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

“打开”思路: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将会更加前沿、更有挑战性

“深圳的夏天时而暴雨倾盆、时而晴空万里,变幻无常,这恰巧跟近期人工智能的新突破给我们带来的感受类似。”在活动开场环节,腾讯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负责人、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以天气作为比喻,描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不确定”感受。他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需要以数字素养来应对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带来的复杂挑战。

“数字素养内涵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0阶段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二是2.0阶段的青少年发展;三是3.0阶段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四是4.0阶段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杨健认为,这四个阶段表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征,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将会更加前沿、更有挑战性。

他指出,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应用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一系列的问题:AIGC带来的究竟是技术门槛降低之后的平权,还是技术门槛更高的新的两极分化和“数字鸿沟”?同时,结合全球科技竞争视角,还要考虑AIGC带来的效率革命、成本革命和交互革命,以及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应对方式等前沿问题。杨健表示,AIGC的话题,比以往数字技术引发的未成年人保护、数字适老等问题更复杂,也更有挑战性。

多元实践:借助科技的力量促进青少年教育、“新农人”培训创新

腾讯IEG用户平台部高级运营经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负责人张煜瑾介绍,腾讯未保团队从2019年就开始探索如何以游戏科技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并孵化了腾讯扣叮平台和腾讯未来教室项目。

腾讯扣叮也打造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品牌活动,为全国青少年,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师生带去体系课程、培训及赛事活动参与机会。目前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单位12000余所学校落地,课程累积使用次数超240万人次。张煜瑾介绍,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个项目积极支持了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的落地与普及。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新农人做电商?“我们通过访谈发现,不是因为乡镇的用户数字素养差,而是开网店的门槛非常高。”王健飞介绍,由于开店工作的复杂性,“新农人”往往希望有大学生合伙,而县城的人才缺失导致了电商发展的恶性循环:当地产业发展不起来,大学生很难回到当地就业,大学生作为数字素养高的人不回去,当地的产业又不可能发展起来。

“我们在三个县市进行了试点,总共培育了150个学员,其中一个明星学员是何财明,2022年年末他的销售额突破2000万,三分之二的收入都来自直播带货,因为直播带货减少中间环节,每双鞋的利润上升了25%。”王健飞表示,今年新农具项目团队也会对这个模式进行调整,探索让项目的效果更好。

“今年年初ChatGPT的横空出世,带来技术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社会热议,”凌云指出,“孩子们对于技术变化的敏锐度一点不弱于我们,与AI共存将渗透到他们未来从事的各行各业。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技术原理和人机协作的逻辑,我们自研了一款人工智能学习产品,用游戏化AIBot竞技、AI经典算法互动学习项目,帮助孩子们简单易懂AI原理、轻松上手AI实践。”凌云介绍,这款产品充分发挥腾讯在互动化、可视化、游戏化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国家级白名单赛事和各省市赛事和活动,为学校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工具及精品内容,为更多未来向工程实践人才方向发展的青少年打开专业的第一扇门。

凌云表示,在全球顶尖科研领域,青年英才、天才少年一直是值得珍视的宝贵人才,积极提供专业培养土壤和前沿实战机会,为国家培养及储备拔尖创新人才也是我们的使命。中心联合腾讯安全、量子、AI多个前沿实验室,由腾讯科学家团队带队,带领中国最顶尖的计算机领域科技少年挑战高精尖课题,“星火计划”少年团在行业赛事、专利、学术论文、专业白皮书各方向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国家战略的安全领域,星火学子在安全世界杯、国家强网杯、GeekPwn上创出多个高中生首例。

拥抱未来:数字素养研究不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事业”

在圆桌环节,来自政策研究、教育、科技、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嘉宾们,以多元的视角,共同讨论他们对数字素养的理解与展望。

如何理解数字素养的核心?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殷利梅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数字素养与技能,就是每个人对数字化的适应力、创造力,每个人对于应用数字技术、使用数字技术、驾驭数字技术的能力。“素养”和“技能”并重,不能偏废其一,“素养”更强调综合的素质底蕴,“技能”更偏重于在工作当中所具备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行动纲要》提到四大应用场景,涉及怎么利用技术享受更便捷和优质的生活,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工作,甚至做一些非常有突破性的创新。

殷利梅表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行动纲要》的编制,考虑了人的生命周期,数字素养培育要覆盖到每个群体,一个都不能少。未来希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这个平台,能够触达更多的群体,让他们能够有机会通过基地的各种资源得到培训和体验。她表示:“首先是围绕资源建设能够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社会培训资源;其次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志愿者团队建设;此外还要设计一系列活动,无论是培训活动还是展览展示、体验项目、公益项目等等。这些都是基地在下一步要考虑的重点工作方向。”

全国第一套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网络素养教材主编、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在丰富的青少年教育一线工作基础上,提炼了青少年数字素养的三重意义——有“246”三种理解。他表示,用2个字来解释数字素养,就是“善用”,即善用技术,并用它做善事;用4个字解释数字素养,就是“趋利避害”,即认清技术的两面性和“双刃剑”功能;用6个字解释数字素养,就是需要保障数字技术的安全、健康、文明。

张海波表示,一是需要确保技术对个体来讲是安全的,二是保障内容是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三是要保证技术构建的社会是文明的,无论是网络社会、数字社会还是人工智能社会,人类的交往文明都是底线。他还提出,在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以大人优于儿童的预设成见去推动,而要和儿童有一个平等的心态及眼光来看待。张海波开展的儿童参与式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显示,儿童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他们学习掌握数字素养往往比成年人更快,很多时候是儿童反哺老年人。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华南师大共建)秘书长马颜昕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对于数字素养应该有两重理解:一是“应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变化的、复杂的世界,教会孩子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比起输出结果,更重要的是面对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社会,他们能选择更加正确的工具。二是“价值判断的能力”,至少在现阶段,价值判断仍然是人类最后的竞争优势和阵地,包括价值冲突上的判断、审美的判断、主观上的判断等。

“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核心在于全民。”马颜昕以“数字粤菜”为例,指出即便是过去我们认为最传统的、依赖于师傅传承的领域当中,数字素养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在实践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家庭中父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远弱于青少年,缺乏辅导青少年的能力。所以,要通过全民尤其是成年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为下一代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提供社会孵化环境。

他表示,在教学场景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会不会用AIGC工具,而在于能不能用,所以应考虑制定场景化的使用指南,明确使用规则。“就像考试可以用计算器,但不能带有联网和编程功能的设备,这是被限定的技术工具,在教育领域大家应该有一个共识。”

鹏城学者、深圳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所长、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沈琳琳教授指出,当前不同行业的数字素养以及对人工智能的理解都存在落差,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对AI技术的开发过程有所了解、认知,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一部分。

“我做一些高中科普讲座,主要是科普AI技术是什么,包括涉及哪些核心技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历史等,我希望青少年明白任何东西都有起落,并鼓励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必盲目跟风。同时,需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话知道AI是什么东西,让他们知道至少从目前的技术来讲,AI不可能毁灭世界。”沈琳琳表示,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普通的学生或者传统行业从事者更加理解AI技术,让AI更好地服务各行各业的进步。

沈琳琳认为,人工智能行业有很多种不同水平的工作类型,不同能力的人可以在金字塔的不同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依靠自己的兴趣和努力,不停上升直至塔顶。“不管你原来的起点如何,只要你坚持做下去,最后总能够成功。”

THE END
1.专家学者盘点近两年AI发展——加速应用落地变革科研范式“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活力迸发,大模型厂商多维度竞争加剧;同时,智能道路与自动驾驶并行推动智能驾驶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智能工厂成为全球标杆。”张凤说。 会上,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科学研究成为专家热议的话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在视频致辞中说,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https://pykj.puyang.gov.cn/m/fwzx.asp?a=newsview&id=45613
2.专家热议人工智能赋能阅读新潮流科技频道专家热议人工智能赋能阅读新潮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日前,作为北京文化论坛“文化潮流”平行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潮流:人工智能赋能全民阅读新潮流”专业沙龙在北京印刷学院举办。 在沙龙的对话环节,嘉宾围绕“精准定位:满足分众阅读新需求”以及“读懂古今:展现数字阅读新精彩”等主题http://tech.youth.cn/wzlb/202409/t20240922_15535714.htm
3.“机遇大于挑战”,学界业界专家热议“当媒体遇上人工智能”视频信息52 发布时间:2024-12-19 18:31:43 来源:澎湃新闻 频道: 新浪财经 / 视频新闻 标签: 简介: “机遇大于挑战”,学界业界专家热议“当媒体遇上人工智能”0条评论|0人参与我有话说 表情发布 登录|注册新浪视频官方交流群:298929939 关注官方微博:@视频小助手 24小时电话客服:400 052 0066 https://video.sina.com.cn/p/finance/2024-12-19/detail-inczyxct6811132.d.html
4.在大军山·智能汽车科技大会(2024)上,专家热议——新能源汽车如何跑“未来单打独斗不可能取得成功,必须是自主自研加上生态合作的深度绑定,才能很好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杨彦鼎认为,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发展前期阶段,要用更加开源的技术生态,并加强数据的利用和治理,重视人工智能存在的工程伦理方面的问题。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建议,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41223/c0b63d9226a747419d5a4cf0f052dea6/c.html
5.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专家热议通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于大原标题: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专家热议通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于大模型的思考,可以再“非线性”一点 本届大会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来自全球的超400家AI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拿出人形机器人、大模型等“新赛道”上的“硬核产品”,展现AI技术如何加速深耕实体经济、赋能美好生活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7/07/032659272.shtml
6.2024中关村论坛金融科技论坛召开,专家热议人工智能与数字金融深度融合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助力数字金融发展”为主题,通过邀请院士、专家,国内知名金融科技企业高管共同探讨和展望人工智能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同时,2024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在论坛上启动,多项金融科技项目在论坛上签约,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多途径完善科技支持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产业—金融”https://stock.hexun.com/2024-04-30/21273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