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浙江苍南县马站镇的一个普通夏日。7月11日11点48分39秒,马站中心卫生院急救点接到120中心的紧急任务:甘溪村发生一起车祸,有人头部出血、意识丧失,情况危急。
由孙陈俊医生、金婷瑶护士和杨伟驾驶员组成的急救团队迅速出车,仅用时9分钟便到达现场。面对神志昏迷的患者,他们迅速检查呼吸、脉搏,并进行包扎止血。然而,在转运途中,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心电监护显示心率骤降,随后失去呼吸和脉搏。
案例二:青岛市市立医院的生死瞬间
经过3分钟不间断的抢救,老人的呼吸和心跳逐渐恢复正常。随后,急诊人员赶到现场,将老人转移至急诊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最终,老人成功脱险,转危为安。事后,孙婷婷护士表示,这样的抢救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因为医院有着科学的急救体系和严格的培训制度,让每位医护人员都具备了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三分钟抢救”的科学依据
因此,急诊医学界一直强调“黄金四分钟”的概念,即在心脏骤停后的前4分钟内采取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三分钟抢救”则是对这一理念的进一步细化和实践。
急诊急救的科普与普及
具体来说,公众应该了解并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此外,还应该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对于常见的紧急情况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呼吸困难等,公众也应该了解其基本症状和处理方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推动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急救体系的完善。例如,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地方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加大急救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和公众的急救技能水平;制定完善的急救预案和应急机制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