4.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5.操作者手部皮肤如有破损,清洁后立即用防水敷料包扎,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或防刺穿手套。

6.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7.遵守锐器管理原则,防止锐器伤。

8.发生锐器伤,遵循“职业暴露处理程序”:急救,报告,紧急血液测试,跟进或预防用药。

9.定期体检,做好个人免疫接种。

10.常规的环境清洁与消毒,避免空气污染。

11.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置医疗废物,特别是锐器及化学性液体,保持环境安全卫生。

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配备合格的非手触式水龙头、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洗手液清洁与干燥。盛放洗手液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洗手液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水洗手。

②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⑥处理药物前。

4.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5.洗手方法:

①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②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六步洗手法):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于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3。

d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④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6.手消毒方法:

①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②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步骤进行揉搓。

③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7.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先洗手,后消毒。

②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8.外科手消毒的洗手方法与要求

①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②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9.外科手消毒方法

①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

②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10.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

①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②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③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④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洗手液洗手

⑤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4、已知传染病患者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为已知的传染病人如hiv、hbv阳性、sars等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口罩、帽子、穿防渗透隔离衣、眼罩或防护面罩、双层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结束后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

2.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消毒液揉搓消毒2min后,再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3.连续进行检查、治疗、护理病人时,接触一个病人后以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抗菌消毒剂搓擦2min。

4.手直接接触污染源者,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5.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手和皮肤可采用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3min-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醋酸氯己定配制成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min-5min。也可用氧化电位水冲洗消毒。

6.血源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手,可用除菌皂液流动水洗手后用5000mg/l的碘伏消毒或乙醇、异丙醇、醋酸氯己定消毒液搓洗5min,然后用水冲洗。

7.对结核病人污染的物体表面,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或二溴海因消毒液擦洗。对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霍乱、炭疽等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1000mg/l-2000mg/l作用30min消毒。

8.如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5min后,流水冲净,干燥,耐高温的器具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清洁后再次浸泡在含二溴海因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60min后,流水冲净,干燥,清洁、干燥、消毒、灭菌依次完成。

5、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hiv暴露应急处理

1.保持镇静。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3.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尽早实施预防性用药。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7.随访和咨询。在暴露后第6周、第12周及6个月,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暴露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

8.登记和报告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

1.保持镇静

3.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以流动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周围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洁受伤部位。

4.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5.登记和报告

三、登记和报告制度

2.报告制度: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科(或医务科)→hiv阳性职业暴露报区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血液及体液外溅的应急处理

1.外溅物仅是少许点状飞溅,立即戴手套用75%酒精纸巾擦拭,再用清水清洁、干燥;丢弃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2.如果飞溅物较多,立即戴手套用吸水性能强的纸巾或一次性洁布擦拭外溅物后丢弃,再根据污染部位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地面或设备表面:用浸满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清洁布浸泡该区域3-10分钟,丢弃该清洁布,再用清水反复清洁、干燥;丢弃手套、帽子、口罩,更换工作服,洗手或手消毒。

(2)裸露的皮肤: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再用洗手液和清水反复清洗并干燥;丢弃手套、帽子、口罩,更换工作服,洗手或手消毒。

(3)工作服:立即脱下工作服,用1000mg/l(1%)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10分钟,再用清洁剂及清水反复清洗并干燥。

6、口腔专科消耗性材料的感染控制制度

一、保存的方法及要求:

消耗性材料(各类调拌材料、光固化材料及粘结材料)应保存在干燥防潮处,清洁保存。

二、使用过程的感染控制要求及方法:

1.要求:避免材料污染而引起交叉污染。

2.方法:①取用调拌材料时,要求手部清洁,并用消毒干燥的器械按需取出适量材料后立即上盖,一经取出不能再回收。②取用光固化材料时要求手部清洁,并用消毒干燥的专用器械取适量材料放于干燥、消毒处,一经取出不能再回收。③使用粘结材料时用一次性小毛刷、滴板,可重复使用的滴板使用后需送高压蒸汽灭菌。

三、消耗性材料的外包装及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每次使用后需用化学擦拭消毒(如75%酒精等),所有化学消毒液不能接触材料,以免材料变性。

8、重复使用器械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1.器械使用后椅旁预清洁。

2.保存与运送:密闭保湿保存及运送,到供应室清点数量。

3.清洗:机械自动化清洗:超声清洗,漂洗,养护,烘干一步完成。

手工清洗:预消毒,加入多酶水下刷洗,漂洗。

4.干燥:机械烘干或手工擦干。

5.养护:机械养护或手工养护。

6.包装:纸塑包装或存放器械盒。

7.灭菌:耐高温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空心器械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器械采用化学消毒法,有条件者可采用等离子灭菌或eo灭菌。

8.发放:按回收数量等量发放,无菌车(容器)密闭运送到使用单位(科室)。

10.定期对灭菌后器械进行抽样无菌检测并记录。

8、口腔诊疗器械维护和保养制度

1.掌握各类诊疗器械的性能,根据其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使用范围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各科室护士负责保管,及时消毒,分别保管,防止生绣老化,提高使用率,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各班认真交接。

2.使用医疗器械必须了解其性能及保养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须经清洁处理,消毒后归还原处。各科室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使用人员应立即报修。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害医疗器械的,应根据医院赔偿制度进行处理。

3.精密、贵重仪器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应经常保持仪器清洁干燥。各种仪器,应按其不同性质妥善保管。各科室药柜子的急救药品等,根据临床实际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急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4.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别定位专柜存放(毒麻药按照毒麻药管理使用办法保管使用)做到标记明确,每日检查,保证随时应用,并有专人负责领取与保管。

5.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发现有沉淀、污染、变色、过期、瓶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有涂改,不得使用。

9、口腔模型室规章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手的清洁原则,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及时更换。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

2.牙科托盘现取现用,取出后不可放置于工作台面上,污染过(疑似)的托盘不可再使用,一人一用一灭菌。

3.从口腔内取出的阴模先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根据材料性质不同选择不同消毒方法:

(1)藻酸盐材料

性质:容易变形,性能不稳定

方法:冲洗——灌入石膏——成型——剖离——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石膏表面——统一紫外线照射一小时。

(2)硅橡胶

性质:不易变形,性能稳定

方法:冲洗干净——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消毒20-30分钟——灌入石膏——成型——剖离——统一紫外线照射一小时。

四、调印模、灌模所用调拌刀、橡皮碗一用一消毒,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一用一消毒处理。

五、甲冠制作用:

器械:打磨机、车针、切盘、各式磨头、砂轮、调拌刀、手术刀、雕刻刀、杯子,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物品:毛笔、修改用美工笔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晾干。

制作完成后甲冠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干净—试戴。

六、调试义齿与外来调改义齿

冲洗干净——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交于临床医生进行调改。

10、化学消毒液监测制度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需消毒的物品应洗净干躁,浸泡时打开轴节,将物品浸没于溶液里。

4.消毒容器(或池)专用,有标签显示,消毒剂应定期更换,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加盖,最好当天配制当天使用。

5.各科室有专人(质控护士)负责化学消毒液监测工作,指导卫生员正确的消毒程序。

6.质控护士每日使用前或必要时对有挥发性的消毒液的有效含量进行试纸测试并及时调整浓度,随时进行抽查;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每周监测浓度。

7.质控护士须定时作好消毒液有效浓度登记。

8.监控护长定期对护理人员及卫生员的消毒环节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按奖罚制度处理。

11、口腔卫生保洁制度

1.由护士全面负责各科室保洁管理工作,医生、护士协助护士长搞好诊室保洁管理工作。

2.护士要全面指导、检查督促护理人员及工勤人员认真做好“三化”(物品放置规格化、工作制度化、操作程序化)管理工作,定时检查了解落实情况。

4.各科室陈设规范,各种物品、器材、药品定点、定位、定班、定人负责。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落实对各室、走廊、厕所等消毒6.保洁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责任制,认真负责保洁杂勤管理,达到保洁要求:

(1)地面及楼梯踏步清洁卫生,无杂屑、无痰迹、无烟蒂、无明显灰尘和其它废弃物。

(2)墙面保持清洁,无灰尘、无污迹、无蜘蛛网、无乱张贴。

(3)门窗(玻璃)清洁明亮、无斑迹、无污点、无积尘。

(4)卫生间地面、隔断、墙壁清洁干净无迹,无臭味、无苍蝇、无积垢,地漏、马桶及水池下水不因保洁不净产生堵塞;手纸篓内容物不外溢;洗手池、台面、镜面干燥无污迹。

(5)外部环境地面楼顶及平台无杂屑、无痰迹、无烟蒂、无垃圾死角;下水道、发现堵溢及时向甲方报修;绿化区内无塑料袋、快餐盒、香烟盒及烟蒂等各种废弃物;灰箱外无垃圾、无污水溢流、基本无苍蝇。

(6)承包区域内物品设施表面无灰尘、无污迹,物品排放整齐。

(7)所有垃圾按规定收集、包装、消毒、处理并做好各种台帐。

(8)厕所设专人负责打扫、消毒。

12、诊疗室环境日清洁、消毒常规

一、空气消毒:

1.通风:早上上班前、中午、下午班后各通风0.5~1h。

2.消毒:方法一:紫外线消毒。每日班后使用紫外线灯消毒1h。

方法二:空气动态消毒。采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进行空气动态消毒。

二、地面消毒:

1.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含清洁剂水拖地每天2次(早上、中午各1次)。

2.有传染病流行时改为第一遍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第二遍用清水拖地。

三、物品表面消毒:

医务人员手接触的地方用避污薄膜纸覆盖,薄膜有破损地方或没采用避污薄膜纸覆盖者用中效消毒液擦拭。每天下班后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停留10-30min后用清水擦拭、清洁。

四、注意事项

1.诊室空气提倡通风换气。

2.采用紫外线消毒要注意环境评估及使用注意事项:

②紫外线灯管距地面2m,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物体表面不超过1m。

④消毒完毕,打开窗通风换气,方可入室。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⑤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1次,如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诊室地面不提倡常规使用化学性的消毒液拖地,遇有污染或传染病流行时,用有效氯或有效溴500mg/l消毒液拖地。

4.治疗过程中所有接触到的设备或物体表面都应采用屏障防护技术(即覆盖防污膜)。

13、牙科手机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指引

(一)流程图

个人防护:按标准预防措施,附加防护面罩

椅旁预清洁:治疗完毕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s,用敷料或75%酒精棉球擦拭及时去除手机表面肉眼可见的污物,放入专用的回收盒暂存

回收:按不同医生分别放置,密闭运送到消毒室

清洗、漂洗:①手工清洗:使用含酶清洁剂或其他专用清洁剂,在液面下进行手机表面清洗及内腔的冲洗,在流动水下漂洗+纯水漂洗手机表面及内腔

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检查机器性能、清洗酶、亮光剂是否足量,将手机稳妥安装于专用的清洗架,自动完成清洗、漂洗、消毒的全过程

干燥:①手工清洗:用专用的高压气枪吹干手机内腔及表面

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自动烘干

养护:检查手机的洁净度,选择带气泵的手机注油机完成注油保养程序或手工注油擦去多余养护油

包装:选用纸塑袋包装、封口或符合规范的包装材料包装,标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

监测:首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或采用卡式灭菌器裸露灭菌检查灭菌监测指标合格,发放

(二)注意事项:

1.回收手机时采用使用后手机与灭菌后手机等量交换,便于手机的管理。

2.收集手机等操作过程中,注意小心轻放,防碰撞及跌落地面。

3.回收手机时要注意保湿并密闭运送。

4.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时,注意选用无泡多酶清洗液清洗。

5.注油首选带气泵的手机注油机进行注油养护,尤其是手工清洗的手机。由于带气泵的注油机,气压相对较大,注油经过:吹清叶注油斗吹清三个程序,注油均匀并能自动弃去多余油。

14、超声波洁牙手机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操作指引

椅旁预清洁:治疗完毕后及时用75%酒精纱布擦拭,去除表面肉眼可见的污物及血液,盖上保护套,放入专用的回收盒保湿暂存

手工清洗、漂洗:取下保护套,使用专用的卸针器分离工作尖及手柄,工作尖使用超声波清洗。手柄用含酶或专用的清洁剂进行表面清洗,手柄与工作尖连接处使用专用的小刷子在水面下进行彻底的刷洗,在流动水下漂洗+纯水漂洗

干燥:使用专用的高压气枪吹干手柄的内腔及表面或用清洁纱布擦拭干燥

检查、养护:检查手柄及工作尖的洁净度及性能

包装:拧紧工作尖,使之为工作状态,盖上保护套。选用纸塑袋包装、封口或符合规范的包装材料包装,标记消毒日期及有效日期

灭菌:首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或采用卡式灭菌器裸露灭菌

监测:检查灭菌监测指标合格,发放

(二)注意事项

1.回收手机头时采用使用后机头与灭菌后机头等量交换,便于机头的管理。

2.收集手机头及清洗过程中,注意小心轻放,防碰撞及跌落地面。

3.做好椅旁预清洁,并注意保湿,防止血液及污物干固,增加清洗难度。

4.清洗时,要分离工作尖及手柄,并注意对工作尖接口处进行彻底的清洗。

5.洁牙手机由于带小电机,不能采用浸泡的方法进行清洗。

6.操作中注意防止锐器意外伤,并掌握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操作后及时盖上保护套。

7.灭菌装载时不能堆放,采用包装时应处于竖立位置,包与包之间应间隔一定的距离;防止超载及“小装量效应”。

15、口腔科小器械清洗、消毒操作指引

椅旁预清洁:使用后的细小器械用75%酒精棉球擦干净,扩大针类可采用盛有根管冲洗液的海绵或纱布器皿,椅旁护士手持扩大针柄上下提插去除污物的方法,治疗完后放入盛有多酶清洗液的回收清洗架,并置于器械回收盒暂存

回收器械:按不同医生分别放置,每椅位设器械回收盒,密闭运送到消毒室

预消毒: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0~30rain预消毒处理

清洗:细小器械连同清洗架放入超声波清洗槽内,加入适量常水或软水,按比例加入多酶清洗剂,加盖超声波清洗2-5min或按操作手册说明

漂洗:在流动水下漂洗----纯水漂洗

干燥:烘干

质控:检查器械的洁净度、性能

包装:用专用消毒盒装载或使用纸塑包装、封口,标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

灭菌:打开盒盖,正确放置于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

1.小器械包括各类根管器械(如扩大针、镍钛锉、充填针等)、各类车针、超声洁牙机工作尖、各类磨头等体积较小的器械,回收时注意防丢失,防职业暴露。

2.椅旁预清洁时注意防锐器刺伤,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锐器的尖端。

3.回收器械时要注意保湿并密闭运送到消毒室。

4.如果采用封闭式全自动超声清洗机时,不用做预消毒处理,但小器械要放置于专用清洗架或篮筐清洗,防止器械变形、跌落。

5.超声波清洗时,要先开机空运转5-10min,排除溶解的空气。

7.器械的包装、灭菌装载要符合规范。

16、口腔科可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指引

个人防护:按标准预防措施,附加防护面罩

椅旁预清洁:使用后器械及时用敷料或75%酒精棉球擦拭器械的工作端,去除表面肉眼可见的污物,治疗完毕后放入专用的器械回收盒暂存

回收器械:每椅位设器械回收盒,保湿、密闭运送到消毒室

清洗:①手工清洗: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做预消毒后,用多酶清洗液进行水面下刷洗

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将器械分类后,分别置于专用的清洗篮筐或清洗架清洗

漂洗:①手工清洗:在流动水下漂洗纯水漂洗

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自动完成漂洗、消毒、上油过程

干燥:机械烘干,或用清洁纱布擦拭干燥

质控保养:检查器械的洁净度、性能,根据器械情况选择是否需上油

包装:选用纸塑袋包装、封口或符合规范的包装材料包装,标记消毒日期及有效日期

灭菌:选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空腔器械选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

1.清洗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2.遵循器械的清洗从使用后开始,做好椅旁预清洁,防止残留材料及污物干固,增加清洗难度。

3.椅旁清洁时注意防锐器刺伤,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锐器的尖端。

4.器械暂存盒需要加入少许含酶清洗液,对回收器械进行保湿并密闭运送。

5.手工清洗时,要使用专门的刷子或海绵,造成器械的损坏,减少因器械光滑面损坏而引起的污物积聚,增加清洗难度。

6.手工清洗时,注意选用低泡或无泡多酶清洗剂,在流动水中进行冲洗,在清洗液面下进行刷洗,防止或减少气溶胶的形成。

7.有锈的器械必须先除锈再进行清洗。

8.清洗时应将器械轴节完全打开;机械清洗时按操作说明装载,不可超载;容器、管状类器械置于专用冲洗架上清洗;保证清洗质量。

9.做好有关节器械的上油保养工作,防止生锈,不能使用石蜡油进行器械保养和润滑。

10.器械的包装、灭菌装载要符合规范。

17、模型消毒操作指引

(一)操作指引

1.个人防护按标准预防措施,附加防水工作服防护面罩

2.运送取出模型后用一次性袋密封运送至灌模室。

3.清洁与消毒

(1)硅橡胶印模清洁消毒方法:

清洁方法:流水下冲洗30s,滴干。

消毒方法:①手工消毒:取适量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3rain,弃去浸泡消毒液,流水下冲洗30s,滴干,灌注模型。②机械消毒:模型自动清洗机清洁消毒后灌注模型(按厂家使用说明)。

(2)藻酸盐等亲水性印模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取适量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3min,弃去浸泡消毒液,流水下冲洗30s,滴干,灌注模型。

(3)石膏模型消毒方法:紫外线照射或臭氧消毒石膏模型30-60min;也可以选用医用高温消毒柜(按厂家使用说明)进行消毒。

1.灌模室要求与诊室应分开,设污染区、消毒区及清洁区,有通风设备。

2.灌模室应悬挂模型消毒操作指引。

18、义齿修整抛光消毒操作指引

1.个人防护按标准预防措施,附加防护面罩。

2.运送义齿修整试戴后,用一次性袋密封运送到义齿修整抛光室。

3.义齿清洁流水下冲洗30s,滴干。

4.义齿消毒、修整抛光的方法

(1)义齿化学消毒法:取适量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3min弃去浸泡消毒液。

(2)义齿修整抛光:戴手套义齿流水下冲洗取适量抛光沙义齿修整抛光流水下冲洗30s滴干(抛光沙一人一用一弃,保持操作台整洁)义齿封袋送回诊室。

1.义齿修整抛光室要求应与诊室分开,室内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有抽风设备,或有吸尘功能的义齿修整抛光机。

2.抛光轮每班更换一次,清洗后送压力蒸汽灭菌。

3.班前准备一人一用抛光沙,配制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4.注意保持周围环境整洁通风

19、印模托盘消毒操作流程

1、清洁:用流动水冲洗30s,滴干。

2、浸泡:500mg/l有效氯消毒液2000ml浸泡30分钟。

3、漂洗:在流动水下漂洗后,滴干。

4、干燥:放置在托架上直至晾干。

5、包装:用纸塑袋进行包装。

6、消毒:高压蒸汽灭菌。

20、独立水源式牙椅供水管道的清洁、消毒养护操作指引

牙椅供水系统包括牙科综合治疗台上的供水瓶及其与三用枪、高低速手机、超声波洁牙机的连接水管。

1.每日班前注满挂瓶蒸馏水,踩脚闸分别冲洗各连接水管(高、低速手机、三用枪、超声波洁牙机)至少30s。

2.每次治疗前安装手机、三用枪工作尖或超声波洁牙手柄之后,踩脚闸冲洗各连接管道30s.3.每次治疗后将手机工作端或超声波洁牙手柄或三用枪工作尖放于漱口杯内,做好防护,踩脚闸冲洗30s。

4.每日班后分别冲洗各连接水管2min,倒掉挂瓶余水,继续踩脚闸排出水分,直至各连接水管排出空气为止。

5.每周水路的消毒

(1)消毒前摘下所有手机,包括高速手机的光纤部分和低速手机的马达部分,三用枪头,如果工作头不能取下,摘下工作尖和超声波洁牙手柄。

(2)完成上述“4.每日班后”的操作后,摘下水瓶,注入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至少500ml反复摇动水瓶至少l0s后(消毒水瓶),将水瓶安装到牙椅上,踩脚闸分别冲洗各连接水管至少30s,关闭电源,等待lo~30min。

(3)lo-30min后,打开电源,弃去剩余的消毒液,踩脚闸排出水分,直至各连接水管排出空气

(4)关闭电源,摘下水瓶,用蒸馏水反复清洗水瓶3次以上,注入儿蒸馏水安装回牙椅系统,打开电源,踩脚闸分别冲洗各连接水管直至管道排净水分,排出空气。

(5)水路消毒程序完成。牙椅复位,关闭电源。

1.水路冲洗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2.保证每日班前、班后要冲洗各连接水管2min,每次治疗前、后要冲洗30s,冲洗时要做好遮盖,减少水雾污染空气。

3.独立水源式牙椅或超声波洁牙机供水管道保持干燥过夜,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水路的保养。

4.有条件者采用臭氧行水汽消毒。

21、牙椅排水管道的清洁、消毒操作指引

1.每次治疗后

(1)清洁:抽吸牙椅过滤水约1000ml,冲洗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

(2)消毒:严重污染或传染病人采用下列班后清洁消毒方法。

2.每日班后

清洁:抽吸牙椅过滤水约1000ml,冲洗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

消毒:抽吸500mg/l含氯消毒液约1000ml,冲洗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

关闭牙椅电源:含氯消毒液保持10~30min

冲洗:打开牙椅电源,抽吸牙椅过滤水约1000ml,冲洗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

管道干燥:空吸吸唾管道30s,保持管道干燥过夜

牙椅复位,关闭电源。

1.牙椅排水系统包括强吸、弱吸和痰盂及其排水管道。

2.抽吸式冲洗吸唾管道,保持痰盂清洁无异味,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3.强吸、弱吸等开放管道,班后要采用保护套遮盖保护。

22、防止手套交叉污染的方法

口腔诊疗中医护人员的污染手套,只能接触薄膜防护部位。所有接触过的器械(包括未使用的),必须消毒或灭菌后再使用于其它病人;所有接触过设备表面(如读片屏幕、牙科材料瓶等),治疗后必须进行清洁、擦拭消毒和干燥处理。

污染手套接触清洁物品时防止交叉污染供选择的方法如下:

1.更换手套。

2.戴塑料薄膜手套,用后即弃,保留乳胶手套。

3.使用一次性纸巾隔离取物,用后即弃。

4.接触后,经过清洁消毒或灭菌后再使用。

5.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使用。

23、医疗废物内部分类、收集、处置、转运制度

1.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于指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3.各科室不得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垃圾中,一旦混入一律作医疗废物处理,一并纳入科室医疗成本考核。

4.收集员在接触医疗废物应穿戴个人卫生防护用品。

5.收集员将医疗废物送暂贮存地点时,应分类按指定地点存放,不得露天存放。

9.产生地收集员与暂时贮存地收集员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监督。若有违反《条例》的事和行为将依法处理。

10.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实行日报制度,工作人员应将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情况以日报表的形式上报给监控部门。

24、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指引

1.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戴加厚橡胶手套。必要时使用钳子或镊子分检废物,不能直接用手分检废物,防止职业暴露。

2.有医疗废物袋、盒,装载前检查是否完整无损,防破损,防渗漏。

3.按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并贴黄色标签: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5.装医疗废物时不超装,密封袋口,运送医疗废物时不超载,贴标签,注明单位、科室、医疗废物种类,经手人。

6.按医院规定的路线密封运送医疗废物。

7.医疗废物交接时要注明袋数、盒数或重量,双方签名,签收本一方一本。

8.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废弃银汞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口腔科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治疗室。

2、对所有用于口腔内或接触患部的器械(包括牙钻、机头、托盘等)均严格消毒。

3、进行各项口腔治疗手术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或用0.1%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浸泡1-2分钟,必要时加戴无菌手套或指套。手术时必须戴无菌手套。

4、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必须思想集中,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治疗室内的各项物品,均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专人保管,逐日检查,随时补充,及时更换。

6、门诊所有设备、器械,须经常检查、加油、保养,并定期清点,防止损坏或遗失。

7、经常保持室内整洁,每日治疗室通风30分钟以上,紫外线空气消毒。

8、清洁工作应在治疗前、后进行,治疗中不得进行,清洁地面时应先拖后扫。

9、注射麻醉剂前应首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按常规要求作过敏实验。

10、治疗室内应备有常规急救药品,并专人负责,每日检查。

11、下班前应检查各诊室及技术室,并切断水、电总开关,防止发生意外。

凌源市宋杖子镇卫生院

口腔工作制度

一、牙科和五官科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了解本科室的工作任务,了解本科室常用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操作、保养、清洗和消毒工作。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认真细致,严禁使用暴力操作,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态度和蔼可亲,解除病员的顾虑与恐惧,最大限度地取得病员的合作。

三、掌握牙科和五官科检查、治疗、安装、配戴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解剖部位。治疗或手术前应向病员交待注意事项,做好治疗和手术前准备,治疗或手术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术后护理和跟踪调查。

四、认真钻研业务,逐步提高牙科和五官科检查、治疗与手术水平,合理安排使用消耗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卫生材料,物尽其用,减少浪费。

五、在检查、治疗、手术过程中,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用具应当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六、爱护各种设备,带电设备在不使用时,应随时切断电源,防止危险,严防因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认真执行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制度,保持设备和器械的清洁,注意安全,定期对设备和机械进行维修、检测、调试。

七、建立各种检查、治疗、手术记录和小结,存入档案供临床参考。

口腔科消毒工作制度

1.合理布局消毒隔离区域,分设污染区、清洁区、灭菌区。

2.消毒环节流程、方法做到规范、合理、严格。

3.凡接触病人伤口及血液的医疗器械,用后必须进行高压灭菌消毒处理或消毒液浸泡处理。

4.进入病人口腔内的器械必须做到一人一套。

5.每周对所有的器械进行一次总消毒。

6.消毒药液做到专人管理,固定地点存放,消毒液容器标签清晰。

THE END
1.牙疼不是病?灭火有妙方!牙周炎口臭,一治即消真神奇?有人说,这些问题总是反复发作,治了又犯,简直无解。难道真就没办法摆脱这些困扰吗?别急,中医告诉你,牙疼和口腔问题,绝不只是牙齿的问题,背后藏着的“火”才是关键!牙疼不是病?其实是“火”在作怪!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认为牙疼、牙周炎、口臭的根源,绝是牙齿出了问题。它们背后藏着的是人体内部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06268583917566&wfr=spider&for=pc
2.口腔科降教育处方——口腔专题口腔科健康教育处方——口腔专题 龋齿 俗称“虫牙”,主要原因是不注意口腔卫生,不定时刷牙,时间长了,牙齿受到腐蚀破坏,出现空洞,形成龋齿。龋齿不仅妨碍咀嚼、影响美观,而且可以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影响全身健康。 自我保健措施: 1、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经常使用含氟的牙膏,使氟沉积https://www.qbxrmyy.cn/new/detail/id/105.html
3.2018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能制作各类口腔修复体和矫治器; 2.能与口腔医师进行专业交流,并辅助治疗; 3.能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并能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做基本防治; 4.能对口腔常用材料和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 5.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并能进行CAD/CAM设计、制作。 (三)素质要求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2.htm
4.预防保狡工作总结精选13篇预防保健科工作总结 篇5 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由牙防所统一组织、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采取混合编队的组织形式,由6个牙防小队17名医生对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约5000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牙病普查普治工作。 二、健康教育 1月6日,李医生为友谊新村幼儿园60多位小朋友的家长们,做了“微笑中国口腔健康教育——阳https://www.liuxue86.com/a/4872627.html
5.口腔护理心得体会(精选10篇)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有:龋病、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复发性口疮、冠周炎、麻醉术、拔牙术、开髓术、备洞充填术、取印模、灌模型、卡环弯制、排牙等。基本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了,才能从点到面、循序渐进,学会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4、口腔各学科多有其特点,把握学习实习的方向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500825.html
6.医院开处方让去外面药店买的阻断药,怕买到的是假药药剂科高危后50个小时医院处方开了阻断药物,如果是正规药房的话,那就认为是可信的,但是这类型的药物副作用https://iask.fh21.com.cn/drug/105171183.html
7.得了龋齿的饮食指导蛀牙牙齿牙缝牙菌斑全国爱牙日龋齿是一种常见病,很多人只是知道得了龋齿不能吃糖,但是得了龋齿的饮食指导你知道多少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得了龋齿的饮食指导,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本文,能认识龋齿的饮食禁忌和有益于龋齿防治的食物,远离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NEV5QP05566MTF.html
8.个体诊所规章制度(通用9篇)2、门诊医护人员以口头讲解和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及时向病人或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品。 六、口腔科绿色通道就诊制度 为了完善科室服务管理机制,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现制定绿色通道就诊。 绿色通道适用人群: 1.持老年证者。 https://m.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01129080152_617550.html
9.口腔门诊病例书写规范9篇(全文)口腔门诊病例书写规范 第1篇 眼科门诊记录 门诊记录 姓名 冯立章 性别 男 年龄 15 门诊号 910903 初诊记录 1991-9-3 右眼红、痛、畏光、流泪3天。 患儿3天前晨起感右眼疼痛,似有异物,疑为“红眼睛”,自滴“消炎眼药水”无好转,眼痛逐渐加重,伴畏光、流泪。病前4-5天曾患“感冒”。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8h48utd.html
10.口腔科常用处方.doc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口腔科常用处方.doc,口腔科疾病用药 15.1. 口腔感染性疾病用药……… 15.1.1口腔病毒性感染用药……… 15.1.1.1疱疹性口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1118/29801877.shtm
11.疾病齿科指什么,口腔疾病有哪些5,口腔科主要看什么病 1,口腔疾病有哪些 口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常见的有口腔溃疡,牙周病,牙髓病,磨损,上颌前突,青少年牙周炎,舌病,唇病,龋齿,唇裂,四环素牙,单纯性牙周炎,口腔念珠菌病, 腭裂等都属于常见的口腔疾病,这些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如一个小小的烂牙问题,所涉及的不仅http://www.dayayi.com/xiya/xyjy/192821.html
12.口腔科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2、门诊医护人员以口头讲解和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及时向病人或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品。 六、口腔科绿色通道就诊制度 为了完善科室服务管理机制,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现制定绿色通道就诊。 (一)绿色通道适用人群: 1.持老年证者。 2.体弱多病者。 3.有肢体或智力残疾者。 (https://m.588k.com/qywd/gzzd/860683.html
13.2007年第17期《院报》内容北京协和医院9月19日,30余名口腔科医护人员,分别在东西两院门诊设置了咨询台,现场咨询,解答口腔健康问题,前来咨询的患者络绎不绝,有的患者专程从郊区赶来;9月21——22日我们举办了口腔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常见口腔疾病预防进行科普教育,积极推行“健康奥运健康北京”理念,努力实践着奥林匹克精神,把真情和关爱奉献患者,奉献给社会,https://ims.pumch.cn/detail/15793.html
14.常见口腔疾病与治疗39问医生病情分析:常见口腔疾病与治疗可采取口腔卫生维护、龋齿填充、牙周病治疗、口腔黏膜炎局部用药、口腔溃疡贴敷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1.口腔卫生维护通过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来保持口腔清洁。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和食物残渣堆积,从而预防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的发生。2.龋齿填充https://wapask-mip.39.net/bdsshz/question/100228325.html
15.医学实习总结一、在口腔科实习半月学到的知识: 1、认识器械、材料及它们的用法。 2、了解了其他常见病的护理及预防原则。 3、熟悉了常用医疗无菌,污染物品的处理方法。 4、积累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觉悟。不足之处。 5、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 二、临床经验: 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shixizongjie/224623.html
16.口腔知识点总结例如, 即使有71.5%的被调查者知道细菌是龋病及牙周病的主要病因, 但对具体致病机理仍然不清楚。 甚至也只有64.1%的被调查者能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而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口腔健康的基础和保证。 在正确刷牙的基础上使用牙线, 可以有效清除牙邻间隙的残留菌斑及食物残渣, 预防牙邻面龋及牙周炎, 但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1x6kk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