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于成年人,女性患者为多,大多有明显的情志不悦或精神创伤史。
1、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是主要致病因素。情志不遂、情志不畅或反复或突发强烈的精神刺激,超越了肝的疏泄协调能力,不得宣泄,气机不得伸展,气机郁结,形成本证。
2、感受外邪
湿热疫毒侵犯人体,损伤肝脏,肝疏通,调达全身气机失调,气机郁滞,形成本证。
3、用药不当
使用苦寒,或者渗利太过药物等,损伤肝脏,肝气抑郁不得宣泄,而形成本证。
肝气不舒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滞、精神情志、消化功能及肝经循行部位经气受阻等多方面的异常。
1、气机郁滞
胸闷不舒,频频叹息,使气机略为伸展,胸胁、乳房、少腹等肝经循行所过部位满闷或胀痛不舒,时而发作,时而缓解。女子可出现月经不调等。
2、消化功能异常
食欲不振,胃脘胀闷不舒或胃脘腹部胀痛。
3、精神情志异常
精神抑郁、沉闷寡欢或悲忧善虑,病情每随情绪波动而减轻或加重。
本证是多种疾病形成的基本证候。由气机郁滞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成为气滞血瘀证,又可引起水湿聚集、痰饮停滞、饮食停滞等各种郁证。肝气郁结可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如影响脾运化功能,出现饮食减少、腹胀、腹泻等症状,若日久化火,影响心脏,表现为心肝火旺。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腹部超声、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精神状况评定量表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胁的胀痛等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患者脉弦。
通过精神状况评定量表,能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其发生、发展过程与严重程度等。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胸闷胁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急躁易怒、喜叹息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肝气横逆、脾湿肝郁等进行鉴别。
1、肝气横逆
二者都是由于精神刺激,肝脏气机不调所致,但病势、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肝气不舒是肝脏气机郁滞而不得舒展发泄,于是结聚而滞于体内,病势呈抑制状态。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意志消沉、寡言少语、善太息、胸胁满闷或疼痛为主。肝气横逆是肝脏的气机不和而紊乱,先自本经起病进一步横逆侵犯它脏,乘脾、犯胃、冲心,病势呈亢奋状态。乘脾则腹痛、腹胀、泄泻,犯胃则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冲心则胸闷、心痛欲死。肝气不舒可以发展,转化为肝气横逆,肝气横逆一般不转化为肝气不舒。
2、脾湿肝郁
肝气不舒是肝的气机郁滞,原发病位是在肝脏。脾湿肝郁由于饮食失节,劳逸失度,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影响肝气条达、舒畅而形成的证候,原发病位在脾。肝郁为继发证。脾湿肝郁证临床表现先有湿困脾土的饮食减少,腹胀、食少、便溏、苔腻等症状继之再出现两胁胀痛精神抑郁等肝郁的表现。与肝气不舒不同。
本病中医治疗以疏肝结郁为主要原则。临床根据对症施治,可分别采用调经、活血、开窍等治法。此外,配合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气郁化火,出现口干、心烦,可加用丹皮、栀子等。
2、若胁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郁金、香附等。
3、若小腹胀痛的患者,可加用川棟子、乌药等。
4、若小便不畅的患者,可加用琥珀等。
1、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2、常用中药
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等。
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疏肝解郁胶囊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心理医生来进行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
1、灌肠疗法
本证若有化火之征兆或兼有腑气不通的患者,可用龙胆草、大黄、青皮等中药水煎,保留灌肠。
2、按摩
情志抑郁者,可用拇指指腹按揉太冲、行间、期门、章门、肝俞等穴位;可以敲打下肢两侧的肝经和胆经,以加强疏肝解郁的作用;也可用刮痧板在下肢肝经和胆经循行区域刮拭。
肝气不舒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肝气不舒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尽早治疗,注意情志调护,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可出现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日久导致脏腑虚损或功能失调。
本证若失治误治,可出现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形成气滞血瘀、痰饮停滞等病证,甚至导致脏腑虚损或功能失调,使病情复杂,增加治疗难度。
本病正确辨证用药,注意情志调护,预后一般良好。
如果引起肝气不舒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1、肝为刚脏,性喜舒畅条达,忌情志抑郁恼怒,故情志护理尤为重要。
2、应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少生气动怒,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3、肝气不舒的患者往往对事物比较敏感,尽可能多参加社交活动,敞开心扉、开阔视野、保持心情愉悦。
1、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2、注意正确煎煮中药,如龙骨、牡蛎、羚羊角等质地坚硬中药应采取先煎的方法。
3、服柴胡疏肝散时,要避免与碳酸钙、硫酸镁、氢氧化铝等西药合用,以免降低药效。
4、使用厚朴时应注意,厚朴均含有挥发油,煎煮时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煎15分钟即可。
1、环境应安静、整洁,室内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
2、病后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影响疾病的恢复。
4、病后需保持寒温适宜,避免外邪感染而加重病情。
5、保持大便通畅。
1、注意观察患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频频叹息的诱发因素、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等。
2、观察神志、面色、脉象等变化,定期监测血压,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及情志变化。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腹部超声、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油腻、辛辣、刺激及动火的食物,精神抑郁、发怒时不宜进食,以免气食交阻。戒烟酒。
1、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
2、注意养护脾胃,饮食宜定时定量,软烂适度,多食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等健脾益气食品。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1、平时应加强生活调摄和精神调养,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心情舒畅。
2、平时可参加轻松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如散步、下棋等,培养乐观、愉快的心情。
3、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4、若有神经官能症,妇女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肝胆疾病,抑郁症,梅核气等疾病,应积极治疗。
5、平时应饮食规律合理,勿暴饮暴食,忌烟酒。
1、若出现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频繁叹息等表现。
2、或伴有食欲不振,胃脘胀闷、疼痛,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心理睡眠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食欲不振,胃脘胀闷、疼痛,女性月经不调等?
4、有其他什么疾病吗?平时情绪波动大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抽烟喝酒习惯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9、平时体质如何?大小便正常吗?
1、为什么会出现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等表现?能确诊吗?